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理论》观后感

时间:2022-03-18 09:37:11 观后感 我要投稿

《万物理论》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万物理论》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万物理论》观后感

《万物理论》观后感1

  宇宙从何而来?它为什么会存在,又是如何开始的?它会有末日吗?关于宇宙的起源以及人类的未来的发展这些深奥的理论问题,身为文科生的我显然是无法理解的,但这并不妨碍我钦佩斯蒂芬·霍金,以及喜欢这部霍金自传性电影《万物理论》。

  在看电影之前,对霍金的全部印象就是《时间简史》,以及全身肌肉萎缩瘫坐在轮椅上依靠着一台美国口音的机器发音的英国科学家,虽然成就不菲,但很多时候他只是一个励志故事而非活生生的个体,以至于我很难理解一个全身几近瘫痪的人是如何完成这一划时代的创作的。

  故事是从剑桥开始的,飞扬的身影如同飘飞的柳絮洋溢着生命的蓬勃朝气,霍金同布莱恩骑着自行车在剑桥的康河上飞驰而过,20岁的他们正青春年少英气勃发,身为剑桥的高材生,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天之骄子,倘佯在知识的海洋中,他们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穿过剑桥的名人溪,即使当年的万户侯年轻的时候不也和我们一样吗?阳光、帅气且健壮,这就是年轻时候的霍金,他正走在一条探寻宇宙奥秘的崎岖小路上,虽然暂时没有丝毫头绪,但自信而自负的霍金却深信自己能完成这一壮举。

  在专业知识方面,霍金从来都是傲视群雄的。一次理论测评中,导师给弟子们十个十分深奥难搞的题目,限时一周完成,接到题目的众人无不面露难色而叹息不已,而霍金只是很淡定地收拾好东西回宿舍去了。在大家挣扎在书山题海中时,霍金仍然在床上思考他的宇宙,对于导师布置的作业置若罔闻。在提交作业的前一天,布莱恩想要借霍金的作业参考一下,无奈刚刚起床的霍金一题未做。第二天的讨论会上,姗姗来迟的霍金拿着导游图纸交上了这份不伦不类的作业,而此时因为其他人乱七八糟的答案而头疼的教授对霍金这个态度也是醉了,正准备好好教训他,那张导游图背面的答案让他顿时说不出话来,十个题目答对九个,相比较其他人没一个正确的,即便是在天才云集的剑桥,霍金也可谓是鹤立鸡群,教授也不由得对他礼貌了三分。

  偶遇文学院的简是霍金生命中最重要也是最美丽的一次邂逅,似乎是一见钟情般的,一个是物理理论的天才,一个是充满浪漫主义情怀的文艺女青年,简仰慕霍金的渊博和善良,霍金则认定了简的才气和知书达理,在康桥之上,璀璨的烟花下,两人相拥而立,一吻定情。

  然而命运却选择在你生命中最具有希望的时刻给你开个玩笑。霍金的病其实早有征兆,写论文时不慎打翻咖啡杯,黑板上版书时拿不稳粉笔的手,那次校园内的跌倒只不过是一次爆发而已。随着诊断书的下达,霍金一下子从天堂来到地狱,留给他的时间只有两年,他的研究怎么办?他刚刚爱的的女朋友怎么办?幸运的是,霍金没有失去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件东西,尽管身体机能逐渐恶化,他的大脑依然在高速运转,而简选择继续留在他身边,哪怕只有两年时间。

  在这两年中,霍金的身体从手到脚逐渐萎缩,他一步步感受到自己的无力,对于家庭他无法给与任何帮助,却还要拖累妻子照顾自己,简帮他生了两个孩子虽然也给他带来很多欢乐,然而,看着越来越憔悴的妻子,奔波在自己和两个孩子之间,又要出去工作养家糊口,对于一个男人来说,这是对自己心灵的一种折磨,就如同身受腐刑的司马迁一般,而当初的自负如今变成了小孩子般的无助,当妻子为当下的状况感到无奈时,霍金欲言又止的样子中满含着心酸,既有对不起妻子的自责,也为自己坎坷的命运而悲痛,但他只能像个小孩子一样,“爸爸做错了事让妈妈不高兴了,爸爸要和妈妈说声对不起”,已经手脚不便的霍金此时说话都有点困难,坐在旁边的简却已经泪流满面,这一切不是谁的错,既然选择了她只能承受,如果说此时的简对霍金的感情,当初的爱情或许早已经在日夜的操劳和关照中化作一个母亲对孩子沉甸甸的责任。

  疾病已经不可逆转地使霍金完全瘫痪了,坐上了轮椅他能自主运动的只有两个手指,霍金的衣食起居完全依赖简,而她只是个弱女子而已。当简告诉霍金她需要一个帮手时,不知怎么的霍金似乎已经预见到自己即将面对这什么,尽管他是多么不愿意面对这种现实,但就像他的病情无法逆转一样,他所预见的现实也一步步在摧残他。第一次见到乔纳森时霍金没有想象中那么愤怒,他只是用沉默来回应妻子,所有的愤怒在无声中渐渐了无踪迹,终究还是默认了现实,能给妻子的或许只有这些了吧,但他是个男人啊!

