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精选15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
《来自地球上的星星》是讲述得是一个很有内容且会带来许多思考的故事,也是蛮让人难过的一部电影。它所呈现的是一个很特别的小男孩——伊桑,喜欢幻想,和一般的孩子不同,不喜欢学校的制度和念书,总是不按牌理出牌让他被视为坏学生,有很多的心情却不会表达,家人不去了解他,反而用强迫的方式,越是打压,他的反抗性就越强,造成的其实是反效果。
看到后面,真的懂得如何教导他的老师,带着他用不同的方式学习时,看起来好温馨。不过,要这样因材施教实在太难得了。很喜欢他对于「关心孩子」的一番简单解释,并不是我们不知道的道理,可是大部份的人只是知道,却做不到。
后来,眼睛几乎一直都湿湿的,《地球上的星星》教我们如何舍弃自己的'主见,去看见一个人的美好,用正确的方式,去关心一个需要被关心的人,幸福不是不存在的,只是多数的人并不知道它不是来自强求。
影片用伊桑的故事讲述了一类人的经历,有些人可能和伊桑一样幸运,被解救了出来,有些人却可能被吞噬在无情的现实社会里。但无论如何,都是时候该重视起对他们的关心与关注了。正是因为很少有人会耐下心来寻找、欣赏那些非正常人身上的优点,才造成了诸多我们未曾见到的悲剧发生。那些我们忽视,甚至蔑视的人,但当他们的理论公布于众时,世界震惊了,他们才是真正的赢家。就像影片中说的那样,“那些人可能就出现在我们当中”。平凡的我们虽然没有伯乐那样的能力可以发掘千里马的潜在能力,却可以用爱温暖他们,帮助他们,而希望多一点的人可以拥有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我们也需要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每个学生的美的地方。每个学生都是特别的。也许他们看起来很平凡,但是我相信每个平凡的学生都有一颗不平凡的心。也许我们对学生的忽视会造成学生一辈子的遗憾。所以,我想,不管学生的缺点如何,每个人都是善良的,只要通过正确的教育方式,通过耐心的引导,每个学生都会走上正确的道路。
“世界上从来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电影《地球上的星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每一个人都可以用爱点亮星星,每一颗星星又会用自己的光照亮这个世界。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2
生活就像一杯白开水,平淡却又充满了神秘感。你的态度就像颜料一般,是绚烂多彩还是灰色都由你自己来决定。
遇见一个人,会改变你的人生。遇见一部电影,又或许能改变你的一些想法。在20xx年夏天,偶然间从教小学的表姐电脑里看到了这部电影《地球上的星星》,当时很认真的观看完便被感动了。
《地球上的星星》是一部来自印度的电影,影片主要讲述一个关于叫做伊夏的八岁小男孩。在学校里,伊夏的行为异于常人。他的世界里充满了神奇的各种幻想,喜欢观察金鱼、小狗、风筝甚至是别人随意踩出的水纹和倒影。这些在生活中我们常见的东西在伊夏的世界里却组织成一个很色彩缤纷的世界。伊夏在学校的成绩一塌糊涂,同学嘲笑他,老师们都不能理解他,最后爸爸不得已将他送进离家里很远的一所特殊学校。在这所学校,伊夏遇见了他——尼克老师。他成为了伊夏人生中的伯乐、知己。
尼克老师发现了伊夏患有阅读障碍症的同时又发现他在画画上有着独特的风格,于是便耐心的陪伴伊夏克服阅读障碍,鼓励伊夏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帮助伊夏找回了自己,找回了快乐。
电影中,伊夏很幸运在他的童年里遇见了尼克。在我们生活中,也会有各种形形色色的人,但是每个人的童年里不一定都会遇见像尼克这样的`老师,所以我们大多数人的人生都是碌碌无为。孩子在3-5岁的阶段是对这个世界真正的第一次自我接触和认识,他们会对这个世界抱着极大的好奇心,世界里很多东西对于他们来说都充满的新鲜感。有时候一些我们成人认为非常平常的事物在孩子的世界里却大放光彩,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应该也要试着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对于他的天马行空我们不应该去呵斥而是学会尊重,或许不久的将来你会发现孩子给你带来的惊喜。
