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观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观后感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观后感1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这部电影让我认识了一位小男孩——查理。他像一束光,让我看到很多美好的东西。
第一个美好,遵守规则
作为全国第五个幸运儿,查理获得进入巧克力工厂参观机会。然而,与他同行的其他四个小朋友,有的贪吃,克制不住欲望,把头伸进巧克力瀑布里,大口大口吃着巧克力,他被请出巧克力工厂;有的争强好胜,违反规定,吃了还未经过实验的口香糖,结果变成了大糖果,不能再继续参观了;有的犯了公主病,想要强行带走巧克力工厂里的松鼠员工,结果被丢进了垃圾筒里。唯独查理管住了自己,他遵守规则,克制了欲望,没有乱摸工厂的机器,也没有偷拿工厂的零食。因此查理成为了获得“巧克力工厂“隐藏大奖的人。
由此,我想到了我自己。平时逛街的时候,看到五彩斑斓可爱的手账贴纸,我就控制不住大脑,缠着爸爸妈妈买给我。但买回来之后,我就发现我舍不得用这些精美的贴纸,时间一长,它们就被我遗忘了。然而下一次逛街,我又想购物,如此成了恶性循环。跟查理相比,我不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买了很多不必要的东西,也没有遵守妈妈定下的一个星期只能买一件礼品的规则,以后我要留意这方面的问题,时刻提醒自己。
第二个美好,知足常乐
查理家很穷苦,四代人挤在破旧的房子里。但查理没有自卑,反而很乐观。他自己用废旧牙膏皮做巧克力工厂模型;他把一年只能吃一次的巧克力分给家里人吃;他每天晚上临睡前都会很开心地跟长辈们一一道晚安…我想这一点跟他比我可差远了:我平时遇到一点点小不如意,或者遇到一点点小难题,我就会闷闷不乐,看过这部电影,才发现生活不能太如自己的意,更不可能一帆风顺,所以,以后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我都要静下心来,乐观面对。
第三个美好,亲情至上
作为奖励,巧克力工厂老板旺卡愿意把巧克力工厂送给查理,前提是查理要住在巧克力工厂里,但他的家人不可以入住。查理当场就拒绝了这个奖励,他宁愿放弃梦寐以求的巧克力工厂,也不愿意放弃陪伴家人。
这让我想到了,去年寒假,妈妈要带着婆婆回老家探望亲人,她问我如果给我100块钱可不可以自己一个人在家里待一天。我可高兴了,我终于自由了!于是我爽快地答应了这个提议。妈妈出门后,我就开始了一个人的狂欢:打开电视,拿出平板,吃桶雪糕,小日子美滋滋。然而,到了晚上我却开始害怕,黑漆漆的家里到处都像是有鬼潜伏。我越来越想妈妈了,我后悔了!终于在晚上12点妈妈和婆婆回到了家里,我才放心地回到房间睡觉。我理解查理放弃自己梦寐以求的`巧克力工厂,选择陪伴家人。他肯定也是害怕这么大的巧克力工厂里面会有恐怖的东西,还是在家人身边最安全最幸福。
看来,在这个世界上拥有什么,都不如拥有家长的陪伴和爱,而失去什么,也不能失去家人的陪伴和爱。所以,无论以后飞多高走多远,我都要牢记这一点。
电影看完了,但查理的样子时不时浮现在我眼前。我敬佩查理,因为他乐观,因为他能克制欲望,也因为他能和家人同甘共苦,能放弃梦想的诱惑,选择陪伴家人,我也要像他那样,从小,就在心里种下这种种的美好。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观后感2
影片开头,我以为这只是一部单纯的儿童电影,直到结尾才发现,这部电影的重点,是家人,是陪伴,是亲情,是爱。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查理的男孩。他们家很穷,却生活得其乐融融。一次偶然,查理获得了一张可以去巧克力工厂参观的门票,他和曾经在工厂工作过的爷爷一起去了。
在工厂门口,他们遇见了巧克力工厂的主人——威廉·旺卡,他是一个有着超高智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天才,但他却缺少了一样重要的东西——爱,家人的关爱。
旺卡总是独来独往,讨厌和任何人接触,尤其抵触家人,他甚至说不出“parents”这个词。而这一切,只是因为小时候那段与众不同的童年经历。
旺卡的父亲是个牙医,所以旺卡的童年,是在不停地戴牙箍中度过的',他没方法像其他小孩那样,随心所欲地吃糖,就连在复活节那天,他从别人家要来的一篮糖果,也全部被他的父亲扔进了火炉。
后来旺卡负气离开了家,再没回来,他的心底,从此没有原谅过他父亲。出走前,他的父亲对他说:“你要是走了,就再也见不到我了。”他没听,头也不回地走了。 直到遇到了查理,这个从小就在家人的关爱下成长的男孩。他带着旺卡,回家,去找那位旺卡从没想过要原谅的爸爸。
他们乘坐旺卡创造的会飞的电梯,来到一片白茫茫的,荒无人烟的地方。那不再是旺卡记忆中的样子了。四周全是雪,完全没有人住过的痕迹,除了,一栋由石砖砌成的,四四方方的建筑——那是旺卡的家。
一开始我以为,旺卡找不到家的,毕竟这么多年过去,又有谁会留在原地等待呢?然而老旺卡,他这样做了。尽管曾经的街坊邻居都已搬走,尽管那里已经成为荒地,旺卡的家,那个他再也没有回来过的家,依然原原本本地立在那儿,和它的老主人一起,等着儿子回家。也许旺卡再也不会回来,可他的老父亲依然期望着有一天,在旺卡失意时,想家时,能找得到依靠的地方,他能用他已经饱经沧桑、不再有力的双手,搂住儿子的头,对他说声:“爸爸爱你。”
天底下的父母,哪个不爱孩子,只不过每个人爱的方式不同罢了。我们总说爸妈对自己不好,不爱我们,是因为我们太幼稚,太固执,就像有句话说的一样:你不是担忧没人爱你,你担忧的是没有人用你要的方式爱你。我们总说自己长大了,成熟了,可以展翅高飞了,却从来没静下心来听过爸妈的唠叨,理解过他们的辛苦。真正的成长,是在知道了父母的不容易后,依然爱着他们。 希望我们都不要像旺卡一样,直到多年后,才恍惚发现家人的爱。希望我们都能在爸妈说爱我们的同时,也大方地拥抱他们,说声:“我更爱你们!”
