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优选]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观后感需要表达真实的情感,不能虚假刻意。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1
毋庸置疑,家庭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家校共育,立德树人,是家庭及社会共同的目标。作为一名家长,深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与未来发展,通过收看第三期家庭教育公开课,产生几点体会:
一、家庭教育的重点在家长意识
今天的孩子,学习压力大,家长内卷,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无可厚非。然而,太多不良因素影响,孩子难以顺着父母的安排一天天成长进步。自私、懒惰、拖延、不自律、脆弱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困扰着家长,常常因为孩子焦虑难安,焦虑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相通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出挑,然而却忽视了自身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差距,生活方式、氛围营造、教育引导深藏学问,孩子的'问题就是家长的问题。想让孩子优秀,家长就要提升教育意识,努力创造美好生活,寓教于生活,给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让孩子快乐成长不是一句空话。
二、家庭教育的本质是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是一门艺术,更显丰富多彩,灵活多样,良好的生活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利无弊。生活中处处藏着知识学问,小道理大智慧,引导从小建立健全人格,帮助孩子核心素养提升,养成解决问题的能力,父母从生活中的小事,一言一行做好榜样,对待事物事态解决能力,分析利弊,引导孩子思考探索,从寓教于乐,劳动生活,接触不同人、事,引导孩子看到不同人生方向并鼓励寻找幸福的过程。
三、美好幸福的家庭生活有利孩子成长
认识亲子关系中4个特点:
相亲相爱、尊重支持;
孩子优先、优质陪伴;
自强自立、放手尝试;
父母携手、共同成长。
四、劳动创造幸福生活
从小多做劳动,增强独立和社会责任感。引导鼓励为主,做为家庭成员一份子有义务承担家庭生活中力所能及的家务,周末带动全家参与家庭劳动,平时规定孩子完成生活中应承担的小事,培养孩子小主人意识,坚持养成爱做家务习惯。
一个健全,懂生活,有自律心态健康的孩子离不开家长在成长道路上的引导教育,家长陪伴,从小事做起,小事悟大道理,尊重孩子身心发展,力所能及地用劳动创造生活,培养发现生活中的美,“寓教于乐,成就美好童年”。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2
接受差异,共性与个性共存。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各自独特的特点。发掘孩子自身的特点,因材施教,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尊重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尊重他,从换位思考开始,多听少说,给他空间,给他信任。
潜移默化,言传与身教相结合。孩子的言行举止,很多时候都体现着家长的思想意识,改变孩子从改变我们自己开始。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3
今天晚上,观看了河南省推进“双减”政策,落实家庭教育系列讲座之三,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林丹华教授主讲的——《“双减”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难点与应对》。学习后,感受颇深。
作为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爱的深刻。
在孩子幼儿园时期,觉得她既聪明又活泼,将来的人生充满希望。等孩子上了小学,教育内容、教学方式与幼儿园截然不同,随着课业量的增加,两年下来,孩子学习成绩时好时坏,分数时高时低,突然觉得孩子泯然众人矣。心中霎时产生了焦虑,孩子成绩不好,将来咋办?被迷茫和焦虑的心情所笼罩,逐渐开始了“鸡娃”。慢慢地感觉到,在学习问题上,与孩子关系渐渐紧张起来,教育目标变得唯成绩、分数论,忽视了孩子在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能等方面的教育。
好在孩子上三年级的今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我省也明确了具体的.措施。在“双减”政策贯彻落实之后,要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德才兼备”,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最终培养孩子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林教授在讲座中提到“家长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不能认为孩子的教育就只是学校的责任,似乎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通过亲子共同成长,跟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一起成长,在这个过程中真正起到陪伴他、鼓励他、欣赏他、肯定他的作用,做一个主动学习的家长。”“家长也要不断地完善自己,在多个方面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家长要学习一些有效的沟通方法”。
对此,我深以为然。仔细想想,陪伴孩子时间最长的时候,就是她的婴、幼儿期,鼓励她、欣赏她、肯定她最积极的时候也是她在幼儿园的时候。所以当时才会觉得孩子那么有希望。上了小学,反而很少陪伴、鼓励、欣赏、肯定。更多地是陪伴的缺失、批评的增多以及否定式沟通。
“双减”政策来了,孩子有了更多的课外时间。作为家长,要思考在“双减”政策之下,如何构建家庭教育新格局,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于我来说,要主动学习,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教养方式,积极与孩子沟通,态度温柔坚定,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
完善自己,努力成为孩子的榜样,与孩子一起看书、锻炼、劳动,与人和善的沟通,和孩子共同成长。像孩子婴、幼儿时期一样,重新拥抱孩子,表扬孩子的努力和付出,肯定孩子的失败,与孩子一起商讨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给予孩子肯定、支持。
孩子!让我们共同成长!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4
今日观看《“双减”之后家庭教育的所思所为》深有感触,“双减”政策落地一段时间了,个人感觉利大于弊的,更加考验家长,家庭教育实质是生活教育,核心是让孩子成人。
首先要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自己安排学习生活。“双减”政策是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要知道自己每天要做什么,合理安排学习,锻炼身体,睡眠时间。
其次,要理清家庭,学校的关系和责任。孩子学习的事情,放心交给学校和老师,家长则关心孩子的课后生活,需要家长更高质量的陪伴。