  简在乔纳森的到来后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快乐,这样一个怪异的家庭在各种欢乐中度假游玩,似乎生活变得精彩起来了。而霍金没有去打扰这难得的“快乐”,只要妻子没有离开他,他又能奢求什么呢?而另一方面,在学术上,霍金却不断开创新的成就,或许对于霍金来说,活下去的所有勇气是他还没有找到那个方程式,用这个方程式证明,时间是有起点的,以及万物是如何衍化的,这个简单而优美的万物理论,成了霍金在如此境遇下却依然顽强地活着的唯一理由。

  一次意外险些毁掉了这一切。因为肺炎而不得不做气管手术,这意味着他再也无法说话了,而只剩两个手指能动的霍金显然是无法拿笔的,所以即使他能解决困然他的难题,也无法将它表达出来。所有的想法将止于他的大脑,甚至连和人说话都不可能,这种打击是毁灭性的,霍金也彻底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念。失神的双眼已经无悲无喜,坐待死亡的到来。

  私人护士伊莲的到来拯救了霍金,也解放了简,两人的感情终于走到了尽头,在决定离开的时候,简终于放下了,在这段不幸的婚姻中她曾经快乐过,就像她说的“ihave lovedyou”,而对于霍金,她已经尽力了。任何爱情在这种残酷的现实面前也都会土崩瓦解,简却坚持了这么多年。在霍金最无助的时候守候在他身边给了他坚持下去的勇气。影片的最后,霍金对简说,“howmany years ”,当初的两年如今已经so many years,这段风雨兼程的过往在两人已经分道扬镳的现在,化作时间荡涤之后的温存。

  就像《美丽心灵》没有直陈艾丽西亚一度要求和纳什离婚,霍金和简的结局也是某种“禁忌”。于电影而言,纳什需要一个完美的艾丽西亚;霍金也需要一个共度时艰的简。这是圆满的魔障,也是暖心的需要。

  和传统的传记片不同,《万物理论》改编自霍金前妻简·王尔德的回忆录《飞向无限:和霍金在一起的日子》,记述的也多是两人在校园时期的爱情故事,某种程度上也对霍金理论建树的做了忽略,影片重点突出的是霍金和简·王尔德不同寻常的爱情故事,从意气风发时的浪漫,到患病初期的不离不弃,在病情一步步恶化过程中的的悉心照料,而与此同时,《万物理论》也向我们展示了霍金在同疾病斗争中脆弱而倔强的一面,他不仅是科学探索之路上的巨人,同时也是生活中打不垮的斗士。

  作为电影的主演,埃迪·雷德梅恩对霍金的诠释不可谓不精彩。从年少时的意气风发到逐渐瘫痪过程中的绝望、迷茫,在接受现实过程后的挣扎,小到一个走路的姿势,吃饭时的动作,到情感爆发时的感绪变化等,在漫长的病史中霍金的人生就如同潮水一般,起起伏伏。而为了更好地表现霍金的形神,他专门补习了艺术史和黑洞的相关知识,通过大量关于霍金的文字和影像资料来体味人物内心。考虑到霍金特殊的动作幅度,雷德梅恩向曾为游戏《植物大战僵尸》设计僵尸动作的舞者亚历克斯·雷诺兹学习肢体语言,并前往伦敦运动神经元疾病诊所观察卢伽雷氏症患者。观察所得,逐一记录,再回到镜子前,练习肌肉的运用。也难怪埃迪·雷德梅恩凭借这一角色荣获奥斯卡影帝,却也留给我们一个活生生的斯蒂芬·霍金,一段传奇人物的璀璨人生。

  线性叙事让整部影片给人娓娓道来之感,在剪辑上有详有略,避免了累赘拖沓,利用人物命运的起伏带动故事节奏,电影《万物理论》在纪录片的基础上最大化地套之以爱情故事,而霍金本身的生命轨迹就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励志电影,两种元素的衔接使得这部电影既有一定的真实性,有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而某些人物特写镜头则很好滴表现了霍金在情感上以及生理上的痛苦挣扎,在走出荆棘后的云淡风轻,就连霍金本人在看完电影后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我们无法选择命中注定的客观环境,却可以在绝境中不放弃,只要生命不息,那么希望还是会有的。