影片的结尾,查理得到了一座巧克力工厂,而旺卡,他理解和获得了一件更重要的东西——家人的爱。 这个星期,我观看《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的电影。它讲述了: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座世界上最大、最神秘的巧克力工厂的主人--威利王卡,了这样一那么消息:在运往世界各地的巧克力中,有五块里藏着金卷,谁能得到金卷,便能参观整座工厂,还可以得到永远吃不完的糖果。的查理因为幸运之神的光临从而得到了金卷,并因为自己的良好品质、习惯,最终接收了这家工厂。在这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中,不但流露出了家人彼此之间的关爱,还暗暗隐藏着一份成功的秘决。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观后感3
这个星期,我观看《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的电影。它讲述了: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座世界上最大、最神秘的巧克力工厂的主人--威利· 王卡,发布了这样一则消息:在运往世界各地的巧克力中,有五块里藏着金卷,谁能得到金卷,便能参观整座工厂,还可以得到永远吃不完的糖果。贫穷的查理因为幸运之神的光顾从而得到了金卷,并因为自己的良好品质、习惯,最终接管了这家工厂。在这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中,不但流露出了家人彼此之间的关爱,还暗暗隐藏着一份成功的秘诀。
我还记得,在威利·王卡发布消息时,查理很兴奋,盼望着自己能够成为那个幸运儿。可他深知,自己的家里并不富裕,所以并没有像其它的孩子那样,提出过多的要求。当时我就被查理异于常人的懂事给震撼了。直到后来,查理父母替查理提前过了一个生日,并给了他一块威利· 王卡的.巧克力,全家人都盯着那块巧克力,希望里面有一张金卷。查理小心翼翼地打开,可里面除了巧克力却什么也没有。 查理难过极了,失落极了。但面对着家人关杯的目光和话语,他却强忍着心中的失望,嘴角挤出一丝难过的微笑,并把巧克力一块一块分给了全家人。如此的善良懂事,如此浓厚的亲情,让我为之震憾,为之敬佩。这虽是电影,但也给了我强烈启发:没有什么比亲情更难能可贵,亲情是无法代替的。
而当查理发现金卷后,简直是欣喜若狂,但他却理智地说:“有一位太太愿意花五百美元买这张金卷,就一定会有人出更高的价格,我们需要的是钱,而不是金卷。”从这句话中,我看出了查理对家人的热爱,对家的无私奉献,他不顾一已之私,只希望家人的生活有所改善,这般地懂事,实在令我钦佩不已。
当巧克力工厂的门缓缓打开,五个孩子慢慢开始了这场刺激、匪夷所思的游览。眼前飞流直下的巧克力瀑布、川流不息的巧克力大河、栩栩如生的巧克力蘑菇、郁郁葱葱的巧克力草坪、以及聪明可爱的哥伦比亚人。使除了查理的四个孩子失去了自制,在这个不可思议却充满神奇的空间里,过度张扬自己的个性,从而导致了各种恶果。暴饮暴食、不爱思考的奥古斯因为贪吃掉进了巧克力大河,只在意自已战利品的维奥莉特因为强烈的好奇心而变为了一只巨大的蓝莓;蛮横霸道的浮鲁卡因为任性而掉进了垃圾堆;自以为是、爱炫耀的迈克因为狂妄而成了信号微粒。这些失败者的普遍缺点就是不接受他人劝告,执意孤行。而导致这些坏习惯的,则是家长,他们一味的包容与默许,而放纵了孩子,却没有及时做出正确的引导。但查理却不同,一进工厂,他始终牵着爷爷的手。虽然,他也对这些新奇的事物很感兴趣,但没有威利· 王卡的允许,他从来不轻触摸。
忠言逆耳利于行。那四个孩子都不把威利·王卡所说的话放在心上。只有查理最遵守规则,这才取得王卡先生的信任。不光是电影,其实在生活中不遵守规则也会付出很惨痛的代价。就像上公车不排队,你一挤,我一挤,就很容易受伤,导致严重的后果。醉酒司机乱开车也是一样。他们在马路上乱撞,轻则车毁,重则人亡。如此血淋淋的代价,叫我们怎能不遵守规则。
然而,当威利· 王卡提出“要工厂就不能与家人同居”的条件时,他不假思索地拒绝了。查理面对如此大的诱惑,竟然还能不为所动。他让我明白,家永远是我们最温暖的港湾,最坚强的后盾。我们不能再做小皇帝或小公主了。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对父母孝顺,有礼貌,好好报答他们。
成功就是这么简单,只要你自律、虚心听取他人意见、懂事不张扬、不狂妄,就可以取得成功。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观后感4
看了这部电影后,欣喜之余突然间竟觉得生活还是挺美好的,像个孩子一样窃喜。
其实对导演蒂姆·伯顿一点不了解。看过《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后在想也许他应该像安徒生,于是就有些怀念我小学四年级买的那两本《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其实,当时就买了一本,因为爱不释手,一手拿一本竟忘记还一本给报亭的老板,想起时又没有还,孩子般很庆幸,所以到现在也记忆犹新,呵呵)。而《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让我再次享受了一次成人也可以有的斑斓梦想和期待......
