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穹顶之下观后感美文佳作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穹顶之下观后感美文佳作,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雾霾天不必须就是大气污染天。当雾出现时,环境空气中颗粒物浓度有可能是很低的,到达优级水平;根据气象观测规范,只要当日观测到霾,就记作霾日,但当日的空气污染物浓度并不必须高。
那怎样样的天才是污染天?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环保人士说,污染天是根据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来评价的,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一氧化碳、臭氧、PM2.5。所以雾霾天和环境空气的好坏是不能完全等同起来。双方有必须的联系,但也存在较大差异。
在柴静的纪录片中提到,市民有环保投诉,能够拨打12369环保热线。
据钱报记者了解,目前,环保热线的处理机制是,将投诉提议意见归类,属于环保部门管辖范围内的,如果属于市本级的,则有市本级处理,如果属于某区的,则转交给该区环保部门处理。
可是和柴静视频中提到的“100%现场处理”不一样,并不是说,所有的投诉12369都会受理。
记者试着拨打了一下12369的电话,得到的回复是这样的:一些并不属于环保部门管辖范围的,例如城市垃圾处置,12369并不会派专人到现场,而会转给有关部门来处理。
如果遇到环保投诉,也得根据实际情景,先做了解,如果有必要,环保部门就会到现场进行处置。
柴静试图在纪录片中回答三个问题,“雾霾是什么?它从哪儿来?我们怎样办?”雾霾是什么?纪录片中柴静携带仪器,做雾霾健康测试,并作为志愿者参与人体实验,分析呼吸成分,拍摄肺部深处碳素沉淀的后果,想向大家解释“雾霾是什么”,性质、危害、构成。
柴静介绍,一年中她以个人身份拜访能源、环保领域内的专家以及职能部门,包括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副组长韩俊等国内高官以及英国能源与气候变化大臣等—没人拒绝提问,在回答时都毫无保留,直面问题。“我觉得他们都期望能公开地讨论问题,因为问题呈现就是解决的期望。”让她印象最深的是北京市环保局机动车处的处长李昆生,“他让我很惭愧,有时候我都觉得某件事做不下去,不太可能,他还在继续发表文章,不断往前推进。深夜有时会收到他的两三篇文章,文中的急切之情和为公之心对我是一种感染。”采访对象的进取态度让柴静感觉,中国有很多人期望环境能够改善,并在为此努力。
【穹顶之下观后感美文佳作】相关文章:
《穹顶之下》观后感11-22
穹顶之下观后感(15篇)04-18
穹顶之下观后感精选15篇06-23
穹顶之下观后感14篇06-28
《穹顶之下》观后感(14篇)07-02
《穹顶之下》观后感14篇03-27
《穹顶之下》观后感(精选15篇)04-15
《穹顶之下》观后感(集锦15篇)07-02
《穹顶之下》观后感集合15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