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史记》读书笔记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呢?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史记》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史记》读书笔记 篇1
假期里,我读了一本书,名叫《精彩生动的人物传记——史记》。这是大队部发的`书,是贺老师给我的,里面有很多人物故事,比如:韩信、张良、刘邦、项羽、萧何......,总共有15个人物的故事,其中伯夷和叔齐在一个故事里面。
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就是刘邦,因为她和我同姓,而且忧国忧民,打仗时也不是像项羽那样不听取别人的建议。刘邦还知错就改,在他灭掉秦国后,说要在秦王宫殿中好好享受一番。但张良和樊哙都觉得此举不妥,力劝刘邦为了大业,当前还是应该忍耐一下,不能急着享受,樊哙还直言不讳地质问刘邦:"到底是要打天下还是要当富翁?"刘邦立刻清醒过来,接受了他们的建议,马上封存了秦国所有贵重的珠宝财物和府库。
这本书里还有很多人物,还有很多和咱班同学同姓的。我猜呀,李波翰肯定喜欢李广;张鹏涵肯定喜欢张良和张骞;陈新凯肯定喜欢陈平和陈胜;刘修名肯定和我一样喜欢刘邦。呵呵,你喜欢哪位呢?
《史记》读书笔记 篇2
读者,其用心专也,韵者,其美极而触魂也!——题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翻阅沉甸甸的历史,蓦然看见,那一抹鲜艳,带着成熟稳重,披荆斩棘,正向我走来。那是历经磨难才重生的凤凰;那是千锤百炼的坚强;那是灵魂冲击才有的不朽篇章;那是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的史书,一部永垂不朽的史记。初读《史记》,读出一个顶天立地坚强的男子汉,或许一开始他就不该站出来,顶撞君王,是大罪。他是被深深地激怒了,但他没有停止在愤怒上,而是还在此基础上对他所要加以叙述和研究的到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为止的一部中国通史进行了认真的整理和思考,并得出了自我的一些结论,这是司马迁之所以不仅仅成功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并且成为一位伟大的历史家的原因所在。鲁迅有一句名言:“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
司马迁不正是在“痛定之后”,以史记这部大作长歌当哭吗?很难想像,如果司马迁在巨大的悲痛之后不继之以理智的思考,而会成文学家兼历史家。晚清的刘鄂在《老残游记。自叙》中指出:“《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史公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泣,八大山人以画哭泣,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于是,在报任安书中,我看到一个无奈而又理智的司马迁,一个身心俱残而又顶天立地的司马迁。司马迁一腔抑郁,发之《史记》,将悲痛而屈辱的灵魂投入到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
于是,绝代文章横空而出。我似乎看到了太史令坚强的身躯,化作天边耀眼的彩虹,霎得,红遍了整个天空。再次捧起那泛黄的《史记》,读出一个报国无门贤能者的忧伤。司马迁是忧伤的,他的心痛汉武帝不听谏的小肚鸡肠,所以,他是懂得屈原的,要不然,他不会将屈子愁闷的心境写得如此淋漓尽致,他又怎样会有抒一肚子的愤懑牢骚之气,满纸俱是怨辞。当屈原“举世浑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一个忧伤的灵魂与另一个无助的灵魂悄无声息的碰撞,不禁发问,那仅仅是一部述史的史书吗?无法控制不安的思绪,带着灵魂的触动与颤抖,再次品味他的《史记》,这一次,我读出了一个中华民族的魂魄,千百年来不变的'精神。无论是太史令,还是屈平,还是项王与信陵,我都看到他们人性的善良,一诺千金的男儿形象。
