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感动中国》读书笔记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感动中国》读书笔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感动中国》读书笔记1
读完《感动中国》后我感慨万千,“双百”人物以自身的种种事迹催人泪下、令人振奋。张海迪和史光柱无疑是自我生命的设计师,白芳礼和丛飞用自我的一生诠释了“爱”的内涵,诠释了奉献的真谛。文花枝让我懂得了职责重于泰山,甚至奉献自我的生命,也在所不辞……在众多英雄之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谭千秋教师与歌手丛飞。
谭千秋教师,和别的教师相比,没有什么异常之处,可是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却变成了一只令世界仰慕的雄鹰。他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手臂上伤痕累累,脑袋后部被楼板砸得凹了下去。4个学生都获救了,可是谭千秋教师却永远地离开了他所深爱的学生们。谭千秋教师用自我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摘下我的翅膀,让它助你飞翔”,诠释了一个平凡而又伟大教师的默默奉献的`品格!他在灾难来临时的瞬间,塑造了一座在人们心中永不倒塌的丰碑。
挚爱无声,大爱无痕,在生活中总会有像谭千秋教师一样平凡而又伟大的人,他们用真爱传递着人世间最美的真情,用真情谱写着人世间最华美的乐章。丛飞——183个孩子的父亲,观众喜爱的歌手,就在他的事业蒸蒸日上、在为完美未来憧憬的时候,一场慈善义演改变了他的人生。从1995年正式认养第一批辍学儿童开始,在长达11年的时间里为了能给孩子们及时地交上学费,丛飞玩命一样地疯狂演出,直至一头倒在后台。2006年4月20日,年仅37岁的丛飞永远地离开了他爱着和爱他的人们!丛飞,这个硬汉,平生捐资300多万元,而临终之时却只留给自我6个月大的女儿一本相册。
双百人物的至善至爱感动着你我,这些人的事例点燃了我们心中的精神火炬,照亮了我们的终身发展之路,作为21世纪的小学生从小就应当像他们一样,在奉献中体现人生的价值,让生命得到升华,让自我的生活更有意义。
《感动中国》读书笔记2
当我们从呱呱坠地,就有了父母无畏的关爱,而极少数的婴儿却遭到丢弃。但世上存有一些好心人士收留那些弃婴,无论那些弃婴的健康状态,还是残疾程度,都义无反顾的做出了艰苦的抉择:收留他们。就是高淑真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去收留上百名的残疾人士,在家里人没有饭饱的情况下也不让那些残疾孩子们的肚子受的半点委屈,她为的就是让那些有残疾孩子能够为自己挣得养家糊口的`钱去,她已经不在乎自己的饿,冷,暖......只在乎那些不能自理的孩子们,她不仅仅是她自己孩子的妈妈,是那上百名孩子的妈妈,她是可敬的!
在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嘴里说出了:把自己的肾捐给那些最需要的人,最后还把自己的肝也捐给了那些真的需要的人士。她还没有受完应尽的学习义务,但她想,却再没有了机会,她的年华还没有绽放,就已凋谢,留在了人间温暖,她就是:何月。
世间的温暖都要由我们自己去创造,只要我们从细节去观察,就会发现人世间的问问到处都在。
《感动中国》读书笔记3
志当存高远,这是我最喜欢的名言。
大千世界,好好尘寰,庸庸碌碌度过一生的人不计其数;然而久经磨练,矢志不渝,最终到达光辉顶点的人也不可胜数。追究其区别的缘由,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他们立志的高与低,近与远,也就是想当将军还是当士兵的问题了。
方志敏为了自己的革命理想在敌人的屠刀下宁死不屈,虽死犹荣;贫苦出身的雷锋为了实现报答党和人民的理想尽心尽力的为人民服务;孔繁森为了维护国家民族和谐统一两次进西藏,艰苦工作;年仅15岁的赖宁为了保护国家财产而牺牲;陈延年为了自己的革命志向,坚决不说出党组织的秘密,被乱刀砍死试想:如果他们没有立志为党和革命奉献一切,又怎么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呢?
