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纪录片观后感

时间:2024-08-19 07:23:53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抗美援朝纪录片观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抗美援朝纪录片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抗美援朝纪录片观后感

  抗美援朝纪录片观后感 篇1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记忆》栏目摄制的20集大型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整整70年前,一场震惊世界的战争,在朝鲜半岛徐徐拉开。

  那一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爆发的一场最大规模的局部战争。

  那一次,中国人民志愿军用钢铁般的意志,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

  那一次,中国人民用全民族的空前团结,向全世界证明:

  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的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出兵朝鲜,为援助朝鲜、保卫中国安全,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发生的战争.这场战争,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10月25日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烈士当中,有抱炸药冲敌阵与敌同归于尽的杨根思,有挺胸膛堵枪眼视死如归的黄继光,有战友伤、自己上、炸死敌军的`一级爆破英雄伍先华,有双腿伤、忍痛爬、捐躯开路的许家朋,有子弹打光拉响手榴弹冲向敌人的孙占元,有卧火海忍剧痛、维护潜伏纪律的邱少云,有抢修桥梁保畅通英勇献身的杨连第,有战终日、歼顽敌、屡建战功的杨春增,有冒严寒跳冰窟救少年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

  在朝鲜牺牲的十几万名烈士,他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五湖四海.家喻户晓的战斗英雄有:邱少云、黄继光、杨根思、罗盛教、毛岸英等.

  无数先烈的鲜血,洗染了胜利的军旗,浩荡的铁流里,我看见了长辈伟岸的身驱,是他们,在为民族争解放,为人民争自由的战斗里,创造了伟大的功勋.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历史,更不能忘记战争中牺牲的先烈,解放军的丰功伟绩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抗美援朝纪录片观后感 篇2

  抗美援朝纪念馆坐落于丹东市的英华山上,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专题纪念馆。每当我走进抗美援朝纪念馆,就会产生对志愿军战士的无比钦佩。

  今天,我们全校师生怀着无比崇拜的心情来到抗美援朝纪念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气势雄伟的历史丰碑——抗美援朝纪念塔。纪念塔,气势恢弘,雄伟壮观,塔高53米——象征着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取得的.巨大胜利。

  我们坐在纪念塔的前面,聆听着大队辅导员那惊天地、泣鬼神的好汉人物。雨来、罗盛

  教、黄继光……我仿佛一下子看到了那鸭绿江大桥上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情景。

  我被他们的事迹所感动着,我被他们的爱国之心感动着,我更被他们的勇气而激励着。朋友

  们,用不着多举例,正如作家魏巍所说:他们是世界上一切巨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我们以我们祖国有这样的好汉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国度而骄傲,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参观过纪念塔后,我们来到了陈列馆,展厅中丰富的文物和历史资料,展现了抗美援朝时期无数英烈们,在战场上英勇杀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八个大字永远在世人的心中铭刻。和彭德怀的塑像伫立在展厅中央,来到展厅的人心中回荡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志愿军之歌。

  参观了陈列馆后,我们又来到了全景画馆,全景画《清川江畔围歼战》记述了第二次战役,反映了志愿军在战场上的英雄气概:彭老总叱咤风云;黄继光勇扑枪眼;邱少云身卧火海;罗圣教跃入冰海等无数英雄形象。

  无数先烈血战沙场,抛头颅,洒热血,是坚强的信念和顽强的拼搏使我们打胜了这场战争。如今,现在的生活幸福了,社会进步了,祖国强盛了,在中国人欢悦的时刻,我们一定不会忘记曾经有志愿军战士们的付出。我想,当他们看到我们现在的生活时,他们在九泉之下也会开心的。

  抗美援朝纪录片观后感 篇3

  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这场战争最终取得胜利,也让老人家在天安门城楼上高呼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事实,按国防大学金一南将军的说法,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标志着饱受外来强敌欺侮的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

  在当时的志愿军队伍里,有很多官兵,都是国军起义的。最典型的,就是滇军第60军。这支部队,是成建制走上朝鲜战场的。那么,有多少起义的国军将领,成为志愿军高级将领,在朝鲜战场上又打的怎么样呢?

