观《三打白骨精》有感
看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观《三打白骨精》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观《三打白骨精》有感1
今天中午,又看了《三打白骨精》。孙悟空终被唐僧赶走。唐三藏本是西方佛转世,虽有人身,但佛性依然。不伤生,为佛性中重要一条。无耐到人间后肉眼凡胎,不辨真假,常闹乌龙。妖精呢?诡计多端,善于乔装,加上猪八戒煽风点火,沙和尚冷眼旁观,终于把大师兄送回了花果山。这二人之所以采取这种态度,少不了妒忌。论本领,猪八戒也能腾云驾雾,拥有三十六般变化,与大师兄比只是稍逊风骚;论兵器,逊金耙也是上古名器,出自仙界始祖太上老君之手,丝毫不比金箍棒差;论人脉,二师兄也和上天诸路神仙混得滚熟;论前世,一个是吸收日精月华的石猴,一个是总管天河水府元帅,无论怎样看猪八戒也不比大师兄差多少。但在降妖除魔上,大师兄出尽风头,猪老二吃尽苦头,受尽嘲讽,这怎能不使他颇有微词呢?再看沙和尚,前身也是上天神仙,见过各种世面,一到下界,西天取经,却被当成挑夫,任一石猴差谴,心中不免也有几份怨气。在唐僧驱赶大师兄之际,猪老二巴望着孙悟空被赶走,自已好展身手,沙和尚也巴望着少受使唤。三个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终于把孙赶到了花果山。假如,在唐驱孙时,猪八戒、沙和尚都用自己的前身、现在的法力一致认定大师兄打的`是妖怪,唐绝不会一意孤行。
西天取经路,也是修行路,当境界达到了,人、魔、怪,绝无不同。
观《三打白骨精》有感2
看到这么棒的西游记电影真的很好看!我对以往电影电视剧中西游记的印象只停留在儿童文学(任何一部,包括所谓的经典和流水漫画),而且无处不在。
最大的疑问是,既然孙悟空能在天宫大闹,谁也打不过他。为什么每次在山林里遇到野妖,到处求救,他都那么无助?没有一个能说服人,所以我对原著没兴趣,还没看过。第三打,最让我感动和感激的是扔掉特效,剪辑和剧情安排,也就是它真的给了我一个合理的解释,西游记讲的是什么样的故事!正如唐僧不停地告诉观众,人生是多么美好。如此直白,即使在平庸的眼中,对话其实也是在试图传达一种更积极的世界观。在整部电影中进行爱恨、善恶、美丑、人性的讨论,是《西游记》的主题。以前我们太关注孙悟空法力无边,猪八戒好色懒惰,沙僧木讷,从来不关注这个故事想传达什么。感谢这部电影,让我对西游记有了新的`认识。毕竟西游记的主角都是佛教弟子,都是历经千难万险才成佛的故事。
希望以后的西游记不要像奥特曼那样拍,把观众当小孩子。
观《三打白骨精》有感3
这两年看了挺多国产电影,贺岁片,只有昨天看的《三打白骨精》让我觉得眼前一亮,有点找到了好莱坞大片的感觉(第三次打白骨精的时候)。
影片开头半小时把唐僧师徒四人的由来简单介绍后便开始引入故事的主线白骨精,白骨精其实挺冤枉的,因为其他地方都知道她的名气,借其名来招摇撞骗,强抢杀戮(抢小孩的强盗和喝小孩子血来为自己治病的云海西国国王),白骨精虽然也是千年之妖要吃人,但是她也没有无情到那种地步,替人背黑锅的确挺不爽的,所以在杀掉云海西国国王侍卫之后便大摇大摆地回去。
