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台儿庄》观后感

时间:2024-07-03 17:02:21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血战台儿庄》观后感

  观看完作品之后,内心会产生很多感慨,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血战台儿庄》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血战台儿庄》观后感

《血战台儿庄》观后感1

  《血战台儿庄》这部电影,宛如一块巨石,在我的心海激起层层波澜,令我久久不能平静。

  影片生动,让我仿佛身临其境。当日军在飞机、大炮是掩护下直扑台儿庄时,我直冒冷汗,心都揪成了一团;当台儿庄守军奋不顾身地与日军战斗时,我暗自为中国战士加油;当战士们大获全盛时,我兴奋地手舞足蹈……

  台儿庄大战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胜利的喜悦,更多的是奋勇杀敌的英雄们,他们用自己惊天动地的一举一动,在我的心里烙下了不灭的痕迹。我虽然已记不清他们的名字,但他们那甘心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行为永远留在世人心间。

  听,1952年10月11日,邱少云忍着烈火烧身之苦、之痛,如同巨石纹丝不动,直到壮烈牺牲……他这样做是为什么?为的.是几百个战士的性命;为的是这次战斗的胜利;为的是保卫人民的锦绣江山!——邱少云,这个英雄的名字,永远刻在我们心中。

  无数先烈的血换来了祖国美好的明天,又有多少英雄用自己的智慧、才干让中国走在了世界前列。看,袁隆平研制出的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的粮食问题;钱学森等中国科学家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杨利伟的登天是全球瞩目的焦点;奥运短跑冠军刘翔成为2004年中国人的骄傲……因为他们的付出,才有了今天中国的繁荣昌盛!

  看完《血战台儿庄》,我似乎一下子长大了许多,顿时感到羞愧无比。——我常常幻想着自己是个外国小姑娘,幻想着家里有着优越的环境……影片,让我感到自己的无知。我应该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自豪!——我们中国是个不屈不挠的民族!

  “我们骄傲,我们自豪,我们奋发,我们开拓,”祖国,“你是世界民族之林的强者,我们爱你啊,中国!”

《血战台儿庄》观后感2

  这几天,我看了红色电影《血战台儿庄》。

  这部电影主要描写了1938年3月下旬日军对台儿庄进行攻击,在这场战役中,日军共投入了二个师团,30余万人,百余架飞机、坦克都未能攻下徐州,而我方则在兵力和武力上大大不如日军的情况下,打下了一个漂亮的胜仗,令人震憾!

  正因如此,更体现出了我们中国战士们的机智勇敢。为了保住祖国不被日军侵略,他们顽强地与日本鬼子抗争,给人民带来了平安,这是多么令人敬佩啊!和他们这些英雄相比,我们是如此的`渺小,他们为了维护祖国,不顾一切地与帝国主义者作斗争。无论前面是刀枪还是大炮都勇往直前。再想我,有一次,有一道难题,爸爸看到了,让我给他讲一讲,我不会讲,就哭了起来。最后是爸爸问了另一个人才找到了方法。看了电影后,我真是觉得自己太惭愧了,我应该像电影中的中国战士们一样面对困难不退缩,要迎难而上,只要我有他们那样的毅力和恒心,一定会克服学习道路中的“拌脚石”。

  作为新一代的我们,要把这种的高昂的爱国情怀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化为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等实际行动上来,与每一个中华儿女携手并肩,共同进步,来回报这些英雄。

  勇敢的中国战士们啊,你们用那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敢机智,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激励着我们奋发向上,相信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一定会同心打造出一个美好的明天。

《血战台儿庄》观后感3

  他们用鲜血换来了人民的平安,他们用坚定的意志保住了国家的尊严,他们用那枪炮为中国打拼下了今日的辉煌,他们就是可敬的抗日英雄。

  今天,我看了影片《血战台儿庄》,深深地感受到战士们的英勇与强烈的爱国精神,徐州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历史的昨天,曾经是一个悲壮的战场,在那里发生了一场巨大的中日对抗战,在这场战役中,日军共投入了二个师团,30余万人,百余架飞机、坦克都未能攻下徐州,而我方则在兵力和武力上大大不如日军的情况下,打下了一个漂亮的胜利,令人震憾!

