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笔记

时间:2022-11-03 09:09:38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教师读书笔记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书笔记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书笔记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师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教师读书笔记

教师读书笔记1

  书中提出通过以下方法形成我们积极良好的心态:

  1、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心态就是决定我们心理活动和左右我们思维的一种心理状态。如果我们的心态是积极的,那么,我们的生活环境也会是积极的。

  2、生活在当下。“活在当下”就是要我们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我们所拥有的人、事、物上面,全心全意地去接纳、品味、投入和享受这一切。

  3、节制欲望,知足常乐。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幸福指数与其欲望成反比,在同等生活条件下,欲望越少的人,其幸福指数越高。

  4、接受现实。如果事情无法改变,我们就改变自己。

  5、学会调节不良的情绪。现代社会节奏加快,竞争和挑战日趋激烈,幼儿教师在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方面面临沉重的压力,这往往使得我们容易出现情绪低落、忧虑、委屈、紧张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不仅影响到幼儿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到幼儿教师对待幼儿的态度和行为,因此,我们要学会调节自身出现的不良情绪。

  6、适当地投身于体育运动。适当地参加体育运动,既可以锻炼身体,又有利于心理健康。

  7、学会合理安排工作与休闲,避免心理上的超负荷。

  与其说幸福是孜孜以求、费心尽力得到的报偿,不如说幸福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心灵的感悟。我们要拥有一颗平常心,用幸福眼看世界,那么他就会拥有幸福。因为快乐,所以幸福。我不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式的牺牲者,也不是繁琐工作的被消耗者,而是一个努力追求生活意义、生命价值的快乐幸福的幼儿教师。

教师读书笔记2

  我是怀着一名幼儿老师的情绪看完的。这不是一本书,是篇文章,但我把它当书一样的看了一篇又一篇。

  一、本书的核心思想:

  这篇文章是以一位幼儿教师用自己的心态写出了自己对工作的一些想法。一共十六点写出了幼儿教师方方面面。有工作上的,有生活上的等。

  1、整天有写不完的案头工作;

  2、工作强度大,活儿忙不完;

  3、工作时刻长,报酬少;

  4、工作上的比赛无休止;

  5、幼儿老师的安全职责大;

  6、在社会,没有谁能瞧得上幼儿老师;

  7、每一天都在幼儿的吵嚷声中度过;

  8、每一天和孩子嘻嘻哈哈,在一些人眼中就如疯子般。

  9、为了布置区域什么垃圾物品都要。

  10、家长工作有难度;

  11、当孩子们长大了,认识儿时的幼儿老师几乎是零等等

  二、几点心得

  看了这篇文章后,我觉得这位作者用反写方法,突出了幼儿教师的伟大。幼儿老师虽在一些人眼中很小很小,但却能把家中的小霸王教育的懂事。比如:“当新生幼儿才入园时,二三直个孩子一齐哭,抱完这个哄那个,哄完那个又抱这个,老师常常是骗一个,哄一个,抱一个,拉一个后头还跟着好几个!要是遇到几个感情脆弱的家长,孩子哭,她也哭,那就又得哄家长。于是大人小孩一齐哭,那场面那家伙那整个一人间练狱啊!哭还算小事,此刻的孩子普遍奥特曼看多了,特暴力,那是又打又闹又踢又咬死活不好上幼儿园,因此老师身上留点小伤那是常事。”就从这点上,就看出了幼儿老师的不一样一般。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时,觉得这作者真的写出了老师的心里话,一些不平。但多看了几篇后,才知作者的含意??幼儿老师的不简单!我做为一名普通幼儿教师感到真快乐。正因我看到了我们的伟大,正因我看到了我们的高尚,正因我看到了我们幼儿老师在人家眼里的不一样。虽没有小学老师、中学老师、大学老师那么的高级,但我们却能把一个不懂事的孩儿学会懂事,未来的才子们都是从我们手中开始起步的!

教师读书笔记3

  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想使自己有所成就,都在寻求幸福的人生,但是,并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得到幸福。在读了(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后感受颇深。

  究竟什么是幸福?是平时感受不到而在生活的某一瞬间才能感受到的一种体验?是人们一心渴望的人生境界?抑或是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终极的目的?也许印度哲学家克利希那穆尔提说的更深刻:“幸福是一种你未曾意识到的状态,是一种你未曾感知的状态。当你知道你幸福的时候,你也就没有幸福了。不是吗?而当你感受到幸福时,幸福也就消失了。你能总是说你是快乐的吗?只能是后来,某个时刻或一个星期之后你才会说‘我曾经多么幸福,我曾经多么快乐’,在现实的那一刻你是不曾意识到幸福的,而这正是幸福的美。”“活着真好”这是一种对幸福感受的质朴的表达。曾经有心理学家对数千人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什么是使人幸福的最重要因素?”结果表明不是钱、成功、健康,甚至不是美满的爱情、婚姻和家庭,真正幸福的人只有两点是共同的:他们明确地知道自己的生活目标,同时他们也感受到自己正在稳步地向目标前进。这是以存在的完美为指向的幸福,是人身潜能不断展开、创造力不断发挥、朝着自由全面发展的方向展开的一种生活的实在和对未来的憧憬。这就是幸福。