是司马迁完美的追求,还是他本来已经完美的文字,千年的民族之魂,在他笔下,闪闪发亮,是《史记》,让我看到一种人性的韵味,人性的光辉,那么完美,那么灿烂!我不禁怦然震动《史记》之韵味,非桂花树凋零的悲哀,也非纳兰性词的凄凉,它的韵味,是甜香赛芝兰之悠长,踏雪寻梅的不变的情怀。读《史记》之韵,读出司马迁的韵味,那是任何一个时代都光芒绽放的灵魂,带着一丝不羁,带着万般男儿忍辱负重的尊严,书写了一个属于他自我的春秋,反复咀嚼,齿留余香。
对《史记》的感动,不仅仅在于它灵动的文字与丰富的情节故事,更重要的是他所蕴含的人格魅力与精神的升华。正是因为这种力量对《史记》的认识,也进入了一个精神的境界。司马迁作《史记》,是用灵魂与命运作斗争,用自我的精神作出一部千古流传的史记。读《史记》之韵,是上古文化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读《史记》之韵,是人格与灵魂的震动!读《史记》之韵,是美丽与感动的撞击。品读史记,其韵无穷细细聆听《史记》叮咚的琴韵,内心却经历了跌宕起伏的感动。
《史记》读书笔记 篇3
我几乎使用了一整个暑假来看这本《史记》但至今还有十几篇没有看。
《史记》是汉代的司马迁写的,那是司马迁还没有任何名气,但是凭着这本《史记》,现在可以算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史记》内容一共是一百三十篇,分成了“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和最多的一部分“列传”七十篇,如果再加上司马迁的《报任安书》,那便是一百三十一篇了,其中司马迁话最多时间也是片数最多的便是“列传”部分了,然而这其中让我有一些感触,同时了解最多也是这一部分。
“列传”部分写的人物不是所有有名的人都写了,也不是写了无关联的几个人,更不是想起来谁就写谁,然而我觉得,这些人都是司马迁所有的可写的,从他的字里行间也不难看出,司马迁对这些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的`人他很赞扬,有的人他便起了一种不喜欢的意思,对于有些人他甚至很讨厌,对他们有偏见。
首先我们可以看出,西马前是一个非常不赞赏法家的人,尤其不赞赏的是法家的刑法,对武帝的统治也是及其的厌烦,很多地方都能看出来,但是如果有的人认为不对的话,我便有两处能直接看出这一点,那便是《循吏列传第五十九》和《酷吏列传第六十二》,两篇写出了司马迁对人义和侠义的官员的赞扬,以及对凶狠的官员(主要是武帝时期)的批评。在此之外,我们可以看到,司马迁对刘邦项羽时期的官员的描写很多,也花了不少篇幅在里面,虽然篇数少,但是写的人很多,而且对非常狠毒的或是法家人物抱着一些厌烦的态度,而对狭义的人加了一些赞扬。还有一件我认为是很有趣的事情,司马迁或许很重视友谊,以至于在某些文章中,还把自己的一个朋友也直接就那么加了进去,我认为写得还不错的。
《史记》读书笔记 篇4
寒假,我看了《史记故事》这本书,对《卧薪尝胆》一文很有感触。
《卧薪尝胆》讲的是春秋时期,吴国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在吴国当了三年的奴仆。这三年,勾践受尽了无数的折磨和屈辱,勾践下了决心,要发奋图强,把国家治理好,打败吴国,报仇雪恨。在他吃饭的地方挂了一个苦胆,每当吃饭前都要舔一下。他亲自到田间种地,亲自劳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十年练兵之后,他找到了报仇的机会,打败了夫差,灭掉了吴国。
勾践的故事告诉我们,失败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敢于面对,敢于重头再来。无论何时失败对于我们都是悲伤的、沉痛的。在沉痛之中,勾践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心怀大志,暗自充实自己锻炼自己,不断让自己更强大,然后等待机会,等待重新破土的日子。与其说成功是不容易的,还不如说筹备成功更不容易。迎来成功不可能没有付出。我们总是看到表面的`辉煌,却很少留意背后的艰辛;我们总是羡慕别人的成功,却不愿付出人家背后的辛苦;我们总是嫉妒别人比自己强,却从不关心自己自身的毛病。
读完了《卧薪尝胆》,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它使我想到了一个人——苏秦。小时候,苏秦家里很贫穷,他为了出人头地,天天昼夜苦读兵书,夜里,他瞌睡了,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还把头发绑在房梁上,最后他游说六国形成联盟,苏秦就成为了六国宰相,使得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一步。
同学们,加油吧!让我们奋发向上,让中国在我们这一代腾飞!