  正因如此,更体现出了我们红军战士们的机智勇敢。为了保住祖国不被日军侵略,他们顽强地与日本鬼子抗争,给人民带来了平安,这是多么令人敬佩啊。和他们这些英雄相比,我们是如此的`渺小,他们为了维护祖国,不顾一切地与帝国主义者作斗争。无论前面是刀枪还是大炮都勇往直前。而我有一次,因为解不出一道难题就心灰意冷,无心钻研了。看了电影后,我真是觉得自己太惭愧了,我应该像红军们一样面对困难不退缩,要迎难而上,只要我有他们那样的毅力和恒心,一定会克服学习道路中的“拌脚石”。

  作为新一代的我们,要把这种的高昂的爱国情怀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化为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等实际行动上来,与每一个中华儿女携手并肩,共同进步,来回报这些抗日英雄。

  勇敢的红军战士们啊,你们用那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敢机智,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激励着我们奋发向上,相信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一定会同心打造出一个美好的明天。

《血战台儿庄》观后感4

  今天,我看了一部抗日电影,名叫《血战台儿庄》,这个故事我曾经听过,如今看了以后,我便对祖国先烈更加致谢,祖国是他们用那么多鲜血换来的,我又怎么能不倍加致谢这些革命先烈呢?

  自卢沟桥事变以来,上海、南京先后沦陷,那时中国一场战斗都没胜利,日寇为了打通津浦路,又准备攻打徐州,而途中要路过台儿庄,在司令长李宗仁的指挥下,40万军队在台儿庄驻守,战争,便从台儿庄开始爆发。调到这来的部队装备不齐,并且不好,而面对的敌人却是坦克大炮,战士们做的举动令我十分吃惊,将腰上系满手榴弹,躺在坦克面前,牺牲自己和敌人同归于尽。日寇的一个团,相当于我军的一个师啊,先烈为祖国付出的`鲜血简直是超乎想象,战斗持续两个星期左右援军才到,而每天,日寇要向我方投下七千多枚炮弹,最后,日寇撤退了,我军胜利了,这是国民党自卢沟桥事变以来第一次胜利。

  先烈们用鲜血换来了祖国的未来,而祖国的未来便是我们,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知识,才能图国富强,完成先烈的遗愿。

  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血战台儿庄》观后感5

  观看影片《血战台儿庄》后,我为爱国将领张自忠将军率领的爱国将士们那种与日寇浴血奋战、血洒沙场的浩然正气所震撼,那些铁血男儿为了国家与人民的安危,为了民族的生存与尊严,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长城,用自己的鲜血与生命铸成了一座千古不朽的丰碑。

  其中,有一个精彩的细节令我印象犹深,感慨万千。当将士们同仇敌忾、手执利器,即将赤膊上阵与日寇决一死战时,一位官长模样的人临阵磨枪,站在队伍面前,他身后的士兵扛来了数箱沉沉的大木箱,打开木箱,里面是白花花的银洋。官长将手一挥,便有人分给将士们每人四块白洋,当官的振振有词,扬言若与敌血战,将论功行赏,银元大大的有……不料,将士们似乎此时都成了木头,他们沉默着,一言不发,稍后,他们将银洋全不屑地丢在地上,那白银铸成的大洋落地的声音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十分清脆。将士们踏着白花花的厚雪一般的银元走过去了,走向了炮火纷飞的战场,走向了如狼似虎的日寇,只留下那官长呆呆地站着,望着白茫茫一片银洋发呆……

  也许,他永远也想不明白,在生死决战的`关键时刻,万能的金钱怎么失去魔力了呢?

  是啊,人要生存,家要兴旺,国要振兴,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但钱并不是万能的。试想,子弹是不长眼睛的,连命都不要了,还要白洋这劳什子做什么?将士们不惜以身殉国,并不是冲着那些白花花的银元去的,如果说在抗日战场上杀一个日寇发多少奖金,那恐怕不会有一个人去拿宝贵的生命开玩笑的。

  时下社会,物欲横流,拜金主义狂潮泛滥,愈演愈烈。有些贪官失去信念,狂贪钱财;有些奸商商德沦丧,唯利是图……一些有识之士无不为之忧虑。与那些视金钱如粪土、喋血沙场的将士们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忽然想起著名才子作家郁达夫对待金钱的佚事来。郁达夫是个穷文人,靠微薄的稿费与教书的薪金度日,一生受金钱的压迫。有一次,他财星高照,得到了一笔较丰厚的稿酬,他居然将钱放在鞋子里,踩在脚底下,照他的话说,一辈子受金钱的压迫,这回也要“压迫”一回金钱这劳什子……

  如果说郁达夫对待金钱的态度是文人的一种洒脱,那有一首民歌倒道出了一种极朴素的哲理:钱能买来房子,但买不来温暖;钱能买来婚姻,但买不来爱情;钱能买来书籍,但买不来知识……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想一想血战台儿庄战役中那些喋血的将士,想一想沾染在银元上的抗日烈士的鲜血,想一想郁达夫对待金钱的潇洒,想一想民歌中蕴含的道理,对待金钱还是看开一点吧,不贪一分一厘不义之财,灵魂便会像白雪一般安宁与纯净。

《血战台儿庄》观后感6

  台儿庄战役是继平型关战役之后所取得的又一次大捷,电影的整个场面纵使让我们痛心,特别是在最后国民党的大旗在人的阶梯上飘扬的时候,特别让人震撼,其实这次电影我们可以看到另一面,我总结如下:

  第一:只要团结一致,没有做不成的'事。

  第二:要相互协作,共同战斗,比如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就应该相互协作,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结果才能得到客户的认可。

  第三:珍惜现在的生活,因为这是用先烈们的热血换来的,所以,我们更应该爱惜自己的生命。我们应该为我们能够在这样安逸的环境中工作感到荣幸,感到自豪。

  第四:歌唱祖国,建党节就要到了,让我们一起为先烈们祝福吧。

  总之,要为我们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而奋斗,坚持自己的目标,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血战台儿庄》观后感7

  记得第一次看《血战台儿庄》,是在上高中的时候。那时候我很小,看过这部电影之后很震动,因为它和以前看到的战争片不一样,第一次向我展示了战争血腥的一面。原来子弹面前并不分好人坏人,好人并不是总打不死的。

  后来看过许多欧美的战争大片之后,才明白从拍摄技巧和表现手法上讲,《血战台儿庄》都是比较粗糙的。但不管怎么说,作为一部国产片,能达到这个水准已经是十分不易了。反观至今我看过的国产战争电影,都好象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我去当导演也能拍得出来。

  我看过中英美开罗峰会和苏美英德黑兰峰会的纪录片,邱吉儿对斯大林和蒋介石的不同态度深深刺激了我,这让我明白了二战时中国人在世界上的地位。要知道,在开罗,老蒋并不是代表他个人,他代表了四万万中国人,邱吉儿对老蒋的傲慢无礼就是没把四万万中国人放在眼里。相比之下,罗斯福的态度令人感动,我曾经为此很长一段时间不再说老美的坏话。想想也正常,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必须要有令人尊重的资本,英美尊重苏联不就是因为苏德战场的辉煌战绩吗?就是一个小小的北欧国家芬兰,也因为在抗击苏联的战斗中英勇无比而得到了世界的尊重,即使后来芬兰站在德国一边英美也没有嫌弃他,斯大林想吞并芬兰时就遭到了罗斯福和邱吉儿的坚决反对。中国有什么令人尊重的资本呢?是十余年坚持不懈的抗战?是的,我们自已自豪地这样说,美国人出于战略利益考虑和礼貌也是承认的,可邱吉儿的态度彻底撕下了中国人这张可怜的皮,你们中国抗战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一次消灭几十个,几百个敌人的游击战?这在世界上每个被占领国家都有,并不起决定性的战略作用。拖住了上百万的日军?可日军占领你们这样大的领土,同样攫取了大批资源来支持其他战场的战争。

  相比欧美和亚太,中国战场的抗战无比艰苦却也同样令人痛苦,十几年的战争没打过什么象模象样的胜利歼灭战,十几年的努力没收复什么象模象样的大中城市或是交通线(除了在缅甸),抗战地图上的敌占区永远是那么大(只有自欺欺人的所谓游击区),试想没有世界的援助,这样的抗战要打到什么时候?

  如果把中国抗战比做一个大工厂的话,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产品恐怕也就是---台儿庄战役了。

  如果放在欧洲战场或是太平洋战场,歼敌仅一万余人的台儿庄战役可能只是一场小规模的战斗,根本不算什么。但在中国战场来说,却是令人鼓舞的大胜利!台儿庄战役后,武汉、重庆、西安、香港都举行了庆祝游行,中国人难得出了一口恶气,日本人也一下弄得很没面子。可遗憾的是,中国人的这种快乐只是短暂的,以后漫长的抗战岁月里,很少再有这样鼓舞人心的消息传来。

  我认为《血战台儿庄》是部好电影,并不是这部电影的制作水准有多高,而是它展示了台儿庄战役胜利的精髓所在,那就是团结是胜利的法宝。

  很多人都对中国在二战时的拙劣表现追根求源,其中当然都是国力虚弱,一盘散沙等原因。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网友所写的《比较苏芬战争和中国抗战》一文,文中全面分析了两场战争双方的国力对比,兵力对比,指出中国抗战胜之不武的重要原因是国人缺少战斗意志和拼搏精神。我完全同意这种观点,但有一点作者没有足够重视,就是二战时中国和芬兰相比,我们有一条严重限制抗战的因素:中国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抗战时的中国,名义是国民政府蒋介石领导,实际上则是分崩离析,地方军阀各行其是,还有国共的尖锐斗争。这些因素,使中国无法集中全部国力和日本对抗(一提到这我认为老蒋的“攘外必先安内”还是有道理的)。一到战场上,军人们考虑的不是如何英勇杀敌,而是如何保存实力,为自己的集团下一步生存发展做准备。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前,国民政府还是积极抗敌的。可一旦英美参战后,面对肯定到来的胜利,不论是蒋介石,还是毛泽东,还是其他的政治势力,都在考虑战后问题了,谁也没心思再和日军决斗了。这就是为什么越到最后,中国战场局面越是糟糕的原因。

