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博物馆观后感[精华]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参观博物馆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参观博物馆观后感1
民俗展厅:(民俗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而产生的约定俗成的行为方式和文化现象。其中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和社会生活的生动反映。它扎根于群众之中,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既是世代传承,又是发展变化的,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此主题展览共有"区域民俗"、"广府民俗"、"客家民俗"、"海洋文化习俗"四大部分,以广府和客家民系为主的传统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又因濒临大海,扼守珠江入海口,自古以来由于海洋经济、海上丝路贸易的发展,又演绎出气象万千、绚丽多姿的海洋文化习俗。深圳民俗文化发源于小农经济时代,在农耕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了海洋文化的精华,既丰富,又兼收并蓄,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它继承了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并在改革开放后得到复兴和创新,与时俱进,注入了新时代精神。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犹如强力的磁场,为本地群众所喜闻乐见,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随着深圳向国际化城市迈进,民俗文化将作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世界人民观察和了解深圳社会与文化的一扇窗口。———摘自深圳博物馆民俗文化介绍)接着我们走进了"民俗展厅"。进入了集市贸易区,看着那条长廊,有卖药、卖服装等等,感觉像是走进了古代贸易市场,很想去消费一下,这才明白这是展馆。
走出集市贸易去之后我又看到了一位很认真的真在编织的老大爷,这里的编织作坊意韵丰富,在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是很难见到这样的作坊,即使在农村也很难见到。豆腐作坊、打铁作坊等等,这些都展示着古代人民的辛勤劳动
参观博物馆观后感2
历史的传承是靠用文字遗留下来的,那在纸没有发明之前,我们的祖先又是把文字记录在什么东西上?我一直被这个问题所困惑,因此,我利用周末的时间参观了长沙简牍博物馆。
简牍,是古代人民在没有发明纸张之前,用来记录文字的工具。以竹为材料的称为简;以木为材料的称为牍。古人把当时的文字、书籍和所发生的事情写在简牍上,再编结成册,便于阅读和保存。这样就为我们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
在一楼大厅,我看到了各个朝代保存下来的简牍,还有简牍之前用来记录文字的东西,如甲骨文、金文等。大厅主要以1996年11月在长沙五一广场发现的三国吴简为主,这些简牍介绍了长沙当时的风土人情、政治制度等 。在这里我还看到了龙山里耶秦简上的《九九乘法口诀表》 ,可以想象我们的.祖先是多么聪明啊!
在二楼讲解员阿姨还给我们介绍了在长沙发现的各个时期的青铜器和瓷器。她在中国最早能成编演奏的乐器———铜饶上为我们演奏了一曲: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曲《我和你》。浑厚的钟声在大厅里回荡,历史与现实在这钟声中相传,我为祖国有灿烂地历史和强盛的现在而自豪!
博物馆的文物太多,无法一一讲述。这些文物是我们民族的精华,是历史的见证。那我们又该为后人留下什么样的历史呢?
参观博物馆观后感3
刚来到海南博物馆大门的时候,情绪十分激动;高兴。远远看去一栋庄严宏伟的大楼竖立在我们的面前,我深呼吸,闻到了一股浓厚又古老的气息,仿佛又回到了古代。这些气息不是来自里面的国宝吗?我带异常激动情绪进入了博物馆的展厅,刚进到展厅,我吓了一跳,展厅里文物一件件安安静静的躺在那里,在展厅里没有人喧哗;打闹,仅有照相机和安静的人们在慢慢的观赏它们的秀丽,虽然它们常年沉睡于土里,但他们的色泽和光华是泥土掩埋不了的。要不然它们不会被我们发现,更不会出此刻展厅里。
海南省博物馆能让参观者穿越时空隧道,领略海南岛的历史奇观、古代礼貌及海南岛人的。
博物馆分为5个参观区。