因为她千年大限快到,即将轮回,不得不吃唐僧肉来免除轮回,以求得永生,但孙悟空的阻挠让她很难实现,(巩俐所演的白骨精从内到外都透露着一种高冷,不屑的气质,不愧是影后,反派气场十分强大,3D的影片效果和服装等特效也让她的气质增色不少),所以她妄图和孙悟空讲和(悟空因为头上的紧箍咒而烦恼不已,毕竟是一直被束缚着,但是他保唐僧取经的想法绝没有一丝的动摇,白骨精以为悟空和他一样都是妖,可以互相理解,便也中了悟空的计,表面上达成了一致,实际上悟空等三人是想要趁此伏击白骨精。)
当然了,白骨精不会那么轻易地被打败,悟空等人的计谋不仅没有奏效,反而使云海西国国王趁乱掳走了唐僧,唐僧被关进了笼子,看到很多小孩子手上被割出了口子,出血来让国王喝,以消掉国王手上的恶疾,但效果并不明显,所以在巫师的建议下,国王抓来了唐僧想要吃他来治病,唐僧之前是被国王欺骗说是白骨精在抓小孩,现在他看到了国王真正的丑恶嘴脸,国王虽说:“人间早就成了地狱,人性的恶,佛都灭不了”(明显是在为自己辩护,开脱,好像为人作恶是天经地义的是一样),“你根本就是无能为力,西天取经这十万八千里路,不都是孙悟空给你打拼出来的,你算什么?你就是一个凡人而已,如何取经,普度众生?”(我想说的.是唐僧的确是凡人,是肉体凡胎,面对妖魔鬼怪手无缚鸡之力,但是他知道这都是取经路上一个一个的磨难,是必经之路,是一定会经历的,就算这一世死了,下一世还是要坚持,这就是他的信仰,国王说的也有道理,唐僧一路都靠悟空三人打拼,没有出什么力,但是要知道,唐僧四人这一路不就是为了自己救自己,救和度更多的人么?悟空是因为五百年前大闹天宫,八戒和悟净也是因为一些事情牵连自己,最后都受观音点化,保唐僧取经,一路上的修行便是一种改变,不仅受唐僧的度化,还要受路上九九八十一难的度化,最后才能修成正果。)
其实影片的重心在于唐僧对悟空和对白骨精的度化,这三者相互牵连,相互影响,虽然白骨精是妖,但是唐僧的普度众生,不能跨过一叶苍生,不然无法连自己都无法跨过的信仰,在悟空打败白骨精之后体现的很好,虽然佛祖可以让白骨精轮回重新做人,但是唐僧坚持要用自己的生命来度化白骨精,最后白骨精自己选择放弃的这个场景令人动容,唐僧之所以成为唐僧便在于此了,将佛的理念体现地淋漓尽致。悟空也在这三次中,放弃了固执地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选择了相信唐僧,也得到了很好的成长,影片得以完美结局,总之值得一看,新意迭出。
观《三打白骨精》有感4
看了《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后,我对孙悟空的所作所为很是敬佩,但同时也觉得有些美中不足,正所谓“金无足赤,猴无完猴”。
在“三打白骨精”过程中,孙悟空勇敢无畏,坚持真理,不顾一切阻扰杀死白骨精!可是我认为有着许多方法,可以让孙悟空完全不用受紧箍咒的`痛苦折磨和被逐出师门之罪,便可打败白骨精,我现在就有4种:
1、想尽一切办法引开白骨精,再打死白骨精,不一定要在唐僧面前杀。如果唐僧问起来,就说他走了。
2、用金箍棒在唐僧身边画一个伏魔圈,让妖魔鬼怪无法靠近唐僧。再想方设法引开白骨精,将其打死。
3、去找托塔李天王拿照妖镜。让唐僧看出白骨精的真面目,然后再将其打死。
4、用分身术,一个保护唐僧,一个引开白骨精,然后再将其杀死。
总之,方法有着许许多多,如果孙悟空能沉着应对,那事情就不用那么复杂了!所以,我们不但要学习孙悟空的勇敢无畏,坚持真理的精神,而且要改掉孙悟空的一见敌人就打的暴脾气,遇到事情或问题能沉着冷静应对,以寻求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效果!