  我总在想,如果抗战时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如果从上至下都有团结抗战到底的决心和意志,即使中国落后一些,我们也不至于打得这样差,很可能我们就有不止一个台儿庄战役。日军在中国也不至于如此猖狂。《血战台儿庄》这部电影就是展现了中国将士团结一心抗战的场景。电影很好地塑造了李宗仁、孙连仲、张自忠等一批忠勇抗战将士的形象。电影中的民族团结精神处处可见,最令我感动的川军与日军的战斗,这些来自西部的“杂牌军”,面对凶恶的日军是多么勇敢!可惜,抗战时期象这样的军队太少了,象张自忠这样勇猛无畏的将领太少了,象李宗仁这样能够以民族大义为重的统帅太少了,更多的是韩复榘这样的逃跑将军,象汤恩伯这样首鼠两端满脑XXX不顾大局的将领。台儿庄战役能取得胜利,不仅在于李宗仁的坚定决心,张自忠的英勇奋战和广大将士的奋不顾身,更重要的是一种团结精神,全体军民一致对外的勇气,这是战斗胜利的最重要保障。

  当一个国家处于危难的时候,就能很好地体现民族素质。说实话,中国抗战时期能以国家民族大义为重的人不多,尤其是当权派。有一种现象可以说明,那就是是中国政府在战争时期的XX现象不是减轻,而是越来越重,这在当时世界上多数国家中是十分少见的(不论是同盟国还是轴心国)。国破则家亡,这些向国难伸手的中国官员,连“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都不懂,怎么可能想象他还有团结一心抗敌的决心?

  抗战时的中国,最缺的不是飞机大炮,不是粮食物资,而是战斗意志和《血战台儿庄》中表现出来的团结精神!

《血战台儿庄》观后感8

  看过《血战台儿庄》这部电影的人们,都会有不同的感慨和感想,这些大战英雄们用血肉之躯换来了歼敌上万的胜利。这部影片告诉人们,中国人是怎么样勇敢的面对敌人的,他们都是无畏的英雄,像精忠报国、大气凛然的张自忠将军;舍生抗敌、英勇就义的王铭章师长,还有更多的却是一个个鲜活的默默无闻的生命,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他们从容赴死只为一个共同的目的——捍卫国土,捍卫尊严。

  看过《血战台儿庄》电影的.人们都可能有这样的感想:影片拍摄的很客观真实,超越目前为止所有的国产战争题材的电影;拍摄道具和场景几乎没有穿帮镜头,真正敬业认真到极致,在没有电脑制作的年代是一件令人可敬的事情;这部影片还是国产电影中唯一没有女性的战争电影,没有矮化对手,叙事完整的一部经典红色老电影。

《血战台儿庄》观后感9

  我以为我是不喜欢台儿庄的。也许是因为那部叫做《血战台儿庄》的电影的缘故,台儿庄给我的印象,总是脱不开“枪林弹雨,血流成河”八个字,尽管那样的场面早已埋入了历史的尘埃,尽管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抗战史上一次伟大的胜利,但是我依然不改初衷——我不喜欢台儿庄身上那股戾气和血腥味。

  然而,就像每一段美丽的故事总是从一个美丽的误会开始一样,在台儿庄古城入口处,当乾隆御书的“天下第一庄”的牌匾高悬于城楼上,以君临天下的姿态俯瞰我们的时候,那一瞬间的对视,竟让我的心里起了一些异样的变化。是怎样的变化呢?偏又朦朦胧胧的说不清楚。

  斜倚在入城口运河桥的栏杆上,向远处望去,蜿蜒回转的一带碧绿的水面,泛着金粼粼的波光,紧紧依偎在古城的周围,像一位温婉柔顺的江南女子,披着明绿色的绸衫,千娇百媚地挽着意中人的臂膀,明眸皓齿,美艳不可方物,嫣然一笑,倾倒无数英雄。呀,原来台儿庄古城是如此的温婉!单是这运河里一抹如轻纱的薄媚,便化解了台儿庄身上那硝烟弥漫的戾气了,我深深吸一口气,也嗅不到心里那浓浓的血腥味了。

  进入古城的时候,是下午三点多。台儿庄古城像是睡足了午觉一般,精力充沛地展示着它美丽的一切。脚下是一条曲折蜿蜒的石板路,它时而穿梭进石墙高立的幽幽深巷,时而伸展在绿柳垂绦的水岸河边,时而逡巡于鳞次栉比的古店铺间。在石巷里,临街的古式门窗打开着,浓浓的复古风扑面而来;在运河畔,草木繁茂,可以想见那漕运繁忙的历史景象;在店铺街,古商号、票号门口锦旗招展,两旁有古代小儿剃头、大夫诊脉的各种雕塑,中间是川流不息的游客,让人想起那“商贾迤逦,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繁荣盛世来。