  按国军的军衔来说,少将有一个,中将有两个。少将是张世珍将军。他1949年9月19日在绥远归绥跟随董其武将军起义,时任第7师少将师长。起义后,12月9日出任人民解放军第37军(辖第109师、第110师、第111师)军长。1950年12月12日,以第36军、第军和骑兵第4师,以及绥远军区机关人员组成华北军区第23兵团,张世珍将军仍任37军军长,1951年9月,第37军开赴朝鲜,担任道路修建和后勤保障工作,基本上没有上前线战斗,12月返国,进驻河北省定县(今定州市)地区。

  中将之一,是董其武将军。对于董将军在国军的军衔,有人说是上将,有人说是中将。其实,国军中,上将分职务和军衔两类,董将军确实戴过上将军衔,但那是职务,真正的军衔,据他本人说,是陆军中将。董其武起义前,时任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将军入朝作战时,职务是前面说的'新组建的23兵团司令员,入朝后,任务也是完成机场修建等军事工程任务,没有上前线打仗。

  中将之二,是曾泽生将军。将军起义前国民党政府军第一兵团副司令兼60军军长,起义后,滇军第60军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50军,曾泽生继续任军长。1950年10月26日入朝作战,从第一次战役,一直打到第四次战役,在朝鲜战场上共进行大小战斗95次,歼敌14492人。综上所述,三位参加抗美援朝的国军起义将领,打的最好的,是曾泽生将军。

  抗美援朝纪录片观后感 篇4

  抗美援朝我军与美军在朝鲜战场上的对抗,其实并非完全没有优势,双方都有自己的秘密武器,也都有自身的局限性,此时胜负的关键往往取决于指挥官对于战局的把握,还有无数战士的.奋勇冲杀。在美军的部署中,有一支强悍的精装王牌军,它就是第八骑兵团,其1师的师长盖伊来头不小,该师也是由美国的精兵组成,战斗力不可小觑。

  此次战役发生在朝北的云山,这里多高山峻岭,植被繁茂,交通便捷,是战争的绝对中心。那时的彭德怀司令非常重视云山,打算命吴信泉将其控制。那时的敌骑兵1师有炮兵和坦克,三个机械化营,联合南朝鲜12团频频向我军施压。防守阵地的39军116师师长首先发现了云山敌人的动向,将战场情况上报。

  不久后,总部制定了周密的行军计划,38军配合42军负责切断敌军后路,其余各军迅速穿插分割,集中优势主力迅速歼灭被包围敌军,不能放跑一个敌人。随后,各级指战员开始行动起来,40军此时恰好全歼敌伪6师,这也为吴信泉拿定总攻时间提供了方便。结合之前的情报,39军开始向云山挺进,在扫清几个障碍后,迅速占领优势地形,准备和骑兵1师来场硬碰硬的较量。担任主攻的是116师,他已经进入云山西北,几个团分别攻陷了几处高地,但是仍然没有伤到敌军主力。在262.8高地上,骑1师利用炮火优势形成压制火力,我军多次冲击没能成功。此时,果断改变主攻方向,留下少部分部队继续佯攻牵制,大部队借助夜色奇袭敌人侧翼,一举突破了对方前沿阵地。对方迅速收缩兵力,第二道防线已然形成。

  他很清楚,正面突破几乎不可能,奇袭也不能再用,于是,命令部队分成多组,分批次进行进攻,让敌人没有休息的机会,终于在战斗开始后的第二天傍晚,与敌军短兵相接。此时炮兵和坦克失去了意义,双方的白刃战异常惨烈,敌军最后选择了丢下物资和武器撤退,早以准备好的38军和42军总共抓获300多名美军,云山之战大获全胜,骑1师更是溃不成军,遭遇了160年以来的首次败绩。

  抗美援朝纪录片观后感 篇5

  在此次学习当中观看的是《国家记忆》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70周年而录制的20集大型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片中讲述了在抗美援朝中,中国革命先烈们为了祖国不受外界威胁而援助朝鲜的事迹。