我们应该放开孩子的手,拒绝温室的花朵。给孩子一个自我的自由空间,让他们用那双童真的双眼去感悟世界,发现世界,不断的去探索在他眼中越来越清晰的这个世界,让他们渡过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童年,这便是给他们最大的爱。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3
作为一名未来的教育者,一提到《地球上的星星》这部电影,我的心就会隐隐作痛。
故事讲述的是一名八岁的小男孩伊夏他用自己的方式来享受生活。她喜欢画画,想象力丰富;他喜欢盯着水池里的金鱼观看,探索未知;他喜欢下雨天踩小水坑,感受身体上滑落的雨滴……但一个循规蹈距,分数至上的学校,抹杀了伊夏的热情,彻彻底底否定了他。伊夏被迫之下被送到寄宿学校,在那里伊夏并没有获得重生,反而被骂“傻子”。他开始变得忧郁,变得自闭,他不再喜欢画画了,尼克老师见到他的一言不发之后,开始翻看他的作业本,才知道伊夏有“阅读障碍症”,尼克老师决定帮助伊夏,最后伊夏走出了内心的阴影。
爱尔兰诗人叶芝曾言:“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ran一把火。”诚哉斯言!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星星,他们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因人而异,善施春风,尼克老师点燃了伊夏这颗星星,唤醒了伊夏心中的明亮的求知之火,这才是教育的本质。
与尼克老师对立的是伊夏的父母。伊夏的父母在中国也是典型的存在,爸爸努力工作,支持孩子,妈妈全职家务,照顾孩子。看似温暖,实则为“病态教育”。父母总渴望孩子一步登天,快速成才,在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伊夏爸爸所说的“出息”。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固然不错,只是不应忘记,关爱孩子更至为重要。影片中伊夏的哥哥足球赛失败让他伤心,但让他更难过的是父母的冷漠。其实爱很简单,一个拥抱,一个吻,一个眼神足矣。
影片中的郁金香特殊学院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所学校里的孩子虽然身体有残缺,但是在尼克老师的关爱下,孩子们的脸上都绽放着笑容。抛开分数,关注孩子的内心,给予孩子爱的鼓励,让孩子们有一颗温暖的心。这对于一名教育者来说,不也是一种莫大的成功吗?
在影片的最后,伊夏跑过去紧紧的拥抱着尼克老师。那一刻,我的泪水不自觉的流落下来,那滴泪水不仅仅是感动,更包含着我对尼克老师的尊重。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星星,让我们用爱来让每一颗星星发光发亮。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4
影片的开始,我们只看到了一个调皮、倔强、爱给老师家长惹麻烦的普通小男孩,他在周围人的眼里懒惰、爱撒谎、不喜欢学习、爱打架,简直就是让老师和家长头痛的问题学生。这样的孩子,可能你、我、他身边都有,在旁人的视角看来这样的孩子真是不讨人喜欢,没救了······
然而,导演在同时又给了我们另外一个视角,片中的小男孩眼中的世界总是那么美,无论是池塘里游来游去的鱼,窗外嗷嗷待哺的小鸟还是天空变幻莫测的云,那些常人难以觉察到的,却又是生命最美的真实状态全装在男孩的心里,这时的他完全不是老师和家长眼中的那个形象,他一个人静静的看着海,一个人趴在高楼上眺望远方,一个人逃课去冒险在教室外面的世界,那样一种宁静的状态,你还能说他只是一个没心没肺的八岁小孩吗?他对生命的领悟,对美的触觉,对外物的思考已远远超出了他的年龄所能思考的程度,甚至更胜于普通的成人。于是他用色彩,用画笔,将这些美得事物和充满想象力的画面记录下来,我们从他的画中可以看出那是怎样美妙的世界,丰富的情节,大胆的色彩,充满想象力的表现手法······完全是个艺术家的胚子。看到这一面的观众已经被感动了,可是影片中的家长和老师依然对他失望,加上优秀生哥哥的对比,伊夏的表现简直难以让人接受,于是骄傲的父亲终于受不了自尊心的挑战将伊夏送进了寄宿学校,软弱善良的母亲只能听从。
