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
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上,会观看欣赏许多优秀的作品,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每个观看完影片的人都有不一样的感受与想法。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
“第七穿插连原有157人,实到1人!”这是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中最让人泪目的一段话。整整一个连的战士,最后只剩一人,这是何等惨烈的战争!牺牲者难道不怕死吗?不,是人都怕死!可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安宁,他们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
电影讲述了抗美援朝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七连战士在最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的最惨烈的“水门桥之战”,最终成功炸毁了美军唯一的撤退通道—水门桥的故事。
想必很多人会问:“为什么我们要帮助朝鲜人民抵御美军呢?”大家都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吧!朝鲜是我们的邻国,美军打向了朝鲜,那么下一个目标便是我们中国。美军不顾我们的劝阻与警告,执意越过三八线,并且已严重威胁到我国领土安全。中共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决策,不仅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更维护了世界和平。据历史资料统计,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有197653名烈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近万名烈士长眠在长津湖战争遗址附近的烈士陵园中。“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他们已经永远留在了祖国和人民的心中!
“上了战场的都是英雄。”这是剧中毛岸英对伍万里说的话。影片中涌现出很多英雄人物,如沉着冷静的伍千里、勇于献身的雷爹、有勇有谋的梅生、机智勇猛的余从戎,他们在战场上不惧死亡,英勇奋战……
建国初期,中国人民志愿军武器装备落后,物资也相当匮乏,战士们忍饥挨冻,仍坚强奋战。当看到美军装备精良,享受着丰盛的饭菜和热乎乎的咖啡,而我们的战士只能吃用体温捂热的冻土豆时,我的眼泪不由地掉下来!即便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作战,战士们没有一个退缩,他们用血肉之躯换来祖国山河无恙。“如果信仰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他们的这些精神不正是我们该学习的吗?
看完电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知道了“英雄”的真正含义!那些行军六天六夜不吃不喝,冻死在路上的是英雄;那些开着装有燃烧弹的'汽车、抱着炸药包冲进敌人阵地,与他们同归于尽的是英雄;那些在冰天雪地里抬着枪一动不动,直到冻死都不放下的人是英雄。“没有冻不死的英雄,更没有打不死的英雄,只有军人的荣耀!”
正是因为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今天中国的繁荣富强;正是因为他们把该打的战都打了,才有了我们今天和平、安宁、幸福的生活!先烈们,正如您们所愿,今日的中国已日益强大,不再任人欺负。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一定可以战胜所有困难!我为生在这样一个国家而庆幸,我为身为中国人而自豪!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2
我和朋友们一起去电影院观看了新上映的影片《长津湖之水门桥》。起初,我仅仅是因为里面有易烊千玺才决定看的,看完后,我已改变了最初的想法。
《长津湖之水门桥》将历史真实的战场还原得十分相似。但我知道,他们还是弱化了战场的残酷,隐去了血腥的场面。他们也是人,当然也会害怕,可他们全凭的是保家卫国的决心,以及令人无法想象的巨大毅力,他们全然不顾自己的饥寒,发出了巨大的战斗力,对美军发起了猛烈反攻。这就是中国人民的不屈信念!
当万里在啃焦黑坚硬的土豆时,当千里刚回到家又要起身马上回去时,当雷公为了不让飞机炸到同伴们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时,当看见被冻死的一个又一个同伴时,我不禁落了泪。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忍受着寒冷,端着步枪,在凛冽的寒风中,甘愿化为冰雕,也丝毫不愿退缩的。他们都是最英勇的军人,是我们最尊敬和敬仰的英雄!对比他们,我们那一点学习上吃的苦,不值一提。
最让我感动的一句台词:“这仗我们不打,我们的下一代就要打”。这些英雄先辈走过开天辟地的血汗路,青年才俊迎来筚路蓝缕的'新征程!先辈们把好日子都留给了我们,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不好好努力呢?