  一、精神统一、无往不利

  在1950年的6月朝鲜战争开始爆发,在以美国为首的联合部队全面入侵朝鲜时,美国曾多次派飞机入侵中国边境城市及台湾海峡,并对东北边境城市实施了轰炸扫射,而美国并没有因此收敛,不断挑战中国底线,将部队打到我国边境外,而这一系列的恶意行为对中国国土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对此我国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央各级领导召开会议,讨论出兵援朝问题,最终命令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带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拉开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通过纪录片让我对抗美援朝战争有了一定的了解,美国联军的来势汹汹,在无形中对中国稳定发展的策略带来了压力,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的举动就是向外国列强们说明,中国并不畏惧强权,尽管美国联军有着先进的武器,但一切损害国家及人民利益的行为,我们都将予以痛击。

  这是破釜沉舟的决心,是对中国国土不可侵犯底线的捍卫,这种决心也令我动容,20xx年是公司造就人元年暨学习年,我们也需要这样的决心,在落实我们造就人的使命上,没有任何借口与理由可以阻挠我们,而这也是我在此次观看《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所学习到的精神力量。

  在视频中美国联军的飞机、坦克能够摧毁我们的身躯,却打不倒我们不屈的精神,这是先辈们用一次又一次血的战争,留下的精神财富,而事实也证明只要精神得以统一,就可以无往不利,无论是抗美援朝的战争,还是我们的工作当中,都需要这种在面对困难险阻时敢于担当勇于面对的精神。

  二、铭记历史、传承精神

  20xx年是中国抗美援朝70周年,虽然抗美援朝战争已有70载,但我相信那些用生命换来的胜利,用血肉谱写的事迹,没有人可以忘记。在抗美援朝中我们的先烈们用生命守护我们现有的安宁,为了缅怀先烈10月25日也被定义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在我的记忆当中只记得邱少云、黄继光这些书本当中,老师曾讲过的事迹,而通过学习国家记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让我了解到更多我不曾知晓的先烈与事迹。

  从他们的事迹中我也领悟出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品质和精神,透过国家记忆的'镜头下让我仿佛又看见了,那一个又一个坚韧的面孔浮现在眼帘,有曾在32天内以436发子弹击毙214名敌人,荣获特等功并授予“二级狙击英雄”的张桃芳。有抱炸药冲敌阵与敌同归于尽的杨根思,有冒着美军轰炸、抢修桥梁、先后荣获战功6次,其中大功1次的杨连弟。双腿被敌炮弹炸断,有子弹打光拉响手榴弹冲向敌人的孙占元等等。

  通过这些抗美援朝中先烈们的事迹,也使我能够直观的去观察历史、学习历史,将革命先辈们不畏艰难险阻、不惧困难重重、勇于面对的精神得以学习,并结合自身的不足之处来充实自己造就自己,使革命先辈们的精神得以传承。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坚定自身的信念,学习抗美援朝先辈们勇于拼搏的决心,那么我们一定能够实现造就人的使命。

  抗美援朝纪录片观后感 篇6

  终结中国近代史的“一战” 朝鲜战争爆发已经六十多年了。不管哪个岁数的中国人,只要朝着自己版图的右上角看一眼,很多人耳畔就会响起“雄赳赳,气昂昂”的战歌声和密不透风的枪炮声。那是年仅一岁的新中国,出于国际主义义务和保家卫国的需要,果断出兵,和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及军队殊死搏杀,并获得巨大胜利的“一战”。这一仗,不仅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也一雪近代史上中国屡败于西方列强的'屈辱。

  自鸦片战争到抗美援朝战争,中国连续不断地经历了一百一十年的战争,去除国内战争的章节不说,在对外自卫战争中,鲜有独立战胜外敌的记录。但是,1950年,这一历史都重写了。毛泽东和他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华民族史上的历史功勋无与伦比。美国作家协会主席索尔兹伯里在评价长征时说:“人类的精神一旦被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上甘岭上再一次展示了那一代中国人的冲天豪气。