离开了母亲的关爱,周围全然是陌生的环境。老师的斥责、同学的嘲笑让年幼的'伊夏再难以承受,不能叛逆他便沉默,那个乐观开朗、喜欢绘画的伊夏终于在沉默中消亡了。他终日过着孤独、忍耐、沉默、害怕的日子,深夜里流泪,清晨眺望远方,傍晚出去散步,一个人吃饭,走路,上课······一个八岁的孩子还能承受多少?他彻底的崩溃了,他的天才思维被常人漠视了,他的自信被常人摧毁的体无完肤,他深深的怀疑自己了,于是他连最喜欢的画画也停止了。电影里的歌词唱到:我的眼睛是空洞的,眼泪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5
所罗门岛上的土著们耕种土地的时候,他们并不砍树,他们只是围着树喊叫,怒骂,并且诅咒,一段时间后,树自然就凋谢枯萎了。——《地球上的星星》
这影名乍一听没什么问题,可再仔细一品,哦,不是月亮上的也不是天空上的星星,是《地球上的星星》当时我模糊记得以前看过这部电影,是讲一个小孩画画可厉害到最后赢得了画画比赛的故事,如果没看过那光听名字估计就会联想是一部科幻片了,趁着这个机会我又重温了这部影片
电影讲述了一名学习差,爱捣蛋,不听话,上课回答不出老师的问题,考试3×9能=3,老师、爸爸、小伙伴都称之“白痴”的九岁男孩——伊翔的故事。但在我看来,伊翔想象力丰富,绘画创造能力强,可爱善良,有同龄人都该有的顽皮,当然还有让人过目不忘的大眼睛和大板牙,只是缺少而又需要能够理解他,关心他,指引他,帮助他的人。伊翔的父母和哥哥也都爱他,但是没有真正走进伊翔的心里。
不得不提他的美术老师尼康,尼康的出现把整部剧情推向了重点。他发现了伊翔的绘画天赋和阅读障碍问题,伊翔遇见他是幸运的,不断关心他,了解他,用了很多方法帮助他学习读写。在沙堆里用手指写字母、用彩色的橡皮泥捏成字母、在台阶上跳来跳去地练习计算,慢慢的培养对学习的兴趣。看到这里我就有点羡慕伊翔了,要是我小时候有这样理解我的老师多好。
那现在我也是一名老师,但对于影中尼康相比有点惭愧,不单单是技能上,还有对待学生的方法和态度,这点我要自我批评和反应。
在网上翻到这样一段话——“当原本枯萎的花朵展现出内心的`美丽,绽放出生命的光彩时,当信任和付出最后获得丰收时!”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我的嘴角是上扬的,相信观看过这部片子的人都会有我这种感觉。
我想电影名字为《地球上的星星》意喻就是每个孩子都是一颗小星星,都会有他自己的闪光点。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总有一天,他们会走出自己的路。每个孩子都就应有他灿烂阳光的一面,世界不缺少美,只是缺了发现美的眼睛。
感谢那些陪伴我们,打开我们心灵窗户的孩子、父母以及老师们。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6
《地球上的星星》是一部印度电影,这部电影时间蛮长的。对开头来说,有一个男孩叫伊桑,他在课堂上不断走神、做白日梦、爱捣乱等等,他是一个可爱的、调皮的、活泼的男孩。他老师最讨厌、经常批评伊桑,请家长谈谈伊桑的问题。不过,伊桑的最大优点就是特别喜爱画画,因为他常在家里的墙头画画,他父母支持他画画。
后来,伊桑被父母送到寄宿学校,伊桑听了之后就大声大哭跪求父母,母亲同意,但是父亲反对,因为他父亲忍不住他孩子被老师常常请家长来,所以已经被送到了寄宿学校。对我来说,我小时候喜欢上课认真,常常满分的每个科目,我没有被父母送到寄宿学校,哈哈……我是一位乖巧的孩子。
在寄宿学校里,伊桑在课堂上时,他心里完全失落,失去活力的灵魂,因为他心里想挂念父母、哥哥,老师们看到他没上课认真听就开始批评他、打他、骂他。在班上的同学都没有了解他、喜欢他,他感到心里增加地伤心、自卑。伊桑抬头看黑板,在黑板上的英文字母全都是反的,因为他得了“盲目语言症”。我觉得伊桑真的好可怜,我心里遭不住要哭了。
