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时间:2022-01-08 11:43:16 观后感 我要投稿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集锦15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集锦15篇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

  如今是二十一世纪,我们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用电脑上课,可是在偏僻的贫困山区,跟我们是截然不一样的景象。这次教师给我们看的电影正是讲述一个在贫困山区的代课教师的故事。

  13岁,正是和我们差不多的年龄,可对于贫困山区的学校来说,代课教师竟然能够是13岁,魏敏之就是这个代课教师,其实也就是一个大一点的孩子。应对那么多调皮的小孩子,魏敏之虽然管不住,可她坚持一个信念,孩子们一个也不能少。当张惠科因为家庭贫困,到城里打工时,魏敏之步行到城里三天三夜,到处寻找张惠科,她最终感动了电视台台长,最终找到了张惠科。期间,她受了很多苦,做了很多的努力,结果当她明白自我做的纯属徒劳时,她仍然坚持了下来。

  生活中,当我们遇到阻挠时,是不是也应当这样呢?答案是肯定的。

  电影中,还有个情节触动了我。

  粉笔在教室里甚至能够说成理所当然的事情,可对于贫困山区的学校来说,是十分珍贵的。学习委员是个女孩,她十分珍惜粉笔,她印象中的高教师,连一个捏都捏不住的粉笔头都不肯丢弃,能多写一个字也是好的,所以当魏敏之教训调皮捣蛋的学生张惠科时,把本已摔断的粉笔又踩了一遍,她拚命阻止,魏敏之明白后,让张惠科道歉,并买了一盒新粉笔。

  看到这儿,我十分惭愧,因为我有时也背着教师,偷偷用粉笔砸人,如果说电影中的学习委员是个爱惜公共财物的人,我就象个品德低下、没公德心、不珍惜财物的人,所以我决定以后必须要爱惜粉笔,爱惜一要教学用品。

  相比贫困山区的教学条件来说,我们是幸运的,所以我们更应当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2

  在开学初看《一个都不能少》这部电影的时候,看到前面,我们就开始审视题目了,到底是钱一个子儿都不少,还是人一个都不少?看到后面我们才渐渐明白……

  魏敏芝是一名13岁的学生,可是却担当起了小孩们的教师,她起初的意愿是教完一个月后就拿走属于她的50元,认为带小学生,当他们的教师是一件不是很难的事情,但事情出乎她意料之外,甚至不能掌控。

  张慧科是班上最调皮的学生,他一开始总是跟魏敏芝对着干,非要反着来,有一次他因为捣乱,和魏敏芝争吵了起来,把粉笔都踩烂了,她们很为难,因为高教师走之前嘱咐了魏敏芝要保管好粉笔,因为粉笔在那里很珍贵。

  之后明行光被带走去城里参加跑步比赛,魏敏芝想阻止,但最终被张慧科出卖,失败。之后张慧科因家里贫困跟孙志梅去城里打工,魏敏芝明白后,凑钱去找,可是因没钱并且还是混车进去的,被丢了下来,最终靠双脚走到了城里。魏敏芝找到了孙志梅要求她陪她一齐去火车站找,连大喇叭都用了,可是却还是一点消息都没有。与此同时,张慧科一个人走在路上,饿了,看着包子久久不肯离去,最终还是店家给了一个充饥。之后遇到了一个很好地老板娘收留了他。魏敏芝一向动用各种办法想方设法的找到张慧科,不惜用了所有的钱用来写那些‘没用’的寻人启事。最终打听到电视台能够帮忙她找到,她再次靠那双脚走了好多路去那个地方,经历了各种险阻最终见到了台长,并在电视台上好不容易说出了自我对张慧科的真心话。

  张慧科十分感动,他很感激魏教师,因为不是她他还一向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游荡,流浪,魏敏芝何尝不是如此?她为了找到张慧科,使出了浑身的解术,才找到张慧科,至此他们的感情又加深了!