没有冻不死的英雄,也没有打不死的英雄,有的只是军人的荣耀,是世世代代中国人血脉里流淌的勇敢与奉献。
历史的回顾与呈现,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引导激励着中华儿女铭记伟大胜利、凝聚奋进的力量。
致敬先辈们!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目光所致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3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这是我看完影片《长津湖之水门桥》后最想说的话。
现在的美好生活与他们息息相关,也可以这样说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的我们。这使13岁的我感觉应该担负起少年的责任,别让他们用血肉搏来的江山落入他人手中。“祖宗疆土,当为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影片里大雪漫天,树枝被厚厚的雪给埋葬,这山连着山,看不见头,一片白茫茫。风雪交加的环境下,他们裹着棉服,眼睛被风雪弄得睁不开,脸上红扑扑的沾着血迹和灰尘,蹲在一个小山沟里。他们并没有因为如此恶劣的环境就停止脚步,更没有因为面对如此装备精湛的敌人而放弃抵抗,他们一直坚信胜利是属于我们的,一定能把敌人赶出中国,他们没有丝毫畏惧。敌人的指挥官史密斯在路过一处小山沟时,迸发出由衷的感叹:面对拥有如此坚强信心的敌人,我们是胜利不了的。边说边敬了一个军礼!史密斯的眼睛里是我军战士拿着枪,风雪冻扎在他们身上一一个伏躺着目视前方,一个拿着望眼镜勘测着前方一动不动,脸上霜雪在煎熬,身体如钢铁般坚硬——对啊,装备落后的我们,依旧有抗美胜美的信心,没有打不死的小强!我深感震撼也十分地佩服,内心为英雄们致敬!
“这玩意儿,能直上直下,以后我们也会有的,甚至比他们的更强!”这是一位七连穿插连里的一位党员说的!当时美军占领很大优势,时常用飞机来扫射,还进行轰炸,当经历很多次战争的他们把敌人的飞机场袭击了之后,他们就渴望也拥有这样装备,并对未来有着非常大的期望。现在我想对他说:“英雄叔叔您好,您口中的那玩意儿叫做飞机,现在的中国经历发展,经过你们血肉的拼搏,已经拥有了。对!甚至比他们更好!更强!您看到了吗?您就放心吧。”!我深遂的眼睛目视着前方,并十分坚定地说:“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我的脸上流露出洋溢的光彩,未来终将是美好的,是属于我们的!
“敌人的炮火越猛,我们就要更强,要让他们知道,我们是不好惹的!”我军指挥官的话一直在我脑中久久不能散去。困难再大,要勇敢地去战胜它!越挫越勇,这终将是考验人的,也是进步的`台阶。敌方便是一座大山,我军战士便是挖空大山的蚁人,并没有因为是大山而畏惧,退缩,而是拿起枪、炸药包挖空“大山”,完成使命,造福百姓!
拼杀声,喊杀声……屏幕上敌人与我军战士的较量,那亮人的枪花一直决定着生死,决不在死神面前逃跑,“研砰砰”如花一般绽放,一个翻滚,侧身,瞄准,连长杀掉一个敌人。这儿一簇那儿一簇燃烧的火团,一直困着他们的心,现在他们要冲出,要去灭掉,这样才能胜利。这是七连与九连去完成炸掉水门桥时的场面。刚刚还冰天雪地,现在狡猾的敌人却拿燃烧瓶,在寒冷与严热中绝地逢生,不畏惧,勇往直前,从家的方向、祖国的方向照来的光终究会洒在他们的身上,并带他们回家!一直流传千古。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向英雄们致敬,我们要从小励志富国、强国!“少年强,则国强!”肩负起我们的责任吧!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4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看《长津湖之水门桥》这部电影,看完后我心情很是复杂......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第二年,国家百废待兴。在朝鲜处于生死存亡之际,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的紧要关头,党中央应朝鲜政府要求,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
这部电影让我印象深刻的场景:伍千里为了炸毁美军的.坦克,牺牲了。还有一个场景,让我忍不住留下来眼泪:伍万里站在回国的火车前,大声的喊出:“七连应到一百五十七人,实到一人。”一百五十六名英雄牺牲了。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都来自于烈士们对于新中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因为他们相信一定会胜利。
走出电影院后,我问妈妈:“这部电影为什么没有彩蛋?”妈妈说:“如今的万家灯火,国泰民安,就是这副电影最好的彩蛋。”我永远不会忘记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是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替我们打下来的。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5
初三去看了水门桥,看的过程仿佛胸腔里涨满了气,到影片结束,这口气才缓缓吐出。
徐克果然是高人,拍的电影永远是好看的!好的电影,永远绕不开人性的光芒,更何况战争这一因素,会让人性光芒闪得更耀眼。
因为战争争的分秒,生死之际没有多少感情可以演绎,因为尊重这些现实背景,所以没有在生死之情上多花笔墨,所以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不经思考的做出选择!不禁想到现代生活中,放眼过去,全是精明的盘算!