第1个是介绍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海南省各族人民时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包括民间文学、表演艺术、民俗活动、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还有定期举行的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如歌圩、庙会、传统庆典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突出特点是有传承性、民众性,是一种“活态”的文化。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等方面的价值。本馆所展示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技艺等。
第2个是介绍三件文物都是国家珍贵文物,其中亓北古剑为国宝,三件文物都够得上重器之称。
三件珍贵文物重在于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科研价值,代表了古代中华民族的工艺水平;闪耀着历史之光、民族灵魂之光、先民智慧之光、中华文化底蕴之光。本厅展示的三件文物,为海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第3个是介绍海南先民自各个时期移民而并未繁衍发展,用的智慧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海岛移民文化。汉代开始,随着中央封建统治不断加强,或有将士挥师南下。开疆拓土;或有逐客万里披荒,开启礼貌;更有海南名士巍然崛起,彪炳古今,创造了瑰丽奇特的海南人文历史。近代以来,海南得风气之先,浓郁的海洋气息和异域风情弥漫在海南生活的各个方面。琼崖革命23年红旗不倒的英雄主义精神更是海南人民奋斗的动力。
第4个是介绍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海南先民用自我的智慧创造了灿烂的古代礼貌,在这片热土上留下了较为丰富的.文物宝藏。近年来,随着我省文博事业的长足发展,全省各级博物馆的藏品也不断增加。本展馆荟萃了海南全省博物馆馆藏精品文物近百件,有浑厚凝重的铜器、绚丽夺目的陶瓷器、笔墨精妙的书画等。这些文物是海南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见证。它们浓缩地再现了海南古代礼貌的发展轨迹,展示其同祖国大陆源远流密切联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我离开博物馆后最大的感触是:我国的国宝不能掉入任何人手里,因为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繁荣富强的见证,也是中国人民的财富,是中国的魂。
参观博物馆观后感4
今天是20xx年的1月6日,我们三(6)班的全体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自然博物馆参观。
到了自然博物馆,我们首先来到了二层。在二层的展厅里,我们看见了山羊,山羊是羊的种类之一,有两只立在头顶上的'角,有一对亮晶晶的眼睛,有一条短短的尾巴;还有凶猛的狮子,长着满口锋利的牙齿,尖锐的爪子,一对耳朵立在圆圆的头顶上,满脸的脸毛像电影中寺庙的老道……
参观完二层,我们来到了地下一层,地下一层里,我们看到了一簇簇竹子,竹子一节儿一节儿的,像一节儿一节儿的铁链种在土里;白白胖胖的白菜,像个可爱的小胖子;还有一些会动的恐龙……
最后我们来到了一层,在这里我们看见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大熊猫憨态可掬的样子可爱极了,可能是因为没睡好觉,大大的眼睛旁还有黑眼圈,短短的尾巴,走起路来一摇一摆;还有白白的小兔子,红红的眼睛机警的看着四周,长长的耳朵立在头上,短短的尾巴像一朵雪白的棉花一样不时地摆动着。
这次参观,我不但玩儿得非常开心,而且我还懂得了大自然中的一些知识,我期待着学校组织下一次的参观活动。
参观博物馆观后感5
这次的邢周报小记者济南、淄博之行,一路上博物馆各式各样,有古车博物馆,足球博物馆,中国陶瓷博物馆
我们来到博物馆,知道了许多新的知识,认真做了笔记。这次的旅途中我收获了不少,也交到了很多新的朋友
古车博物馆面积3600平方米,走廊上面到处都是古代的马车,正门前面的壁画长9.9米,宽4.5米。车马可作战也可以当作交通工具,我就想起了陶渊明的《饮酒二十首》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足球博物馆于20xx年正式开放。陶瓷博物馆,据说馆里有上万件陶瓷和壶罐。然后我们在大门前照了一张合影,还和淄博晚报的.小记者互动游戏。我送给他们一张剪纸和一只油笔,他们赠送给我一张非常漂亮的贺卡。
今天是我最快乐的一天,我爱淄博,我爱济南!