  在记者采访张慧科时,问:“你最难忘的是什么?”他答:“要饭!”我当时一阵心酸,让这么小的一个孩子说出这样的话,都会觉得这个社会不公,可是社会便是如此,你弱小,它便会把你打败,你越是内心强大,越能够生存下来!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3

  今日,我有幸观看了张艺谋导演的影片《一个都不能少》,它主要讲述的是关于一个代课教师魏敏芝的故事,她只是个小学毕业的人,今年才十三岁。因为高教师请假回家探病才来到了水泉村小学,这个学校就有一个班,班里的学生一到四年级的都有,共二十八个学生……

  在班里有一位名叫张慧科的男同学,由于母亲生病,他家人带着他辍学到城里去打工。魏教师从学校一向到(明白以后,只身一人到)城里去找张慧科,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找到了他,把他带回了家。其实她完全能够不用去找张慧科,因为她的任务就是代好这一个月的课,而她或许是为了高教师临走之前的一句话:'这个班已经流失了十几个学生,再也不能少。!'我想:这就是职责所带来的动力吧!

  在这部影片中,最令我感动的是魏教师为了找张慧科在街头上四处寻找,广播找人,贴寻人启事的一幕幕……可惜都没有找到张慧科。她渴了,就喝街边的自来水;饿了,就吃小店客人剩下的食物。她偶然遇到一个好心人,告诉她应当去电视台……可门口的登计人员处处叼难她,不准她进去。她没有就此放弃,在大门外等了一天一夜,并且她见到每个从里面走出来的人就问:'你是不是台长你是不是台长'最终,她最终见到了台长,并上了电视,在圆圆的镜头面前,她流下了眼泪,说了一席让人感动不已的话:'张慧科我好想你,你在哪里'

  最终,魏教师找到了张慧科,一齐回到了那个熟悉而陌生的地方——水泉村期望小学。是啊,付出了或许才会有回报,可不付出注定一无所获。而这个世上又有多少人能像魏教师一样,为了一句话,为了一个孩子,付出那么多艰辛和劳累呢

  所以,我期望所有的贫困学子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也期望那些已经辍学的孩子能够早日重返学校。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4

  这是部十分感人的电影,讲的是:在一个很贫穷的村子里,有一位叫魏敏芝的代课教师,她答应原先的教师,学生一个都不能少。结果,先后少了两个学生。在自我带的28名学生的帮忙下,魏教师经过长途跋涉,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找到了那两名学生的故事。

  这个代课教师自我仅有十三岁,比我们大不了多少,还只能算是个大孩子而已,但她倔强甚至固执地遵守着“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农村的孩子也许不如城市的同龄人见多识广,因而常被一些人认为:“不懂事儿”。可是,作为一个普通人,她对这份职责执著的追求,这是一种让人敬佩的精神和信念!这种精神和信念在此刻的很多城市孩子和成人身上,是找不到的。

  我为电影里所展示的农村孩子上学的问题感到难过。魏敏芝教师是片中的主角,但我觉得还有另一个不是主角的“主角”——高教师。尽管影片里高教师只在开始时,出现了不到十分钟的时间,然而:办公桌上精心用牛皮纸包好的教科书、临时搭起的床铺、学习委员张明仙的日记、魏敏芝因日记所受到的启发、孩子们不离嘴边的“高教师说的”。他的精神仿佛贯穿了整部电影。

  魏教师的坚定,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同时,这部电影也让我感受到了贫穷家庭的艰难和城市里好心人的爱。我们能够坐在整洁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已经算是十分幸运的了,所以,必须要珍惜这个机会,好好学习,遵守纪律。

  所有的孩子应当都跟我们一样,有在课堂里理解教育的机会!——一个都不能少!这,也许是影片真正要告诉我们的,也是我们所有人需要付出努力和爱心去做的事。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5

  当我看完这部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的时候,充满整个脑子只是代课老师魏敏芝找回贫苦学生张慧科的故事情节,感人至深,扣人心弦。