后来,在上美术课代替老师,他叫尼克老师,他的个性真不错,那么帅气、善良、真心、温柔的`老师,他一出现就开始唱歌,在课堂上的孩子们跟着老师唱歌、跳舞。嗯,真好听。但是伊桑在课堂上发呆、看样子像一个得了自闭症的孩子,然后,唱完后,尼克老师拿着洁白的纸发给孩子们来画画,尼克老师在教室里转了一圈后突然发现伊桑一手没画在纸上,尼克老师觉得好奇问伊桑:“孩子,你怎么了,干吗不画呢?”伊桑仿佛失去了灵魂,他没有张口地说。尼克老师一看伊桑像个无正常的孩子,就马上去调查伊桑,看到伊桑平时作业全都是鲜红色的叉叉,也看到了伊桑平时写字母都是反的,老师开始怀疑他得了“盲目语言症。”尼克老师去了伊桑的家访,老师与家长发生了一点矛盾。尼克老师觉得伊桑父母完全没有教育他,老师心里愤怒了就马上离开伊桑的家。尼克老师回去学校教伊桑怎样如何走进正常的道路。
一天一天地过去,伊桑不断渐渐地成长,不断慢慢地变懂事,不断进步地学习。后来伊桑喜欢上了多么善良、真心的、帅气的、温柔的尼克老师。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7
八岁的小男孩伊桑是个自闭症儿童。他有阅读障碍,在他看来一个个字都是会跳动的符号,根本无法辨认。心理学把有自闭症的孩子叫做星星的孩子,只可以远远地看,没有办法接触,更无法走到孩子的内心。
《地球上的星星》这部电影的男主角是八岁的小男孩伊桑,一个充满了奇思妙想的男孩。在他眼睛里,世界神秘可爱、充满色彩,他喜欢天空、白云、飞鸟、河流、小鱼,甚至可以津津有味地注视小水坑,欣赏它被人踩出的水纹和倒影。伊桑的哥哥尤汗显然和他是两个极端,尤汗成绩优异,在成人以家庭作业、分数、整洁为标准的世界里尤汗无疑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伊桑常常上课捣乱,然后他的家长被叫去学校,被老师一顿批。但他自己却一点也不害臊。最后,他竟然逃学!还谎编请假条,让哥哥尤汗来写。成功后,又一个人在街上闲逛。最后被爸爸发现了,骂了一顿,直接把伊桑送进了寄宿学校。他刚刚进去,十分害怕,还好有班里成绩最好的一个朋友和他一起玩。后来,来了一位代课老师,这位老师出场是十分怪异。穿着一身小丑的服装,吹着我们中国传统的笛,出场了。他十分可爱、善良、顽皮。伊桑在他的开导下,渐渐变好,学习成绩也慢慢跟了上去。后来又展开了一次“画画比赛”。老师和伊桑的画不相上下,但最后还是伊桑的画,赢得了冠军!开家长会的一天,伊桑的父母以为又要挨批了,结果迎来的是老师们对伊桑的赞扬。当场伊桑父母高兴不已。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这样幸运的遇上伯乐的。这个孩子无疑是十分幸运的,作为老师,我们是否也能把这种幸运带给我们的孩子,使他们同样幸运呢?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特殊孩子也很多,有的天资驽钝,有的`调皮捣蛋,有的先天缺陷,但是我们不能放任他们在黑暗的角落。他们也应该得到老师的光照,得到关怀和爱。
学会爱孩子是成为好老师的第一步。学生渴望老师关心爱护。再差的孩子他也分得清爱与不爱的眼光。对于爱自己的人,他们才能真心相待,同样付出信任和尊重。那时侯只要一个眼神和动作就能够做到和孩子成功沟通了。试着拿把梯子架一座桥梁到星星上吧,试着摘摘星星,创造一个不一样的教育人生。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8
我曾经是多么差劲儿的一个老师,我教二年级和一年级的小孩子,他们不会竖式,我第一遍第二遍很认真,想把心里所有的耐心和育人之心和幻想自己是个超级受人喜爱的教师之情全部拿出来,想着自己会不会被这些小孩子奉为二年级时最难忘的家教老师。可结果是,第三遍的时候,我已经声音不由自主的拔高狠狠地说,怎么那么简单你都不会做,然后愤怒的摔了他的铅笔,小孩子似乎被镇住了,拿了另一根铅笔把那道题做完了,然后循环,我生气摔东西,他的铅笔,铅笔盒,橡皮,偷偷藏起来他的好吃的,甚至还报复性的吃一口,他就在我发脾气的'时候把一道道题做好。最终我还是没法儿忍受每天被小孩儿气的半死的状态,不做了,还向各种人抱怨这些孩子是多么的难缠脾气差脑筋不灵光心里不美好。我就是伊夏最讨厌的老师,肯定的。入行时空有一腔热血抱负,慢慢地被成绩好的乖巧的孩子们所吸引,不明白你为什么那么简单的认字读写都不会,不明白为什么九九乘法表你都不会,不明白别的小孩子画蓝天白云你怎么画的就是战士挖地道成功逃出,不明白别人可以上课不说话你怎么一直叨叨叨的,不明白的事儿多了,然后,我就成了傻老师。