  在一座古式小石桥上,两边是各式各样的民居,可惜我阅历太浅,分不出到底是北方大院、鲁南民居还是徽派建筑、闽南建筑,亦或者兼而有之吧。我正惊诧于那“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姿,忽然桥头人潮涌动,纷纷向两边避让,从中闪出一条路来。我凝目看去,原来是“乾隆”出巡来了,前边引路的“罗锅”,便是那不畏权贵、机智幽默的“刘罗锅”刘墉大人了,“皇帝”轻车简从,只带着八个宫女踩着高高的木屐婀娜地摇摆着身姿在后跟随。扮演乾隆的演员,倒也颇有帝王威严之相,手里拿着一把折扇,想必是仿效港剧《戏说乾隆》里郑少秋版的乾隆帝吧?“乾隆”指着河道,说了一番话,也听不清楚,好像是下令运河治理之类的。可惜身边游人穿着现代装围成一圈,倒像是穿帮了的电视镜头,让人忍俊不禁。

  再往前,是一个巨大的广场,一头是舞狮表演,另一头是杂技表演。广场上万头攒动,人声鼎沸,加上那浓郁的民俗风情,遍布周边的茶房酒肆,古色古香的青楼画舫,仿佛置身于古汴梁城车水马龙的繁华市镇。我从广场上的天空望出去,一朵白云缓缓飘过,不知道白云从天上鸟瞰,台儿庄古城会不会是一幅《清明上河图》呢?此时,我已经被台儿庄的厚重层层包围了。

  不知不觉的,天已向晚,夜幕低垂,喧嚷的台儿庄古城笼上了一层夕阳的'余晖,变成了一位恬静的姑娘。吃过饭,我沿着街道缓缓漫步,既是欣赏那华灯初上的夜景,又像是在寻找一次美丽的邂逅。

  在一座欧式教堂边,我终于找到了冥冥中这一次刻骨的邂逅。教堂的对面,是水域最宽的运河河道,中间有一座象“航母”的小岛,一个亭子婷婷玉立于小岛之上,在桨声灯影里玲珑入画。远处一座拱形的小桥,倒影在水面上,七彩的灯光映射之下,形成了一个椭圆,河上的半圆灯光璀璨,河里的半圆随波颤动,一点点晕开柔腻的波心,整个水面仿佛都活泼起来,翩翩扭动着柔软的腰肢。是天上的仙女投射的身影吗?那绰约灯影里水面上的一抹胭脂红,是仙女洗妆的残脂化成的吧?伊人何在?我渐渐地沉醉了,古城的夜景,竟然一美至斯!

  沿河而上,几艘灯舫在水面上荡漾。船桨轻柔地抚摸着水面,寂寂的河水才哗啦啦地笑出声来,船桨甫离河面,小河又恢复了深邃的静谧。船娘偶尔猛划几桨,小船就向着灯影浓密的地方奔去。如此闲适的夜晚,正所谓“夜闲人寂,听数声桨声悠扬,不觉耳根尽彻;月静天高,看一片云光舒卷,顿令眼界俱空”。

  忽然,一声高歌传来,原来是船娘在船头清唱一曲《枉凝眉》: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我在岸上,听着小曲,跟着船娘的歌声缓缓而行。小船驶进一条窄窄的水道,两岸是各式各样的小酒吧,古式的建筑里,充斥着现代的摇滚气息,酒吧DJ把音乐调得节奏明快,一个歌手在忘情地演唱着周华健的歌:有没有那么一首歌,会让你轻轻跟着和……歌声打破了夜的静谧,那种“兴来醉倒落花前,天地即为衾枕”的闲适感嘎然而止,然而古典和现代、恬静与狂野在这里时空交错,激情碰撞,倒也颇有一番别样的滋味。

  我开始深深地流连古城了,它就像一片世外桃源,让心灵无比的沉静,得到纯净的洗礼,不知怎么,我居然想起这么一句话来:一场闲富贵,狠狠争来,虽得还是失;百岁好光阴,忙忙过了,纵寿亦为夭。

  再往前走,就是古城门了。我真的好想就这样留在城内,实在不想出去了,于是我不觉放慢了脚步。一弯新月,犹未下弦,在遥碧的天空中冉冉而行,银光从纤柔的云绸中洒泻下来。我回头望去,古城薄笼在轻烟里,那么温婉,那么厚重,那么闲适,那么柔情。我呆呆地望着她那美丽的倩影,她仿佛淡淡的一笑,将我醉倒在台儿庄。

  ……

  我们背着古城渐行渐远,心里涌动着莫名的情绪,一行人静默地移动着脚步,竟是不敢回头。想必是怕千面多情的古城,携着满河的桨声灯影将目光粘住了罢?

