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乡》电影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和我的家乡》电影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和我的家乡》电影观后感1
家乡是每个人的人生起点,也是每一个中国人恋恋不忘的人生归属地。幼时,它给予人们温暖,让人们在幸福中成长,长大后,人们渴望回馈家乡,让家乡更加美好。坐在影院中,电影《我和我的家乡》的每一个小片段都让我泪下。
第一个小故事讲的是农村医保问题。农村人舅舅因有甲状腺瘤但付不起手术费,而和外甥张北京上演一场骗局,但骗局最终失败。张北京拿出自己买爱车的钱为舅舅付医药费,但舅舅感觉这样很对不起张北京而说出让人心酸落泪的话,他说:我这个病呀,我打听过了,喝点蒲公英茶就行了,根本不用做手术。亲情之间的无私,被现实打压的无奈让人不经落泪。不成想的是悲剧变成一个闹剧,舅舅村里早已有医疗保险这个福利,让人不经感叹祖国的强大。
第二个小故事讲的是山区脱贫问题,当地官职人员抓住UFO事件,让一个山区中贫困小镇变成一个旅游胜地,虽然方法不对,但也体现出人们为家乡改变而做出的努力。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脱贫梦终于实现。青年人靠着自己的知识与国家的帮助为家乡做出巨大贡献,改变大山中最让人头疼的山路问题。
第三个小故事是讲的家乡教育问题。从前的乡村教师因年迈而患上帕金森疾病,但却没有忘掉在乡村任职的那段经历。时间的差异,空间的错位,一代人和另一代人教育的传承,乡村教师为家乡贡献自己的知识,学生长大后为家乡捐赠教学楼,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一代代人的接力让家乡越来越美好。
第四个小故事讲的是家乡环境和脱贫问题。在风沙漫天的环境下一批人走了出去,他们带着技术回到家乡,试图改变恶劣的环境。乔树林便是这样一个人,他看似是一个油滑、失败的老赖。但实际上却是振兴家乡的第一功臣。他默默奉献着自我,不图回报,为改变风沙尽自己所能。这样一个人是值得钦佩的!
第五个小故事是农村脱贫问题。画家神笔马良放弃去俄罗斯进修的机会,而隐瞒着怀孕的妻子去为家乡脱贫做贡献,在隐瞒妻子的过程中让人啼笑皆非,事情败露后妻子的理解和原谅让人感动落泪。正是因为有一位位尽心尽责的扶贫人员,中国的贫困人口才逐年减少。扶贫并不丢人,相反却是一件伟大的事。
电影《我和我的家乡》既有让人开怀大笑的地方,也有让人感动落泪的地方。在现在这个物质社会,大多数人都渴望到广东、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去寻求机遇,实现自我,很少有人能够去寻找自己的根,回到家乡去发展。它提醒着新一代青年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要回头看一看哺育自己的家乡,家乡的建设离不开每一个爱自己家乡并愿意为之奉献的普通人。
《我和我的家乡》电影观后感2
国庆节期间看了电影《我和我的家乡》。
这部电影是由五个独立的故事组成,运用喜剧的特色,展现了对家乡的热爱。
《天上掉下个UFO》导演是陈思诚,所以演员采用了很多《唐人街探案》的原班人马,比如主演王宝强、刘昊然等。主要讲的是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庄,因为UFO事件,拥有了很多慕名的游客,当地居民也根据这个特点,展开了一个UFO的周边旅游。电视台派出了工作人员来探访真实性,所引发的一系列故事。
即使家乡没有特色,那我们的存在,也是家乡的特色。
《北京好人》是宁浩导演的作品。主要讲述的是葛优饰演的张北京,想利用北京社保为自己舅舅看病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最后发现,舅妈早就为舅舅办了农村社保,作用和城市社保一样。
家乡的条件,越来越好,每个人民都可以享受到国家的医学政策。
《最后一课》是徐峥导演的作品,个人感觉看的'最晕的就是这一个故事,因为有很多旋转的镜头,转的还挺快,看的有些晕。主要讲的是,徐峥的父亲,范教授,因为老年痴呆,记忆停留在年轻支教的时候,上的最后一课,于是,徐峥联系村上的村民,还原了二十年前的场景,举家从国外返乡,为父亲还原了当年最后一课的状态。