《史记》读书笔记 篇5
史记承载了中国几千年的辉煌历史,记录了一代人的风云际会。通过读史记,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智慧。在艰苦的环境下,中国人民依然保持了乐观积极的精神面貌。他们创造了宏伟的.建筑、美妙的音乐和绚丽的文化。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是历史的主人。我们应该为自己的历史以及祖先的智慧感到自豪。
《史记》读书笔记 篇6
司马迁,一个天才的史学家。读完《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安书》,可见司马迁的伟大志向、坎坷经历和执着精神,理解了他创作《史记》以继《春秋》的壮举和用心。《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等体例一应俱全,内容更是恣肆汪洋,横向囊括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学术思想、典章文化等方面,纵向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之间三千多年的历史,贯穿着史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求索精神。司马迁是一个很不幸的史学家,他受刑之后仍忍辱著书,评判历史,褒善贬恶,以客观公允的笔调冷静地记录人世间的真相,寄寓悲天悯人的情怀,表达了自己所追求的社会理想。《史记》通篇洋溢着“良史”坚持真理、秉笔直书的精神,当时的一些大人物如汉高祖刘邦,在司马迁笔下也被擦掉了神圣的光环,复原为普通人的面目。《史记》一书还明晰地刻画了历史人物在历史进程中表现出的优秀品格,其中有爱国主义精神的种种表现,有“言必信,行必果,诺必诚”的`美妙品格,有上下求索、百折不挠的探究精神……一部《史记》,记载下了上自帝王将相、国戚朝臣,下至游侠刺客、士农工商等各行各业人物的真实生活,震撼了多少后来人。读《史记》,使我感到历史固然重要,但更能打动我们心灵、鼓励我们前进、使我荡气回肠却又浸透在文字中的那些高尚、高贵的灵魂,浸透着作者司马迁对人生的深化理解。
阅读《史记》有助于我们理解历史,认识社会,领悟人生的奥秘和哲理,同时也可以激发我们的考虑。当在司马迁构建的五彩斑斓的世界中徜徉漫步时,我们应该用清醒智慧的目光去探究、去发现,从而贯穿古今,给自己一个与历史面对面的时机,在激活历史的同时也激活我们自己。
俗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经典之所以长传不朽,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它们给我们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史记》又何尝不是呢?
《史记》读书笔记 篇7
读《白话史记读本》,感觉像是作一次足不出户的旅行,领略着那个时代难以忘怀的历史事件,在不知不觉中增长了知识,又震撼了心灵。
司马迁耗尽毕生完成的52万字辉煌巨著,凝聚着他强烈的责任感和历史担当。其中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为我们这些“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后人带来了太多的思考。
《史记》在传授给我们历史知识的同时,又告诉我们如何为人处世,时刻谨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接下来的古代汉语学习中,我还要更深入地了解、掌握其精髓,并通过不断地学习来充实知识面,传承好中华文化。
中学时代,我们就学习阅读过《史记》中的一些名篇如《鸿门宴》等文章,对《史记》就很感兴趣。这次寒假,我又认真读了《白话史记读本》,仿佛是在作一次足不出户的历史旅行,在和一个历史学家面对面谈话,深深地被他那栩栩如生的文字史实所打动,领略了那个时代的一切。各种令人难以忘怀的历史事件浮现在我眼前,在不知不觉中也增长了历史知识,丰富了历史认识。
读《史记》让我领略了那个时代,回顾了各种令人难以忘怀的历史事件,感悟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感情。司马迁用生动的语言,优美的文字写下一个个栩栩如生,有着鲜明个性的人物,让我读起来仿佛置身于一个个真实的意境中,紧张刺激的情节,仿佛把我带到了那个遥远的时代,各个事件的背景特色、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都历历在目,真实在现。