  幸福是一种感受和体验,也是一种实在的生活境遇。人之所以能在生活中克服千难万险,最根本在于人有精神动力或精神支柱,而追求幸福是最根本的精神动力。

  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既是感受幸福的过程也是创造幸福的过程。知识和文化修养是感受和创造幸福的关键,教师是培养祖国人才的核心力量,因此学习就显得更为重要,就应该“把终身学习看作是生存的需要和实现幸福的重要途径。”这也是(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一文所倡导的理念。我们很难断言,有知识、有文化教养的人一定比缺乏知识和文化教养的人幸福,但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会同意活着比死了好,健康比疾病好,自由比奴役好,教育比无知好……,有知识有文化比无知和没文化更容易达到幸福,对一个人的成功和幸福起决定作用的是知识文化,它对一个人的生活具有深厚意蕴。因此我们教师就更应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 充电”,实现“工作、学习、生活一体化”。诚然我们的基本状态是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工作和学习矛盾十分突出,但这并不应成为我们不加强学习的理由,我们应该把学习视为每天的一项重要工作,每天不断继续学习,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幸福,才能用知识创造出更高层次的幸福。通过学习才能形成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对人类生活充满爱的心态。我们在平凡中见到了伟大,在平淡中见到了持久。在妈妈平凡的琐碎的对自己的照料中感受到了人性的伟大;在体力劳动后喝杯白开水感受着甘露般的清香与甜蜜;在握住一双温暖的手时,体会到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人间真情;在与学生交谈时感受到了最纯真的童心,感受到了他们对自己的尊敬和爱,更感受到了获得教育的幸福。

  学习不是外在的异化自己的工具,而是实现人的幸福的基本力量,我们应该永远敞开心胸,让宇宙的每一处风、每一种信息都吹入胸膛,那么这样我们就能获得更美更好的幸福,就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会创造幸福的人,即是一个会创造幸福生活的教师。

教师读书笔记4

  我去年收获最大的就是读了几本好书,其中一本就是《王崧舟讲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曾教授的《慈母情深》和《枫桥夜泊》都曾在小语界引起轰动。小学语文该怎么教?王崧舟在这本书里有他独到的诠释,所有的章节段落都是取自他的演讲稿。他的语言时而诙谐幽默,时而发人深省,一不小心你就会不知不觉陷入他诗意感性的文字里,纠缠在语文与生命的漩涡里,然后发出仰天感叹:原来应该这样教语文啊!

  一个寒假的时间,我常常就俯在桌前默默地着翻阅,接受着来自书本的一次又一次洗礼,他用文字一遍一遍唤醒着我内心的某种期待,常常忽然会让我恍然大悟:原来,我一直都是错的。

  他说人生应该有四种境界。“境界不同,对职业和人生意义的体验和解释也就不同。”首先是功利境界,工作就是为了生存,教书就是我的饭碗。好好教书,才能好好生活,这一点完全正确。但是如果始终停留在这个境界,单纯只是为了赚钱而教书,王崧舟不客气地说:“老师啊,您是要了一辈子的饭啊!”其次就是上升到了道德境界,就是为了肩上的这份责任而教书,因为你面对的是全班四五十个承载着全家甚至是几代人的希望,为了这份责任和希望,怎能不好好教书呢?可是冷静下来一想,你会发现,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无私奉献,为学生而活,为家长而活,为校长而活,这样有意义吗?“人不能总是为别人而活吧?”所以这个时候,必须超越,必须得提升自己的境界。第三重境界那就是科学境界,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要做科研型的老师。那时你就不是为谁而活了,你是在为学问而活了。你总是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不断更新是自己的理念和方法,“怀着一种憧憬、怀着一种期待、怀着一种惊奇进入了课堂。”“你在试验你的思想,你在考量你的做法。”你在教学过程中找到了做学问的趣味,这应该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了。最后,第四重境界那就是生命境界了。时间就是生命,你每天都在消耗自己的生命,并为更多的生命付出,期待“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交流,生命与生命的沟通,生命与生命的美丽邂逅。”“支付的是生命,结缘的是生命,最后收获的还是生命。”