《血战台儿庄》观后感10

  今天在家里看了电视里面放的电影《血战台儿庄》。以前的我总喜欢看动画片,这些故事片都是看热闹,只知道里面那些好人同敌人怎么打的很热闹,不知道具体的意思。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看懂了。

  为了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有两位将军不计前嫌,同仇敌忾,指挥自己的兵士同敌人英勇作战,狠狠的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当看到士兵们把长官发的钱都扔在地上说::“弟兄们连命都不要了,要这大洋有什么用呢?只求长官在日后给弟兄们立块碑吧。”然后就冲向战场,我再也忍不住自己的眼泪,深深的敬佩这些铁铮铮的硬汉,敬佩他们那种视死如归的英雄品质,是他们在前线英勇抗战才换来了今天的和平生活。我们今天能坐在安静漂亮的教室里上课,能快快乐乐的.和小朋友一起玩耍,这些都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

  看完电影我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快快长大,成为对社会祖国有用的人才,用自己的劳动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不愧对先烈,让他们在九泉之下看到祖国的繁荣强大,再也不受外族的侵略蹂躏。

《血战台儿庄》观后感11

  《血战台儿庄》我已看过多次,每次都热血澎湃。这部电影是国内抗战题材拍得最好的,最大的感人之处便在于通过人性的画面反映战争的残酷。

  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最惨烈的一场战役,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第一次巨大胜利。

  电影中,白发苍苍的老者和朝气蓬勃的青年在同一战壕中。当日本侵略者的飞机散下劝降的传单时,老者拿起一张传单,轻蔑地瞧了瞧,然后从口袋里拿出家乡的烟草,用传单卷起来,做成卷烟,递给旁边的年轻战士。几位战士抽着卷烟,似乎回味无穷。一位年轻的小战士用树枝拨弄着战壕上的蚂蚁洞,挑着蚂蚁玩。这一场面令人热泪盈眶。我们和他同样年龄的时候,能幸福地读书和游戏,而他却要上战场。在战争激烈的时候,战士们并没有畏惧,而抽着自己用家乡的烟草做的卷烟,回忆着自己可爱的家乡和亲人。如果没有战争,他们是多么的幸福,可以在家里和妻子儿女一道享受着人间的欢乐,可以赡养父母以尽孝敬之道。但残酷的战争逼迫他们上了战场。老者拉响自己身上所有的手榴弹,小战士哭着也拉响自己身上所有的手榴弹,炸毁了耀武扬威的侵略者的坦克,气壮山河的大无畏精神永存人间!

  当上级命令组织敢死队时,大家踊跃参加,当敢死队津贴几十块银元发到大家手上时,大家把银元都扔了,说:“命都不要了,还要钱干什么?”一名身受重伤而不得不撤退的军官说撤退是为了“保留西北军的种子”,西北军的师长愤怒地说:“国家若不在了,还要西北军的种子有什么用!”说罢忍痛枪毙了这名军官。这名军官至死无怨,还说来世还要跟着这位师长作战。在国家危亡在即的.艰难岁月,可歌可泣的爱国将士把个人<>生命和派系利益置之不顾,一切为了亲爱的祖国和人民!

  望着电影中惨烈的战斗,不禁想起短暂而又激烈的南京保卫战中的那一幕。将士们接到上级要求撤退的命令,但并不愿撤退,大家说:“这里是我们祖国的首都,我们决不会轻易留给侵略者!”大家坚决抗击侵略者,子弹打完了,就拼刺刀,战士们的鲜血流进了旁边的沟壑,沟壑里的水都被染得鲜红,冒着热汽。这是伟大的汉民族精神,无数汉族优秀儿女为了扞卫自己民族之尊严而战斗到最后一刻,宁可战斗而死,也不苟且偷生!南京保卫战的惨烈场面使我想起了明朝末年中国人民抗击满清侵略者的扬州保卫战,嘉定保卫战,江阴保卫战,虽然城市沦陷了,但中国人民的伟大精神永远不会沦陷!

  几千年来,一切为扞卫我国家和民族之尊严而战的英雄们,不朽!

《血战台儿庄》观后感12

这几天,我看了影片《血战台儿庄》,深深地感受到战士们的英勇与强烈的爱国精神。

这部电影主要描写了1938年3月下旬日军对台儿庄进行攻击,在这场战役中,日军共投入了二个师团,30余万人,百余架飞机、坦克都未能攻下徐州,而我方则在兵力和武力上大大不如日军的情况下,打下了一个漂亮的胜仗,令人震憾!正因如此,更体现出了我们中国战士们的机智勇敢。为了保住祖国不被日军侵略,他们顽强地与日本鬼子抗争,给人民带来了平安,这是多么令人敬佩啊!