读《史记》,让我认识了四面楚歌中,乌江自刎的'项羽;生灵涂炭中,起兵反秦的陈胜吴广;紧急危难中,智勇双全的蔺相如;流亡在外,却终登皇位的重耳……历史风云,世间百态,一次次震撼着我的心灵,其中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最引我深思。公元前494年,吴国进攻越国,越国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勾践只得屈辱求和,按照吴王的要求,勾践得在吴国服苦役。三年里,他忍辱负重,一心复国。回国后,他又艰苦奋斗,励精图治,与百姓同甘共苦,最终“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所以,遇到挫折,就要学会迎难而上,做一个永不服输、志存高远的人,为达到理想的目标而奋斗!?还要做到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史记》这本巨著,在传授给我们历史知识的同时,也告诉我们如何为人处世,总结前人的经验,加以很好的借鉴,时刻谨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需要我在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品味并身体力行。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对这部巨著的初步阅读和理解让我对它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也很受益。对于这部巨著,我还要更深入地去研读和认知。在接下来的古代汉语文学的学习中,还要跟着老师更加系统的学习掌握其精髓,学深学透,使自己的古汉语知识更加扎实。并通过不断的学习努力来充实知识面、开扩视野,传承好中华文化。
《史记》读书笔记 篇8
鼎鼎大名的《史记》,居然没有通读过,实在惭愧。所以,决心读一读,再忙,也要通读一遍,哪怕只是粗粗浏览,也要通读一遍。
近日,读了《五帝本纪第一》中的开篇部分,也就是讲黄帝的这一小章节。我读的是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史记》,20xx年8月第1版,20xx年2月第2次印刷。这个版本很好,好就好在注释丰富,将汉司马迁著、宋裴駰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集成在一起。司马迁的原文很简约,有了集解、索隐、正义等注释,内容更加充实,可读性更强。
我读书,也是不求甚解的,喜欢囫囵吞枣看故事。越是逸闻野史,越是兴致盎然。比如说,《史记》开篇描写黄帝这一段,生僻字较多,不常见的地名较多,读起来有些晦涩,故事虽也精彩却略嫌简单。但看到相关注释里的内容,有些就非常吸引人了。
比如《史记》描写蚩尤的这一段: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这段故事本身已很精彩,但再引张守节“正义”之“龙鱼河图书”中一段文字作注脚,就更加大气磅礴,令人心驰神往了:
黄帝摄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不慈仁。万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以仁义不能禁止蚩尤,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蚩尤没后,天下复扰乱,黄帝遂令画蚩尤像以威天下,天下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弭服。
再如,有关黄帝“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万民”,注释引“集解”中“帝王世纪”之注曰:
黄帝梦大风吹天下之尘垢皆去,又梦人执千钧之弩,驱羊万群。帝寤而叹曰:“风,为号令执政者也;垢,去土‘后’在也。天下岂有姓风名后者哉?夫千钧之弩,异力者也。驱羊数万群,能牧民为善者也。天下岂有姓力名牧者哉?”于是依二占而求之,得风后于海隅,登以为相。得力牧于大泽,进以为将。黄帝因著占梦经十一卷。
是不是很有意思?《周公解梦》中对“大风”的'解释仍然是“忽大风,国有号令”,可谓与黄帝占梦一脉相承。世人总是对占卜等各类神秘文化充满兴趣。这样的注释,便使得此版《史记》益引人入胜。
还有一些引申类的注释,也颇堪玩味:
大戴礼云:
宰我问于孔子曰:“予闻荣伊曰黄帝三百年。请问黄帝者人耶?何以至三百年?”孔子曰:“劳动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故曰三百年也。”
炎黄子孙,炎黄子孙!一个伟大人物的影响,何其深远!令人不禁想起关于胡杨木的传说:生而三千年不死,死而三千年不倒,倒而三千年不朽!