  每一次上课都要有“活在当下”的思想,如果每次提出问题之后,你都只是在期待一个正确的答案,那你永远只能在焦虑、矛盾之中度过。

  其实这对语文老师来说是一个矛盾。提出问题当然期望得到正确答案,有了正确的答案教学才能正常进行,也许数学可以这样想,语文是绝对不行的。王崧舟举了于永正老师上的《新型玻璃》一课,学生反复读过课文之后,注意是反复读,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学生回答说:“课文介绍了五种玻璃,第一种是吃音玻璃,第二种是夹丝玻璃,第三种是吸热玻璃,第四种是变色玻璃。”老师没有让学生马上坐下,而是增加难度,希望学生能说得简洁一些。学生面露难色,想坐下了。如果你是活在下一刻的,那就会遍地寻求答案,麻烦也会接踵而来。于老师却是利用了皮格马利翁效应,他淡定地对孩子说:“孩子,别忙坐下。老师看你有这个能力。要不,再想想?”那是在借班上课,于老师一定不太了解学生的情况,如果遇到的是个差生,那后果又该如何呢?当时全场都十分安静,期待学生的回答,而于老师呢,却一直从容得看着那个孩子。几分钟后,那个孩子做出了这样的回答:“课文共介绍了5种玻璃,它们分别是吃音玻璃、夹丝玻璃、吸热玻璃、变色玻璃。”回答得非常简洁,于老师这样夸赞孩子:“说得好,说得妙,妙就妙在‘分别是’三个字,帮你节省了整整十五个字。孩子,如果你刚才坐下去了,你就失去了一次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这样的机会可不多啊!”全场一片掌声。

  这就是活在当下,这就是享受课堂,你选择了怎样的生命状态,就注定你将收获怎样的生命。读完了这个篇章,我也一直在思考,我现在出于什么境界,我还应该向怎样的境界奋斗。在每一堂语文课上,我是在享受,还是在备受煎熬?我让那些力图获得新知的生命们,付出了怎样的努力。王崧舟的话寓意深远,可以供我整个教师时代细细品读与思考。最后我找到了黎巴嫩文学大师纪伯伦的一句话,以其与同行共勉,“工作是看得见的爱,通过工作来爱生命,你就领悟到了生命的深刻秘密。”

教师读书笔记5

  近日,我读了《塑造教师》一书,感到这本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塑造教师》一书中,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卡罗林博士,收集了教师们回忆的近200个在学生时代所经历的最不愉悦,且记忆犹新的事件。这些事件,涉及幼儿园、中小学以及大学的学生生活,包括班级管理、幼儿活动、课堂教学、成绩评定、师幼交往等等方面,内容丰富,举例生动形象,真实地反映凝固了教师在教育管理中易出现的种种错误。读着这本书,如身临其境,从所举教师的错误当中,思索着,对照着,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特别是从这些案例中进一步理解了幼儿的感受,又一次站在幼儿的视角审视我们的许多教育现象和处理方法。

  这本书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个案例后都有“处方”的形式,对发生的事件给予分析,帮助读者找出问题的根本。这些分析根据人的心理发展的理论,提出许多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了对幼儿的尊重、理解,关注、欣赏、支持、帮助,突出了作为教师应有的对幼儿真诚的爱。诸如:“当你伸出一个手指责别人的时候,剩下的四个手指其实在指责自己”,“优秀的教师,善于挖掘不擅长表现的幼儿其他方面的优点”。

  作为新教师的我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幼儿还是批评幼儿,促进幼儿进步还是抑制幼儿发展,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想想自己也许在不经意间我的言语伤害了孩子,我却不知道。这本书中介绍的知识能让我恢复平静,保持心理平衡。

教师读书笔记6

  杜威在《艺术即经验》一书中谈到了“一个经验”的概念,并将之界定为:“我们在所经验到的物质走完其历程而达到完满时,就拥有了一个经验。”该界定显示出“一个经验”至少具有两重含义。一是完整性,即“走完其历程”。二是圆满性,即“达到完满”。完整性和圆满性共同构成了“一个经验”的内涵。

  应该说,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大多能尊重幼儿对完整经验的需要,比如。给幼儿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让幼儿唱完一首歌,帮助幼儿完整地经历一次科学探索活动,等等。然而,不少幼儿园在追求幼儿经验完整性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幼儿所获经验的圆满性。例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会不断地催促幼儿完成其作品;为了在活动结束时让幼儿得出答案,教师会缩减探索的时间,给予幼儿过多的直接帮助。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表面上看来,教育活动是完整的,教师引导幼儿获得了完成某一个教育活动任务的经验,但这种经验却是肤浅的,不具有累积性。在有限的时间内试图完成一个完整的任务,常常会在关注幼儿经验完整性的同时,以牺牲幼儿经验的圆满性为代价。

  那么,如何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使幼儿获得的经验既完整又圆满呢?