  水泉小学有一位鞠躬尽瘁,满心热挚的高老师,成为了黑夜中唯一的一线曙光。在数月也没有发工资,没有钱买粉笔,把仅有资源耗尽的情况下也对二十多个学生不离不弃;面对老母病危在床,不得不赶回家采望的情况下,于是便请了一位年仅12岁的魏敏芝做代课老师。高老师临走前再三叮嘱还年幼的魏敏芝,班里的学生要一个都不能少。可是不久,张慧科因为家里穷去城里打工。为了找到张慧科,魏老师就千里迢迢来到城里,单身一人踏上了进城之路,开始了人海里的寻找……有的同学看了这部电影后会说:“这个老师太傻了,丢了一个学生就丢了呗,干么跑那么老远去找他?”而我却不想想看,我们社会上不就有像张慧科一样不能上学的儿童吗?他们有的在大街上乞讨要饭,有的'在打工,还有的在街上卖东西。他们多么渴望回到学校读书啊!这么想,魏老师这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不正值得我们学习吗?最后工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电视台台长的帮助下他终于找到了张慧科。

  水泉小学的教室那么破旧,文具那么少,学生的家境又那么贫寒。可是不管教室多么破旧,文具多么少,家境多么贫寒,他们仍然坚持学习。我们现在的环境不知道比他们好多少倍,所以我们应该更加努力的学习。剧中的魏老师对她的学生那么好,我们的老师对我们也不差。老师为了让我们长大有出息,无时无刻的为我们辛勤地忙碌着。我们要以优异的成绩报答老师。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6

  这是部十分感人的电影,讲的是:在一个很贫穷的村子里,有一位叫魏敏芝的代课老师,她答应原来的老师,学生一个都不能少。结果,先后少了两个学生。在自己带的28名学生的帮助下,魏老师经过长途跋涉,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那两名学生的故事。

  这个代课教师自己只有十三岁,比我们大不了多少,还只能算是个大孩子而已,但她倔强甚至固执地遵守着“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农村的孩子也许不如城市的同龄人见多识广,因而常被一些人认为:“不懂事儿”。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她对这份责任执著的追求,这是一种让人敬佩的精神和信念!这种精神和信念在现在的很多城市孩子和成人身上,是找不到的。

  我为电影里所展示的农村孩子上学的问题感到难过。魏敏芝老师是片中的主角,但我觉得还有另一个不是主角的“主角”——高老师。尽管影片里高老师只在开始时,出现了不到十分钟的时间,然而:办公桌上精心用牛皮纸包好的教科书、临时搭起的床铺、学习委员张明仙的日记

  魏敏芝因日记所受到的启发、孩子们不离嘴边的“高老师说的”。他的精神仿佛贯穿了整部电影。

  魏老师的坚定,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同时,这部电影也让我感受到了贫穷家庭的艰难和城市里好心人的爱。我们能够坐在整洁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已经算是十分幸运的了,所以,一定要珍惜这个机会,好好学习,遵守纪律。

  所有的孩子应该都跟我们一样,有在课堂里接受教育的机会!——一个都不能少!这,也许是影片真正要告诉我们的,也是我们所有人需要付出努力和爱心。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7

  一部影片,一个故事,一份职责,一种感动。

  这天,我有幸观看了张艺谋导演的影片《一个都不能少》,它主要讲述的是关于一个代课老师魏敏芝的故事,她只是个小学毕业的人(画线的词删掉。),今年才十三岁。正因高老师请假回家探病才来到了水泉村小学,这个学校就有一个班,班里的学生一到四年级的都有,共二十八个学生……

  在班里有一位名叫张慧科的男同学,由于母亲生病,他家人带着他(语意有误,删)辍学到城里去打工。魏老师从学校一向到(知道以后,只身一人到)城里去找张慧科,历尽千辛万苦,最后找到了他,把他带回了家。其实她完全能够不用去找张慧科,正因她的任务就是代好这一个月的课,而她或许是为了高老师临走之前的一句话:“这个班已经流失了十几个学生,再也不能少。!”我想:这就是职责所带来的动力吧!