《史记》读书笔记 篇9
在八月份的上旬我看完了一本名曰《史记》的纪传体史书,看完这本厚厚的“大大书”后,我感觉这本书让我知道了许许多多的历史故事,让我又多了许多知识。
《史记》这本书是由古代的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作,这本书主要记载了从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的开始,到汉武帝的时代,共有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全书中有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作者司马迁将其概括地有详有略,并且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向我们叙述让人不得不赞叹! 不过虽然篇篇皆是精华,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本纪中的夏本纪的夏禹(大禹)。夏禹最大的`功德莫过于人们口口相传的“大禹治水”,禹当年继承父业,为了治水十三年没有回家,并且“三过家门而不入”。他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疏通河道,因势利导,终于让百姓们过上了安稳日子。但他又紧跟着亲自去考察各地的土壤情况,然后又根据数据来制定各地的进贡数量和物品,他对民众的关心真是入微啊!而且他也十分德善,使夏国兴大!
所以我也要做个像夏禹那样关心他人的人,要当个品德出众的人,同时也要像大家推荐这本书,保证你看完后知识库满满哒。
《史记》读书笔记 篇10
原来春秋时期有那么多小国,黄,许,英,六,蓼……居然有个国家就叫六国,好神奇。还有个英国被楚国灭掉了。
再次读到宋襄公召楚国成王会盟,果然出发点不同,看问题就不一样。楚国一直以自己是周王朝的老师之后而自居,因此觉得应该拥有王号。大概是封在楚地,太偏远了,虽然叫侯,其实跟流放也差不多。
宋襄公是个拎不清的,没摸准楚国的脉,就敢叫成王来会盟,人家不揍他才怪。
其实我一直认为楚国比秦国更有优势,千里之国,有纵深,有积累,进能攻,腿也能守。就算不挺进中原腹地,一直向南也有广阔的`空间啊。
晋国最盛的时候配有六军,楚国大可以多搞几军,轮番骚扰郑、陈、蔡、魏、秦……秦国有肴关,楚国有长江呀。换一个方向,世界很广阔呢。
读书正行,读书正言,读书正心。
《史记》读书笔记 篇11
(一)主要人物关系
1、秦穆公,公元前659年至621年秦国君主
2、晋献公,公元前677年至651年晋国君主
3、伯姬、申生,为晋献公与夫人齐姜所生一女一子
4、重耳、夷吾,为晋献公与大戎胡姬和妹妹小戎子分别所生同父异母兄弟
4、怀赢,秦穆公与伯姬之女,先后为夷吾、重耳之妻
5、圉,夷吾与怀赢之子
(二)老不要脸的故事
在春秋战国时代,秦穆公和晋献公可以算是第一代领导人。晋献公的爹晋武公,娶了齐桓公的闺女齐姜为妻,武公年老体衰,不能爱爱,齐姜便与太子姬诡诸即后来的晋献公私通。晋献公继位,立齐姜为夫人,生公主伯姬和太子申生。
晋献公后来又攻占大戎小戎,先后娶大戎胡姬、小戎子,生公子重耳、夷吾。
再后来,又攻占骊戎,得骊姬、骊姬弟,“俱爱幸之”,口味够重的吧!