然后对待孩子要更有耐心,同时要提升自己与孩子的相处能力,不能动不动就起冲突,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要重点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孩子的自制力和时间管理能力,这些都是更考验家长的,我觉得自己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一、陪伴是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
“双减”之前,陪伴孩子最多的时光是在往返各种辅导班的路上,错过了与孩子们的交流时光,“双减”之后,我们有更多的时间陪着孩子一起努力,晚饭后利用散步时间和孩子交流,及时了解学校里发生的事情,知晓孩子的思想动态,一起交流怎么正确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坚持亲子阅读,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
学校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和孩子一起完成,讨论书中的人物特征等等,增加与孩子交流的时间。
三、坚持体育锻炼,磨炼孩子的坚强的意志。
身体健康是一切的基础,对孩子的学习至关重要。每天带着孩子晨跑,或者下班后打羽毛球,篮球等,通过坚持不懈的体育锻炼,孩子的体能和体制都有显著提高,发扬体育精神。
四、陪伴孩子劳动,学习基本的生存技能。
在家的时间充足,可以让孩子学会整理房间,让孩子学会自己做饭,学会做几道美食,为生活增加风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父母成为孩子的坚强后盾。孩子的学习成长是一段很长的路,家庭教育也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双减”政策之后,家长角色回归,重视家庭教育,提高自我要求,培养出和谐全面发展的孩子。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5
家庭是孩子的人生的第一课堂,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父母承担孩子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教育孩子,父母要以身作则。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是孩健康成长的源泉。家是孩子主要的活动场所,家庭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的健康;父母需要承担起责任,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而不只是物质资源的提供者,做到成才之前必先成人。
培养优良品德是家庭教育的根本,潜移默化,寓教于乐是家庭教育的关键。通过学习我认识到,用正确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才能让孩子成为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我还学习到了一些具体的教育方法,比如制订一些小目标,鼓励孩子一步一步地达成目标,收获成功的体验,与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成长。作为父母,往往我们的'工作非常繁忙,往往忽视家庭生活的仪式感。其实家庭仪式感会让孩子更加热爱家庭,通过家庭融入的过程,让孩子心中充满爱,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在家庭活动中,坚持让孩子与父母共同承担家庭责任,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提升家庭责任感;同时,家长应重视陪伴,有效陪伴,让孩子在爱中成长,不要只关注分数,而是帮助孩子在小挫折中不断成长,直面问题,克服自身的不足,逐步树立学习的自信。同时要关注孩子的心理活动,鼓励孩子正面解决遇到的问题,鼓励孩子进行体育锻炼活动,劳逸结合,让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本次学习,让我在家庭教育方面受益匪浅,感觉需要学习提升的还有很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相信有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协同育人,孩子们一定会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6
生命安全教育是一堂终生必修课。一个受过生命安全教育的人,会对生命有更加细腻、丰富、系统的认识,会更加懂得感恩,学会珍惜和保护自己、他人,会更加明白公平、正义、责任、使命、担当及生命的意义,并主动探索生命的价值,对于孩子们的长远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而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父母、家长的我们无疑亦起着关键作用,要协同学校一道,努力扮演好富有生活品味、智慧的家庭“设计师”和“哲学家”,创设和谐温馨安全有爱的“共时美”家庭环境,给孩子们提供积极正向的家庭教育引导,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敬畏、珍爱、尊重生命的.同时,鼓励他们在极具挑战的人生实践中深度思考,进一步发展生命的理性,感知生命的“温度”、“长度”、“宽度”和“厚度”,不断升华生命、成就生命!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7
今晚我和孩子一起收看了主题为“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第二期。借此机会,我与孩子共同回忆并思考他在家的劳动习惯。
梓健是个好动的孩子,对于力所能及的事情他往往会很乐意帮忙,比如扫地、拖地。但他有时候也会犯懒,抱着手机、守着电视就不愿意动了。这个时候就体现出家长的提醒和监督作用,如果缺少长辈的提醒,就会助长孩子的惰性。当然学校每个假期都会倡议让孩子在家完成一些家务并在劳动登记表上记录,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形式。一方面以作业的形式要求孩子,另一方面也有及时的记录。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8
20xx年7月25日,我全程认真观看了“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第三讲《学会情绪管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收获很多。
做一位倾听者,成为值得信赖的父母。我们不能以“民主”的名义和孩子谈话,不让他们说话,而只是让他们听话。当我们能做到倾听孩子的感受时,我们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他们才会愿意打开他们的心扉。
做一位陪伴者,成为值得倾诉的父母。父母的陪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珍贵的礼物。有效的陪伴能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安全,这比单纯的说教更有效。有效的陪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愿意表达他们的情绪和感受。
做一位耐心者,成为情绪管理的榜样。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和示范作用。因此,父母应该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引导孩子,例如,希望孩子热爱学习,父母应先成为热爱阅读的人;希望孩子不哭不闹,就不要总是大吼大叫。