  经此“一战”,不仅傲慢的美国人颜面尽失,连几年前十分不服气地在中国放下武器的日本人,也真的相信中国人确实站起来了。这“一战”,让世界华侨扬眉吐气,大批海外英才百川归海般回归祖国;这“一战”,让世界许多国家纷纷伸出手来拥抱新中国。这“一战”,有太多的奇迹写在世界近代战争史和国际关系史上。因此有无尽的启示供今天和未来的人们回味。

  因此,当我读到李峰先生所著《决战朝鲜》的时候,心中犹如万马奔腾。关于这一仗的故事,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中国人,大都耳熟能详。我一直认为,作为中华民族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一仗,中国人应该以超过教徒般的虔诚,熟记它的每一个细节。李峰先生此书,在我看来正是从细节解读、记忆历史的。虽然它不是唯一一部这样的著作。本书从《雅尔塔协定》落笔,全景式记录这场战争,这就有了纵深感和立体感,也有了现代史学的某种价值。

  抗美援朝纪录片观后感 篇7

  为了纪念抗美援朝的胜利,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抗美援朝”的图片。当时听说要去观摩,我的心中充满了好奇和激动,好想知道那会是怎么样的情形。

  在此次观摩活动中,我们浏览了许许多多关于抗美援朝的历史图片。这些图片记录了中朝人民有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讴歌了保卫祖国,维护和平的中国志愿者的英雄壮举和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的革命主义精神。让我们充分了解了这段历史。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架青年志愿者的飞机,那些志愿者曾经就是乘坐着这架飞机来到朝鲜抵抗美军的,因此,这架飞机也存在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看了这些照片后,我的心不禁为之一振。朝鲜,一个与我们中国毫无关系的小国,在强大的美国攻打它时,我们中国并没有袖手旁观,而是竭尽所能的帮助他,一起抵御美国疯狂的侵犯,以至于损兵折将。这是为什么?原来,这都是我们中国对和平的渴望,为了不让朝鲜受到美国的侵略,为了世界上没有弱肉强食的事件,我们中国,甘愿出一份力,以换来世界的和平。更让我敬佩的,还是在战争中,那些志愿者在枪弹雨林中,不顾一切的向前冲锋的背影。他们在罪恶的子弹和冷酷的炮弹面前,显得沉着冷静,毫无畏惧,没有一丝退缩的意思。尽管地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战友被邪恶的子弹刺穿胸膛,但保家卫国的信念在心中仍未改变。虽然有些英雄们被这场战争无情的.夺去了生命,但他们那高大英勇的形象,依然在我们心中永存!我想,他们在这场战争开始前,就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吧!

  看着这一张张图片,我感觉仿佛来到了那充满硝烟的战场,仿佛听到了那一声声激烈的枪炮声,耳边有仿佛传来了鸭绿江边,那些英雄志愿者壮烈豪迈的口号:“打倒美帝国主义!”“中朝联盟万岁!”。

  回首昔日,在瞧瞧我们现在,我们应该为我们和平幸福的生活而感到庆幸,我们一定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学习,全面发展,将来继承和发扬英雄的精神,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更加强大!

  抗美援朝纪录片观后感 篇8

  五十多年前,为了祖国的安危,为了民族的尊严,我中华儿女毅然跨过鸭绿江,同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侵略者进行了一场殊死较量!这是一场国力与军力的较量,更是一场民族意志的较量!我中华儿女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和大无畏的英勇气概,迫使不可一世的美帝国主义终于低下了他那颗高傲的头颅,也让全世界都重新认识了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民!终于为共和国今后的`发展争取到了五十多年的和平环境。抗美援朝向全世界第一次显示了新中国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正义的重要力量而在朝鲜停战以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又为了和平主动撤军,至今在朝鲜没有一兵一卒,历史是公正的,谁在真正维护世界和平,抗美援朝战争就是一个证明!

