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的读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老屋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老屋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老屋读后感1
老屋已经很老了。是本文的第一句开篇。本文先从老屋筑造的年代讲起。那时候封建统治时代仍然还在。紧接着讲述了老屋的建筑过程,是热闹的、神秘的、欢快的。在这座百年老屋的屋檐下,作者静静地回忆从前,感受到一种来源于古老的传统与悠久的'时间所赋予的一种责任感与敬畏。关于岁月、与血脉流转。以前的先人们用一代代的青春延续了一个古老的家族。
这种故乡所给予的一种思念追忆之情让我联想到,江南小镇有方言“式微”一语。意思是说天色已晚。在天黑月明时走在古街小巷,脚边流水淙淙,听得一声“式微咯,回家吃饭咯!”回首之间,看见有人倚门而立唤着远方归来的游子,言语里的温馨与幸福让人有瞬间回家的冲动。虽然明知唤的不是自己,但也有丝丝暖意涌上心头。
人生长行寂寞,究其淡然却少。有些人也许终其一生也只为等待一种像老屋给人以归属感的归宿,一声唤。若在天黑欲转归程时,得你一声唤,唤我回家食饭,那么我无论是行于露水之中亦或是泥泞之中,都可以找到家一般的安全感,然后抱住你,展颜一笑了。
一些事物存在的力量与美,其实在于它们转达给我们内心的一种真理与坚定。因此获得冲破时间空间禁制的力量。不同时代的人,一样会在门外浮动着的远山落日之下,感受着一代代血脉与故乡流转;一样会在老屋前轻抚着微微腐朽的实木,感受着当年婚丧嫁娶的幸福;一样会在有所思忆的时候,感受着远方亲人所满含的关怀。
老屋已老,但它记载了四万多个日月星辰变换的故事。我想,如果有一天我也能够来到老屋前,我也必会吟出“式微,式微,胡不归?”
它的意思是:天色已晚,天色已晚,远方的人你为何不回来
老屋读后感2
老屋窗口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叫河英的农村女孩与传统封建思想作斗争,但是最终又归复与传统之中,这样一个故事。
故事中的女主人公河英是作者余秋雨小时候的同学,因为到了十六岁,就被别人挑去做媳妇,但结婚当天,她逃婚了,她逃到了一所小学里,就这样,她开始了她的小学生活。
文章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村中举办运动会的那个片段:在几位女教师的精心筹划下,这所偏僻的小学可以举行了运动会了,河英穿着她精心制作的“运动服”参加了运动会比赛,但却被别人说三道四,引起非议……那次以后,同学们都开始疏远她,不和她一起玩耍,很多女孩子都退学了,甚至有位好像是村长的老人找到河英的'老师,希望将河英这样逃过婚,年龄又大的人退学。一时间,河英变成了孤独的一个人。直到后来,几十年后,作者又重回故土的时候,遇到那些儿时的玩伴,说起河英的情况,感觉就与普通的农村妇女没什么两样了,而且找到河英时,她对儿时的那些记忆也都模糊不清,没什么印象了。就这样,河英西欧那个一个抵制封建传统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个传统的农村的老妇人。
其实,一个人要做一件别人不敢做的事情,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就好像河英,一开始逃婚,到上学,都是做了很大的心理斗争才做出的决定。可是有时,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就会让像河英这样的人不得不改变思想,最终又回到起点。
所以,当一个人做出了很重要的决定时,身边的人给予他的应该是更多的支持与帮助,而不是一味地指责,甚至让他放弃,带给他压力。我们应该欣赏这样勇于创造和改变的人,要时刻理解他们,他们的这种勇气是相当可敬的!
【老屋读后感】相关文章: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的读后感06-25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反思04-02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反思(精)07-22
飘读后感读后感06-14
活着读后感-读后感02-15
怎么写读后感-读后感07-13
草房子读后感-读后感07-06
《我的小学》读后感 -读后感05-15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 读后感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