  一是分解。

  分解就是把原先过于庞大的“一个经验”分解为一个个小的“经验”。比如。要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就可以让他们通过几次活动分别来探索水的颜色、味道、流动,物体的沉浮等不同特性。对一首歌曲的学习,可以通过体验理解歌词、初步学会演唱、歌曲演唱与表演、音乐游戏与创造等几个层层叠加的活动分步骤地逐渐达成。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每一次都获得了相对完整的一个小的“经验”。而每一个小的“经验”的不断累积便构成了既完整又圆满的一个大的“经验”。这就好比我们成人在读长篇小说和看电视连续剧时的经验历程模式。

  二是留白。

  留白是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法,以收到虚实相映,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留白就是在教育活动设计时间歇性地预留一部分不做任何教学安排的时间。有了在活动设计时有意识的留白后,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才有可能从急迫的教育任务中脱身,才有可能用更多的心力来观察、分析幼儿:当教师意识到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活动计划不一致时,才能根据幼儿现场的反应调整教育计划,切实追随和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使他们通过活动获得深人、满足的体验。

  三是时间。

  充足的活动时间是幼儿获得高质量经验的条件。要让幼儿的经验完整和圆满,教师必须学会放慢脚步,善于等待,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按自己的步调进行探索。有了充裕的活动时间,教师才可以不急于让幼儿获得某个既定的结论,幼儿也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和速度自主探索,自己寻找结论,自己发现和修正错误。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幼儿才会体验到挫败与成功,感受到困惑、激动、喜悦、失落、难过等各种情绪,幼儿所获得的经验才会是饱满、充实的,并在与原有经验的汇聚中成为推动幼儿成长的重要力量。

教师读书笔记7

  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老师是策划者,是引导者。老师只是给学生指个方向,剩下的时间都交给学生,老师再也不用一遍遍的重复了。而学生在课下的准备工作也有趣而生动了。通过这种方式,扩大学生的知识量,学生在通过准备美术资料的同时,也增加了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实现自身的整体素质的提高。生本理念,是指“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现如今生本教育在中国教育的大地上轰轰烈烈的展开着,如今的生本教育模式与理念实际上在美术课中早就体现的淋漓尽致。

  接下来我先带大家一起来看一看美术课中的主要环节: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一般美术课的设计环节为:

  —、创设情境。著名教育家波莉亚曾经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所以体验是美术活动的最基本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教学一开始,要通过聆听音乐或是挂作品等形式把学生带入本课的环境中,让学生通过语言表述与语文课相结合,表达自己所感受到的,这不仅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有了很好的感受本课的机会,为讲好课做好了铺垫。教学活动中,以此调动学生勇于表现、释放个性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二、小组讨论,自主探究。因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特别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他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所以在这环节可以先用激励的语言表扬学生的学习精神,正当学生情绪高涨,产生积极的探究动机的时刻,给学生时间,引导学生到书中寻找答案,鼓励相互交流,积极互动,讲解创作意图。通过这种安排,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在小组中合作、在小组中探讨,使重、难点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决,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大胆创作。创作的过程是自我发挥到极致的过程,这一段时间需要给学生放松的环境,让孩子们自己合作解决问题,聆听音乐,在优美放松的音乐中去完成作品,这段时间教师尽量参与度要少,体现孩子的创作特点。

  四、展示欣赏。美术课程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作为评价的环节,要让学生自由发挥,教师最后补充。这样就做到了问题由学生提,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从而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扩展延伸与课堂小结。拓展延伸,调动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巧妙地渗透德育教育,使美术与思想品德、人文学科综合在一起。既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又最大限度地获得综合的、跨学科的知识。小结能够让教师总结本堂课的重难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咱们再从生本教育的一面来看:生本教育主张为:教育应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即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生本教育的儿童观为,人的起点非零,人拥有其自身发展的全部凭借,具有与生俱来的语言的、思维的、学习的、创造的本能,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潜能无限,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借助于学生的本能力量的'调动,形成教育的新的动力方式和动力机制。生本教育的教师观为,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不见自我”,要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点转变为知识的“灵魂与线索”,来创造最大的空间,迎接学生积极飞扬的学习。生本教育的教学观为,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生本的课堂是区别于考本、本本、师本的,是区别于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是人的发展的课堂。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

  生本教育认为,学生的美好学习生活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劳动产生自然素朴的美德,产生素朴的德行。当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成为主人,自己去体验和感悟真善美,就可以使教学中饱含的真善美最大限度地进入学生本体,从而起到最大的德育作用。由此,课堂教学成为最自在 、朴素的无形的德育过程。

  学生是一个具有独立个性的生命体,有自己的思想和意志。如果老师单方面的向他们灌输知识的话,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影响他的学习的热情,造成了好多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厌学的情况。

  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们控制着课堂,通过亲自全身心的去查阅与课文有关的知识,扩充了自己的知识。同时这种学习是自愿的,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比之下,美术的课堂其实早就运用着生本教育的理念与模式,这正是学生们为什么喜欢美术课,而有些厌烦语文、数学等科目。相信在生本教育倡导的今天,美术的课堂将会更加的活跃、更加的灿烂无比。

教师读书笔记8

  这学期我买了《做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这本书,看完了这本书,仔细品味每一位教育家的成长故事,无不都透露着一个美丽的字“爱”。书中的名师都爱学生,爱自己的教育事业,爱是成就他们事业的根基。