和他们这些英雄相比,我们是如此的渺小,他们为了维护祖国,不顾一切地与帝国主义者作斗争。无论前面是刀枪还是大炮都勇往直前。再想我,有一次,有一道难题,爸爸看到了,让我给他讲一讲,我不会讲,就哭了起来。最后是爸爸问了另一个人才找到了方法。看了电影后,我真是觉得自己太惭愧了,我应该像电影中的中国战士们一样面对困难不退缩,要迎难而上,只要我有他们那样的毅力和恒心,一定会克服学习道路中的“拌脚石”。

作为新一代的我们,要把这种的高昂的爱国情怀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化为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等实际行动上来,与每一个中华儿女携手并肩,共同进步,来回报这些英雄。

勇敢的`中国战士们啊,你们用那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敢机智,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激励着我们奋发向上,相信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一定会同心打造出一个美好的明天。

《血战台儿庄》观后感13

  它是抗日战争中最光辉璨烂的一页,它是中华不屈灵魂中不朽的篇章,它就是《血战台儿庄》这一不朽的历史。它再现了中国军队在李宗仁的指挥下,在台儿庄阻击妄想进攻徐州的日军。在这20天的意志与耐力的抗衡中,中国军队怀着杀敌报国的志愿,靠着惊人的拼搏精神,最终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当日军对台儿庄的中国军队发起猛烈进攻时,飞机、坦克、大炮等武器一齐指向我军阵地,炮弹带着呼啸满地炸,子弹带尖叫满天飞,叫喊声响彻云霄。在敌强我弱、援军迟迟未到的情况下,驻守在台儿庄的中国军队已伤亡过半,可是战士们依然坚强的支撑着,那一张张血肉模糊的脸上依旧展现着坚强的意志,那一双双深遂的眼睛里依旧闪烁着爱国的光芒;那一颗颗火热的心燃烧着反抗的怒火。一批批战士倒下了,但他们的灵魂却没倒下,并且激励着活着的战士更加英勇的杀敌,最终我军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有一句很经典的话是因为回顾战争,所以我们珍惜和平。今天的安定和谐、繁荣富强的中国,谁能说不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不会忘记这一民族之魂。《血战台儿庄》就是他们的一枚勋章,它将永远伴随着革命先烈的英灵,伴随着永不逝去的历史,伴随着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每当我生活在这片晴空下,仰望天幕,就会感到无数革命先烈屹立在眼前,他们是多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眷恋自己的亲人。而我们也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站在人生的起点的我们要在这黄金时期发奋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准备着为祖国蓝图添上美丽的一笔!

《血战台儿庄》观后感14

  这部电影虽然是老电影,但活生生的再现了那个时代,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那个耻辱的时代。

  在台儿庄战役前奏——临沂战役中,国民党军两位将领有着深深的过节,但他们不计前嫌,同仇敌忾,为了战役的胜利而共同努力,痛刹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这两位大将的豁达胸怀令人钦佩。

  在台儿庄战役插曲——滕县战役中,国民党师长立下誓言,誓与滕县共存亡!可恨的'日军在坦克、火炮的掩护下攻占滕县。在万分紧急的关头,师长用手qiāng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那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令人钦佩。

  战役中的一个镜头令我记忆犹深:一位国军将领分发了十万大洋给士兵们,士兵们非但没有要,反而把大洋全扔在了地上。一位士兵的代表说:“弟兄们连命都不要了,要这大洋有什么用呢?只求长官在日后给弟兄们立块碑吧。”说罢,就冲向了阵前。士兵们深知自己不是在这里立功,就是在这里西去,只得拼死奋战。

  这些士兵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顽强拼搏的信念震撼了我。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有着优越的条件,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全面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血战台儿庄》观后感15

  血腥味了。

  进入古城的时候,是下午三点多。台儿庄古城像是睡足了午觉一般,精力充沛地展示着它美丽的一切。脚下是一条曲折蜿蜒的石板路,它时而穿梭进石墙高立的幽幽深巷,时而伸展在绿柳垂绦的水岸河边,时而逡巡于鳞次栉比的古店铺间。在石巷里,临街的古式门窗打开着,浓浓的复古风扑面而来;在运河畔,草木繁茂,可以想见那漕运繁忙的历史景象;在店铺街,古商号。票号门口锦旗招展,两旁有古代小儿剃头。大夫诊脉的各种雕塑,中间是川流不息的游客,让人想起那〝商贾迤逦,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繁荣盛世来。