参观博物馆观后感6
一:甲午战争纪念馆的历史背景
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是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一次战争。这场战争对于中国来说十分惨痛,不仅失去了对朝鲜的管辖权,还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削弱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了纪念这场战争,中国政府在甲午战争发生的地点——浙江省舟山市建立了甲午战争纪念馆,以悼念战争中牺牲的中国军人和民众,也是为了警醒后人不要忘记历史。
二:参观甲午战争纪念馆的体验
甲午战争纪念馆是一座现代化的博物馆,展示了甲午战争的历史背景、战争经过和后果等方面的内容。在博物馆的入口处,我看到了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刻有甲午战争的历史背景和纪念馆的建造时间。进入博物馆后,我看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图片,这些展品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甲午战争的历史背景和经过。
在参观过程中,我最感动的是甲午战争中中国军人的英勇表现和牺牲精神。在一些展览中,我看到了许多关于中国军人的图片和文字描述,这些文字描述中强调了中国军人在面对强敌时的勇气和决心,以及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而不惜献出生命的精神。这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人民的英勇和牺牲精神,也让我更加珍惜和爱护现在的和平环境。
三:参观甲午战争纪念馆的启示
参观甲午战争纪念馆不仅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甲午战争的'历史背景和经过,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但它对我们的影响和启示永远不会消失。我们应该珍惜和爱护现在的和平环境,努力学习和掌握知识,为祖国的发展和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结:
参观甲午战争纪念馆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甲午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在参观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中国军人的英勇和牺牲精神,也明白了历史对于我们的启示和警醒。希望我们能够珍惜和爱护现在的和平环境,为祖国的发展和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观博物馆观后感7
又一次参观了历史博物馆,每一次都会有新的体会和发现,并且永远感觉不到厌烦。走进历史的长河,沉浸在五千年华夏礼貌的辉煌之中,在赏心悦目的同时,更感叹于汉唐时期的政治开明,文化自由,科学缜密,经济开放,艺术灿烂,军事强大。
根植在统治者内心的,不是玩虚假的数字游戏,搞面子工程,与民夺利,而是建设一个“外硬内软”的国家,让生活在那里的人感到自豪和满足。人民也不用为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发愁,连税负也降到了最低,医疗是完善的,教育是公平的。他们绝对不会想到,几千年以后,在这片土地上,“有尊严地生活”竟成为统治者卖弄的噱头和人民的奢望。
一千多年前的大唐长安,拥有三百万人口,城市规划谨偌棋盘,文人墨客多入牛毛,各国商贾穿梭其间,市民百姓安居乐业。
走出博物馆,回到这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盛世,心中不免有些遗憾和不甘,方才想起历史发展中出现倒退也。
参观博物馆观后感8
今天我和伙伴们怀着激动的心情一块儿到了历史悠久的碑林博物馆,它之所以叫碑林,是由于它里面碑石如林,藏石多达3500余件。
碑林里,我印象最深的是《石台孝经碑》,这是由唐玄宗亲笔书写并注释,它形式独特,四面都有刻字,碑冠刻得是青龙腾空,还有三台碑座,每一座都刻有精美的图案,那石碑上都画了一个个小格,格子里是用楷书工工整整的刻上了每个小字。格子旁边的小字是对刻字的注释,可以看出,唐玄宗对这种所谓的小事都这么认真,真是一位真的'的好皇帝。
下面大家去的是大型石碑展室,展室里石碑不只造型百出,石碑上记录的事情也是五花八门,不只有王羲之,颜真卿等书法家的杰作,还有文字游戏,《画里藏字》碑,看到一副好看的竹画,可近看却是一首小诗,画即是字,字画合一。这次参观使我认识到了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字写得好,不只看着美,更是为了准确的传递信息。我将来会认认真真的写字,成为一位书法家。