  “爱”——人世间最美好的字眼,人世间最动人的字眼,人世间最伟大的字眼,它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限的生机和希望。三十年的教师生涯和人生经历告诉李烈老师:一个人生命中不能没有爱,没有爱的生命是悲哀的。诠释生命的教育中不能没有爱,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的。你不付出真心爱学生,学生更加不会去爱你,去听你他们不但自己对学生对教育充满着无限爱,他们还是爱的使者,传播爱、延续爱。感动于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的李烈校长的教育观念,她在教学及管理中追求“以爱育爱”。她要求以教师自身的爱培育出学生的爱,她认为爱不仅是教育手段,更是教育目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行为的感染、情感的迁移、教育的智慧,唤起学生爱共鸣,最终使学生学会理解爱、主动体验爱、自觉付出爱。让教师以自己爱的情感、爱的行为、爱的能力和爱的艺术,培育学生爱心的理念。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用更多的爱去教育我的学生。争取在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教师读书笔记9

  读书笔记是大家平时在读书时把自己的读书心得,内容鉴赏,探讨主题,评论人物,评品语言或者读后感记下来,也可以摘抄下你感兴趣的精美语句,语段,词语。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读书笔记摘抄感悟,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感触很深。这本书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启示一: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李老师提出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心灵。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应该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当作朋友。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启示二: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李老师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终如一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爱”是李镇西老师永恒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孩子一起过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师爱”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间。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这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自己过去的教育方法。当学生犯错时,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

  爱,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

  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爱,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

  爱,也不应是对学生的纵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惩罚”。

  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而是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一起欣喜”。

  爱,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

  爱,不是用一颗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颗颗童心,而是“需要一颗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教师读书笔记10

  “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我想这是每位老师的一个目标,那同样这也是我的一个目标。不过,要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却不是这么容易的,那最近为了使自己能达成这一目标,我在各方面做了努力,同时也选取了相关的书籍阅读,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一本叫《与优秀教师同行》的书籍。那有人说过:“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看他有什么人指点。” 当然, 不是每个教师都能成为伯乐,都能成为优秀的教师。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水缸,一个粮仓。那样,就能在幼儿们成长的过程中,随时随地的给予和引导。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达到这样的状态呢?我认为只有一种途径:那就是不断的学习、读书,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师先贤古人之言,践优秀同行之径。从别人的经验中吸取精华,创新一条自己的道路,独辟蹊径。

  这本书让我触动最深的是,这些优秀的老师无一例外也都提到了读书。在书中,常作印老师说到教育家和教书匠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有自己的教育哲学,有自己鲜明的教学个性,并能按照自己的思想去实践,去影响学生,而后者没有思想,总是按照自己的思想去机械地模仿、去简单地重复。是的,教师要把自己的职业关注从日常琐事转向对教育理念的反思和梳理,对“内隐理论”的审视和重构,从而形成自己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头脑。而要实现从教育家向教书匠的转变,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教师的自主阅读。每个人的灵魂都很单薄孱弱,只有经过了年一年的阅读积淀,经历一次次的心灵洗礼,才会慢慢成长,才会渐渐茁壮,才会一天天天成熟起来。在苏霍姆林斯基那本著名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也说到:每天不读上几页,有时不读上几行,我是无法活下去的。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这诗一样语言在告诉着我们教师阅读的重要性。一个

  如今在城市,任何一份工作都是颇具压力的,当老师相对其他行业,有时相对还好些。但是在乡村,在偏僻的乡村。让一位大学生能够抵挡各种诱惑,坚守乡村,这太令人肃然起敬。

  书中有好几篇文章,都是坚持乡村教育的人。有的在偏远的山村工作,有的一开始根本没有把心思用在教书上,有的只有三、四年的教龄。但他们都具备了一份热爱教育的执着之心,奋斗中成长,洗礼中成长。

  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当我们面对这些渴望知识的孩子时,人善良的天性就会刹那迸发,就会把教育育人当作自己对生命的一种追求,乐在其中,这样就会甘愿付出,无怨无悔。戴福发老师,背起行囊走上崎岖山路时的委屈,都在站上讲台面对学生时转化成努力和付出。因为他心中有爱。

  姚晓静老师告诉我:“每个人灵魂,都很单薄孱弱,只有经过一年一年的阅读积淀,经历一次一次的心灵洗礼,才会慢慢成长,才会渐渐茁壮。”

  成为教师不是仅仅为了生活,更多时候,学生会“逼”你成长,因为你心中有责任。

  每个人身上都有惰性,这种惰性会使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更会为自己找出千万个理由和借口,自己迁就自己,自己糊弄自己。其实在面对教学的困惑,教学成绩的低迷瓶颈期,只有责任心,才会让教师不断“逼”自己。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具有高尚的的师德和学识,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教师自己也才能从中体会到自身的崇高所在。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每次听到这样的话,所有当教师的都会感觉自豪。但如果你没有学识,没有魅力,谁会听你的。

  “爱自己,就逼自己吧!”这份责任是为孩子,更是为了自己的生命交织的价值。逼出无穷潜能,逼出大智慧、大境界。

  朱娟清老师一个地地道道的乡村,20年的青春挥洒在教育岗位。如果没有爱心,没有责任,没有坚守如何能在贫瘠的土地上,像小草一样生根开花呢?