正是因为有了一个个为家乡育人教育无私奉献的教师,教出了一个个读书识字,懂道理的学生,才让我们祖国每个角落的下一代,认知水平不断提高,家乡不断建设。
《回乡之路》是邓超和俞白眉导演的作品。
故事讲述的是邓超饰演的一个爱说大话,但是又真心为家乡种沙土苹果,想让师姐,即闫妮饰演的很红的带货主播,为自己直播带货。家乡的环境不是不可以改变,是每一个愿意为家乡建设贡献出自己靑春、活力的家乡人,为我们所居住的环境改善,不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神笔马亮》是闫飞、彭大魔导演的作品,个人感觉,最喜欢的就是这个小故事,诙谐幽默,轻松的基调中,不时夹杂着感人的细腻。故事讲述的是,沈腾扮演的下乡书记,一心想要为乡下的建设做贡献,为了瞒自己太太,假装自己在俄罗斯留学,所引发的一系列故事。
家乡的墙壁、家乡的稻田,做出的画,一样美不胜收,世界每个角落都能赋予我们创作的动力,一样具有打动人心的魅力。
这五个故事,都是根据真实的故事改变的,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的导演特色,但都是表现了,农村的家乡,越来越好,我们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乡,为自己的家乡做出贡献。
即使我们只是微妙的一部分,但是为家乡建设,从来都不在乎贡献多大,因为我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家乡能够越来越好,人民越来越好。
《我和我的家乡》电影观后感3
我的家乡在甜城--内江。虽然那儿的风景没有首都北京那么优美,没有成都平原那么辽阔,但是我却非常喜爱我的家乡。
家乡有三处美丽的景物:首先是大洲广场;其次是环绕着大洲广场的沱江河;再次是洁白无瑕的沱江三桥。
在这三处景物里,最美丽的要数大洲广场了。我玩赏过人山人海的天府广场,看见过大名鼎鼎的_广场,却从未见过大洲广场这样的广场。大洲广场的柳树真多啊,多得像一道翠绿的屏障,柳条从枝干上抽出,随风舞动,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大洲广场的喷泉喷出的水柱真高啊,高得像一条条水龙直冲云霄,美丽极了;大洲广场的草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疵的翡翠,翠绿无比。
现在该说说沱江河了。我看见过一望无际的大海,游玩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未见过沱江河这样的水。沱江河的水真清啊,清得能够看见河底的鹅卵石,他们有的像猴子、像鸡蛋、像青蛙......形态万千,怪石嶙峋;沱江河的水真深啊,深得像一个无底洞似的,摸不着底;沱江河的水真美啊,清澈透底。这时你会感觉到“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春天的家乡穿起了万紫千红的艳装。你瞧!树枝上已微微露出了一些青色,一串串杜鹃花嫣红姹紫,窗子外面开始听得见唧唧的鸟鸣了,那是小鸟正在唱着春天的歌儿呢!下过一阵雨后,在我家乡的田园里,万物生辉,美极了。在阳光的照耀下,家乡的小溪显得更加清澈,微波荡漾,泛着金色的光。春天的家乡显得生机勃勃,富有活力。
夏天的家乡披着青葱轻俏的夏衣。清晨,蜜蜂忙着采蜜。午后,知了在树上长鸣。夜晚,蟋蟀在草丛高歌。家乡有片池塘,荷花开得正旺,蜻蜓满天飞,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家乡的孩子们在荷花池里尽情地享受欢乐:游泳,摸鱼,捉虾,采藕。
秋天的家乡穿着金红色的庄严的晚礼服。家乡的田野里,到处是金红的果子。大街两旁的树叶,萧萧地落下,发出“簌簌”的响声。家乡的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
冬天的家乡换上了朴素的雪白长袍。在家乡小镇的街道上到处是雪,电线杆上也结了冰。下雪了,雪像柳絮一样,像芦花一样飘落下来,美极了。雪停了,村子的屋顶上,篱笆上,木棚上,到处都覆盖着一层雪。这真是一幅美丽的雪景。
家乡的一年四季有着不同的特点。我的家乡虽然没有多么美丽的风景,但是,在我眼里,我的家乡的景色永远是最美丽的!