秦穆公为了扩大秦国势力,要求与晋国联姻,晋献公把公主伯姬嫁给秦穆公,这是秦晋之好的第一次联姻。
(三)不要脸之官二代
晋献公宠幸小老婆骊姬,生了公子奚齐,有意废太子申生,找个理由让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夷吾都搬到首都以外的地方去住,八成是伯姬为弟弟申生不平,吹了枕头风,秦穆公攻打晋国,骊姬作乱,太子申生自杀,公子重耳、夷吾出逃。
夷吾派人传话给姐夫秦穆公,说如果帮他回国上位,愿意割让河西八座城池作为报答。秦穆公就真的派兵帮他杀回晋国,登上了国君之位,即晋惠公。上位后夷吾反悔割让河西八城之承诺,杀死秦穆公来使,大臣丕豹劝秦穆公再次攻打晋国,秦穆公没有听。
前647年,晋国大旱,晋惠公向秦国请求援助(开得了口!),秦穆公听从百里奚建议,同意援助,分水陆两路给晋国运去了大量粮食。前645年,秦国发生饥荒,请求晋国援助粮食,晋惠公听从虢射的建议,趁火打劫,发兵攻打秦国。结果反而战败,被秦穆公俘虏。因了姐姐伯姬也就是秦穆公夫人的求情,夷吾献出河西土地,把太子圉质押在秦国,秦穆公才没有杀掉夷吾,并把他送回了晋国。为了巩固秦晋之间的关系,秦穆公把他与伯姬所生的女儿怀赢嫁给了公子圉,从亲属关系上论,怀赢要喊自己的舅舅夷吾公公,圉要喊自己的.姑姑伯姬丈母娘。这就是秦晋之好的第二次联姻。
前637年,公子圉听说父王病重,逃回晋国,前636年,晋惠公夷吾驾崩,公子圉继位,是为晋怀公。前635年,秦穆公怨恨女婿公子圉私逃,从楚国迎回了晋献公公子重耳,又把闺女怀赢许配给重耳,论起来怀赢首先是伯姬的闺女,也就是重耳的亲侄女,然后是自己亲兄弟夷吾的儿媳妇,重耳推脱了一下,后来还是接受了,娶了怀赢为夫人。这就是秦晋之好的第三次联姻。当年春天,秦穆公派兵护送重耳回晋国,杀死晋怀公圉,立重耳为晋文公。
(四)为政之道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观古推今,政以德而立者,寥若晨星。朝秦暮楚、朝三暮四、出尔反尔、背信弃义、大言不惭、自欺欺人、欺世盗名、沐猴而冠者却比比皆是。此前,崔子称刘某云教女处世哲学不要脸云云,其实不怪刘某道德沦丧,礼仪堕落,不过是几千年传承其来有自,看今朝不要脸再放异彩而已。
呜呼!他们脸都不要,我们还能要什么?
《史记》读书笔记 篇12
《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这部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此书也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对后来历朝历代的正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一个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编织成了世世代代流传的史记。
司马迁笔下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有着鲜明的个性。生动的语言,优美的文字让读者读起来仿佛置身于一个个优美的意境中。随着情节的起伏,我的心情也在为之而改变。喜着主人公的喜,忧着主人公的忧,感受着主人公的感受。轻松幽默的语言,紧张刺激的`情节,仿佛把我带到了那个遥远的时代。各个时代的背景特色;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史记》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绘声绘色。
看《史记》就仿佛在作一次足不出户的历史旅行,领略了那个时代的一切,回顾了各种令人难以忘怀的历史事件。体会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感情。看《史记》就仿佛在读一本有趣的故事书。生动形象的历史人物有声有色的为你讲述他们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带领你进入他们的世界。看《史记》就仿佛在和一个历史学家面对面的谈话。深深的被他那准确到位的语言所打动。在不知不觉中也增长了必要的历史知识,丰富了头脑。
《史记》是一本既生动有趣又能增长知识的值得一看的好书。
《史记》读书笔记 篇13
史记中记录了无数次历史的转折点,每一次转折都牵动着一方的命运。通过读史记,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历史的'变迁与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历史的转折往往来自于人们的努力与斗争,它们是人民智慧与勇气的结晶。每一次历史的转折都是困难的,但它们也意味着希望。历史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就能够改变自己和社会。
【《史记》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史记的读书笔记05-09
《史记》读书笔记11-07
《史记》读书笔记05-28
史记《孔子世家》读书笔记12-29
《史记》读书笔记15篇06-14
《少年读史记》读书笔记11-11
司马迁《史记》读书笔记11-11
【精】《史记》读书笔记15篇08-02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心得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