  这本好书让我明白,优秀的教师是由一个个平凡的小细节组成的,是他们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成为优秀教师需要是沉稳的心态,爆发的激情;但更需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踏实批改每一本作业,开心对待每一次谈心,踏实地组织每一次活动……与优秀教师同行,你会努力把平凡的事做好。

  平凡中的伟大,总有不平凡的灵魂支撑。专业成长,永远不存在年龄的限制。即使今天开始出发,只要怀揣着崇高,依旧可以走出生命的荣光和尊严。”

  书中的老师们,都在现实的夹缝中喘息过,在求索的途中失望过,在寂寂的黑夜中迷惘过,是坚守和努力将他们送到了鲜花盛开的彼岸。漫漫长途,他们像宗教的朝圣者,用双脚丈量着土地,在触摸泥土的同时,也在咀嚼沿途的风景,慢慢地走,细细地品。驻足,回眸,眼神清澈,微笑如莲。

  忙忙碌碌中,灵魂最容易丢失;平平凡凡中,激情也最容易被泯灭,由浮躁走向澄明,由彷徨走向坚定。

  想做好老师的愿望依然是强烈的,要拣拾的倒是丢失已久的雄心和踏实勤勉的韧劲了。尽管距离退休,还有一段不长的路要走。但对于教育,我依旧会怀疑和拒绝,但是热情会多一些,行动会多一些,耐力会更持久一些!因为我们教师心中都有一份坚守。

教师读书笔记11

  一个好的教师,他之所以受学生的欢迎,是因为他有课程智慧。什么叫课程智慧?这就是说,这个教师上课的时候,他讲的知识比较丰富,让学生感觉到有足够的信息量,而不是贫乏、简单。要做到这样,刘良华教授给我们供给了三条提议:提议一。吃透教材。教材是经过审议的,审议经过后,再做教材。每一个出版社在做教材的时候,都要聚拢很多专家的智慧和优秀中小学教师的智慧。所以,先要吃透教材,然后再超越教材,这是最基本的前提。提议二。补充教材。以加法的态度对待教材。我们能够适当增加,补充相关的资料。提议三。更新教材。以减法的态度对待教材,把教材里不好的东西删减掉。

教师读书笔记12

  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一言堂"已全盘否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专家和名师。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所以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知识创新日趋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文化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作为教师,不仅仅要学习专业知识,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与本学科相关的人文知识,如社会、心理、信息技术等,力求知识全面。仅有自己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提高了,对教育教学工作才更加热心,态度才更加积极向上。

  一、时刻警醒自己

  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不可须臾成缺的,仅有以挚爱奠基,教师才会倾尽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热情,甚至生命献给他所热爱的事业和学生。有效教师们都有一颗不泯的童心,他们总是坚持着真诚、热情、乐观和积极,他们十分乐意与学生一齐活动,一齐游戏,一同欢笑,一同烦恼,钱梦龙教师说:教师仅有始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才能以自己的心去发现学生的心。"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是魏书生教师总结的涵养性情的一条法则。这给予我的启示便是教师要以平稳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善于营造亲切、和谐的愉快的教育气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与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名师们为榜样,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己

  新课程标准十分明确地把"合作交流"作为营造新课堂氛围和培养不宪政的重要目标。作为教师更重要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意义。开敞胸襟,乐于交流句通,不孤芳自赏、不自己封闭。与学生亲密交往、平等对话、真诚交流,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埋诚相对,相互扶持。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身边的长者、名师的指名和帮忙,团结的力量大,团体的智慧永远大于个体。

  豁然大度,宽以待人,不斤斤计较,不"同行相轻"也同样是一名有效教师应具备的条件。不断的自己反思,不断提升,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己。

  三、立足本职,做好工作

  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由于教师的职业,是育人、塑造心灵的事业,所以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所以,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经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为人的道理,帮忙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为他们今后美满人生铸造坚实的基石。

  用心育人,建立平等关系。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关爱和关心。教师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给予关怀。所以,教师要学会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谅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难处与烦恼;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沟通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无怨无悔!对教学过程负责。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要坚持经常学习时事政治、专业理论等;要多听课,虚心请教,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教学艺术;每上一节课,都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景设计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对学生未来负责。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就会影响其它环节,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所以,教师要立足当今,放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充当人梯,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社会负责,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千秋大业负责。对学困生负责。帮忙学困生是教学工作的重任,因为一个班级里面总存在学困生。对于学困生,教师在教学上、情感上应给予特殊的关顾,如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勇于摈弃旧事物、理解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主动地、迫切地学习新知识,开拓积极,更新观念,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教师读书笔记13