《我和我的家乡》电影观后感4
树高千尺,落叶归根,无论此时的我们身在何方,心底最思念的地方永远是家乡,不管我们回去与否,它都在那里,是一辈子的牵挂。近日一部国庆档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在全国上映,直至今日仍好评如潮,观影之后让我们深深体会到在大时代背景下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一切正在发生变化,感怀逝去岁月的同时也感恩时代变革带来的幸福生活。
电影主要讲述了五个故事,都是观众熟悉的普通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涉及真实生活中的各方各面,着眼于医疗、交通、教育、环保、扶贫等与所有人息息相关的民生实事,让每个人都能切实感受到家乡进步发展的过程。《北京好人》讲述了张北京和表舅之间的淳朴亲情,极为感人,从一张医保卡闹出的荒诞喜剧中体现亲情,观众在捧腹之余,又能感受到现实中小人物的真情实感。《天上掉下个UFO》讲述了农民发明家黄大宝惹出的“UFO事件”,则来源于年少时的那份因为交通限制而不得不错过的爱情,最后建成的科技村,包含了所有人对于家乡建设的展望。《最后一课》讲述了只记得坚持上课的老师与忘不了教育之恩的学生,在“演”出来的'最后一课上,展现出了人性的光芒和力量,老师曾经在孩子们心中埋下的一颗种子,现在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茁壮成长。《回乡之路》讲述了在风沙中长大的孩子们,一个功成名就后反哺家乡,一个投入全部身家坚守家乡,两人虽对比鲜明但对于家乡的感情都是一样深刻。该故事向我国西北治沙英雄致敬,让全国观众感动之余,对环保事业有了更深的理解。压轴故事《神笔马亮》在喜剧中展现扶贫工作者的工作,将故事的重点放在了扶贫工作者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情感连接上,在一段段热情友好的情感纽带中,展现了扶贫工作的落实与成就。也在这样的纽带的基础上,通过巧妙地设置喜剧桥段,让观众在笑声中更进一步地了解到了扶贫工作的内容与展开。
整部影片以“乡村振兴”作为影片创作的立意和出发点,在题材内容上,着重寻找农村社会变革的普遍新特征,精准捕捉引领农村走向新发展的时代趋势,传神地反映了个体和农村的精神诉求和良好风貌。在镜头语言上,影片着重表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农村建设的新景观,将现代化视角下的乡土、田野、农耕等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展现给观众,与大家的思乡之情产生共鸣。
我们的祖国和家乡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作为一名时代的建设者,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身处何地,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与家乡的振兴发展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和我的家乡》电影观后感5
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国庆期间在全国上映,影片以空间为轴,围绕医疗保障、农村教育、乡村振兴、环境保护和脱贫攻坚等主题,讲述了五个家乡故事。通过刻画平凡人和大时代之间的关系,以小见大呈现出普通百姓的家国情怀。整部影片笑中含泪,作为一名扶贫工作队队长的妻子,其中让我感同身受、印象最深的是沈腾主演的“神笔马良”故事单元。
犹记得2018年初,爱人和同事受组织委派前往位于海拔1200多米的国家级深度贫困村荆竹村驻村扶贫,那年中考结束,我带着孩子去深山驻地看望他们。沿途很多路都没有修好,塌方的场景随处可见,山上竖立的“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宣传牌在漫天灰尘中若隐若现,像是在欢迎、又像是在鼓舞我们。即使做好了思想准备,紧贴着山体逶迤盘旋的探亲之路还是让人忐忑不安;雪峰山和资江河的风景即使那么迷人,我们也无暇欣赏。山路十八弯,开车辗转六个多小时,我们终于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与大家实现了从山脚到山上的胜利会师。