情绪管理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能够帮助家庭成员建立积极和谐的家庭氛围。当家庭成员能够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时,冲突和压力会大大减少,从而促进家庭关系的稳定和融洽。此外,通过有效的情绪管理,家长可以传递出积极的'情绪信号,营造温馨、快乐、安全的家庭环境,这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于我而言,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我需要耐心、细心地引导孩子,注重言传身教,成为孩子的情绪榜样,才能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情感认知和情绪应对策略,促进其健康快乐成长。
总之,情绪稳定,可以创造和谐的亲子关系;情绪稳定,可以缔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学会情绪管理不仅是每个成年人的必修课,更是每个家庭幸福和谐的关键。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充满爱和理解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自信和从容。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9
关于家庭教育的学习让我真真切切感到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下面,我就从这次培训给我的感触来谈谈我的一些心得。
一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促进学生教育发展。
先谈谈家庭教育的现状。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然而,教师们经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学校辛辛劳苦地教育了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在我们教学实践中不难发明,当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A“望子成龙”型。B“重视分数”型。C“顺其自然”型。究其原因,家庭教育的超现实性和不一致性是造成“望子成龙”和“顺其自然”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症结所在。所谓的“超现实性”,是指家长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种过高的估价和期望,经常用邻居同事朋友的小孩的优点去评判自己孩子的成败,从而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
二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惟独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和家访,全面指导家庭教育。孩子是培养教育的对象,不把孩子当宠物,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利。赏识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恒是他的后盾。在提高家长熟悉的基础上,采取统一的内容,统一的标准来进行教育与评价。学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么做”。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以实践为重点,及时反馈,树立模范,找出差距,从根本上克服“教育靠学校包打天下”的被动局面。
经过两天的学习,让我觉得,对于家庭教育,我还有许多知识要学习,但是,从这两天的讲座中,我却学到了很多,我会将所学到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身为母亲的我,不仅在学校教育学生,回到家也同样教育自己的子女,我相信这次家庭教育专家培训的学习是几代人都享不尽的充电之旅。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10
观看了刘院长和李老师给我们家长带来了的家庭教育公开课——《家庭建设与父母携手育儿》,我受益良多!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师,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孩子成长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而这种影响可以说是永久的!
孩子的成长最离不开的就是和睦的家庭氛围。和睦的气氛会给予他们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才能让他们有信心,有兴趣学习,让孩子有一个愉快的成长空间;其次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通过不同的行为,语言,情绪来表达他的需要。家庭教育公开课讲座提到:日常生活中很多孩子会通过一些反向的行为举止来引起他人或者父母的注意,这时家长就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让孩子释放自己的情绪,可以用相同的行为来了解他们内心真正的想法或需要。
“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我非常认同这个观点。因为孩子哭闹不是根本的问题,是他们想解决问题的表达方式。专家提醒我们,作为父母要理解和探讨孩子情绪这座冰山下的原生情绪是什么,要努力走进孩子的内心,去慢慢地消除他们内心的一角冰山。是啊,作为家长的.一员,我非常明白每个家长都想要自己的孩子成材,但不能一味的追求结果,就比如在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不是通过打骂来表达,而是要陪着孩子找原因,问题出在哪里,制定下次的目标,少责怪,多引导,这样孩子才能认识自已错在哪,要怎么改正。
专家还提醒我们,当家长跟孩子的情绪出现对立时,可以先冷静下来倾听孩子内心的真正想法再来判断他是否是错的,如果是自已错了也要勇敢在孩子面前承认是自已做错了,让孩子知道做错了就要勇于承认错误。平时也要耐心听取孩子的意见,要让孩子在父母耐心的说服教育中感受到自己的过错,来主动改进。同时学校的教育同等重要,只有家校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更好的效果。作为家长,要把孩子的善良放到第一位,孩子有被认可,被表扬的需要,这样他们会自己的更有信心。
在这次讲座的学习中,我还收获到了一个非常宝贵的方法,作为父母可以和孩子建立每周一次情绪“扫除日”,主要是扫除这周孩子的情绪,倾诉自己的心情,或者是作为父母对孩子提出的一些要求。我觉得这个情绪“扫除日”很适合我和孩子的相处。
最后我想说一下就是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我们作为父母,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因为孩子的表达,行为,语言很多都是从父母那学习过来的,家长要做到与孩子之间有一个良性的沟通,让孩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11
好的生活是好的教育,坏的生活是坏的教育。每个人都是在生活中长大,和睦的家庭关系是否幸福决定孩子的良好成长环境。积极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影响孩子一生发展的要素。家庭是孩子的第二成长课堂,温暖而有力的家庭关系支撑会助力孩子成长中学会如何处理自身与外界的关系。另外生活实践有助于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给孩子分配劳动任务让她从实践中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养成有条理的'思维品质有助于学习。培养孩子养成热爱家务劳动的好习惯“力所能及”“持之以恒”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责任心。三代人的互动才是完整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以父母为主长辈主动参与。好的教育要父母和孩子相互学习相互成长,与孩子一起创造美好生活,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守规矩无以成人,一个家既要有温暖,也要有规矩。爱孩子与立规矩,缺一不可,让孩子有面对错误的诚实和勇气,才有立规矩的意义所在。立下规矩父母也应该遵守,立规矩不是为了禁锢,限制,而是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成长中学习的榜样,所以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孩子的兴趣,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处罚孩子要适当,积极引导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营造孩子学习环境培养孩子学习习惯。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12