原本很喜欢迪斯尼温情的动画和情节,但是,本片的画面和情节同样可以让你惊叹和感觉美好。旺卡的巧克力工厂生产出的巧克力畅销全世界,但是他的工厂却从来不见有人进出,于是巧克力工厂成了所有孩子梦寐以求想要去的地方,也许就像很多孩子渴望去迪斯尼乐园玩一样。加上小查理爷爷的描绘,更加增添了巧克力工厂的魅力和旺卡在孩子们心目中的神秘感。于是,5张金卡出现了,这是孩子们梦想实现的门票。
5张金卡藏在成千上万的旺卡巧克力里,只有5个孩子得到并且将进入巧克力工厂参观。第一个找到金卡的是一个小胖男孩,因为他每天都在吃。接下来得到金卡的是:富翁的女儿、骄傲的嚼口香糖冠军的小女孩和玩世不恭的小男孩。当然最后的幸运儿肯定是小查理了!
查理得到的金卡也真的来之不易,贫穷的家庭条件小查理只有每年生日才能得到一块旺卡巧克力,父母为了满足他提前一周给他买回的巧克力。在全家人的目光下,查理小心翼翼得拆开包装,结果却没有金卡。但是我们看到的是,他懂事和体贴家人的那份爱。也许奶奶闻着巧克力香的那声常常的叹息就是所谓的幸福吧?!
意外的得到金卡,查理一家都喜出望外,特别是爷爷兴奋得下床跳舞的那一段,赞!而乔治爷爷的话也让我们再次明白:钱真的不是万能的!
于是,5个孩子如愿来到了巧克力工厂。旺卡的粉墨登场,让我想起了迈克·杰克逊,有几分的相似。用巧克力做的各式骑木马的小人注定了这就是一个童话的世界。以为旺卡会像圣诞老人的样子,结果他俨然就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大男孩。发现他紧张时无语的表情和念卡片的时候分外的可爱!
如画般的巧克力工厂,画面第一次出现时我真的被征服了:巧克力瀑布和池子,色彩鲜艳的糖果树,形状各异的奶油果,是的,里面的每一样东西都可以吃,哪怕是遍地的青草!呵呵,太漂亮了!
巧克力冰淇淋,不用放在冰箱一周都不会化,吃一片口香糖你甚至三天都不用吃饭,电视传送巧克力,会剥完整果仁的松鼠,可以飞行的电梯,这一切的出现,也许注定你将被吸引!你又怎能拒绝呢?
四个有缺点的'孩子都受到了相应的惩罚,旺卡诡异的笑和表情以及每次惩罚后那么直白的小人歌舞,无疑是孩子受启发的最好言语。自然的,很懂事的查理得到了最后的大奖——他将得到巧克力工厂,但是他不愿意离开家人,因为他说家人对他来说是最重要的,这也让富有并且才华横溢的旺卡再次被查理的话陷入深思,最终他还是回到了父亲的身边,那个拥抱诠释了整个影片的感情主线——家的温情,虽然这部耗资一亿5千万美金的影片得到了很多人的争议,但是我却喜欢极了!它可以说是一部儿童教育片,一部适合父母和孩子一起看的片子,与我而言,它更是一个美好的童话世界!
如果你爱巧克力,如果你偶尔还是会怀念小时候,如果你爱色彩斑斓的童话,那么你就一定要看《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哦!做一个孩子般快乐的人......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观后感】相关文章: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书笔记11-11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书笔记15篇03-01
查理巧克力工厂读书笔记12-14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观后感范文04-07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书心得03-21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后感11-01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后感11-13
查理和巧克力观后感04-07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后感范文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