参观博物馆观后感9
学校学习历史,铭记历史的参观活动,我们来到了成都市博物馆参观。
刚到博物馆门口,我被眼前的景象彻底震撼到了,一座闪烁着金属光芒、由无数三角形拼接而成的崭新的“金镶玉”现代建筑出现在我的眼前,其气势恢宏、壮观无比,远远望去,金光闪闪,可谓是建筑师巧夺天工之杰作。集合完毕,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依次通过严格安检来到博物馆内厅,而后在解说员的引导下开启了我们今天的时光文化之旅。首先参观的是张大千老先生的生平,张大千老先生是中国近代绘画、书法、篆刻集大成者,其艺术造诣甚高,是一名著名的艺术家。在解说员的解说下,我了解了张大千老先生的事迹,我感悟良多,人在追求自己至爱的道路上一定是充满坎坷的,在外的漂泊经历让张大千在艺术的创作上获得了更多的启发,以至于留下了一幅幅万古传世的佳作。所参观的展品令人目不暇接,带着丝丝意犹未尽,我们离开了第一展厅,接连参观了第三、第四、第五展厅,每个展厅的主题都不一样,我们循着岁月的印记,在文化的海洋中徜徉。一件件出土的文物展示在我们的眼前,三星堆文化的出土文物也参与了展览,每一件都非常精美,每个时代的都有,有青铜器具、有瓷器瓷瓶、有兵器钱币真是羡慕古人的智慧和艺术造诣,一件件艺术珍品被完好无损的保存下来,对历史的研究起着重大的作用。
接下来参观的则是近代抗战史,四川人民为了抵御外来侵略,团结一心抵御外敌,解说员精妙绝伦的讲解,更是生动地还原了历史,让我们明白正是因为有了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不畏牺牲的精神,才换来我们现在美好和谐的社会。带着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敬仰之情,我们来到了四川文化展厅,这里包括饮食文化,自古至今人们的生活情况、著名的皮影文化、木偶文化、川剧等,这对我们来说,既新鲜又好奇,置身于这样的文化长廊中,总能叫人神清气爽。
参观完所有的展厅,里面的藏品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灿烂的文化传承,于我而言,这次参观只能算是走马观花,如果真要细致地将每一件艺术品品鉴完,我觉得或许三天三夜也不够。当然,在解说员的精彩解说下,我们或多或少了解了一些文化,之后留给我的却是无尽的思考。
参观博物馆观后感10
今天,我们去了海军博物馆,参观了各种展品,这些展品代表了中国海军的历史发展。
我们先去了武器博物馆,全长7。2米的气体鱼雷、36毫米导弹和54毫米导弹...
然后,我们去了历史博物馆和现代博物馆。历史博物馆里有靠撞击的大船,有口剑,还有著名的.赤壁之战。现代博物馆里有长江、大炮和飞鹰...
然后,我们去了贝壳博物馆,看到了不同形状的贝壳。有橘黄色光滑的贝壳、星星贝壳、巨大的珍珠贝壳和活贝壳...
最后我们在户外参观,看到了大飞机和28毫米导弹。到了军车的停车处,旁边有个海军站岗。太牛逼了!
看到海军博物馆,不禁感叹:“中国海军真强!”
参观博物馆观后感11
今日,我和妈妈一起去汽车博物馆进行了一次欢快而有意义的参观学习。
博物馆主要分为将来馆、进步馆和缔造馆。分别呈现了汽车的进展过程、汽车的不同结构和功能,以及将来汽车的进展方向。我最宠爱进步馆的记里鼓车和各种古代马车。记里鼓车是古代用来测量距离的,它每走一里地,上面的'小人就敲一下鼓。走完以后,看敲了多少下鼓就知道走的距离,缔造它的人真聪慧呀!
中国的马车历史悠久,早在夏、商时期就消逝了,随着技术的提高,马车也从单一的交通工具慢慢地变为享受工具。随后,马车消逝了分类与等级,直到19世纪,马车照旧是特别重要的交通工具。随着1866年奔驰制造出世界首辆三轮汽车,1908年福特T型汽车的研制,1913年福特汽车流水的建立,汽车真正代替了马车,成为我们现代社会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汽车的进展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好处,比如生活更便捷了,但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问题,比如: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以及出行平安等。我想长大后要解决汽车给我们带来的危害,设计出更加平安、舒适、环保的汽车,让科技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参观博物馆观后感12
天津作为中国近现代的先驱城市,百年激荡征程所留下的文物史迹都需要珍藏,也正因此天津博物馆在展示近代中国历史方面拥有着无可比拟的权威性。天津博物馆新馆开门纳客已将近半月,很多人的观后感都是新馆充满时代感、突破了博物馆的传统印象,总之归纳起来就是很“潮”。然而您可知它的发展史其实几经曲折?此次“重展新颜”的天津博物馆又有什么“门道”可看?