人生中和得到好父亲好妈妈好朋友好丈夫妻子相等价的应该是,得到一个好老师,我虽然不是别人的好老师也不是老师的好学生,被老师拎到班级外面罚站过因为打一只苍蝇被老师骂过因为某科成绩一直拔尖儿被老师夸奖过,但是我学生生涯中就还真的碰到了那么几个好老师,还可让我惦记至今,非常庆幸。如果我以后有机会做回老师的话,我一定尽力尽力像尼克那样,虽不唱歌不跳舞不画画,但是那暴躁的脾气那耐心少少的心,一定要要要,不要暴露给小朋友,不摔铅笔铅笔盒不摔橡皮不吃他们的零食,好好做个老师,好老师。但是这应该挺难的。
还有,他们说英语真好听。伊夏真的真的非常可爱,我第一次看见龅牙小子那么亲的,哈哈哈。我还知道原来爱迪生爱因斯坦他们都是这样的人,就算天上星星你不是最亮的,但是有你也是一种景色。还有,有几首歌儿挺好听,非常应景,可以逼出眼泪。但是,我还是非常,讨厌剧情里面突然跑出来人跳舞唱歌!!最受不了印度电影儿这一点,哎呀呀。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9
《地球上的星星》这部电影展示了教育的另一个视角,让我们意识到传统的某些固有观念是错误的,那些大多数教育人士的共识有时是靠不住的,那些持有固有观念且没有爱心的老师会给某些孩子以致命的打击。小主人公的家长也很爱他们的孩子,但不知道如何爱他们的孩子,他们像大多数家长那样期望学校教育能够给孩子带来帮助。
很显然,剧中像我们平常平常生活一样,家长、老师、学校都形成一套传统的教育观念,这种教育观念是针对大部分普通学生制定出来的,这种观念让整个社会对教育持一刀切的态度,即符合现行的教育标准便是合格的学生,不符合标准的学生便是弱智。对于可能存在的其他可能性,根本不考虑,从意识上早已将其他的可能排除,更不用说对出现的非常规现象进行认真的观察、分析、研究,寻求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
教育是爱的传递,不是知识上的灌输。知识上的学习,只是一个道具,是用来传递爱心的工具,当孩子感受到老师和家长深深的爱,就会专注于自己的成长,但并不是说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定会很好,每个孩子的认知发育并不总是保持一致的水平。有的孩子可能喜欢这个学科,有的'孩子可能喜欢另外一门学科,甚至是有的孩子对于某些知识的认知和表达要晚很长时间,这都属于正常的现象,作为教育者要有耐心。对教育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深深的爱着孩子,让孩子知道我们爱他,我们需要他,他与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那么紧密相连,爱会让他无比坚强,会让他克服重重阻力,顽强生长。就像每个婴儿学习走路一样,家长不断的鼓励孩子,当孩子能够第一次独自站立的时候,家长欣喜若狂,但过程中一定伴随着多次的摔倒,孩子从来不惧怕,因为围绕在他身边的微暖的鼓励和深深的爱意,因此他会再一次尝试站起来,再次摔倒,再次站起来,经过了不知道多少次的尝试,他终于站稳了。整个过程中,我们从不责骂孩子,只是相信他一定会站稳。
为什么孩子大了,正常上学的时候,大部分家长都失去了爱心呢?为什么都急于孩子的成长呢?为什么不能耐心的等一等呢?我想应该是只关注表面现象,而没有看到现象后面的规律,如果真正关心孩子的成长就要像孩子一样不断问为什么?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0
——想要孩子的们看看,有孩子的们必须看看,还是个孩子的们更要看看!
第一部分:伊桑的困惑,总是很努力的小孩子,天真的小孩子,叛逆的小孩子,不合群的小孩子,勇敢的小孩子,恋家的小孩子......成绩总是很差,老师不喜欢,家长无奈......
第二部分:收起的叛逆。新的学校,离家的孩子,依然找不到自信,连最喜欢的画画都不感兴趣了,妈妈的电话也不接了,总是沉默不语,黯然恐惧!一个八、九岁孩子,内心的挣扎已尽......