  在这部影片中,最令我感动的是魏老师为了找张慧科在街头上四处寻找,广播找人,贴寻人启事的一幕幕……可惜都没有找到张慧科。她渴了,就喝街边的自来水;饿了,就吃小店客人剩下的食物。她偶然遇到一个好心人,告诉她就应去电视台……可门口的登计人员处处叼难她,不准她进去。她没有就此放下,在大门外等了三天三夜(一天一夜),而且她见到每个从里面走出来的人就问:“你是不是台长?你是不是台长?”最终,她最后见到了台长,并上了电视,在圆圆的镜头面前,她流下了眼泪,说了一席让人感动不已的话:“张慧科我好想你,你在哪里?”

  最终,魏老师找到了张慧科,一齐回到了那个熟悉而陌生的地方——水泉村期望小学。是啊,付出了或许才会有回报,可不付出注定一无所获。而这个世上又有多少人能像魏老师一样,为了一句话,为了一个孩子,付出那么多艰辛和劳累呢?

  因此,我期望所有的贫困学子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也期望那些已经辍学的孩子能够早日重返校园。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8

  夕阳的余晖透过客厅的落地窗照到沙发上,此时我正被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深深地感动着……

  13岁的魏敏芝,担任了水泉小学的代课老师。为了找到去城里打工的张慧科,让他重返校园,这位小老师历经了艰辛。为了筹到车票钱,她带领学生去砖厂搬砖;为了去城里,她徒步走了几十公里;为了省钱,她彻夜未眠,写了100张寻人启示;为了找电视台台长,她在电视台门口等了一天,渴了喝自来水,饿了吃人家的剩饭……她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个都不能少”!这是当初她对高老师的承诺。

  因为小魏老师负责、执着,同学们渐渐地接纳她、信任她、崇拜她。尽管她只有小学毕业,但是他有强大的吸引力,像一块吸铁石一样,把学生团结在她身边。这样的老师,才是真正的好老师!

  当她一次又一次问素不相识的人“你是台长吗”的时候,我感动了;当她在电视镜头前流着泪呼喊:“张慧科,你在哪里,我找了你三天三夜了。”的时候,我感动了。小魏老师对学生强烈的爱,深深地感动了我。

  看完电影,我陷入了沉思。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老师啊!他们平凡普通,却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他们把满腔的爱献给了学生们,把自己的青春年华,毕生心血都献给了三尺讲台。认真负责的沈老师,她为了让我们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一遍又一遍地纠正我们打等号不用直尺的坏习惯。追求完美的吴老师总是教育我们做事要一丝不苟,严谨踏实。我们一份份工工整整的作业,浸透着吴老师的多少心血啊!

  老师的尽职尽责,无私奉献,把每个孩子都当作自己的孩子,这不是爱学生的表现吗?老师啊,老师,我今天终于懂你了!

  教师节,我为老师做了精美的贺卡,上面写上了最优美的诗句“您不是演员,却吸引着我们饥渴的目光;您不是歌唱家,却让知识的清泉叮咚作响,唱出迷人的歌曲;您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一批批青少年的灵魂……老师啊,老师祝您桃李满天下!祝您教师节快乐!”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9

  这是部十分感人的电影,讲的是:在一个很贫穷的村子里,有一位叫魏敏芝的代课老师,她答应原来的老师,学生一个都不能少。结果,先后少了两个学生。在自己带的28名学生的帮助下,魏老师经过长途跋涉,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那两名学生的故事。

  这个代课教师自己只有十三岁,虽然和我们一样是实习老师,但是却比我们小了不少,还只能算是个大孩子而已,但她倔强甚至固执地遵守着“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农村的孩子也许不如城市的同龄人见多识广,因而常被一些人认为:“不懂事儿”。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她对这份责任执著的追求,这是一种让人敬佩的精神和信念!这种精神和信念在现在的很多城市孩子和成人身上,是找不到的。

  我为电影里所展示的农村孩子上学的问题感到难过。魏敏芝老师是片中的主角,但我觉得还有另一个不是主角的“主角”——高老师。尽管影片里高老师只在开始时,出现了不到十分钟的时间,然而:办公桌上精心用牛皮纸包好的教科书、临时搭起的床铺、学习委员张明仙的日记、魏敏芝因日记所受到的启发、孩子们不离嘴边的“高老师说的”......他的精神仿佛贯穿了整部电影。