观《三打白骨精》有感5
春节到了,新电影特别多,我看到到处都在播放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的电影介绍,就特别感兴趣。初一,妈妈带我特意去看了这场电影。
以往的西游记电影都是动画片,可这次的是真人版。故事的内容和书本上的`情节差不多: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路上,白骨精多次设了圈套想抓住唐僧,可是都被孙悟空识破了。唐僧却误会孙悟空滥杀无辜,将他赶走了。白骨精乘虚而入,抓走了唐僧。孙悟空知道后,还是赶来救师傅,彻底打败了白骨精。
影片中的唐僧是一个真诚可爱,对人宽容的人;孙悟空是一个机智勇敢,聪明,爱憎分明的小猴子;猪八戒是个憨厚可爱,脾气温顺的人;沙和尚是个脚踏实地,懂事听话的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点,值得大家互相学习。
观《三打白骨精》有感6
大年初二(跟朋友)和初五(跟老妈),我去看了这个电影。总体来说,这个电影还是不错的。
首先,必须说的是,这是一个“戏保人”的故事。因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西游记》里很精彩的一段。观众对《西游记》和这个故事亦都很熟悉喜爱。电影选择了这则故事,占了先天的优势。
这个电影,严格的说是《三打白骨精》的一个“改编版”。观看时,不必把它当作《西游记》的著作来看。我个人更愿意把它看成是依托于《西游记》一则故事而讲佛理的神话电影。
可以看出,电影的编剧和导演,对于佛学是有一定知识的。这体现在很多细节上。比如,白骨精出场时是一股白烟,聚之成形,散之成气。白骨精第一次被孙悟空从老太婆身体里打出的时候,是从老太婆脚底化白烟跳走的。佛书上说,死后下地狱的众生,是从脚底离开肉身的。而白骨精自己也说,自己就是地狱。白骨精嗔恨深重,千年不得轮回。白骨精吃人时,是吸食人的阳气,而不是像野兽一样生吃活吞。第三打桥段里,白骨精施法将所有的散落的骷髅碎骨聚之成形,成为一个庞大的骷髅作为她的原形——也就是说——编剧理解的白骨精不是具体某具骷髅成精,而是一个抽象的.、由冤魂、白骨、贪嗔痴怨感召而成的妖魔。
费翔饰演的那个国王,为了解救自己不惜伤害众多儿童,他的行为与妖魔不相上下。这也说明,人虽为人,但若内心凶恶,实与妖魔无二。也就是,今生虽托生为人,但若不注意自己的修为,很有可能会堕落为妖。修行既修心。
唐僧在度化白骨精时,讲的道理都是佛理。最后他为度化白骨精让孙悟空打死自己,表现出的正是地藏王菩萨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决心与慈悲。不过,这个情节是与原著不符的、完全杜撰的。
陈慧琳饰演的观音菩萨在云端现身时是赤足。这是符合佛学里菩萨形象的。后面菩萨劝孙悟空救唐僧所说的那些话,很有佛理,道明了真相与心相的层次。只是,在个片段里,陈慧琳头上和身上佩戴的金饰,我个人以为,与菩萨身份不太搭,有点沾俗了。
总而言之,这个电影渗透了很多佛学的观点与理论,让观众看后,能思考一些道理。这一点已经弥补上了电影是“改编版”的不足。
观《三打白骨精》有感7
周末,利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在电视上看完了贺岁大片《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片子早在春节就上映了,但自从去年春节期间晚上在电影院看完《狼图腾》之后,因为惊险刺激回家后激动得一晚没睡着。所以几乎就没有在晚上去电影院看过电影。电脑上下载了一些下线的片子,但很少能坚持看完,往往快进几次,粗枝大叶的看看,效果自然不会好。这次在电视上看完,坚决不快进,终于完完整整得从头到脚看完了。
感觉很刺激,也很有新体会。
一、场景太刺激、暴力血腥。
比如开始出现的龙的形象,太具象,后面的蛇精、白骨等等镜头,也很容易让观众受到惊吓,对孩子更是不宜。所以也特庆幸没有带孩子去电影院,否则在昏暗的环境下看,可能很恐怖。即使是白天,我在看这些镜头的时候,明明知道是假的,还是浑身起鸡皮疙瘩。
二、故事创新多。
布局是新疆风味的西域,国王是中西混血的费翔饰演。片子里孙悟空对唐僧不称呼师父,只是叫做“小和尚”,可能内心里并没有认同他做师父,只是把取经看作解除劳改、恢复自由的被动行为。但片中一段师徒2人在山顶谈心的情节,很暖心。郭富城演绎的孙悟空,形神兼备,对人物内心把握到位,让人出乎意料。
三、结尾有新突破。
唐僧为超度白骨精走出轮回,愿意舍身求法,这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大愿力。地藏菩萨的`形象与唐僧类似。本剧唐僧也展现了地藏菩萨的这一宏图大愿。这是全剧的制高点,使人物得到升华。如果一个电影看完之后,嘻哈一笑,没有让人回味的东西,那么是不深刻的,至少我认为是不深刻的。但本片让人能够回味无穷,这是不容易的。
总体而言,如果没有那些血腥暴力场面,该片还是很不错的,但是那些场面是票房的一部分,对此真是无可奈何,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观《三打白骨精》有感8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姥姥、姥爷一起去看电影,电影的名字叫《三打白骨精》。这个电影有时候搞笑,有时候恐怖,可精彩了。