《万物理论》观后感2

  在从物理学院转入管理学院以前,我的梦想一直是成一名物理学家。这个梦想从初中就有了,它一步一步促使我参加竞赛、来到科大,最终走到今天。虽然如今已经离开了物理学领域,但是曾经那些为了物理而努力拼搏的日子仍然历历在目。也许正是因为我在物理学领域的学习经历,所以我对于科学家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上的这部影片的一般观影人的熟悉和理解。

  斯蒂芬·威廉·霍金曾是我最熟悉的物理学家之一,或许仅次于牛顿和爱因斯坦。实际上,霍金的名声是如此之大,在我和其它领域的亲戚、朋友交谈的过程中,我发现霍金或许是如今尚在人世的最著名的物理学家了。可是与另外两人不同,霍金的成名并不全是因为他在学术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更是因为他独特的人生经历。黑洞本身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物理现象,在这里引力扭曲了时间和空间,连光也逃脱不了。但是正如这部电影的主题没有过多的涉及学术理论,这篇观后感也会更多的关注这个故事的人生、爱情和人性层面的话题。

  我今年21岁,人生阅历不能说丰富,所以人生、爱情和人性或许是我尚难以驾驭的话题。但是钱钟书先生曾说:“调情可变恋爱,模仿引到创造,附庸风雅会养成真正的鉴赏,世界上不少真货色都是从冒牌起的。”所以如同孩童学步,不论是在写作、影评或是人生感悟,我都会没有迟疑地迈出这跌跌撞撞的第一步。

  首先是关于人生。我一直感觉到,我们每个人其实非常的相似,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相同的期望与渴求。首先是吃饱穿暖,有一个安全的环境。其次是有让人满意的休闲和娱乐。还要有家庭、朋友,有爱、付出、索取和他人的尊重。只要满足这些,就能让大多数人过上幸福、满意的生活。但是人性中也有一些妨碍我们获得幸福的'缺陷,比如嫉妒、野心和暴躁等等,这些在这里不再细谈。

  妨碍我们获得幸福的,不只是内心的缺陷,在生活中更多的是外在条件的限制。比如不干净的食品、污染的空气、生活压力,还包括更严重的贫穷、战争和疾病等等。在霍金的故事中,他在自己正当风华正茂的年纪遭遇了最严酷的寒冬。他患上了肌萎缩侧索硬化(ALS),也叫运动神经元病(MND),当时医生告诉他,这种疾病不能治愈,而他只剩下两年的寿命。也正是因为这样一种巨大的不幸,他的人生经历独一无二。

  在影片中,霍金从一个骑自行车和朋友竞速的少年,一步一步的失去了对自己身体的控制,最终他坐在轮椅上,唯一能动的是眼睛和一根手指。在最开始的时候,他只是发现走路变得越来越困难,直到一次走路时仰面重重跌倒,逐渐失去了走路的能力。同时,他的手指也开始不听使唤,作为一名学者他再也不能写字,后来连穿衣服的能力也失去了。最终,他不再能够说话,生活不能自理。

  每个人都可能在人生中遇到种种不幸,有可能是先天的缺陷,有可能是外在的打击,也有可能是环境的压力。这一点是我们每个人都不能选择的,也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些可能影响细微,比如一次考试失利、骑自行车跌倒,有些可能带来长久乃至终生的影响,比如某种疾病或者亲人去世。

  霍金的故事吸引人们的一点,就是他在面对生命中巨大不幸时展现出的坚强和乐观。如他在影片结尾时的演讲中所讲的:“不管生活看上去多糟,总有你能够做的事情,并且能够成功。有生命的地方,就有希望。”当电脑平淡、没有情绪的电声传入观众的耳中,看着这个时代最杰出的物理学家,歪着头坐在轮椅中,颤动着唯一能够移动的一根手指,告诉我们这些话的时候。人们如何能够不为他的坚强感动,那些同样在生命中遭遇不幸的人如何能够不为他的乐观所激励?