正因为这些名人的榜样,人们常常在孩子幼小时就培养他们立长志、立远志。他们懂得:人生要在漫长的岁月中度过,犹如黑夜行船,一个最远最亮的航标灯是最好的指导者。有了它,你才会乘风破浪,到达成功的彼岸而不至于漫无目的漂泊,甚至会被卷入激流洪潮中。人的一生又在困难中度过,犹如攀登高峰,有的人志在半坡,有的人则非登上顶峰不可。其中的艰难对前者而言是拦路虎,对后者来说是微风拂面而已。最终,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属于谁就尽在不言中了。
陶行知先生说:立大志,做大事,探讨大学问。这或许是现在许多青少年必须思索的问题。一代伟人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周恩来决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诺贝尔立誓我是世界的公民,应该为人类而生他们早已成为许多青少年的榜样。
然而,并非所有的大志都能如愿实现。试想,一个人空有远大抱负,却未能坚持自己的信念,没用行动去实践去追求,又怎么会有所收获呢?如果你有远大志向,并且努力去追求过,即使失败了,也没有遗憾了。
因此,志当存高远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条件和必修的一课。这正如我对拿破仑名言的喜爱一样,的确,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感动中国》读书笔记4
今日,我读了《感动中国》,最让我感动的是刘伟。
刘伟是一位无臂钢琴师。他这样说过:“我的人生仅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他12岁时在水疗池学会了游泳;14岁时游泳赛上夺得两枚金牌;16岁学习打字;19岁学习钢琴;22岁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一分钟打出了233个字母,成为世界用脚打字最快的`人;23岁时他登上了舞台,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男孩的奇迹。他坐上琴凳之后,优美的旋律飞快地流出,十个脚趾灵活地跳跃着,在表演结束后,所有观众起身鼓掌。
我想:每个人都有一双翅膀,发挥出自我的努力,创造奇迹。也许一个平凡的人,无力做件大事,但我能够为别人做些什么,那时我们能够成为一个感动中国的人,这样,我们能够支撑自我,又能帮忙别人。这,正是感动的一种力量……
《感动中国》读书笔记5
那些藏在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当遇到这种感人至极的事迹时,就会触动感伤……
当我看完《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后,我心中有如被石子激荡,泛起层层涟漪……如果说,我也遇到了这种挫折,会如“感动中国”获奖者的刘伟一般坚强吗?
他是一个悲惨的人,没了双臂,而当他找到了希望——学游泳并获得了了残运会冠军时,可医生却说他不能在剧烈运动了!无助,徘徊,内心充满了悲伤,可刘伟却并没有放弃,他选择了学钢琴!用脚一次次弹出了用手弹出的`音键,他不是用脚在顷尽热血,而是用灵魂!
刘伟有一颗那么炙热的心啊!用再多的水也无法浇灭那对生活与音乐的执着。我跟他比起来,为一点小事而哭泣、埋怨,从不用毅力战胜困难,只会躲在避风港,所有一切让别人扛,让别人挡……
现在想想,自己多么懦弱呀!不敢轻易尝试,对于挫折只会退缩,与乌龟有什么两样呢?看完颁奖典礼后,我内心激动已无法抚平,一个残疾人都可以做到执着,我为什么不可以呢?人长大了总要学会承担;翅膀硬了要学会闯荡;羽翼丰满了也要学会飞翔。
我不可以一直被爱包围下去了,万一哪一天,亲人朋友不在身边,我依靠谁?万一,我如鲁滨孙一样,流落到了不毛之地,怎样生存,呼喊谁“救命”呢?我要坚强,拥有一颗炙热的心,抵挡挫折。即使用水来泼我炙热的心,也不怕!我要像刘伟一样,用坚强来诠释微笑;用炙热的心,挥洒热血!刘伟确实令人感动,他不仅感动了我,也激励了我。
在朦胧的眼神中,我仿佛看到了我炙热的心,我不怕水,因为坚强……
《感动中国》读书笔记6
看完《感动中国》我有许多感触。我赞颂黄旭华的隐姓埋名、淡泊名利;对刘盛兰17年没吃肉,连馒头都舍不得买,却大方的捐款助学感到震撼;对陈俊贵一生守望战友情而感动;还对段爱平贴工、贴钱、贴命、贴近老百姓而肃然起敬一个个人无一不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是感动。