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四人要去西天取经。一路上,白骨精一直想把唐僧吃掉,可孙悟空火眼金睛,总能识破白骨精装扮的人物,每次都保证了唐僧的'安全。但唐僧因为孙悟空杀死了妖怪们伪装的小孩和她的妈妈,唐僧不相信那个小孩和她妈妈是妖怪伪装的,于是,唐僧就把孙悟空赶走了,可孙悟空刚走,唐僧就被妖怪抓走了,当观音菩萨告诉孙悟空,唐僧有危险的时候,孙悟空放心不下,立刻赶回来和猪八戒、沙僧一起打败了可恶的白骨精和妖怪们,把师傅救了出来。
从这个电影中我学到了:遇到困难不能退缩,只要大家团结一致,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观《三打白骨精》有感9
《西游记》并不是我国第一部神怪小说,但不可否认他是最著名的一部。而如果继续往深去看,与其说他是一部神怪小说,不如说他是一部宣扬佛法的小说。根据这部巨著的一个章回改编的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也与其说是一部贺岁片,不如说仍然秉承了吴承恩先生的宗旨,是一部从头到尾蕴含禅机的影片,他在告诉我们世间的真相。
因为看完后很受启发,所以忍不住动笔将感受比较深的部分与大家分享。因为只是看了一遍,里面部分对话未必与影片中完全一致,但我会尽我的能力,将记忆中的对话还原。
对话一:唐僧向悟空解释为什么历经苦难还要取经;"西天取经九九八十一难,每一难都是造化,每一个造化都是修行。生命就是这样莫名的奇妙。"
人,生命开始,人生之旅就慢慢展开。
当人在历经一次次苦难而看不到转机时,在内心充满了恐惧。恐惧的不仅仅是未来走向何方,更是对生活在苦难中的惧怕。但是,这些难不会是无缘故的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他一定是来帮助你明白某个道理,如果我们可以从经历到的事情当中学到东西,那么每一难都是我们的造化,人生处处是修行。生命历程本身就不是一场苦旅,而是一趟奇妙的历程。
对话二:当师徒走在妖气阵阵的地界,悟空回过头来问唐僧:"怕了吗?"唐僧说:"怕。"悟空说:"怕还去取经?"唐僧回答:"就是因为怕才取经啊。"孙悟空问:"经书上说什么?"唐僧答:"真相".
是的,我们就是因为怕,才要知道真相。
整部影片,最核心的就是这两个字"真相".他多次出现:当唐僧责怪悟空时,悟空说:"我是火眼金睛,我可以看到真相,你看不到";当悟空被师父赶走,路遇观音时,菩萨对他说:"你看到的是真相,但你师父看到的是心相。"
何为真相,何为心相?真相就是物质本来的样子。而心相是由我们内心的判断而来的,你的内心是什么,你就看到了什么,你是一个善良的人,你看到的都是善良;你的内心充满了怨恨,你看到世界就充满了不公平。这就是心相。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修行?修行就是让我们能够透过事物的表面看到他背后的真相。正如萨提亚女士的冰山理论,当你看到一个人愤怒了,你只看到了冰山上面的表相,而这个愤怒的下面,这个人的感觉、想法、期待、渴望在这一刻到底是什么?我们往往只看到愤怒,而没有看到他愤怒的真相;当儿童还不能完全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时,成人能否看到他哭闹的冰山下涌动着的渴望?
对话三:当白骨夫人给唐僧讲自己的经历后,唐僧的几段对白:"光阴如梭,未必是世间良药,念念相续,苦痛里都是执着。但是只要你相信勇敢地迈出一步,烦恼就会烟消云散。""恨只能生出恨,你何必这样折磨自己呢?""希望小僧的死,能带走白骨夫人心中的痴念。"
影片附予白骨精的前世一段悲惨的经历。而她一直因为这个经历,生活在怨愤当中,她执着于她的苦痛,无法释然。
人,为什么会有苦痛?因为执着,因为你执着在你的苦痛中不能、不愿出来。过去的永远无法改变,未来的还没有发生,想让自己走出苦痛就要放下过去,活在当下,否则就会像白骨精不停地咀嚼自己的过往,折磨自己,永无快乐。
这样的不快乐,在事情发生的当下,是他人带给你的,但当这件事情已经过去的现在,这个不快乐是自己痴念造成的.,与他人无关。所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你身在天堂还是地狱,完全是自己的选择。
对话四:唐僧念了紧箍咒后,与悟空的对话。悟空:"你为什么不相信他们是妖怪?"唐僧:"我们两个人真的是很像,我们只相信我们眼睛所看见的,就是因为这个,佛祖才把我们连在一起结伴同行的。"
观音对悟空说:"五百年前,你相信自己大闹天宫,五百年后,你还是没有变。为何不放弃自己去相信别人?你总是用自己的对与错,去看别人的错与对。"
我们每个人都只相信我们眼睛所看见的,但是不同的人眼睛所看见的都是不一样的。这便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但是,我们又被连在一根线上向前走,我们能做什么?