  《致青年教师》这本书,是美央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赠送给来凤县的青年教师们的。拿到这本书时,我对这本书并不是很感兴趣,以为这是一本关于指导青年教师如何成为一位“成功的”、“优秀的”教师的书,结果当我静下心来读这本书时,我发现我想的完全错了,作者吴非老师是一位对教育充满理想且十分谦卑的优秀的教师。

  何谓学有所“成”

  吴非老师的书中并没有写过多的教育教学的方法,这并不是他想要说给青年教师们的话。他的字里行间透露着他对教育的担忧,以及那种难以改变现状的无力感。“他的教育观过于理想化”,“他说起话来像个儿童”,他把这些同行们几乎是有些嘲讽他的话写进了文章里,但他改变不了别的同行的想法,他只能寄希望于青年教师们,希望青年教师们能有所改变。

  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走上讲台也近10年了,看着吴非老师的文章,我边看边想,审视自己是不是也已经变成了吴非老师文中的那些“同行”。其实吴非老师的“理想化”的教育是很简单的,就是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学有所成,当然这里的“成”,并不是指同行们眼中的考试成绩。我想起今天我看过的一个短视频:一个大概十一二岁的孩子回答“你长大后的梦想是什么?”的问题,他的回答是“我也不要求做什么伟大的事情,我只能求到养家糊口就不错了”,说完,孩子笑了,记者也笑了。为什么要笑呢?我想可能是因为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对于“成功”“梦想”之类的词过度的渲染,让评价“成功”的标准太过唯一了,而这也是让吴非老师的担忧之一,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按照家长和学校的理想获得世俗眼里所谓的“成功”,更多的孩子是要像视频中的那个孩子所说的那样,归于平凡的,而这种平凡,也是需要教育者的引领的,而我们如今的教育者,似乎并没有什么闲心来做这样的事情,考试成绩是我们唯一关心的事情。

  别着急,等等孩子们

  赫尔曼黑塞的著作《在轮下》,就描写了一个被家人、老师寄予厚望的少年最终覆灭的故事。“在轮下”这个书名,是指在教育这辆大车的车轮下,书中的校长告诫学生:抓紧研习,以免丢落在车轮下。回想我们的教育,有多少孩子被丢落在教育的车轮下,被无情的碾压。我看过一个谈话节目,里面主持人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我们的国家发展得太快了,应该要放慢脚步等一等她的人民了。”我们的教育是不是也太快了?是不是也应该放慢脚步等一等那些被丢落在车轮下的孩子们?就像吴非老师在书中问的:“你为什么要着急呢?”

  坚守理想

  吴非老师的这本书,叫做《致青年教师》,应该改名叫《致教师》,所有的教师们都应该要读一读,因为我们都还站在讲台上,我们都直接面对着孩子。一个学生在求学生涯中能遇到像吴非老师这样的教师是幸运的,我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有这样的运气。也许你会说像吴非老师这样的名师在书中也不免表露出一些悲观的想法,我们这些普通的教师如何改变现状?是的,个人确实很难与体制对抗,但我们至少可以在内心中保留一些理想,在浮躁中保持一份宁静,也许你的这一点理想、这一份宁静会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

  “看着那么多的同行,跪倒在馒头前,我无权干预他们的选择;我对那些用生命吟咏教育之诗的灵魂,永远送上我崇高的敬意”。对于吴非老师,我也永远送上我崇高的敬意。

教师读书笔记14

  这段时间,我认真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不仅思想豁然开朗,更感叹它博大精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让我们终于找到了基础教育的源头。他生活的时代虽距今甚远,但他精炼的语言,闪光的思想,深入浅出的讲述,对我们来说仍是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们干渴的灵魂,像与我们面对面交谈,针对我们在教学中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给我们很多新的收获与体验,他的书不愧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我庆幸自己拥有它,犹如一杯浓茶,品一口浓香四溢,让人回味无穷,欲罢不能。我想他会一直是我教学中的良师,工作上的挚友。下面我就谈谈感触最深的几点:

  一、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

  是作者的一篇教学经验总结。“譬如你正准备教一年级。那就请你看看四年级的教学大纲,首先看语文和数学教学大纲,也要看看五年级的数学教学大纲。请你看看阅读本里有关历史、自然、地理的教材,再看看四年级的这些学科的教学大纲。请你把这些东西放在一起比较一下。请你想一想,要使学生以后的四年级和五年级顺利的学习,那么他在三年级时应该知道些什么。”这段话具体而有科学地论述了教师在完成某一年级的教学任务时,应该如何处理好钻研教材和了解相关年级和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的关系。怎样在一个全局的体系上来确定学科的教学目标、采用合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而真正做到这一条,在我们今天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二、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