  魏老师的坚定,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同时,这部电影也让我感受到了贫穷家庭的艰难和城市里好心人的爱。当我们成为了实习老师之后,我们遇到的问题远远没有魏敏芝那样棘手,只是简简单单教书看自习,我们更应该好好地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因为我们不仅比魏老师大上7,8岁,我们身边还有这么良好的环境供我们工作,学习,我们更加应该努力地在实习期间作出点工作与成绩。

  我觉得这部影片也可以拿来教育学生们,让他们明白自己所处的优越环境并以此来激发他们好好学习。

  一个都不能少是一部优秀的电影。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0

  到底是什么东西也不能少呢?怀着这样的疑惑,我去观看了电影《一个都不能少》,随着情节的展开,我被这部电影深深吸引住了。

  电影叙述了一个相当动人的故事,一个13岁的女娃娃,为了信守“一个都不能少”的诺言,演绎了一个让我欢笑,让我动容的故事。

  最初,女教师的目的似乎很简单,只是为了20元的代课费,然而随着情节的展开,女教师更多的是为了那句诺言。而在她外出寻找打工的学生的过程中,得到社会上方方面面的支持帮忙,电视台为她免费播放寻人启事,还募集了一卡车的学习用品,资助贫困地区的教育。

  看到那里,我思绪万千。确实,我们国家此刻的发展还不均衡,有些地区还处在贫困线以下,但即使是这些穷乡僻壤,也还十分重视教育,尽最大的力量来普及教育。

  乡村的教育如此,在大城市,党和政府同样也重视教育问题。前几天,我从电视上看到一则新闻,说上海特殊教育学校喜迁新址,新校舍窗明几净,设施完善,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智障残疾儿童的关心。不仅仅如此,学校得知部分学生正因经济困难而提出退学时,学校领导果断地做出了补贴交通费的决定,让这些孩子能够上学。那位校长说:我们这么做,是为了让孩子不失学,更是为了让孩子在明天有立身之本,为建设祖国作贡献。

  又是“一个都不能少”,当电影屏幕上出现那些智障残疾儿童在教师指导下学礼仪、学技能的镜头,当看到孩子们在欢快地歌舞时,我不禁深深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师爱的温暖。

  回想自己,在如此优越的条件下,实在没有理由不发奋学习,实在没有理由辜负老师、家长的期望,我必须珍惜学习,发奋学习,为灿烂的明天而发奋。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1

  如今是二十一世纪,我们都坐在宽敞明亮的课室里,用电脑上课,可是在偏僻的贫困山区,跟我们是截然不同的景象。这次老师给我们看的电影正是讲述一个在贫困山区的代课老师的故事。

  13岁,正是和我们差不多的年龄,可对于贫困山区的学校来说,代课老师竟然可以是13岁,魏敏之就是这个代课老师,其实也就是一个大一点的孩子。面对那么多调皮的小孩子,魏敏之虽然管不住,可她坚持一个信念,孩子们一个也不能少。当张惠科因为家庭贫困,到城里打工时,魏敏之步行到城里三天三夜,到处寻找张惠科,她终于感动了电视台台长,最后找到了张惠科。期间,她受了很多苦,做了很多的努力,结果当她知道自己做的纯属徒劳时,她仍然坚持了下来。

  生活中,当我们遇到阻挠时,是不是也应该这样呢?答案是肯定的。

  电影中,还 有个情节触动了我。

  粉笔在课室里甚至可以说成理所当然的事情,可对于贫困山区的学校来说,是非常珍贵的。学习委员是个女孩,她十分珍惜粉笔,她印象中的高老师,连一个捏都捏不住的粉笔头都不肯丢弃,能多写一个字也是好的,因此当魏敏之教训调皮捣蛋的学生张惠科时,把本已摔断的粉笔又踩了一遍,她拚命阻止,魏敏之知道后,让张惠科道歉,并买了一盒新粉笔。