因为对比,所以才会看到区别,因为很少遇见,所以才会感动!印象最深的是梅生嘴里咬着照片,开着坦克冲下山坡,我对于这个咬照片的艺术处理没啥特别的感动,只是感动于梅生脸上的那种对死亡的平静,漠然,而又生动!甚至居然还感受到了朱亚文本身的性感!
因为对这一片段印象深刻,以至于当天晚上做梦,梦里一片红光,我想那是燃烧的坦克在水门桥的火光!
我不是说其他人的片段演绎得不好,我只是想说这个场景拍得平静又悲壮,然后,就是一声叹息!感叹幸福不易!
影片中的战士穿着棉服,事实上真实的'历史上,很多人穿得很单薄,如果在服装上再单薄一些可能更好,当然,也许是我挑剔了。
吴京的作品从来都是追求真实,所以在此照样不会让人失望!只是他活泼的性格,在任何影片里都是同类化,因此,演技上没有太大突破!与李晨一样,在兄弟情上的处理永远不会失分,但是也没有惊喜。
易烊千玺本身性格内向,所以演绎这类作品也能稳住!可以看出这两年他已经摸到了内向人物的精髓!所以,人物刻画在线!
至于韩东君,如果不是看演员表,压根就没认出来。造型变化实在太大了。平河跳出来给万里说百里因为救他所以才牺牲的这段,让人有突兀感,但是在把自己与炸药包一起挂在坦克炸死那段我破防了。
我想,未来电影加入元宇宙概念,观众带上专业眼镜,能够感官体验到剧中的饥饿与高寒,那么影片会让人更震撼。
最后还是想说,徐克真是难得的电影奇才,他不断挑战不同风格影片,并且很少让观众失望!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6
在燃烧的烈火中奋力奔跑着,用两条被冻僵的腿去追赶四驱机动车,开着点燃的卡车冲向敌方阵地,都是志愿军不畏生死,奋力拼搏的精神的体现。
空中,有美军的战机轰鸣,前方,有坦克的威胁,后面,是美国的的退路,怀中,是炸桥的炮弹,在生死时刻,在连中数弹的情况下,用最后的力气,瞄准,按下射击键……那一刻,仿佛时间静止了,伍千里那不畏生死的精神令我为之动容。
“七连应到152人,实到1人!”是他,用坚强的意志活了下来,是他,保住了七连的建制,是他,炸掉了美军的碉堡,也是他,接受了七连该有的荣誉。
一身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服,为新生的中国埋下了坚韧的种子。一把全手动步枪抗衡全自动化枪械,零星的几架米格15,去抗衡铺天盖地的'F86。有人说:“中国人跑得比美国的飞机快。”还有人说:“中国人的皮要比美国人的厚。”但在我看来,中国人打败美国的利器就是--信念。战场上,中国人时刻留存着一把大刀,用这个冷冰器在寒冷的战场去保护自己的祖国,去保证祖国人民的安全,去赶走在家门口耍大刀的美国人。
我常常坐立于草地上,抬头看满天星斗,低头看万灯闪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美国人不比我们笨,他们装备比我们精良数百倍,他们后勤部队也很强大,为什么打不赢所谓“向炮弹冲锋”的,装备简陋的志愿军军队。或许,这部电影,便是对这个问题的解答。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结束文章,那便是:“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7
1950年的朝鲜冬天特别冷,气温零下50多度,寒冷的冰雪足以把人冻僵,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有一支甚至连厚棉袄都没有的志愿军队伍,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顶着狂风暴雪,在水门桥与装备精良,还有空投补给的美军展开了一场冰与火的惨烈战斗。这就是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的故事背景。
战争是惨烈无情的,英雄的牺牲也是战争不可避免的要发生的事情。在电影《水门桥》中,每一位志愿军战士的下线(去世)都令我万分难过,泪流满面。
平河,第七穿插连狙击手,他在执行炸桥任务的过程中与一名美国士兵打斗,被对手摁在了铁钉上,那根长长的铁钉,直接穿透了他的身体,伤口附近有血渗出来,但他为了完成任务硬生生的把铁钉从身体中拔出来,汩汩的鲜血从血窟窿中涌出,平河毅然决定继续炸桥;之后他抱着炸药包,敌军的坦克从他身上碾过,他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赶紧抽身,而是示意他的战友伍千里发射子弹,点燃炸药包。从平河身上我看到了中国军人的意志力与他们的坚定不拔。
余从戎。一场大战过后七连与五连所有志愿军战士都在一个山谷里休息,睡着了,余从戎怀里抱着电台,醒来的第一时间就是先看电台是否可以使用,他跑到山顶上找信号,刚巧这时,敌人驾驶着战斗机要来清除所有志愿军战士,余从戎为了保护山谷中休息的战友们,毅然开枪吸引了敌军活力,一时间,所有的燃烧弹全部降临在了他的身边,她向着队友的反方向奔跑,在火焰中化为灰烬。霎时间我的眼泪再也忍不住,像断了线的珠子般滚滚而下,从于从容身上我看到了中国志愿军的舍己为人,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精神。