天津的沃土滋养了近现代博物馆的萌芽。据天津博物馆研究馆员陈克介绍,中国早期的`博物馆的产生基本是沿着两条路径,一种是由外国传教士创建的或是附属在教会学校中的博物馆,另一种就是由国人自己建的博物馆,多少与当时的博览会有点关系。而谈及国人自建博物馆的拓荒者,就要说到创建了天津教育品陈列所的陈宝泉。陈宝泉是近代教育家,在日本留学期间就在策划效仿日本博物馆成立中国人自己的博物馆。陈回国经过准备,于1905年2月10日在玉皇阁成立了教育品陈列馆,并受到社会的热烈欢迎。据当年《教育杂志》引用《日日新闻报》9月1日—29日统计,陈列馆共接纳了观众7121位,特别是其中有女观众2251位,这个观众量今天看来对于一个小博物馆也不算少了。
陈克特别指出天津的这座教育品陈列馆,其实比现在被很多人认为的中国第一座国人创办的博物馆——南通博物苑还要早,除了根据张謇日记记载南通博物苑在1906年还在规划外,《南通市志》也认为南通博物苑在民国元年(1912年)才建成开放,而天津教育品陈列所早在1905年2月已经开门纳客了。虽然只是个专题博物馆,虽然后来被合并只存在了三年,但教育品陈列馆应该是中国人建的第一个博物馆。
参观博物馆观后感13
研究历史是我最大的爱好。每到假期我都会踏上探索历史之旅,这个寒假也不例外,我参观了位于玉皇山脚下的南宋官窑博物馆。这里曾经是南宋最重要的窑址之一,许多著名的瓷器作品都出自这里。
一进场馆大门,我的目光就被一堆瓷器残片吸引住了,这些昔日的御用瓷器原本可以成为我中华民族的瑰宝,但它们终究没有经受住金元的铁蹄,而被毁于一旦。我们继续参观,看到有些青瓷残片的命运要好得多。现代工匠们用灵巧的双手,将它们重新拼粘在一起,恢复了它们往日的姿态。随后我们欣赏到了真正的南宋官窑,领略了中国各大名窑的风采。在参观中我还观察到了一种现象,早期的.唐代青瓷颜色偏黄,而南宋时期的官窑颜色掌握的就恰到好处。后来我才知道,瓷器的颜色与烧制的温度也有关,随着科技的发展烧制的温度就会更精确,瓷器的颜色也不会太过偏差。走出了青瓷的世界,我们又去欣赏了美丽的康雍时期的外销青花瓷,这些瓷器可谓是中西合璧,但也各有特色。康熙青花较为饱满,而雍正青花更加生动。
走出了场馆,我们进入了陶艺学习中心,开始自己制作陶器。制作陶器看似容易,其实却困难重重,我做的满身是泥,最终还无功而返,真是有些遗憾。
这次参观让我对历史文物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浓厚的兴趣,我要在下个假期继续探索历史,把整个历史长河灌输到我的脑海中。
参观博物馆观后感14
今天,学校又举行了一次集体活动,这次是要参观自然博物馆。我们在校车上坐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到达了自然博物馆。
博物馆前,有一具高大的马门溪龙化石,用铁架子支撑起来,脖子非常长。进了博物馆,里面非常壮观,写了很多关于自然界的知识。我们先去参观了“神奇的非洲”这个展馆,里面有许多的非洲的动物标本,经过讲解员的介绍,我知道这些动物标本是由美国人肯尼斯贝林先生捐赠的。这个展厅栩栩如生地再现了非洲大陆野生动物生存的环境和生活画面。看,黑猩猩在树林里玩耍,长颈鹿在池塘边喝水,狮子在一块很高的石头上,威风的咆哮着······我们继续往前走,看到的动物就更多了,有许多古代猿类的化石,还有一些我从来没见过的动物。
我们又去水族馆。那里的海象给我的印象最深。海象的个头非常巨大,很费力的'摆动着尾巴。
不知不觉,我们到了最后一个展馆,是“恐龙公园”,里面有许多恐龙化石,还有一些恐龙蛋化石,我看见那个蛋很像一块石头,上面有一些灰色的斑点。里面更好玩,那些恐龙像是活了一样,都摇头摆尾,做出各种动作。
参观自然博物馆让我扩大了知识面,知道了大自然的神奇,更明白了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重要性。下次我还要参加这样的集体活动。
参观博物馆观后感15
就在前天冒着寒冷的天气缓步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 以饱满的革命精神和深重的历史情怀参观我们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更加了解了我们祖国成长的历史。我在参观过程中深刻的体会到了祖国母亲的伟大,决心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奉献终身。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在展览中最深刻体会是此刻我们所要承担的责任。祖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处于列强的屠戮和欺辱之中,这印证了“国家弱注定要被外族侵略”的规律。为了避免让历史重演,建设祖国。因为我们是祖国还未绽开的花朵,,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奉献自我我们是祖国的希望