转眼近三年,今年8月再去驻村所在地,全面脱贫后的乡村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新铺排的水泥路蜿蜒山间条条通户,白墙黛瓦的新建村居掩映在梯田林间宛如画中;全镇唯一一所新建的现代化希望小学传出孩子们朗朗书声,援建的`扶贫车间是另一番热火朝天的忙碌情景;夜晚盏盏路灯与天上繁星相辉映,美好有如诗云“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与电影描述一样,现在的农村是新发展中的农村,是生活环境大为改观、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的农村,是人人向往的新农村。
抚今追昔,说变化谈感受,抒家国情怀。家乡是根植于血脉的基因,是亲情乡情的眷念。在与祖国共进的新时代新征程上,更多的人是“我把他乡当故乡”,将个人理想、人生追求、聪明才智和青春热血融入到国家战略决策部署伟大实践当中去,持续奋斗书写自己的责任和担当,凯歌而行不负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当片尾“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旋律唱响,我的泪水再也抑制不住。山路弯弯,任何困难也阻挡不了中华儿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水路迢迢,再多磨难都不能阻挡伟大祖国前进的步伐!“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为自己能够见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而感到荣幸;为能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贡献力量而感到光荣!
《我和我的家乡》电影观后感6
我是一个从农村来到城里的孩子,看见家乡的经济和城市比起来差距太大了,所以我大小就希望家乡能繁荣起来。记得我五岁的时候,回家乡扫墓。我坐在一辆自己家买的小轿车上,往大姑家驶,一路上看见的景象令我震惊。大片大片的荒土底上长着散乱的野草,寥寥几颗树从眼前划过,水塘的水面上都是绿色的浮游物,传说中唯一一条铺着水泥的大路也不过两个中型卡车相向而行,小路就更不用说,凹凸不平,即使车上有避震器,屁股也被抖个够呛。小路只够几辆摩托车在乡间往返,我非常的惊奇:这么小的路,怎么够车子过呢?走到镇里我才知道——我们这个镇的马路上压根就没有几辆像样的轿车,全都是摩托车、小卡车,三轮车等等,我看得扎心呐。我刚下车,就有一辆摩托车从我身边飞驰而去,扬起的尘土使我们必须用手将鼻子捂住,尘土落下,我往我那雪白的新裤子一看,已经成灰色了。亲戚们见我们来了,便来到了所谓的酒店来招待我们,我一听要去酒店,高兴的跳了起来。去酒店的路上,我眼前没有出现一栋五层楼的楼房,就是三层的也很少了,一般都是平房,我无奈的摇了摇头。不一会儿,我们到了酒店,我愣一看,傻了眼——这是一个两层楼的房子,一点简单的装修发出了不富裕的气味,大家往里走,上了二楼开始点菜,我则淘气,想到处逛一逛,结果逛到了厨房,本来看厨师炒菜也行,不过出现在我实现的.只是一对中年夫妇在炒菜,味道也确实不咋的……那里人的生活水平跟我们完全是两级别。
十岁时,我又有机会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家乡了。
这时从这里到家乡已经修起了高速公路,一下午就到了,而到了后眼前的景象令我大吃一惊。
曾经的水泥路已经成了柏油路,那些小路也穿上了水泥装,所有的路都被加宽了,车来车往,川流不息,路上已经不存在凹凸不平的情况,更没有以前那么多灰,眼前再也没有荒地和杂草,不是农田就是树林,微风吹过发出沙沙的声音,水塘变得清澈见底,还有小鱼在里面嬉戏呢!我们来到镇里,看见了一副繁华的景象。在十字路口上的红绿灯不停地变化颜色,五六层楼的建筑已经是平平常常了,大型酒店发出一种醉人的清香特别是晚上,所以的店名都亮了起来,夜间就和白天一样可也有清清楚楚的看见每一个人,以前用牛耕地,现在开始用机器了……
看到这一切,我高兴的笑了,因为政府的好政策,是农村的经济迅速发展,我以我是中国人而骄傲!不过我们是不会知足的,等我们这一代成长起来,同样也要为国家做贡献,将祖国建设的更美好!