  其次是关于爱情。这部电影是根据霍金的第一任妻子简·王尔德·霍金的回忆录改编而成,影片着墨最多的`就是两人独特而又感人至深的爱情。霍金和简邂逅于剑桥的礼堂中,文科背景的简和理科出身的霍金好似不是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中。霍金向学习中世纪诗歌的简搭讪讲的是“ The theory of everything”。霍金是一个物理学家,用他的话说他是“有智慧无神论者”,而简信奉英格兰教会。简第一次到霍金家里做客,霍金的父亲问简喜欢什么画家,简回答特纳,霍金的父亲说他的画就像被雨淋过一样。在剑桥的舞会,霍金从不跳舞,简渴望跳舞,但为了霍金也装作不爱跳舞。在这里,爱情中的异性相互吸引,它让两个完全不同的人走到一起并做出巨大承诺。这时候,爱情是一种粘合剂,也可能为之后的婚姻生活带来隐患。

  当霍金的身体状况变糟,简义无反顾的选择与霍金结婚,这近乎殉情的行为是两人爱情的高潮。“简在访谈中曾说道,年轻时过于无忧无虑和乐观,她认为他们终将战胜疾病,从而像正常的家庭一样生活。她高估了医学,而低估了居家生活的艰辛,后者像顽固的系统误差一样折磨着这个年轻的女子。她的宇宙核心由丈夫完全占据,除了日常起居的照料,还有丈夫的个人事务,三个孩子,自己的学业和工作,繁琐的家庭琐事更是化作数据图上的坏点一点点剥蚀着她的笑容。这些压力无疑已经形成一个巨大的黑洞,支撑着她的完全在于爱和责任,这些力量如同霍金辐射,让黑洞看起来没那么黑暗绝望。”

  “古语道,久病床前无孝子。另有言,贫贱夫妻百事哀。霍金夫妇虽然算不得经济窘迫,但来自生活的巨大压力无疑将这个家庭从‘平常’这一平坦的时空拽离,而这些压力则大半由简一人承担。影片二人坦承分手的段落令人动容,这个女人下定决心与这个伟大的天才结合之时,是为了能让他生命中余下的两年平静而从容,过多的期待都算作奢望。而在霍金的顽强和简的悉心照顾下,这段路程奇迹般地延伸了二十多个年头,却终结于与疾病无关的理由。年轻时为爱许下的诺言,在现实中通过行动绽放升华,但结局峰回路转;理论的精妙之处,在实验中得到更为充分的体现,却慢慢偏离了最初的预言。”

  最后是关于人性。一直觉得一部真正伟大的艺术作品,不管是文学、音乐还是电影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深入的揭示人性。这部影片给人的震撼力也在于对真实人性的深入揭露。在这样一部讲述人生悲剧的故事的电影中,观众自始至终感受到的却是真实的、浓浓的温情。剑桥礼堂中科学与文学、代表着理性与感性的两极的近乎天定的邂逅和相爱,小酒馆中直接又笨拙的追求,舞会上的星光灿烂,康河边充满柔情的旋转,他们像一对普通恋人一样约会、接吻和热恋。

  当疾病开始显现,霍金重重地摔倒在地。他决绝地推开简,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学生休息室里看电视。出去后在草坪上,他僵硬又颤抖地提着球杆打球,赌气般咬着牙把一个个球努力地推进小门里去,旁边的简咬着嘴唇发抖。结婚以后,霍金失去了越来越多的行为能力。通过博士论文答辩的那天,他和简在家里宴请朋友,本该是值得庆祝的开心的一天。他却发现自己的手已经不听使唤,以后再也无法做到喂自己吃饭了。朋友们说说笑笑,屋里的灯光温暖明亮,霍金强颜欢笑,礼貌地离开餐厅。他试着爬上楼,却卡在楼梯上不能动弹,孩子在顶楼透过隔离网看他,霍金哭了。泪水从脸上无声地划过,他的面部肌肉抽动,眼神里都是委屈、无奈和辛酸。

  也许正是那些对于真实人性的深入展示,让每一位读者、观影人在接触这些作品的时候感受到内心深处的强烈共鸣,使得这些优秀的作品能够脍炙人口、深入人心。每一次感动和共鸣,都是内心的一次成长。每一次总结也是对写作能力和自身理解能力的训练。由于个人经历所限,我的对于爱情理解尚浅,所以在爱情部分引用了网络上找到的影评,但是仅仅是阅读这些影评,也对于自己有教育意义。

  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是一个独特的故事,有高潮有低谷,有光辉的时刻也会经历挫折。当一个人的故事被写入书籍,被搬上银幕,由众多的人们欣赏,这故事就有了更多的意义。我们在别人的一生中寻找我们自己,认识我们自己,并借此了解世界、了解自己,帮助我们更好的度过自己的一生。这就是读故事、看电影的意义。

【《万物理论》观后感】相关文章:

1.《万物简史》读后感15篇

2.教学理论学习心得

3.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心得

4.《重生》观后感

5.生命观后感

6.袁隆平观后感

7.《流感》观后感

8.年会观后感

9.孔繁森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