信任并接纳。相信人各有不同;相信他是按照他看到的在行事;也接纳他无法看到我看到的一切,因此,无法按照我的想法去做事。
世间的真相,也许我们终了一生也无法寻到,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寻找;
找到真相最重要的前提是要放下执着与痴念;
当下可以美好也可以丑恶,这只是你自己的选择。
推荐去看这部电影。一起去找到世间的真相。
观《三打白骨精》有感10
唐僧师徒四人在路上碰见了白骨精。白骨精为了自我长生不老,几次去蒙骗唐僧,想吃上鲜嫩的唐僧肉。但是每次都被孙悟空的金箍棒打伤了,白骨精化做一股黑烟逃走了。之后,白骨精就成了菩萨,孙悟空还是把他打死了,唐僧不明真相把孙悟空赶走了。透过“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我觉得唐僧是一个很善良的人,但不分敌我,为了一个假菩萨赶走了孙悟空,被白骨精的表面现象和花言巧语给骗了。这些让我明白了,不要轻易被陌生人的外表和欺诈行为所迷惑。个性是交朋友的时候要了解对方,要有把握的`时候才与之接触。
书中的孙悟空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他敢于和妖怪作斗争,尽管唐僧用金箍咒折磨他,但孙悟空立场坚定,坚决把敌人消灭了,他是个伟大的人物。
观《三打白骨精》有感11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去恒隆广场看电影《西游记:三打白骨精》,这场电影是我吵了很久要看的,你知道为什么会去看呢?2月18号那天妈妈说我表现好,给我点赞,妈妈建议带我去看电影;第二是是因为我喜欢看电影,今年还没有看过呢!我属猴,看一场有猴子的作为今年第1场电影,很有意义。
这部电影情节是唐僧去西天十万八千里路,路上遇到了白骨精。孙悟空打了三回,最后白骨精变成巨大的人骨,是唐僧救了她。
这部电影有两个地方让我非常感动又印象深,第一唐僧要赶孙悟空走,孙悟空帮唐们打了白骨精,第一回白骨精变成了一位老婆婆,孙悟空知道是白骨精,把那位老婆婆打死了,唐们非常生气,唐僧又到了西藏国,里面有一位国王得了一种手上的病,必需吃了唐们肉才能情迷复,结果孙悟空用火眼金睛看出来那位国王也不安好心,国王说白骨精经常抓小孩,结果白骨精出来了,然后白骨精告诉了他(她)们,她是妖,后来孙悟空才知道抓小孩的人是国王,只有喝小孩的血,才能情迷复,于是孙悟空也想把他打死,最后孙悟空放了他一马,救出了那些孩子,其中有一位母子,是白骨精的手下变的,小孩想杀唐僧,妈妈想抓唐们,结果都被孙悟空识破打死了,唐僧说他连一个小孩都不放过,结果把他赶走了。
第二白骨精这么做孽,老天都不肯放过她,结果唐僧宁愿自己下了地狱度她,变成了一尊佛。我非常感动。
看了这部电影,我懂得人要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这样才会积来最大福报。我学到了要向唐僧学习。
啊!这场电影给我、教我的道理,做人的方法真多,我还想再看一遍呢!