我被黄旭华淡泊名利、隐姓埋名感动。1959年毕业于上海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加科研。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父亲临终前他也不知道,母亲从63岁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xx多家科研单位,他和同事在没有计算器的情况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成千上万的数据。1988年,他不顾生命危险,亲自下潜300米,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的第一人。是啊,他虽然抛家舍业,隐姓埋名,但是他却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此,我想到了水,他就像水一样。水利万物而不争,但是人们却不能离开水。他虽不争,但这不争胜过争,他的不争使他变得伟大。我也要向黄旭华学习,学习他的无私、淡泊和他水一般的品质。
我还被刘盛兰感动。他是一个普通的村民,他在73岁时成了孤寡老人。他为了让自己老到无力行动时有人陪他,他开始助学,这是他的初衷。可后来,他每天捐款,慢慢的,他对这些学生十分同情,他便省吃俭用,真正无私地帮助这些学生。正如颁奖辞写道:风烛残年,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是啊,他以无声诠释着大爱。此处无声胜有声,他的'爱是无声的,执着是无声的。正是他这样默默地坚持,爱也积少成多,最后感动身边的人。我也要向他学习,学习他的无私付出,学习他的那份爱心,那份执着。
这些人,虽然平凡,但也用行动诠释着什么是感动,他们甘愿做一滴水、一朵花,在无声处默默地付出,但带给我们的是最夺目的光彩。
《感动中国》读书笔记7
拿起《感动中国》这本书,我随手翻开了71页,这是一位爸爸的故事。
爸爸的名字叫丛飞,生于1969年,一个平凡人拥有着不平凡的故事。我带着好奇心看了下去,这个故事十分动人。
故事是这样的:
丛飞原是一名深受观众喜爱的歌手,开始,一场慈善义演改变了他的人生。
当年,四川成都举行了“失学儿童重返学校义演”活动中,丛飞也赶到了现场,看见那几百名失学儿童,他当场捐出所带全部现金——2400元,这些钱在当时能够让20多个学生完成2年学业。
从此,他以各种形式帮忙贫困儿童,并且每次都把挣来的钱全部捐出去。孩子们称他“爸爸”,朋友们叫他“丛飞大哥”。
11年里,他资助了183名贫困儿童。为了及时交上学费,他玩命一样演出,收到一笔钱,寄出一笔钱,自我身无分文。XX年1月,丛飞已是肺癌晚期了!可他却不治,因为仅有1000多元。当人们捐钱时,他又坚持从中取2万元捐给山区。
丛飞,20xx年4月20日,37岁的他永远地离开了他爱着和爱他的`人们。丛飞,这个硬汉,平生捐资300多万元,也没什么能够留给女儿的,却只留下一本相册个六月大的女儿做个纪念。
大家可能听这个故事可能会哭泣,才37岁,就这样离开了人世。可是他平生帮忙了无数个贫困儿童重返学校,他必须觉得值!这让我想起蒙田曾说过的一句话:“生命的用途并不在于长短,儿在我们怎样去利用它,许多人短暂的生命却永久地铭刻在人们的心间。”
丛飞,用自我的生命诠释了“爱”的内涵,诠释了“奉献”的真谛,他默默无闻的至善至爱感动着你我,记录着一段历史的痕迹。
我想:丛飞,你资助了无数个儿童,是多么的伟大呀!只可惜,你走了,却也留下了很多遗憾。你为了让贫困儿童上学,把自我变成穷光蛋,自我的病都不治,不能去陪伴自我女儿成长。但我相信,等你女儿长大了,她会认为:帮忙更多人比陪伴她一个人一生更有价值、意义,所以她会理解爸爸的。同时,爸爸的精神值得大家去学习,她也会为此而骄傲的。让我们从他身上汲取无穷的精神力量,积极行动起来倡导奉献,乐于奉献,自觉地把生命汇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洪流中,在奉献中体现人生的价值,让生命得到升华。
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我们少吃一包零食,少喝一杯酒,少买一件衣服,少抽一盒烟,帮忙那些需要帮忙的人,让所有贫困儿童回到学校。好吗?
从今日起,我要把所有零花钱节省下来,就我所能地去帮忙山区里那贫困的儿童。
《感动中国》读书笔记8
我读了《感动中国》这本书深受感动。这本书主要写了有一些人为了别人而牺牲了自我。其中,我最敬佩的人是叶欣。
在20xx年春节前后,一种极具传染性的疾病——非典型肺炎在广州一些地区流行,叶欣开始收治“非典”病人。她就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一个“非典”重症患者的抢救,往往伴随着许多医护人员的倒下。应对生命危险,叶欣总是斩钉截铁地对年轻的医护人员说:“那里危险,让我来。”她深知,自我也许有一天可能倒下,但能不让自我的同事受感染,她心甘情愿!