  看到这儿,我十分惭愧,因为我有时也背着老师,偷偷用粉笔砸人,如果说电影中的学习委员是个爱惜公共财物的人,我就象个品德低下、没公德心、不珍惜财物的人,因此我决定以后一定要爱惜粉笔,爱惜一要教学用品。

  相比贫困山区的教学条件来说,我们是幸运的,因此我们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2

  春节来临的前几天,我和家人一起看了一部电影,这部影片的名字是《一个都不能少》,电影十分感人,看完以后禁不住潸然泪下。

  故事讲述了贫困山区里水泉小学的高老师因母亲病重所以要请一个月的假,村长只好去请代课老师,请来的代课老师是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名字叫做魏敏芝,高老师在临走前,嘱咐她说:一个学生都不能少。

  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一个学生服她,还经常和她顶嘴,其中还有一个特别顽皮的孩子,叫做张慧科,还将当时还很新的粉笔给弄碎了。可是有一天,魏老师在点名的时候发现张慧科不见了,经过了一次家访后才知道,是因为家里太穷,所以才去县里打工,而魏老师为了那一个诺言,决定去县里找他,为了筹钱,她和学生去工地上搬砖,然而非但没有帮忙,反而还帮了倒忙。看到这里我十分的感动,乡下的孩子的生活可真辛苦。最后魏老师只好徒步走去县城,在路上她走了很长一段时间,在一个开着拖拉机打算去县城的人的帮助下她来到了那里,却收到张慧科失踪的消息,她用仅剩的钱买了纸和笔,打算写寻人启示,却被告知这样子做没有任何作用,她受到了第一次打击,随后那个人告诉她可以去电视台那,说那里是最管用的,魏老师打算去找台长,可是却被门口的人给拦住了,魏敏芝在门口等了两天他也没有让她进去。从这里我可以看出人间的人情冷暖。最后台长发现了他并让他参加了一个节目说是可以找到他,到了最后魏老师找到了张慧科,原来他在街上被好心人收留,在电视台的帮助下他们回到了农村。

  以前的人和现代的人区别实在是太大了,这一部电影告诉了我们要珍惜眼前的一切。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3

  星期日,爸爸给我看了一部特别感人的电影,这部电影的名字叫《一个都不能少》,其中最让我感动的人物是那位仅仅只有13岁的魏老师。

  在一个贫穷的山区,有一位高老师因家里有事需要请26天假期,在这段时间里的,他把自己的教学任务托付给一位年龄只有13岁的小姑娘魏敏之,让她来教这些学生。电影里关于魏老师对学生们的关怀数不胜数,非常感人,比如:有一位叫张卫科的学生,因为家里贫困,心里想着到城里去打工赚钱,在没有经过老师同意的情况下,就私自离开村庄到城里去,当魏老师得知消息后,心里万分焦急,她最后决定自己借钱到城里去寻找张卫科。到了陌生的城市,她呆呆地站在街道上,无助地看着繁华的街道,奔驰的车辆,拥挤的人群,她也不知道如何去寻找张卫科,她绞尽脑汁地想了许多办法,可仍无济于事,最后在好心人的指点下,通过电视台终于找到失踪的张卫科同学。

  看了这部电影,我内心很震撼,魏老师只有13岁,她的年龄比我还要小,她不但承担起一个老师的责任,还能做到了一个优秀老师所做的许多感人事迹。我想对魏老师说:“虽然您是一个代课老师,但您是一个很负责的优秀教师,学生少了一个,本来您并没有义务一定要去寻找,您可以不管他的,可您并没有这么做,而是自己借钱,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地想尽一切办法把他给找回来了,这份爱心和勇气很值得我学习,如果是我,我不一定做得到,我也许没有这份勇气,因为在那人生地不熟的大城市里,我会感到恐惧,寸步难行,不要说去找人了,平时我连自己也照顾不好,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作为13岁的女孩来说,我想您也一样会有平常女孩子们通常的缺点,但您就是凭借着灼热的爱心,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克服了这些困难,取得胜利。

  通过这部电影,我内心感触很大,我也默默地下定决心,我要向魏老师学习,学习她那份强烈的爱心,那份坚定的信念,那份神圣的责任感,不断锻炼自己,增强信心,让自己茁壮成长。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4