观《三打白骨精》有感12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它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的小说。在《西游记》中我最喜欢看的是第二十七回〝三打白骨精〞,原名叫〝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孙悟空,他机智,聪明,活泼,目标坚定,勇往直前,自从孙悟空被唐僧从五行山下救出,他就毫无怨言地随唐僧踏上了取经之路,尽管这是按照观音菩萨的嘱托来做的,但在此后的九九八十一难中,孙悟空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也从未动摇过保护师傅西天取经的信念。在这章主要讲了:唐僧师徒四人在宛子山波月洞内,一个千年尸魔白骨精,一心想吃唐僧肉,它利用孙悟空外出巡山的机会,先后变成上山送斋的'村姑与朝山进香的老妪,花言巧语使唐僧和八戒上了当,可两次均被孙悟空识破并打死它的化身。而唐僧却不辨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连伤母女两命,违反戒律。白骨精第三次化为一个老丈,利用唐僧面慈心软。善恶不分的弱点,三施攻心计,孙悟空一再揭露其妖怪面目,而唐僧执迷不悟,即使老丈为妖怪所化也不准孙悟空去打,还念紧箍咒来惩戒孙悟空。孙悟空为了取经,忍住痛苦,终将老丈打下深涧。白骨精又假冒佛祖名义从天上飘下素绢,责备唐僧姑息孙悟空。唐僧盛怒之下写下贬书,孙悟空恳求师父收回成命,唐僧不允,孙悟空只得返回花果山。孙悟空走后,白骨精将波月洞化成天王庙,唐僧。沙僧中计就擒,八戒乘隙逃走,去花果山请孙悟空来救师父。孙悟空虽被贬回山,仍不忘取经大业和师父的安危,准备下山。见八戒来求援,立即赶往波月洞。途中,孙悟空打死前去赴宴的白骨精之母金蟾大仙,自己变成老妖模样来到洞内,伺机搭救师父。在筵前,孙悟空为用事实教育唐僧,设计诱使白骨精重又变化成村姑。老妪和老丈的模样,使唐僧目睹妖怪的本来面目,痛悔自己不该乱发善心,不分人妖,逐走孙悟空。这时,孙悟空现出本相,经过激战,消灭了白骨精及众妖魔。这篇文章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真理不会因为表面现象的不同而改变,只要自己的判断符合真理的标准是对的,就要坚持自己的想法,不能人云亦云。
观《三打白骨精》有感13
今天,我打开电视一看,哇!太棒了!是我最爱看的《西游记》,演的是《三打白骨精》。我最喜欢看这集了。
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了一个荒山野岭的地方,孙悟空抬头一看,不好,有妖气。因为孙悟空要给唐僧化斋,所以他临走的时候给唐僧他们画了一个圈,说你们不能出这个圈,如果出去了就会被妖怪抓走的。孙悟空在空中一看,没有化斋的地方,远处有一片桃子林,他就去摘桃子了。就在这个时候,白骨精变成了一个女孩,她看见唐僧了就说:“长老,你们肯定饿了,先吃一个我的馒头吧。”这话听着挺善良的,其实是假心假意。她一看,这招骗不了唐僧,她又说,她的家里有两个年迈的父母,正要骗唐僧往她家去,走出那个圈子的时候,孙悟空回来了,一棒子就把白骨精打倒了,其实,白骨精逃跑了,她是披着人皮的妖精,逃回她的山洞里去了。唐僧不知道白骨精是妖精呀,他就责备孙悟空乱打死人,你回你的花果山吧,我不要你了,孙悟空好说歹说才留了下来。第二次,白骨精又变成了女孩的妈妈,一边走,一边喊:“女儿呀,你在哪儿呀?女儿呀,你在哪儿呀?”又被孙悟空一棒子打跑了。唐僧说不行我不能再留你了这次唐僧坚决不留孙悟空,孙悟空苦苦哀求,唐僧心软了,把孙悟空留下来了。说我给你最后最后一次机会了。这次,白骨精变出了一个茅草屋,自己变成了一个老头,孙悟空要打白骨精,唐僧念紧箍咒,孙悟空疼得都倒在地上了,感觉都要昏过去了。这个时候,孙悟空看妖怪要吸唐僧的血,他忍着疼痛,一棒子将白骨精打死了。唐僧一看,特别生气,说这次我一定要把你赶走,你已经连伤三个人命了,孙悟空怎么说也不顶用,把孙悟空给赶走了。看着我的眼泪都流出来了,我觉得孙悟空是真心想保唐僧去西天取经,他是唐僧最好的徒弟,结果唐僧还说孙悟空已经害了三条人命了,让他回花果山。孙悟空怎么求情也没有用了,只好回花果山了。