伍千里,第七穿插连连长。在第二次炸水门桥时,他被压在钢架底下无法脱身,当时敌人的支援部队即将赶到,五万里发现并想要救她时伍千里说的是:“你快走,不要管我!”在最后一次炸水门桥时,七连已经没有几个人了,他孤身一人,舍身炸桥,受了好多炸弹的攻击,在掉下墙面的`最后一刻,他拼尽全力用枪击中了炸弹,炸掉了水门桥,伍万里拉过伍千里时,他看向五千里的眼神中,充满了不舍与害怕,他们二人在冰天雪地里相依着睡着了,第二天,美军为了彻底消除志愿军火烧了伍千里的尸体,最终伍千里也牺牲了。伍千里不怕牺牲,以大局为重的精神、哪怕孤身一人,誓死也要打跑美军的坚定信念与英雄气概、最终却被活活烧死的悲壮惨烈使我动容,热泪盈眶。
最终美军撤退,中国志愿军胜利了,在抗美援朝战争后的士兵检阅仪式上,当伍万里大声的喊出那一句:“报告七连应到175人,实到1人!”时,我一下子就撑不住了,完全顾不得形象,像眼睛里塞了洋葱般,止不住的哭了起来。我觉得抗美援朝真的太不容易了,这部电影向我们展示的仅仅是一个连,在抗美援朝的志愿军队伍中又有多少连?有多少英雄、先烈们壮烈牺牲?那时的美军那么强大,而中国仅仅是一个刚刚建立的国家,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们最终竟然赶跑了美军,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现在想想真的仿佛奇迹一般。他们该有多么顽强的意志,多么坚定的信念,以及多么惨烈的付出?
向英雄们致敬!向伟大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们致敬!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8
12月4日夜,中国士兵把自己埋藏在风雪和黑夜里,他们巧妙地躲过探照灯、照明弹和更多的警卫,悄无声息地把更多的炸药安装在了被严密守卫的水门桥上。在成功爆炸后撤离的同时,还不忘破坏了周围可用的木料。
至少,在这支炸桥中国小分队的指挥官心里,他们已经做了几乎所有该做的和能做的。也许剩下的唯一事情,便是看着撤退而来"联合国军"如何在断桥面前被堵死,然后被尾随而来的我军主力部队消灭。
然而,后来见到的一幕再次令他们感到不可思议。一支装备更加奇怪的"联合国军"工兵营赶来,他们操作着中国军人从来没见过的工程机械,利用原桥残留的根部和携带的钢制材料,居然又在一夜之间修起一座钢木结构的'桥梁。这次,修好的桥上甚至隆隆开过了坦克。
而且"联合国军"已经意识到了他们前面所犯的错误——超过一个坦克营近40辆坦克在桥两侧排开布防,此外还有大量的轻重火力由内向外把桥死死围住。"联合国军"以如此超豪华的火力配置此来展示自己不惜一切代价保护这座桥的态度。
能够压倒这态度的,也许唯一只有中国军人们“以命相博”的决心了。小代价的偷袭已无可能,惨重代价的强攻不可避免。
紧接着6日的夜晚,在几乎没有任何重火力的掩护下,数以百计的中国士兵踩着厚厚的积雪,反穿棉袄、身负炸药,由多个方向再一次向水门桥攻击前进。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9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水门桥》值得一看,相比他的前部《长津湖》,第二部更是引人入胜。
电影开场,联合国军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得丢盔弃甲。敌方主力是美军一师,师长史密斯见大势已去,下令撤退前往兴南港,那里有军舰接应。
从美军陆战一师所在的碣隅里直到古土里的水门桥,一路都是山路。
水门桥是座悬空的桥,穿过水门桥之后就是平原,所以,水门桥就是生死之桥。
149分钟的片长,重点就是“三炸水门桥”的经典战斗。
七连战士们集结执行炸桥任务前,在明知此战过后战友们会多数牺性时,向祖国的方向敬礼,齐声大喊“新中国万岁”。
梅生在伤重到双眼看不清,已经奄奄一息的情况下,开着点燃了火的车冲下山头、冲向美军,他在牺牲前,嘴里含着女儿的照片,一边回忆当初答应妻子活着回来教女儿数学的画面。
志愿军第九兵团在结束了长津湖役休整部队清点人数时,伍万里用坚毅的声音大喊“第七穿插,应到157人,实到1人”。宋时伦将军问伍万里“你有什么愿望”而伍万里高声回答“恢复七连建制”,是宋时伦将军向伍万里授旗,这些地方,我都哭了。很感动。
敌军甚至残忍地用飞机向他们可能藏匿的地方投燃烧弹,是一名战士用自己做引诱,吸引了敌军的.燃烧弹。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护战友。祖国的精神多么可歌可泣啊!