3月4日清晨,叶欣仍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科室,巡视病房,了解危重病人病情,布置隔离病房……劳累了一上午,连水都没喝一口,只觉得全身困乏疼痛,中午刚过,叶欣开始出现发热症状,病魔最终没有放过她。经过检查,叶欣染上了非典型肺炎。然而,多少人的努力和呼唤,都没能挽留住她匆匆离去的脚步。3月25日,叶欣永远离开了她所热爱的岗位。
记得有一次,中午放学的时候下了一场大雨,因为车坏掉了,所以只能步行回家。才跑一段路身上就已经全部被雨水淋湿了。这时,我身后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回头一看,原先是教师。她亲切地问我:“你的自行车呢?”“我的自行车坏了,正在修呢!”我回答道。刚说完,她把雨伞递给了我,自我淋着雨回家了。
过了十几二十天后,那天中午刚好又下了一场大雨。教师因为出门忘了带伞,而被雨淋感冒了。到了中午放学的时间,她把所有的学生送出去之后,自我又快步跑回家。我见教师每走几步就打一个喷嚏。就走上前去把雨伞递给教师。顿时,教师的眼眶里涌出了泪花。她先把我送回家,然后,自我撑着伞回家了。
我们既要学习教师那种乐于助人的精神,也要学习叶欣那种临危不惧、舍已为人、身先士卒的精神。
《感动中国》读书笔记9
今天下午,老师放了专题片《感动中国》,看完片子我被深深的打动了。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丛飞”。他是一位歌手,也是一位好爸爸,当他自己还没当父亲的时候,他就用父亲的眼神看着那么多孩子,孩子的眼神让他心动让他行动。丛飞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当他被病痛折磨的时候,他想得仍然是他的“孩子”,他托人将学费转交给了失学儿童,当时的.那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泪如雨下。
让我感动的还有“魏青刚”。他是一名普通的农民工,甚至还被别人戏称为“打工的”。可是,他却朴实,朴实得像一块石头。可能平时,我们不知道他,确实,他小得像大海里的一叶扁舟,没人发现他,但就是那一瞬间,他让所有人眼前一亮。在给魏青刚的颁奖词上这样写着: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为一个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危险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选择,因为这瞬间动作原自内心品质。从人群中一跃而出,又悄然回到人群中去,他,是侠之大者。
我们之中有几个能像魏青刚这样舍己为人的人,甚至可以说没有。魏青刚是平凡的,但他的举动让他成为一个伟大的人。记得在节目最后,主持人问他:“得了这个奖,你最希望什么?”他说了一句很朴实的话:“希望大家能给我找得活干!”在场的观众都笑了,可是,我却觉得没什么可笑的,因为,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自己想说的话,能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这是件很不容易的事,魏青刚叔叔,我佩服你!
看了这次专题片,我从邰丽华身上知道了做人要坚强,从洪战辉身上学到了什么是友善。勇敢和坚强……
《感动中国》读书笔记10
读了《感动中国》这本书后,我不由得感慨万千。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三章中的第二项《用感恩之心敲幸福之门》。其中有一个故事,我印象最深,故事的名字叫《知恩图报的13位农民》,讲的是:13位农民支援雪灾的事。因为唐山大地震得到各方支援,社会上的好心人都支援唐山使唐山得以重建,使唐山人民得到了幸福,决定要回报社会。在南方遭受雪灾时,领头的宋志永说:“此刻南方遭了雪灾,我们也应当来出点力,咱普通农民,除了力气,没啥回报社会!”这13位农民里不仅仅有一对亲兄弟,还有两对“父子兵”。
本着想到南方出把力的`想法,大年三十,他们备上铁锹,铁镐,租了一台中巴车,于午时4时出发,日夜兼程,一路南下。初二上午,他们赶到了郴州电力抢险指挥部。此时,电网抢修调度正在紧张地进行中。宋志永说:“我们都是农民,电力抢修专业性很强,大家不能直接上手。可是,我们有一颗热心,有两膀子力气。”于是他们主动请缨深入山区,清理通往山顶电塔山路的积雪。
感恩助人为乐的精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无处不在的。有一次下雨,我忘了带伞,一个同学和我共打一把伞,而他自我的身上却淋湿了,又有一次,我听天气预报说要下雨,我特地多带了两把伞,我以感恩之心回报同学。
我们无法离开为我们服务的劳苦大众,因为我们无时无刻都在享受着他们的劳动成果,感恩来源于职责,感恩来源于爱心。我们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我们身边每一位默默为我们奉献的人。
《感动中国》读书笔记11
我无意中翻起了感动这本书,里面的一篇文章题目吸引了我,使我有想看下去的想法。它三轮车上有大爱的翁——白芳礼。74岁的白发老人,为还要去蹬三轮车呢?是他没有生活来源,儿女不孝顺?都。白用他蹬三轮车的钱去支助贫困山孩子。白一共捐了35万。这可小数目啊!1994年,白又做了惊人的举动,他卖掉了家里的两间老房子,了一万多元,又向银行贷了些款,在天津火车站旁成立了自我的“支教公司,并自我每月为需要支助的贫困学生捐款8000元,达就自我去蹬三轮,借钱也要!5年后天津火车站整改,白的“支教公司”转眼了废墟,老人留下了眼泪。
而他也老了,再也等不了三轮了。办?给孩子挣钱读书呢?老人在那年的冬天,硬是给人看了三个月的'自行车,一角,两角,一元,两元,就凑足了500元,当他把钱交给教师时,老人很无奈的说:“我干不动了,以后再给孩子支助了。我最终钱。”教师拿着钱哭了。20xx年9月23日早晨,93岁的他静静的。天津几千名师生和市民自发来为他送行。想想贫困山孩子,再想想我们自我,好的条件不去学习,而吃穿上讲究。我们何不将用在吃和穿的钱省,将钱用来支助贫困的孩子呢?为社会做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呢?
【《感动中国》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05-28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02-25
中国经典名著读书笔记02-17
感动中国颁奖词11-08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02-24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15篇09-01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07-02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心得范文09-10
感动中国颁奖词15篇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