第三部分:伊桑的教父。一个穿花衣、吹长笛、跳摆舞的美术代课老师,眼里透着泪水,画着不尽的爱,观后感。对于他来说,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地球上的小星星”。你们多孩子都被他吸引了,唯独伊桑那么特别。其实,他也那么特别,一个特殊学校的老师的教学方式,与“正规”学校,那么的格格不入!满含泪水、内心焦虑、探秘于行,为什么伊桑那么恐惧呢?伊桑的家,父母的错颌,他的痛心、决心......伊桑是个独特的孩子,一个极具天赋的孩子,就像很多改变世界的人们一样,他看世界的方式有些不同而已。他关注伊桑,帮助伊桑......
第四部分:伊桑是个天才。伊桑在其导师的`帮助下,走出了阴霾,赢回了自信。伊桑本来就是个天才。父母的惊讶和感激,教学风气的转变,伊桑的快乐,无不让人感到希望和快慰!
我们有时候也是个小孩子,一直满努力,一直没找到自己要走的路,四处碰壁,妈妈不能为力,爸爸又视我们甚高,我们无力又困惑,我们也需要一位导师,指点我们走出困惑,走出迷茫,找到自己要走的路。
我们一步步走来充满艰辛,在面对别人渴望的眼神,怯弱的内心,是否有勇气去战胜自己和他人的困顿,去宽慰一颗颗如同我们曾经害怕和困惑的内心!不一定是指引的灯塔,或许只是一句“你还好吗?”。
想起一首歌:我们都是好孩子,异想天开的孩子......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1
《地球上的星星》是一部由阿米尔.汗主演的印度影片,故事是一位美术老师和一个名叫伊夏的孩子之间的故事。
伊夏从小就爱打闹,不喜欢读书学习,但他的想象力却无比丰富,画画也非常厉害,可以和画家相媲美。但他的父母希望她能多学习知识,可伊夏根本学不进去。他的作业本上全是老师的红笔迹,字也写得歪歪扭扭,像似跳起了“迪斯科”。有时候他会犯各种各样奇怪得错误,一个同样的错误文章中会写成多种不同的形式,字母会写颠倒,数字也会写得很奇葩.......有时候,妈妈教他认字,前一秒是对的,可后一秒又会弄错。所以他一直留级,还经常被老师体罚,被同学们笑话。
后来父亲送他去了寄宿学校,伊夏开始变得闷闷不热,每天低着头,内心出现了惧怕和恐慌。直到他遇见了一位名叫尼克的美术老师,让他从新找到快乐的童年。一天尼克老师登访伊夏父母,了解到伊夏的情况,并请求校长让自己去帮助伊夏。从那天后,伊夏每天都在进步,提高了学习兴趣,能认真识字写字,而且字也写得非常漂亮。有一次尼克老师和他一起捏橡皮泥,伊夏捏出了26个字母,尼克老师就用这些字母拼出了几个单词,两个人还一起互动摆出字母造型,伊夏做了个“e”,然后老师做了只大象放在旁边。在那小小的储藏室里,摆放着很多他们的杰作。尼克老师深深影响了他,不仅在美术上更上一层楼,也提高了他阅读写作的能力,使其他老师们都为他而感到惊奇。最后,伊夏在画画比赛上夺得了“最佳画作奖”,重新散发出了他画画的天赋。
影片情节一波三折,结局引人深思。孩子各有各的天赋,要发挥孩子的`特长,充分地利用好孩子的优点。在学习时要劳逸结合,将图像和字结合在一起认字,而不是枯草无谓的教他背单词、学句子,这样孩子就没有了学习积极性,就会记不住,出现厌学心理。
孩子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可以用编故事记单词的方法,来加强学习效果,这样也会印象深刻点,对于孩子的学习是不能强迫的。就如尼克老师举了一个浅显却深奥的例子:让一个地球人去掌握火星人的文字,说火星人的语言,可能吗?可见,用对方法、因材施教才是最有效的教育。
知识是无限的,孩子的快乐是有限的,正确的教育方法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2
浓稠的颜料在地板上肆意漫延;支离的作业本中满是老师的责骂与颠倒的数字;男孩忧郁的眉眼终于得到舒展时,大家才发现他是一粒星,只是陨在大地。
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勾勒出一个印度男孩的`面容,从忧郁彷徨到微笑自信。从小被街坊邻居欺负,口角渗出鲜血也只能低头沉默;在他眼中数字左右颠倒,简单的加减法于他变而为星际大战;唯一喜爱的绘画长久被人忽视,颜料层层涂抹,缤纷的色彩遭到无情的唾弃。年幼的孩子被迫离开父母,来到寄宿学校。从天明、从无眠的恐惧到被定位为差生。踽踽在校园湖畔,看蝌蚪四下游动,他眼里只剩畏缩。
我想,没有人了解他,没有人关注他,他从做错第一道数学题开始被迫跪下。如果只能与自己爱的人天各一方;如果向前行却双足无力;如果仅有的光线是来自旁人的冷眼,这世界,难道还有任何色彩吗?