  首先,这场战争中国人民达到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目的。挽救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稳定了朝鲜半岛的局势,保卫了中国大陆的安全,维护了亚洲及世界的和平。

  其次,抗美援朝战争极大地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威望。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也不怕帝国主义的战争挑衅。刚刚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面对着长期战争造成的千疮百孔的烂摊子,面对着各方面极为严重的困难,在朝鲜处境危急、中国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敢于出兵同不可一世的美国在朝鲜较量。

  第三,严厉地教训了美国,消除了国内外一些人的“恐美病”,极大地提高了人们敢于同国际  第四,抗美援朝战争使改编为志愿军的人民解放军经受了现代战争的锻炼和考验,特别是取得了依靠劣势装备战胜现代化优势装备之敌的宝贵经验。先后共有27个军、空军10个师另3个大队、炮兵10个师又18个团、高炮5个师10余个团和60多个独立营、装甲兵8个团、铁道兵10个师又1个团、工兵10余个团等部队,经受了这场战争的锻炼。

  第五,志愿军在战场上取得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国内人民,从而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得中国原计划三年的经济恢复,于1952年按时完成。更重要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保证了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进行和完成,为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长期安全和平的环境。

  作为一名中国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机关干部,要传承和发扬好志愿军精神,为身边人讲好志愿军故事,积极向在朝鲜战争涌现出的邱少云、黄继光、罗盛教等许多一级战斗英雄学习,学习他们英勇无畏、无私奉献、视死如归、保家卫国的牺牲精神,在今后的工作中,不能要努力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抗美援朝纪录片观后感 篇9

  1950年,以美国为首的联合部队将战火燃烧到鸭绿江边,毛主席一声令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启了抗美援朝的征程,与朝鲜人民一起并肩作战,将美帝国主义赶出了朝鲜。中国志愿军用他们顽强和无畏的精神战胜了敌人,震慑了那些曾经侵略过我们的人。

  20xx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七十周年的纪念日。七十年岁月的流逝,没有磨灭志愿军的精神,它一直鼓舞着中国人民自立、自强、拼搏奋斗。

  现在,我们的祖国一天比一天强大。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不应该忘记抗美援朝战争,更不应该忘记那些在战争中浴血奋战的`最可爱的人。

  抗美援朝是史无前例的战争,是中国打败富国,弱国打败强国,创造历史奇迹的战争;是中国军队打出国威,打出均为打出骨气,扬眉吐气的战争。中国志愿军谱写了中华民族战争史上最光辉的一页,他不愧是我们最可敬佩的人。

  前行道路上,我们必然会面对各种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面对复杂严峻的安全形势,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使之扎根于心灵、见诸于行动,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打仗意识,牢记初心使命,坚定必胜信念,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全面提高新时代创新能力,更好履行新时代人民教师的使命任务。

  抗美援朝纪录片观后感 篇10

  时过境迁,回想起那场惨烈战争,敌我双方基本都是仓促应战,当时的联合国军以武器先进、雄厚的经济实力、多国参与的压倒性优势直扑鸭绿江边。

  老一辈领导者毅然决定以顽强的民族意志抵挡骄横帝国主义,那个时候可能因为国家处于封闭,没有对外经济顾虑,所以考虑起战争的损失时候相对现在要简单一些,但武器的悬殊也让一般人不可想象的,加上国内局势尚未稳定,解放后的国内创伤尚未愈合,这种情况下参与如此大的战争,我们不得不为当时决策者的胆识加以佩服和赞扬。

  朝鲜战争,就像上面所说的那样,是中国近代遭遇外辱以来,第一次以一个完整的国家形象同仇敌忾,共抵外辱的战争。也让世界认识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强大不是传说,而是因为近代的故步自封、一盘散沙、相互内耗、而产生的'内部空虚,才使得它们有机可乘。这场战争也让国人认识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历史已经过去了将近70年,世界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唯有一点未变的是世界霸凌仍然存在,国际局势仍然充斥着无视规则的野蛮行径,以某国的国内法强加给世界人民遵守的事情时有发生,以武力自视其大的在全球任意行为依然猖獗。

  在这种情况下,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应该得到空前的提升,集中精力办大事的主要宗旨应该得到巩固和加强,任何违背这一原则的人都是自私或者目光短浅的人!