这一集让我懂得了不要轻易地去指责一个人,不要小瞧一个人,不要伤害人,冤枉人。孙悟空是真心想保护唐僧的,可是唐僧你又没有孙悟空的`本领高,又认不出妖精,还冤枉了孙悟空,孙悟空是真心帮你出妖魔的,你还要把人家赶回去,这样确实挺让人伤心的。这一集讲的内容还解决了我心里的一个疑问,我一直不知道白骨精是什么样子,只知道她是一个妖怪。原来白骨精就是白色骨头的妖精,三打白骨精,就是孙悟空三次打死了白骨精。
《西游记》这部电视剧,每一集都会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观《三打白骨精》有感14
刚开始出场的唐僧是呆萌可爱的,他劝说老虎不要吃掉自己马的时候会说:“你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它放弃舒适的皇宫生活也不容易,你不如放过它吧。”他说话很啰嗦,性格也婆婆妈妈。救了孙悟空,又收了猪八戒和沙僧做徒弟后,他与徒弟们的相处模式也几乎是朋友般的,并没有板着面孔高高在上,一脸的神圣不可侵犯,这种亲和力让我开始对唐僧这个角色产生了好奇感。
白骨精以老妇人的形象出现,唐僧会认真倾听她诉说自己不幸的遭遇,理解她并感同身受。孙悟空识破妖怪身份后一棒打死妖怪幻化成的人形,唐僧见自己阻止不了孙悟空,第一次念了紧箍咒。但事后他也会主动爬到山顶去找孙悟空谈心,他说自己和孙悟空都是同一类人,只相信自己所看到的。师徒相视而笑,他们终于从一开始的互相不理解往前跨进了一步,心在慢慢靠拢。
白骨精再次幻化成年轻的女性和孩子,孙悟空不得不再次出手除妖,唐僧终于忍无可忍再次念了紧箍咒,同时赶走了孙悟空。想回花果山的孙悟空被观音挡住了去路,她说了一句话触动了孙悟空,同时也触动了作为观众的自己。她告诉孙悟空:“一直以来,你用自己的对与错,去看别人的错与对。你师父看的是心相,你看的是真相。”原来,我也是如此。然而,对与错真的有那么重要吗?我也陷入了沉思。
白骨夫人告诉唐僧自己不愿轮回,曾经被人深深的伤害,被人当做妖孽处死,这种怨念她永远也放不下。唐僧不愿看着白骨夫人消失,为了度化她,不惜牺牲自己送她前往轮回。在唐僧看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走在往生的路上,一袭白衣的白骨夫人真的好美,面容平和而安详。电影的最后给了人们以希望,孙悟空和其他徒弟们带着唐僧的真身继续上路,观音菩萨的一滴甘露,唐僧又回来了。
看完电影,觉得我们所处的并非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世界,人,怎么会没有缺点呢?人性是复杂的`,好人就一定没有弱点吗?坏人就一定没有闪光点吗?电影让唐僧变得亲民,和徒弟们平等相处,唠叨啰嗦但同时又很富有人情味儿,不再是一个只会说教的冷冰冰的躯壳。唐僧这个角色也让我感受到了唐僧的眼泪是真实的,痛苦是真实的,情感也是真实的。
有人或许会认为唐僧牺牲自己去救一个妖怪简直太可笑、太不可能了,谁会有那么傻?其实或许这就是宗教的魅力。有信仰,一心向善,内心变得平和。躯壳不重要,名利不重要,重要的是让自己成为一个载体,把这种善念传递下去。于是开始反省自己,或许自己在生活当中往往也是像孙悟空一样,总是希望去求得一个真相,所以难免会有犀利、刻薄、毒舌、得理不饶人的成分存在于性格当中。而紧箍咒就像是时时提醒自己的一个戒律,得饶人处且饶人,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记得一句话“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唐僧能透过人性恶的一面去度化,他见到的是众生,放弃的是自己的生命,这是大爱,所以纵然他没有半点功夫,却依然能做其他人的师傅。
怒与恕,就像是孪生兄弟一般,看起来好像,却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怒是奴加心,心被周遭的一切所奴役,所以为人处世中难免会充满了戾气。而恕,是如心,宽恕别人,也是宽恕自己,世界上哪有完美的人与事呢,自己就真的很完美吗?对他人过分的苛责,是不理智的。或许就像高仓健先生说过的那样:“去跟那些美好的人相遇,要保持一颗对他人温柔的心,就不能站在厉风里,要去和风吹佛的地方。”亦或者是像马天宇所说的“宽恕才是真正自由。”他年纪轻轻,就能有如此胸襟,真的好难得。或许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过做错事的时候,都曾希望自己能被宽恕。我们自己都不完美,又有什么权利去苛求他人呢?