所幸一位美术老师走近他,戴着小丑的红鼻子告诉他爱因斯坦也曾遇到数字障碍。擎起胆怯的他与他共舞,让他起来。让星星,重新亮起来。
男孩又一次出现在湖畔,这一次,他背着画夹。
即使是星星,让尘世的灰蒙住了光,亦无法闪烁。应像跳格子般前后跃动,避开世俗重击,别让瞳孔失色,别让自己蒙尘。
看作家刘同的文字《谁的青春不迷茫》。第一眼觉得作者将费大篇幅倒尽苦水。不料打印字一排排滚入眼帘,泪水竟不自觉爬上眶来。曾被无数人取笑,甚至被断定身前已无路可走。可他仍在坚持,拿着相机,握着纸笔向天涯。在灰心丧气时仍选择站起,犹如乐曲跌入低谷又攀上高潮。
在书桌前迟疑,仿佛他也是一粒星,在我面前轻巧地褪去铅华。卢思浩说:“选择站起,在你还有余力的时候。”轻轻的墨香与饱含深情的话语让他终于在人群中,打开了属于自己世界的门。
有一双大眼睛的印度男孩微笑着将画作递给扶他站起的恩师,抬眼环视天空流云。惊鸿一瞥,却见老师已绘下自己大笑的侧脸,背景是泼散的颜料,全体同学起立,为他鼓掌。星星开始闪光,终于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和爱,地球上的星星,亮起来,就闪现了自己的光辉。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3
这部影片长达2小时45分,是一部有关教育的印度电影。
故事讲述了小男孩伊桑是一个有着超强想象力的男孩,他十分喜欢画画,色彩和线条在他的笔下就像活了一样,加上他天马行空的想像,每一幅都很精彩。但他的学习成绩特别糟糕,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他留过级,但成绩依然一塌糊涂,父母对他十分失望,和成绩优异的哥哥一比,更让父母生气!万般无奈之下,父母只好把他送到寄宿学校。
可是那里的老师也是只看重成绩,他当然是老师们头疼,不愿接纳的学生。在这里,他甚至连自己最喜欢的画画也放弃了。在别的同学和老师互动的时候,他目光呆滞,毫无表情。或许他就这样被这个社会遗弃了。可上帝还是眷顾这个孩子的,学校新来了一位代课的美术老师尼克姆,第一节课这个老师就身着小丑服饰,吹着笛子跳着舞带动了整个班级的气氛,同学们热情高涨,唯有伊桑依然目光呆滞,这很快引起了尼克姆的注意,他向学生调查伊桑情况,他并做家访,发现伊桑是一个有读写障碍的,但想象力超强,具有反向思维能力的孩子。
其他科的老师向校长投诉,要辞退伊桑,尼克姆向校长请求留下他,自己帮他补课,在尼克姆的关爱下,伊桑在一点一点地进步。尼克姆又筹划了一场绘画比赛,参赛的不仅有校内师生,还有社会上热爱绘画的名流。这一次伊桑获得了一等奖!他的那幅画也被用作学校年鉴的封面。
当暑假到来时,父母哥哥来接他,伊桑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他和哥哥开心地玩耍,老师们对他大加赞赏。他的爸爸妈妈十分感谢老师们!尤其感谢尼克姆!“每个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星星”,他们都将会在一个特定的时间里散发出属于他们璀璨的光芒,但前提是要有一个会识千里马的伯乐。伊桑是不幸的,他患有先天性读写障碍,伊桑又是幸运的,他遇到了懂他爱他的尼克姆。尼克姆就是发现伊桑这匹千里马的伯乐!