  抗美援朝纪录片观后感 篇11

  1950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对联合国发出一系列警告之后看到美军跨过三八线后介入冲突。最早到达长津湖地区的中国军队之一是志愿军第42军,目标是阻止东线联军的推进。10月25日,正在推进的韩国第1军与中国军队遭遇,并在长津湖以南的黄草岭山口停下。11月6日,志愿军42军受命向北撤退,将联合国军诱至长津湖。到11月24日,第1陆战师分别占领了湖东面的新兴里和西面的柳潭里。

  长津湖地区是朝鲜北部最为苦寒的地区,海拔在1000至20xx米之间,林木茂密,道路狭小,人烟稀少,夜间最低温度接近摄氏零下40度,当年又是50年不遇的严冬。

  中国军队的猛烈攻击破坏了多国部队的攻势,麦克阿瑟及阿尔蒙德命令海军陆战队第1师师长奥利华·史密斯及辖下部队突破包围,从1950年11月26日起,多国部队开始且战且退撤向兴南港。为了保持部队集中及谨慎地推进,史密斯主动进攻以突破包围。

  在撤退中,美军或发动攻击以消除志愿军的封锁线及山头阵地或处在中国军队的猛攻之下,零度以下的气温亦增加他们的伤亡,但美军握有制空权,美国海军、海军陆战队及空军轰炸机每天飞行数百架次猛烈攻击包围的中国军队,在行动中超过4000名伤兵被送走及运入500名补充兵,对撤退成功起了较大作用,海军陆战队及陆军士兵消灭或阻击了包围长津湖的7个中国师团,虽然付出了很大代价,但使得海军陆战队引起全世界的注意及被西方传媒形容为在战败中取得道德上的胜利,当时联合国军在战略上形势非常危急,以致要决定把整个第10军撤出朝鲜,海军陆战队、第10军的其余士兵及数以千计的难民从兴南港撤走,该港在撤退完成后被彻底破坏。

  志愿军成功将联合国军逐出长津湖,多国部队从朝鲜撤退后,海军陆战队被重新部署在南方,在这里继续作为联合国军之一部分一直战斗至1953年7月停战为止。

  美国海军认为长津湖战役是在其历史上最骄傲的时刻,海军陆战队重击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师团,此战役对志愿军来说是一场大捷,虽然付出了巨大伤亡,且有美国军队突围,但志愿军成功地将联合国军驱逐出朝鲜的东北地区,所以此战役及在西线的胜利,是中国军队对西方国家军队在主要战役的第1次胜利,扭转了朝鲜战争的大局。

  这场战役极大地暴露了志愿军后勤弱的特点,冻伤减员达兵团总数32.1%。在战场上甚至有部分阻击阵地中的志愿兵士兵全员冻死的'事例。中国在战役中缴获的美国陆军第31团团旗,至今还陈列在北京的军事博物馆中,以纪念这场战役。

  此战役的胜利为中国奠定了重要军事强国的地位,但这胜利来自巨大的代价。我们要感谢“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战役中付出的牺牲,是他们的牺牲换来了新中国稳定的和平的建设环境,是他们的负重前行换来了今天的岁月静好,我们不应遗忘那段历史,永远缅怀这些为了和平牺牲的英雄。

  抗美援朝纪录片观后感 篇12

  2020年10月18日,为纪念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央视播出大型纪录片《为了和平》,经历过动荡,方知和平的珍贵,所以学校组织我们一起观看学习这个纪录片。随着“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进,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这首气势雄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我们同志愿军将士们一起走进那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感悟七十年前那段艰苦卓绝的抗美援朝战争。

  在环境恶劣、条件艰难,敌人强大,我军弱小的情况下,我军以中国特有的近战、夜战、运动战、枪林弹雨的战场,勇敢穿梭,让敌人惊恐万分。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之所以取得军事胜利,其主要原因就是以国际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为主导的政治工作所产生的精神力量,政治优势成为我军致胜的战略优势。无数先烈、革命前辈们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牺牲、贡献,英雄事迹可歌可泣。