听了这一期的家庭教育公开课,收获很多。教育孩子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事情,我的文化水平不高,所以希望孩子能够通过学习改变命运。平时关注孩子成绩比较多,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培养和教育,家庭教育公开课给我们家长带来学习的机会,也让我的眼界开阔了。这节课的主题是“寓教于生活”,让我明白了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高低,更应该引导孩子体验生活、创造生活、热爱生活,生活能力的学习更能让孩子独立、自强。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13
不少家长认为:“学校有体育课,让孩子运动,是学校和体育老师的事”。孩子在学校每周就两三节体育课,仅凭这几节体育课就能锻炼身体?体育老师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教会学生掌握运动技能。
孩子运动习惯的.养成很大程度上受父母的影响,对体育运动没有兴趣的父母很难在行为上给孩子积极的示范。
我女儿从小比较瘦弱,内向怕事。孩子爸爸则属于外向型,热爱体育运动,坚持晨跑。每到周末和节假日,爸爸都会抽空带上我们母女俩去跑跑步、踩踩单车。我发现女儿到了高年级更父母的话题越来越少,家庭运动的时间便成了我们一家温馨相处的最美妙时光。
通过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家庭运动习惯养成教育——家庭教育公开课》的学习,专家给我们详细讲解了孩子运动及动作技能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不同年龄阶段适宜参与哪类运动,如何因地制宜设计各种有趣的运动。我们会借鉴这些宝贵的经验,让我们平时单调的运动变得丰富多样,更加科学有效。
家庭运动是对学校运动的一种延续,一种补充。全家人一起来运动,这样不仅能让家庭更加和睦,同时也能帮助每个家庭创建运动健康新模式,从而养成终身锻炼习惯,这是受益无穷的事。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14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成长中学习的榜样,所以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一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首先是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的和睦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家人之间的相亲相爱让孩子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爱,爱别人和爱自己。
二,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
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首先父母就要先学会尊重孩子,这是我一生的坚持。虽然孩子小,可还是一个个体的`人,他也有思想,所以我们更要尊重她。
三,营造孩子的学习环境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家里人要学会看书,即使不看书也要会看报纸,这样孩子也跟着学会阅读,习惯是慢慢培养的,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
以上三点是我在家庭教育中的心得体会,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每个孩子都有自我独特的人格,没有万能的教育,只能是每个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不断摸索实践,有人说孩子是父母的第二次人生,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也是在不断成长,让我们和孩子一起长大吧!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15
听了专家的讲座让我明白温馨的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快乐源泉。除了学校,家是孩子主要的活动场所,良好的家庭氛围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如果不能给孩子感受不到安全,舒适,温暖的家庭环境,孩子就会出现一些恐惧,自卑甚至厌恶的心理,不仅不利于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还会使同伴同学之间产生偏激的行为现象。家人之间要相亲相爱,和睦相处,无论多忙,请放下手机,陪伴家人,让孩子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
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从生活中,学习中的点滴做起,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是每一个纯真孩子的必修课,在学校,她也会经常帮助一些同学补习功课,高度的责任心,使她成为老板的小助手,得到老师和同学的一致认可,在家,也会经常帮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是我的帖心小棉袄。
注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和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培养他的责任心,让他知道认真有效地完成作业,是他做为学生应有的责任,奖罚要有度,如果马虎了事,也负起相对的后果,培养他的时间观念。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相关文章: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经典]05-25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06-23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11-10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11-11
[通用]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06-08
观看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06-09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400字07-03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14篇01-08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10篇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