  记得曾看过张艺谋导演的一部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在电影中,高老师嘱咐代课教师魏敏芝说:“教育对每一个孩子都十分重要,要想办法让来上课的孩子一个都不能少。”可在那个经济落后的地方,还是有的孩子因家境困难,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年仅13岁的魏老师恪守着自己的承诺,想方设法终于让所有的孩子一个也没有少……看完了电影,我虽为魏老师的敬业精神所感动,但也有些不以为然,当人们还在受着衣食住行的困扰之中,是否接受教育并不是最重要的。

  后来,在课本上学习了“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其善也”。才真正领悟到教育的含义。感受到教育是一种力量,更是改变人的命运和开启未来大门的钥匙。在接受教育中,让人们获得知识,增长能力。否则就如同无人过问的植物,难以适应发展变化的社会。教育对一个国家也同样到关重要,没有了教育,科技就不能发展,经济就不能繁荣,社会也无法进步。虽然,现在我们国家的教育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而且就我们国家自身来说,教育的发展也相当不平衡,经济落后的地区,很多孩子都无缘于学校,无缘于教育。“一个也不能少”这个责任是多么的重大,任务是多么的艰巨啊!

  为此,我们这些生活在幸福家庭的孩子们都应该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学习,自觉接受教育,长大后真正为国家、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让我们在教育中感受幸福的生活,憧憬美好的未来。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5

  在开初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看到前面,我们就开始审视题目了,到底是钱一个子儿都不少,还 是人一个都不少?看到后面我们才渐渐明白……

  魏敏芝是一名13岁的学生,但是却担当起了小孩们的老师,她起初的意愿是教完一个月后就拿走属于她的50元,认为带小学生,当他们的老师是一件不是很难的事情,但事情出乎她意料之外,甚至不能掌控。

  张慧科是班上最调皮的学生,他一开始总是跟魏敏芝对着干,非要反着来,有一次他因为捣乱,和魏敏芝争吵了起来,把粉笔都踩烂了,她们很为难,因为高老师走之前嘱咐了魏敏芝要保管好粉笔,因为粉笔在这里很珍贵。

  后来明行光被带走去城里参加跑步比赛,魏敏芝想阻止,但最终被张慧科出卖,失败。后来张慧科因家里贫困跟孙志梅去城里打工,魏敏芝知道后,凑钱去找,但是因没钱而且还 是混车进去的,被丢了下来,最后靠双脚走到了城里。魏敏芝找到了孙志梅要求她陪她一起去火车站找,连大喇叭都用了,但是却还 是一点消息都没有。与此同时,张慧科一个人走在路上,饿了,看着包子久久不肯离去,最后还 是店家给了一个充饥。后来遇到了一个很好地老板娘收留了他。魏敏芝一直动用各种办法想方设法的找到张慧科,不惜用了所有的钱用来写那些‘没用’的寻人启事。最后打听到电视台可以帮助她找到,她再次靠那双脚走了好多路去那个地方,经历了各种险阻终于见到了台长,并在电视台上好不容易说出了自己对张慧科的真心话。

  张慧科非常感动,他很感激魏老师,因为不是她他还 一直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游荡,流浪,魏敏芝何尝不是如此?她为了找到张慧科,使出了浑身的解术,才找到张慧科,至此他们的感情又加深了!

  在记者采访张慧科时,问:“你最难忘的是什么?”他答:“要饭!”我当时一阵心酸,让这么小的一个孩子说出这样的话,都会觉得这个社会不公,但是社会便是如此,你弱小,它便会把你打败,你越是内心强大,越能够生存下来!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集锦15篇】相关文章:

1.《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5篇)

2.《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5篇

3.《安家》观后感集锦15篇

4.315晚会观后感集锦15篇

5.冰雪奇缘观后感(集锦15篇)

6.歌剧魅影观后感(集锦8篇)

7.冰雪奇缘观后感集锦15篇

8.《星际穿越》观后感(集锦8篇)

9.《冲出亚马逊》观后感集锦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