  战斗英雄邱少云,因美军燃烧弹发落在邱少云潜伏点附近,火势蔓延全身,为避免暴露潜伏部队,他放弃自救,壮烈牺牲,时年26岁。战斗英雄孙占元,在上甘岭战役中,他率突击排对敌人阵地实施反击,在双腿被敌炮弹炸断的情况下,仍旧以坚强的意志来回爬行指挥,用机枪掩护战士并摧毁3个火力点,敌人反扑过来,他打退敌人两次冲击,毙伤敌人80余,拉响最后一枚  当然,还有无数人民百姓,毅然决然的跟上志愿军出征的脚步,搭设浮桥,在冰天雪地的鸭绿江上架起一条条长龙,运送物资,在崎岖陡峭的山路间铸就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他们也和志愿军将士们一起征战疆场,最终以一种默默无闻的方式将生命留在了异国他乡。

  对于新中国来说,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必将永彪史册,万古流芳!打败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狂妄。充分表明,中国人民是不畏强暴的,有敢打必胜的信心和勇气,中华民族这种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气概是我们民族之魂。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的中国人民会使之更加发扬光大。我们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七十周年,就是要大力学习和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继续发扬全国人民和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表现出来的'反对美援朝七十周年的纪录片《为了和平》尾片曲的词句。

  七十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保家卫国、抗美援朝,跨过鸭绿江、浴血奋战。七十载风雨沧桑,山河已无恙,可当那炮火硝烟的一幕幕在眼前滚过之时,当一个个耄耋老人叙说着他们的记忆时,身处承平年代的我们亦应心怀敬意回望那段历史。

  于我们而言,抗美援朝或许不过是历史书上划记的一段时间、是语文课本里一个个名字和故事、是隔着遥远岁月的回眸,可于那些长眠在那片盛开着金莱花土地上的烈士、于那些如今已垂垂暮老叙说记忆的老人们,战火纷飞里燃烧的是他们的青春,甚至全部的生命。“离家犹是少年身,归来已是报国躯”一身戎装,一生信仰。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哪有人生来就是英雄?不过是一个个血肉之躯,被血脉的血性与信仰引渡着,被为了胜利绝不后退的信念支撑着,让他们放下了小我,让自己投身于时代的使命、家国的召唤。那些我们从小便听过的烈士们的故事,今日再讲起仍令人为之动容。杨根思抱起炸药冲向敌人的决绝、黄继光扑向机枪射击孔的英勇、邱少云在烈火中一动不动地坚忍……“在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谱系中,英雄是最为醒目的标志。”这些我们熟悉的名字和他们义无反顾的姿态应永远留存在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间,还有千千万万不知名的战士们浴血奋战、冲锋陷阵,他们喊着“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的铮铮誓言,更是用行动让世界见证了我们民族血性,在力量悬殊、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以少胜多赢得胜利,正如这句“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我们铭记历史,致敬英雄,亦致敬孕育英雄浩然之气的山河大地,致敬在风雨飘摇中冲破桎梏的共和国。可我们不是为了铭记而铭记、为了致敬而致敬。这千千万万英雄之魂凝聚成的民族魂曾燃烧了一个时代,延续民族精神应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如今的太平盛世、河清海晏的时代已不需要我们做出生死抉择,可时代仍需要英雄、亦不乏英雄。在这场惊心动魄的疫情中,就是这一股股平凡的力量于黑暗中汇聚星星点点的光芒、带来希望;就是当今时代无数平凡的英雄们挺身而出,替我们负重前行,而在不久的未来,英雄可以是你、是我,是我们每一个被他们保护过的人。

  每一代人有不同的理想、担当和使命。硝烟弥漫的战争时代离我们远去,可英雄精神仍与时代同在,与祖国同行,因此我们才能聚沙成塔,在困境突然来临之时戮力同心度过难关。

【抗美援朝纪录片观后感】相关文章:

致敬抗美援朝观后感10-22

纪录片《镜子》观后感05-23

纪录片圆明园观后感11-28

出路纪录片观后感06-02

纪录片《旗帜》观后感12-27

纪录片《故宫》观后感05-17

《信仰》纪录片观后感06-21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心得05-22

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观后感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