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也是最勇敢的人,向英雄们致敬。生在这英雄们流血换来的和平时代,我们何其有幸。
对于国家,家乡,正如梅生所说,“这场战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他们不再打仗。”
他们做到了,他们也的确在用生命完成任务。
从《长津湖》的长城,到《水门桥》的太阳,我们看到了国家的含义。如今民族昌盛,家庭幸福,都是我们的老一辈用血肉拼搏下来的啊!
我们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同样应该好好学习,努力奋斗。
“没有冻不死的英雄,更没有打不死的英雄,只有军人的荣耀。”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0
公元1950年,那一年的天气特别冷,冰雪把所覆盖的一切冻得晶莹剔透,气温降至摄氏零下三、四十度。然而,在这块极不适宜人类活动的冰雪世界里,却发生了一系列异常惨烈的战斗。
11月底的一天,衣着单薄的志愿军战士白雪皑皑的大山中冲出,他们有的人甚至没有鞋,抱着陈旧的步枪,举着木柄手榴弹在酷寒的冰雪中冲锋,异常勇猛地插入“联合国军”的行军纵队,锲入道路两侧的制高点。他们意图很显然,就是要把冒险进攻的“联合国军”围歼于此。
在突如其来的打击面前,“联合国军”损失惨重。清醒过来后他们不顾一切地聚拢抱团,然后在密集的空地火力掩护下奋力突围。尽管他们使用了成吨成吨的炮弹炸弹,但这一突围过程依然异常艰难,几乎每一个制高点、每一公里的道路争夺都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不断有杀红眼的`志愿军战士拉响炸药或手榴弹与对手同归于尽,不断有伤者在极寒中呻吟着,慢慢失去意识和生命,甚至不断有成建制的班、排、连在炮火灼烤的雪水泥浆中又被寒风冻成冰坨……轰鸣的爆炸声、拼命的厮杀声、以及濒死者的哭喊声充斥着长津湖地区。
然而,双方的指挥官并没有精力关注这些既壮丽又残酷的场景,他们嘴里都在喃喃念着一个名字——水门桥。
这里是盖马高原的南端,长津湖水库底下引水涵洞里的水从这里汇入四条巨大的管道内,以极陡的坡度伸向山下流到河里。在管道和公路相交的地方,有唯一一座通往长津湖地区以外的车道桥梁。桥架在两座山体之间,跨度8.8米,下面是万丈深渊,大概因为两边悬崖陡峭如门,地图上这座桥的名字叫水门桥。向南渡过此桥不远,便一眼能望见宽阔的海岸线和元山港口;而如果一旦这座桥断掉,不论是多庞大的军队,也只能被堵于此,再无退路。
水门桥,尤如一扇门,这扇门一旦关上,长津湖地区的敌军就面临着合围和被歼灭的危险,再多的车辆、坦克和火炮也撤不出去。
很显然,水门桥决定着这次战役的胜利与否。
首先意识到这个命门的是中国军队。
12月1日,志愿军一支侦察小分队就穿插到了附近,在风雪长途奔袭而来、冻得瑟瑟发抖的士兵思维却依然敏锐,尽管这座桥在当时毫不起眼,但他们严格按照指令对桥梁进行了破坏。