  在一座古式小石桥上,两边是各式各样的民居,可惜我阅历太浅,分不出到底是北方大院。鲁南民居还是徽派建筑。闽南建筑,亦或者兼而有之吧。我正惊诧于那〝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姿,忽然桥头人潮涌动,纷纷向两边避让,从中闪出一条路来。我凝目看去,原来是〝乾隆〞出巡来了,前边引路的〝罗锅〞,便是那不畏权贵。机智幽默的〝刘罗锅〞刘墉大人了,〝皇帝〞轻车简从,只带着八个宫女踩着高高的木屐婀娜地摇摆着身姿在后跟随。扮演乾隆的演员,倒也颇有帝王威严之相,手里拿着一把折扇,想必是仿效港剧《戏说乾隆》里郑少秋版的乾隆帝吧?〝乾隆〞指着河道,说了一番话,也听不清楚,好像是下令运河治理之类的可惜身边游人穿着现代装围成一圈,倒像是穿帮了的电视镜头,让人忍俊不禁。再往前,是一个巨大的.广场,一头是舞狮表演,另一头是杂技表演。广场上万头攒动,人声鼎沸,加上那浓郁的民俗风情,遍布周边的茶房酒肆,古色古香的青楼画舫,仿佛置身于古汴梁城车水马龙的繁华市镇。我从广场上的天空望出去,一朵白云缓缓飘过,不知道白云从天上鸟瞰,台儿庄古城会不会是一幅《清明上河图》呢?此时,我已经被台儿庄的厚重层层包围了。

  不知不觉的,天已向晚,夜幕低垂,喧嚷的台儿庄古城笼上了一层夕阳的余晖,变成了一位恬静的姑娘。吃过饭,我沿着街道缓缓漫步,既是欣赏那华灯初上的夜景,又像是在寻找一次美丽的邂逅。

  在一座欧式教堂边,我终于找到了冥冥中这一次刻骨的邂逅。教堂的对面,是水域最宽的运河河道,中间有一座象〝航母〞的小岛,一个亭子婷婷玉立于小岛之上,在桨声灯影里玲珑入画。远处一座拱形的小桥,倒影在水面上,七彩的灯光映射之下,形成了一个椭圆,河上的半圆灯光璀璨,河里的半圆随波颤动,一点点晕开柔腻的波心,整个水面仿佛都活泼起来,翩翩扭动着柔软的腰肢。是天上的仙女投射的身影吗?那绰约灯影里水面上的一抹胭脂红,是仙女洗妆的残脂化成的吧?伊人何在?我渐渐地沉醉了,古城的夜景,竟然一美至斯!

  沿河而上,几艘灯舫在水面上荡漾。船桨轻柔地抚摸着水面,寂寂的河水才哗啦啦地笑出声来,船桨甫离河面,小河又恢复了深邃的静谧。船娘偶尔猛划几桨,小船就向着灯影浓密的地方奔去。如此闲适的夜晚,正所谓〝夜闲人寂,听数声桨声悠扬,不觉耳根尽彻;月静天高,看一片云光舒卷,顿令眼界俱空〞。忽然,一声高歌传来,原来是船娘在船头清唱一曲《枉凝眉》: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我在岸上,听着小曲,跟着船娘的歌声缓缓而行。小船驶进一条窄窄的水道,两岸是各式各样的小酒吧,古式的建筑里,充斥着现代的摇滚气息,酒吧DJ把音乐调得节奏明快,一个歌手在忘情地演唱着周华健的歌:有没有那么一首歌,会让你轻轻跟着和……歌声打破了夜的静谧,那种〝兴来醉倒落花前,天地即为衾枕〞的闲适感嘎然而止,然而古典和现代。恬静与狂野在这里时空交错,激情碰撞,倒也颇有一番别样的滋味。我开始深深地流连古城了,它就像一片世外桃源,让心灵无比的沉静,得到纯净的洗礼,不知怎么,我居然想起这么一句话来:一场闲富贵,狠狠争来,虽得还是失;百岁好光阴,忙忙过了,纵寿亦为夭。

  再往前走,就是古城门了。我真的好想就这样留在城内,实在不想出去了,于是我不觉放慢了脚步。一弯新月,犹未下弦,在遥碧的天空中冉冉而行,银光从纤柔的云绸中洒泻下来。我回头望去,古城薄笼在轻烟里,那么温婉,那么厚重,那么闲适,那么柔情。我呆呆地望着她那美丽的倩影,她仿佛淡淡的一笑,将我醉倒在台儿庄。 ……

  我们背着古城渐行渐远,心里涌动着莫名的情绪,一行人静默地移动着脚步,竟是不敢回头。想必是怕千面多情的古城,携着满河的桨声灯影将目光粘住了罢?

【《血战台儿庄》观后感】相关文章:

关于《血战台儿庄》观后心得体会范本11-22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03-22

《中国机长》观后感-观后感02-19

春晚主题观后感范文 观后感03-04

《大鱼海棠》观后感大鱼海棠观后感11-15

初二观后感:《我的非凡父母》观后感二01-11

百家讲坛观后感范文 观后感03-05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观后感02-19

《百鸟朝凤》观后感-观后感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