梁启超说过“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正处于风华正茂,挥斥方遒的少年时期。我们应该不断完善自我,积累知识,锻炼能力,磨练品质。只有少年强大才会给祖国有一个良好的基础
在这次参观中使我愤愤不平的那就是有很多国家来侵占中国的领土在听见解说员慷慨激昂说到南京大屠杀时我仿佛看见那惨目人睹的场景时我的心里是阵阵凄凉但是我也仿佛看见中国人民在顽强与日本侵略者斗争时我立刻就想到英雄的中国共产党不畏强暴,以大无畏的革命牺牲精神,带领顽强的中国人民,与国民党积极合作,坚忍不拔、坚苦卓绝的英勇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这次我参观了明、清与抗日战争时看见了虎门销烟、八国联军攻打中国、签下不平等条约等在清代无能统治下迫使这些事情一一发生。 抚今追昔、缅怀历史,我们不能不认识到这样一个真理,不能不谨记这样一个教训,那就是:落后就要挨打。这是无数中国人民和革命先烈用他们的鲜血所印证了的真理和教训,也是历史上无数国家和人民用他们的命运所引证了的真理和教训。社会发展局面,使我们的国家永保安全、稳定、繁荣、文明和强大。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人民,更应紧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以真抓实干的精神、以严谨活拨的态度、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去迎接时代的挑战和开辟美好的未来……
一、鹅头桶
正月初一,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温州博物馆参观。在博物馆里最让我留连忘返的是艺术品展厅。在展厅里各个年代各种造型的艺术品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特别是有一只造型独特的木桶吸引了我的眼球。那是一只什么桶呀?一只圆圆的桶上有一个长长的把,这个把的造型是一只鹅头,桶沿是高低不平的,因为它代表着鹅的翅膀和尾巴,整个桶看起来就像一只浮在水面、回头展望的鹅,使我想起一首古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爸爸告诉我说:这种桶是温州最有特色的.木桶,叫鹅头桶,是古人用来装洗衣服的,因为古人洗衣服是到河里的,人们把洗好的衣服放到桶里,然后用手挎着鹅头桶提回家,这样既轻松又好看。我心想古人真聪明,我也要好好读书,假如我也发明一些东西放到博物馆,让将来的观看,那该多好啊!
二、蝴蝶盘
呀,博物馆里怎么会飞进蝴蝶来呢,哦,是我老眼花眼了,那不是蝴蝶,是蝴蝶造型的木盘子,它是用一块木板刻出来的,上面有一圈圈的年轮,整个盘子漆成棕红色的,可好看了。听爸爸说,“这是古代人在过大年的时候装水果,瓜子招待客人的,叫蝴蝶果盘。”我们家也有果盘,但那是玻璃做的,虽然看起来很洋气,也很好看,可我还是喜欢这只蝴蝶盘。不知道现在还有这种盘子卖不?
三、活字印刷
在展厅里,我看到了木刻的和泥土烧制的活字印刷字盘,在爸爸的讲解下,使我知道了印刷的基本发展史。
最早的时候,我们的祖先要印书,先在一块磨平了的蜡石上将文章刻上去,然后一张纸一张纸地拓印出来,如果要印第二篇文章,就把原来刻好的文章磨掉再刻,这样很费时,而且无法再版。后来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人们觉得方便多了,毕升把一个个字刻在特制的泥块上。然后烧硬要排版时,就按文章将这些字排在一个特制的字盘里再去印刷,印完了放起来以后还可以再用。到了近代,人们发明了机械印刷,印刷的速度是快了但是排版还是要手工操作的,其实也没多大进步,现在可好了,采用电脑激光排版了,不但印刷速度加快,质量也越来越好,不知道将来的印刷还会发展到什么程度。
【参观博物馆观后感】相关文章:
参观博物馆通讯稿06-30
参观博物馆观后感07-04
参观博物馆观后感03-09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11-20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10-28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02-15
参观博物馆观后感10-03
参观博物馆观后感范文11-15
参观首都博物馆观后感10-03
参观博物馆个人观后感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