因为长途穿插奔袭,随身携带炸药并不多,但仍然充分地运用了炸药并把桥面炸毁。按照当时普通中国军人的经验和知识,要在这么恶劣的天气和这么偏远的地方要把这桥恢复到能通汽车的程度,没个十天半个月是不行的。
尽管如此,这支小分队还是很谨慎地安排了观察哨进行监视。不出所料,大桥被炸令"联合国军"焦急万分,一个工兵营很快就带着一些稀奇古怪的装备赶到,并开始了维修作业。但令中国哨兵感到惊奇的是,凭借那些稀奇古怪的装备和附近的一堆木料,"联合国军"居然很快就以木框体结构修好了桥。当看到载重卡车能够缓缓的驶过新的木桥时,哨兵开始着急了。
不过穿插而来的小分队并没有犹豫,他们很快集结起力量筹备了第二次炸桥。白天虽属于"联合国军",但夜晚却属于志愿军。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1
最近,我们一家人一起去看了《长津湖之水门桥》。
上次电影播到了七连和其他连把北极熊团给打败了,他们在北极熊团缴获了那里的武器,就准备去攻打敌人的机场—下碣里机场。在途中,敌机突然飞过来,他们赶紧隐蔽,敌机用机枪扫射了这一片区域就飞走了,幸好他们躲避及时,全连都没有伤亡。不过敌机就要飞往下一个轰炸点了。伍千里觉得炮营在他们前面,敌机肯定要轰炸炮营,所以他们赶紧赶往那里。
这时炮营那边正满载着刚刚从北极熊团那儿缴获的大炮和炮弹赶往下碣里机场,突然天空中响起了飞机的轰鸣声,他们知道是敌军飞机来了,赶紧散开。敌军的炮弹这时一个接一个的落下,顿时硝烟弥漫,弹片横飞,把他们的炮全部都给炸了。七连的人赶过来问有没有人员伤亡,炮营长很气愤的对伍千里说:“没有人员伤亡,但他们的炮全都被炸了他们美国自己的炮都不爱惜一点。”伍千里说:“我听你说,你们炮营的炮哪一门不是抢来的?那再抢回去。”然后他就塞给了炮营长了一支枪。他们去攻打美军的阵地,终于又抢回来了几门炮,然后七连就火速前往下碣里机场机场了。走之前,伍千里向炮营营长要回了那把枪,炮营营长说真不知道你要这破枪干什么?
七连到了下碣里机场,先把敌人的.第一道防线攻破,进入了敌人的机场。可是敌人的火力点机枪在疯狂扫射,大炮在狂滥的轰炸,他们只好躲在掩体后面。突然敌人的火力点被炸掉了,原来是炮营用大炮发射了炮弹,把美国军队的火力点给炸了。炮营的炮把美国的好几个火力点都给炸没了,陆战一师总指挥史密斯支撑不住了,准备撤退,很多士兵乘坐撤退的飞机飞走的时候被击落了,有的飞机逃走了,他们撤走了一部分士兵,撤回到他们的大本营。而且他们只有一条出路,这条唯一的出路就是水门桥。只要把水门桥给炸了,敌人就逃不了了!
七连统计他们的伤亡人数,一共伤亡七十八人,伤亡惨重!七连还在休整的时候,还没来得及喘上一口气,又接到了新命令—赶紧前往水门桥炸桥。他们路上的风雪非常大,他们都快睁不开眼睛了,装在电台里的电池都被冻住了,不能跟指挥部联系,有好多人都掉进了雪坑里,好不容易才拉出来,就在他们快绝望的时候,他们疲惫地翻过一座山顶时,终于看到了水门桥!后面的战斗更惨烈了!