看一部好电影就像读一本好书,从而看见自己、回看自己、用心去感受、用爱去分享、用行动去践行。
观《三打白骨精》有感15
三打白骨精由于初期的营销策略导致很多观众对该片会戴着有色眼镜观看。但看完之后仔细想了想说不定这也是营销策略之一。因为你对它没好感,戴着有色眼镜,认定它是烂片。于是就不会给它什么期望,看完之后发现诶似乎比想象中稍微好上那么一点点
故事的开始从唐僧与孙悟空初遇开始。把小白龙收服,猪八戒沙悟净通过剧情压缩的方式一并收服。简单交代完主角设定后就开始了BOSS亮相。也大概交代了矛盾各方
郭天王演技捉急是事实。但平心而论我比较喜欢他在道士下山里的表现,因为他一张帅脸,只要别太多肢体语言,负责耍帅,必要的时候秀下舞还是不错的。如果真把他安在西游记的世界里,适合他的不是前作牛魔王和孙悟空,有可能是二郎神那样冷峻帅气的类型。他是真心不适合这种上蹿下跳同时小动作和表情多的角色。这可能是选角的失败
巩俐是这片里演技最好的没有之一,作为反派也算拿得出手。作为原作里的知名IP路人怪。白骨精知名度非常高,并不是因为她能打,而是她成功的分化了取经团并且将师徒四人矛盾放大化,这集中在孙悟空跟唐僧二人在整个取经团里权威性的争夺。虽然乍看这个结果是孙悟空最后被证明是对的,但本身是因为更大的危机(即原作小说里的黄袍郎)将矛盾暂时性的冲淡。孙悟空那么机智,明白自己的定位。是权威的从属而不是权威本身。
关于白骨精有个地方让我一直没搞清楚,这位大姐以前是人,被村里人视为妖孽,把她扔山里喂老鹰,随后她奇遇变成白骨夫人。她一直痛恨被别人叫妖孽,但她目的'就是吃了唐僧可以脱离轮回变成真正的妖怪。这点很矛盾啊。就好像我想成为一名美男,但别人叫我美男我觉得他在骂我。
小沈阳的插科打诨自己风格太过明显,怎么看都是大笑江湖那一套。
沙悟净是个弱智(是真的被设定为弱智)而且装傻出来的笑点一点也不好笑!尤其那句师傅被妖精抓走了(可能也是因为刚看完美人鱼的缘故,但公道来说有几个笑点还是不错的,不过这部分笑点只占了全部笑点的四分之一)
最后来讲唐僧这个角色。作为取经团的核心二号也是BOSS,三藏的设定差强人意。冯绍峰的唐僧嘴略贫。被安置的喜剧台词说出来觉得不荤不素。又想说鸡汤,又想夹杂贫嘴,但两种哪个都不到位。笑点不好笑,鸡汤太牵强。这个角色可能是编剧的原因,没立起来。
立意上,本片的反派,白骨精跟费翔演的皇帝。对应了师徒二人两种矛盾:被赶走的孙悟空向观音诉苦,观音说你自认为有火眼金睛能洞悉一切看穿真相,但你看的是真相你师傅看到的是心相。你大闹天宫是自信满满,自认为牛掰。如今西行你要学的就是相信别人。这段立意说得通也还不错。
救出祖国花朵后皇帝说佛祖怎么派来你这个怂包取经。你一路杀戮取什么经求什么佛。这个问题的核心后来就闲置了。角色们并没有靠行动和回答来回应这个问题。反倒闲置了。只有唐僧最后打算舍身强行度化白骨精,以求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境界来强行解释。
两个矛盾最后交汇就是孙悟空【学会了相信】打算【以身度人自求涅槃】的唐僧,然后把唐僧打死了……(是我看过的所以西游记作品里唯一一部孙悟空把唐僧打死的。)
喂等等,这俩矛盾的交汇解决也未免太强行了吧。圣母也要有个限度啊。而且最关键最关键的是,白骨精的设定是她大限将至要被拉入轮回,她不想轮回才打算吃唐僧变成妖。也就是说她没吃成唐僧,要被轮回。那你自舍其身强行度化她度什么啊?简直强行升华
虽然槽点很多。但这次我还是要公道的说一下,优点也很多。首当其冲的是美术。作为业内人士。只谈设定不谈特效,这片子在服化上下的功夫非常大。我反倒很喜欢孙悟空行者装束那件有点藏地风格的衣服。喜欢参考了钢铁侠来处理盔甲的方式
【观《三打白骨精》有感】相关文章:
三打白骨精的观后感10-26
三打白骨精观后感12-04
《三打白骨精》观后感08-21
西游记三打白骨精观后感11-09
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观后感07-29
读三打白骨精有感12-05
三打白骨精读书笔记(通用34篇)08-05
读三打白骨精有感15篇11-11
读三打白骨精有感(15篇)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