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子夜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说《子夜》在第一章便已将小说的主题展现出来,张素素问李玉亭“我们这社会到底是怎样的社会?”这个问题便是茅盾在小说中所探讨的。小说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为故事背景,那个年代,中国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国内各地军阀混战、战乱不息,帝国主义对中国这块大蛋糕虎视眈眈,都想来分一杯羹,普通民众生活困顿,深受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几方势力多重压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可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依然是全中国最繁荣昌盛的地方,这里是中国社会的缩影,既有路有冻死骨的穷人,又有纸醉金迷的富人,既有明争暗斗的帮派争斗,又有尔虞我诈的商业战场,既有光怪陆离的生活,又有见风使舵的人物。
这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期,民族工业刚刚兴起,力量虽然弱小,但却在逐渐壮大。在我们国家,虽然在明朝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工商业出现,但是,试图将资本主义付诸实践却是在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在这一时期获得了迅速发展。这一时期,各地兴起兴办实业的高潮,银行、电报、铁路、棉纺织、轮船等工商业陆续在全国各地开办,经济环境的向好也造就了一批民族工商业资本家。
《子夜》的主人公吴荪甫就是其中之一。商场如战场,没有常胜将军,财富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吴荪甫的故事也是这样,看他高楼起,看他楼塌了。荣华富贵如同过眼云烟,转瞬即逝。他的失败,既有其个人的原因,更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处于动荡的历史时期,对于民族资本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吴荪甫在这个危机时代抓住了机遇,获得了创业的第一桶金,但是社会环境的动荡不安、资本市场的不规范、竞争对手的虎视眈眈、合作伙伴的倒戈相向,终于将他推向了破产的命运。
《子夜》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是细腻生动的。封建地主、民族资本家、买办资本家等角色在小说中都有展现。优秀的小说往往能在一开篇就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子夜》也是如此。小说的第一章说到吴荪甫的父亲吴老太爷因为躲避战乱而从乡下来到大上海,灯红酒绿的大上海让手捧《太上感应篇》的老古董吴老太爷深受刺激,闪烁不停的霓虹灯、移动盒子一般的小汽车、吵杂纷乱的城市环境、衣着暴露混合着各种香味的都市女郎、亟待溢出的欲望,视觉、听觉、嗅觉、感觉等各种感官刺激强烈地轰炸着这个老腐朽,最终将他送到另一个世界。小说虽然对吴老太爷的着墨并不多,话语也不多,但是这一系列的描写便将这个老古董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子夜读后感】相关文章:
子夜读书笔记12-10
茅盾《子夜》读后感10-18
子夜读后感9篇04-12
飘读后感读后感06-14
活着读后感-读后感02-15
草房子读后感-读后感07-06
《我的小学》读后感 -读后感05-15
《论语》读后感初中读后感02-10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 读后感03-05
怎么写读后感-读后感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