看到了这里我觉得中国的军人真有骨气,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失败了绝不气馁。毛主席说美国的军队是“钢多气少”,我们的军队是“钢少气多”。这表现出他们顽强永不言败的意志。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2
在看过《长津湖》之后,似乎《长津湖之水门桥》就不能不看,大年初二看这部片子,有点费眼泪。
作为长津湖系列的,水门桥系列更为精彩,开局即高燃。
炮营营长问伍千里:“雷公呢?”突然就觉得控制不住眼泪,战斗进程里,看着七连的人一个个倒下,梅生开着燃烧的装甲车,口衔女儿的照片,从山上冲下来,平河,余从戎……我很奇怪我竟然记住了那么多名字,这些名字的拥有者是在用人肉之躯去和钢铁巨兽博弈,是在用三十年之前和三十年以后对抗。
伍万里的.报数“第七穿插连应到157人,实到1人”,让我承认,我是个感情脆弱的人。
写这些文字BGM应该用周深和杨洪基同唱的《错位时空》,才更贴合我目前的心境,仰望星空,穿越百年再次相遇,不变的依然是内心澎湃,用歌曲表达思念,和过去深情对话,展望的是更加美好的未来
那一年的虎年,你们跨过鸭绿江,很多年后的虎年,我在荧幕前正视你们的英勇无畏。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3
前几天,老师给我们看了《长津湖之水门桥》这部电影,激动人心的战争场面,震撼来袭。
电影开场,联合国军队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打的丢盔弃甲。敌方主力美军陆战1师师长见不妙,就下令南撤前往南港,等待军舰接应,水门桥也成了联合国军队的必经之路,水门桥依山而建,穿过水门桥就是平原。七连战士平河抱着炸药包,不顾坦克,决然地跑到了坦克跟前,被活活压到了车底,炸毁了坦克,战士们本认为自己的任务终于完成了,不料,敌人的'缓军来了,子弹一个接一个的开始轰炸,坦克缓缓前进。七连战士们没有援军,他们的信念就是保卫国家,他们就是最可爱的人,为所有英雄至敬!
志愿军在结束了长津湖战争点人数时,伍万里大喊“第七穿插连,应到157人,实到1人。”将军问:“你有什么愿望。”而伍万里用坚毅的声音回答:“恢复七连建制。”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他们救大家,舍小家,冲向敌军,壮烈牺牲。他们像星星之火,点亮辽源,像黑暗中的一束光,慢慢扩大,像太阳,给我们光明,直引前方。
想想长津湖的战士们,我觉很很渐愧,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的生活条件比他们好,但是遇到困难时,我们退缩,有时甚至想放弃。想想七连战土们,为了祖国赴汤蹈火,为国捐躯。与他们相比,我们的困难算什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定功,请长津湖的战土们放心,强国必有后来的我们。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4
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在全国热映,电影以长津湖战役为背景,展现了人民军队的爱国情怀、对党和人民的无比忠诚,生动诠释了伟大的—精神。百年间,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风雨兼程、砥砺奋进,团结带领人民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我们要从百年—中感悟思想伟力,深刻理解党的理论、信仰和宗旨,从—精神中汲取“三力”,永葆“三心”。
汲取信仰力量,坚定理想信念,砥砺忠诚之“心”
《长津湖》体现了共产主义是我们的最高理想,传承—精神的重点就是要以共产主义作为坚定信仰。在风雨飘摇的年代,共产主义成为了激励中国共产党人英勇奋斗的指路明灯,也成为了中国人民奋起革命的精神支柱。一路走来,无论身处何种阶段,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都是激励人们不断奋斗的美好信念。百年之间,伟大的.建党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精神等等,已经成为融入我们的信仰之魂。我们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对党忠心,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砥砺忠诚之“心”。
汲取真理力量,强化理论学习,激扬奋进之“心”
《长津湖之水门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根本血脉,传承—精神的前提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将思想武装起来。在过去百年的革命建设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此基础上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代代传承,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实践书写。我们要赓续红色血脉,把握好理论学习这个前提,坚持品读原著、细学原文、深悟原理,系统地掌握党的理论。通过深入思考、融会贯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真正提高自身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通过强化理论学习,激扬奋进之“心”。
汲取初心力量,厚植为民情怀,永葆赤子之“心”
《长津湖之水门桥》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传承—精神的基础就是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只有深深扎根于人民、依靠人民,才能获得无穷的力量。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岗位,从事何种工作,都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人民放在心上,用心用情做好人民的勤务员,做到厚植为民情怀,永葆赤子之“心”。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5
《长津湖之水门桥》是长津湖的续篇,继续讲述了中华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故事,延续了前作的`背景与人物。剧中不仅继承了前作的部分细节,展现了新的情节,丰富了人物关系和形象,也大大深化了整体的立意。这是一场胜利的战役,但毫无疑问也伤亡惨重。影片尤其突出了第七穿插连最后的“实到一人”,塑造了革命先烈不畏牺牲等值得敬重的精神,同时也教导我们要珍惜当下,居安思危,向先辈们致敬。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相关文章: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09-03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06-20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0-18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2-06
长津湖之水门桥电影观后感10-08
《长津湖之水门桥》的电影观后感05-21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推荐】06-20
《长津湖之水门桥》电影观后感07-15
[集合]《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