  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作为教师,我们要让学生体验到尊严感,我在校是个好学生,在社会上是个好公民,在家是个好孩子。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不要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打叉,请您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如果学生做错,我就在题目旁边打上个问号,并告诉学生:“你试一试重做一遍,只要下点功夫,你一定能做好。现在还没有给你打分,你再努力一点,一定得高分。”学生信心百倍,不但自己查出了错误,还想出了正确的答案,那种自豪感是从来没有过的。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是啊,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期望被鼓舞,被鼓励的愿望,学生更是如此。不管他们的成绩如何,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我们可以发现,越是成绩差的学生,他们所需要的关心度就更大,这可能会变成他们向前进的动力。

  三、兴趣的秘密何在

  则是从多个侧面阐明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这些观点对于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基础教育改革,以学生学习和创造、实践的兴趣,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这些观点对于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基础教育改革,以学生学习和创造、实践的兴趣,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四、《给教师的建议》是教育“差生”的指南针

  “差生”苏霍姆林斯基称之为“后进生”或“学习有困难的”或”大脑迟钝”的学生。他说:“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说没有哪一位教师是不赞同的。”但是,他善于从心理学和哲学的高度,对一般认为的“差生”进行分析,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差生”观。

  苏霍姆林斯基不但在转变“差生”方面有令人信服的理论建树,而且又是一位成功转变差生的教育实践大师。他从事教育事业三十五年。教过语文和生物,他曾让一百零七名“在发展上有重大障碍”的学生都成为“充分够格的有教养的人”。他转变差生的基本理论就是“人道教育”加“和谐教育”。既:差生转变=人道教育+和谐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把成功者成功转变“差生”称为思维的觉醒。转变“差生”的关键是“和谐教育”。教育“差生”的第一步,就是使他们成为“可教育的人”。如果“差生”,失去了自尊和自信力。长此以往,他就是一个“不可教育的人”。他认为差生教育就是形成可受教育的能力--使一个人对自己的成就和挫折非常关心,既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力”,唤醒他们“沉睡”的思维。例如学生费加他给他编了一般特别的习题集--《给思想不集中的儿童的习题集》。给他收集了一套供他阅读的书籍,都是关于智力训练的。苏霍姆林斯基也从来没有给她补过课。就这样,费加到了五年级,学业成绩赶上来了,七年级毕业后,费加进了中午技术学校,后来成了一名高度熟练的机床调整技师。真的是不可思议啊,费家碰上了苏霍姆林斯基这样的老师真是他的幸运,这样的教育为他今后的一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转变“差生”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并且有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成功转变“差生”,才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

  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的劳动寻根究底的研究精神、苏那么任何提高教学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新教师在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分析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教法、课堂效果、学生反馈等都有了自己的见解,进而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另外,苏霍姆林斯基从自己几十年的教育研究经历中总结出了一条有效的研究方法——教育日记。他建议每位教师都要写教育日记,他本人也是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开始就坚持写教育日记。在他看来,教育日记是教师进行思考和创造的源泉,并且有助于自己集中思想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也可以为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理性分析积累素材。这种研究方法简单易行,只要新教师有恒心、有毅力,能够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有收获。在我看来,记录自己教学生涯的点滴浪花、每一步足迹,回头看看,将是一部多么精美的书啊!

教师读书笔记15

  小班的家长送孩子入园时,家长常常以自己的意愿为孩子找位置,拿玩具。家长爱孩子,我们都能理解,但爱孩子,要有度,过分包办,会让孩子丧失学习的机会,适时放手,孩子才会成长。

  选位置。孩子有自己的主意,他会选择自己喜欢的位置,而不是家长认为好的位置幼儿园读书笔记摘抄3篇幼儿园读书笔记摘抄3篇。

  拿玩具。孩子没有玩具时,他会和同伴去交流,可以从同伴那里得到玩具。孩子很聪明,如果从同伴那里得不到,他会想另一个办法,到玩具架去拿其他的玩具,同样玩得很高兴。在孩子拿玩具这一行为中,他学会了人际交往,学会了解决问题

  也有不会解决问题的孩子,一类孩子没有玩具就抢,这时需要老师介入,教给孩子与别人正确交流的方式,请给我一个玩具,好吗?我们一起玩好吗?如果别人不同意,我们还可以选择去拿其他玩具,孩子遇到困难,遇到挫折也是一种成长。另一类孩子,没有玩具就不玩,不去拿,也不去交流幼儿园读书笔记摘抄3篇读后感。这时老师会引导孩子去玩,还会为这类孩子安排一些活泼的孩子在身边,帮助他们成长。

  找位置,拿玩具,在家长觉得为孩子做了没什么,但却关乎孩子的自主性,社会交往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所以,亲爱的家长朋友,如果爱孩子,就请你放手。

【教师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英语教师读书笔记08-19

教师读书笔记【荐】06-17

《给教师建议》读书笔记06-17

教师读书笔记【热门】03-17

【热】教师读书笔记03-16

【精】教师读书笔记03-16

教师读书笔记【热】03-14

【推荐】教师读书笔记03-11

【荐】教师读书笔记03-11

教师读书笔记【精】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