在现实生活中,像伊桑这样有障碍的人实在太多了!可是像尼克姆这样的人又太少了!难怪古人有“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然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但愿在教育界出现更多的像尼克姆这样的老师,挖掘出更多的“伊桑”!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4
前几天,我看了侯老师给我们写的信中推荐了一部电影,电影的名字叫做《地球上的星星》,晚上我就看起了这部电影,这部电影里讲了一位男孩,他的名字叫伊桑,一开始他的学习很差,还经常给老师家长添麻烦,可能因为他叛逆的心理,他想取得他想要的自由,伊桑的爸爸因此把他送进了一个新的学校,虽然说是一个崭新的环境,但是伊桑还是像在原来的学校的一样不停的给老师添麻烦,不断的捣乱,这里的老师校长同样拿他没有办法。
直到有一天,来了一个美术的代课老师,他的`第一节课穿了一身小丑服吹着笛子来了,给同学们带来了许多的欢乐,但是伊桑还是一个人低着头坐在那,不参加任何活动,过了几节课,这位美术老师就发现伊桑与其他同学的不同,老师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他想帮助这个孩子重新找到自我,老师就去他家进行了家访,才知道原来伊桑是一个非常有画画天赋的小孩子,但是因为他希望被重视所以变得更加叛逆,老师想到了原来的自己,所以他想帮这位孩子找回自信,就用了自己独特的方法教他学习,让他找回自信,还特意举行了画画比赛,当然伊桑在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他又重新找回了信心,这是多么好的一位老师。
我觉得伊桑真是幸运,遇到一位理解他的老师,这里最让我感动得是老师教伊桑读书写字,虽然那一段片段没有多长时间,但是给我的印象却非常深刻,伊桑开始连8都写不好,可是经过他的努力,他写出的数字8就工工整整了,特别好看了。刚开始伊桑虽然学习很差,但是经过老师的指点,他走上了正确的道路,有句话说的好:有一个好老师,就能教出一个好学生。
我觉得我们的侯老师就是一个好老师,我们班也有学习不好的学生,也有学习好的学生,但是侯老师从来不偏向谁,都是一视同仁,对我们还特别好!
老师教我们的时候总是用一些有趣的方法让我们去探索,自己发现新的知识,所以我要珍惜和老师度过的每一天!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5
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是一颗会发光的星星,只有在最黑暗的地方才能看见他们的光亮。有一句话说得好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所以不要着急,最好的总在不经意间。
《地球上的星星》主要讲述了男孩伊桑因为有阅读障碍,学习非常的不好。但他的父母并没有细心开导,只是一味的责怪他,让他越来越自卑,最后还被父母送进了寄宿学校。好在在那里他遇见了一个老师,他和他和其他人不一样,察觉到了伊桑的与众不同,便进行对他的沟通。故事的结局是伊桑通过老师的帮助变成了一个正常人,并且具有画画天赋的他最后赢得了学校绘画比赛的第一名,战胜了老师。
世界上有很多人都像伊桑那样,想象力比平常人要丰富的多,但又偏偏其他方面有缺陷。这是他们控制不了的,也没有办法避免的。但不幸的是他们不一定都会遇见那个理解他们的人,想想是一件多么悲痛的事情啊。伊桑并不是最惨,他的爸爸妈妈其实很爱他,因为想让伊桑变得更好,他们只会在他的身上挑刺。可能父母就是这样子,想要望子成龙,但是做到的又少之又少。伊桑的自卑也是日积月累起来,因为和常人不一样,他没有朋友,别人也总是笑话他,或许这也是他自卑的原因之一吧。来到寄宿学校的伊桑并没有变得比之前好,他认为自己被父母抛弃了,心情十分沮丧。老师的到来可以说是对伊桑最大的转折点。他教会了伊桑很多,还为他举了爱迪生的.故事。爱迪生做灯泡失败了几千次,但他没有说气馁不做了,还是努力奋斗,最后终于取得了胜利。这个故事打动了伊桑,他也想努力。慢慢的他在老师的陪同下学习也慢慢的变好了,也会与别人打交道了。换句话讲。老师就是伊桑的救星,如果没有他的存在,就得不到最后那个活泼可爱的伊桑。
电影结尾,伊桑也因为老师的悉心教导变成了正常人,最要感谢的应该就是那位老师了。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可能有没有缺点的人。但人不能为自己的优点而骄傲,也不能为自己的缺点而自卑,有优点了,就应该努力把优点做得更好,有缺点了,就应该努力把缺点改为优点,也不能气馁,慢慢的去变成更好的自己。我们也应该像老师那样,细心的去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相关文章: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01-07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07-23
(精选)《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07-08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01-03
[优秀]《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07-08
(精品)《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07-08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简短09-19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精选15篇01-14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000字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