《我和我的家乡》电影观后感7
现在摆在年轻人面前的课题是:在脱贫攻坚、带着家乡全面奔小康这一历史使命前,作为家乡的一分子,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我和我的家乡》为我们提供了答案。
《天上掉下了UFO》,贵州黔南阿福村,距离中国天眼FAST只有15公里。中秋之夜,神秘UFO惊现,刹那间轰动了全村。村里利用“UFO事件”打造“外星人文化”,把村里的旅游资源彻底盘活了。
电视台的记者一番采访后才发现,一切只不过是一场乌龙。村长和书记为了让乡亲们过得更好,千方百计掩盖这个乌龙。方法虽然用错了,但对家乡情是真的,意是切的。黄渤饰演的农民发明家的原型,就是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杨村的农民“手工耿”。
《回乡之路》中,“沙地苹果”经销商乔树林一出场时油嘴滑舌、大话连篇,并不讨观众喜欢。然而,却是这个看着不靠谱的大忽悠,在家乡最需要的时候站出来,硬生生地在荒漠沙地上种出苹果,帮助当地村民脱贫致富。
《回乡之路》同样有原型。毛乌素沙漠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一到大风天就漫天飞沙,很不宜居。几十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人兴建防风林带,改造沙漠,现如今大部分毛乌素沙漠得到治理,许多沙地如今成了林地、草地和良田。很多人的家乡,从“沙漠之都”变成了“大漠绿洲”。
《神笔马亮》中,出生在东北山村的画家马亮本有出国深造的.机会。但因为“很多村子都老了,年轻人都走光了”,他希望自己能为家乡做点事情。他告诉妻子自己去俄罗斯留学,实际上是下乡扶贫了,村民的日子一天天富起来,原本破落的小山村已换新颜,成了有名的旅游度假村……
不难发现,电影中每一个主人公和家乡的关系,不仅仅是旁观者和局外人的身份。
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不是停留于口头上的怀念抑或记忆中的乡愁,也不是站在制高点上“哀其不幸、怒其不兴”。
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体现在他们对家乡建设的参与——家乡如果还有哪些地方不足,那么就力所能及或者竭尽所能地帮助她,改善她,让她变得更好。
在舆论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种论调,认为家乡因为贫穷落后而变得野蛮,已经“回不去了”。但其实,我们都该有社会学家赖特·米尔斯所倡导的“社会学的想象力”,把“环境中的个人困扰”转化为“社会结构中的公共论题”。
大城市的年轻人看起来更文明、更开化,是因为我们比家乡、比乡人更为幸运,我们享受到更多资源,跟着“时代的列车”走出了大山、走出了贫瘠。当我们“衣锦还乡”时应多一些理解和同情,多一些平视的交流和关怀,多一些付出和贡献。
我们都不应是家乡建设的旁观者——这是“我和我的家乡”该有的深层次连接。
【《我和我的家乡》电影观后感】相关文章:
电影《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01-26
《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06-23
《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11-22
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02-03
我和我的家乡的观后感11-07
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精】08-05
《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6篇12-04
《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15篇(推荐)06-23
《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15篇(热门)09-05
《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15篇(精华)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