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家训》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哈佛家训》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哈佛家训》读后感1
在这个寒假中,我读了很多经典之作,在这些作品中,最让我受益的就是《哈佛家训》了!
《哈佛家训》系列的书现在已经出版了4 本,是由美国威廉·贝约德教授编着的,是一部关于品行、梦想、真爱、智慧、勇气、处世、自律、感恩、世相、视野及人生的经典之作!
读了《哈佛家训》,它让我沉浸在一个个蕴含哲理和人生成功之道的故事中,让我明白在以后或者将来在社会上应该如何处世,要在学习上尝试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更让我明白了在社会上鱼龙混杂,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和他人交往、结交朋友,首先要学会“看”人,看他的品行、道德,看他在社会交往圈子中那些所谓朋友的言行如何,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结良师益友。它还让我懂得了该如何 拥有梦想,怎样去实现,它还让我知道如何对待长辈……
总之, 读了《哈佛家训》让我受益匪浅!
《哈佛家训》是一本既能培养我们学习能力又能带领我们走上成功道路的书。在这本书里面有一个聪明的女孩子,她会用包挡住污点,用另一种思考方式解决问题。
这个故事讲的是人事经理发给最后招聘总经理助手的三个女孩子,一人一件白色的公司制服和一个黑色的公文包,要求十五分钟以后穿着衣服拿着公文包来见总经理,但最后被招聘的.是那个聪明的女孩子。
大家知道为什么她会被录用吗?因为她会用另一种思维方式解决问题。从这件事情我也想到了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数学寒假作业本上有一道题,其实这道题可以用很简便的方法来算,但我却用了最笨、最费时的方法,当时还是舅舅悄悄翻开我的本子,后来给我讲的。他说这道题的阴影部分可以化为整部分的八分之三,然后再把大图形除以八,得数乘三就算出来了。
《哈佛家训》读后感2
《哈佛家训》是一位博士的教子课本。当妈妈兴冲冲地拿来这本书,对我说,快看看吧,真是一本好书呵!我真不知道它有什么好看:千篇一律,一种样式的封面;一样的黑白色的纸张;同样有一片片所谓的教子小故事;一样有点评……太多的一样了,这是我没有看清它的“真面目”。然而,翻开扉页,一片片富有哲理的故事让我看流连忘返。其中,《我知道你是明星》给我的印象最深。
这篇小故事主要讲的'是:电影明星洛依德将坏车开到检修站修理。接待他的是一位手艺过硬,年轻俊美的姑娘。这位姑娘吸引了洛依德,他很高兴地与姑娘进行了对话。他以为姑娘会像别人一样,狂热地追随他,但是,他错了。当他发现这位姑娘并没有像别的女孩一样狂热,要他签名,合影时,姑娘的话,解答了他的疑问。姑娘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即使站在她面前不是影帝洛依德,她也会认真接待的。这,让洛依德沉默,让他感到自己的浅薄与狂妄。
是啊,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平等的,不管你是谁。对权贵和名流的崇拜只能带给我们两种后果:1、那是对自卑心的安慰。2、而是对自尊心的侮辱。人,生来就是平等的,没有高贵和低贱。我们都有各自的职位,都一样重要,又何必降低自己的人格,而向名流与权贵表达平白无故的敬意呢?只有恪守本分、不卑不亢的人,才不丧失尊严啊。
这篇故事只是书海中的一篇,读完全书后,我感到心潮湃……
《哈佛家训》读后感3
一位哈佛博士的教子课本,曾经对美国和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在它又继续影响着我们中国人。它就是《哈佛家训》。
这本书里面有一个个小故事,每个故事都能悟出一个道理。这本书里的某个故事读一遍,都会在人心里烙一个印。渐渐,一本书的道理都钻入了每个人的心里。为什么说有这本书“过目不忘”的特点。因为这本书不是直接告诉你怎么做人,怎么对待他人。而是通过一个个生活细节,一个个日常行为,体现出了一个个深刻的道理。
有一个小故事叫《被拆掉两次的亭子》,故事说的是:墨西哥总统福克斯的父亲是一个农场主。有一天,父亲觉得园中的那座亭子已经太破旧了,就安排工人们准备将它拆掉。福克斯对怎样拆掉亭子很感兴趣,父亲答应等他从寄宿学校放假回来再把亭子拆掉。可是,等儿子走后,工人们很快把亭子拆掉了。福克斯放假回来,发现亭子已经不见了,整天闷闷不乐。父亲惊异地看着儿子,知道自己错了,为了兑现自己的诺言,他重新找来工人,让他们按照旧亭子的模样在原来的.地方再造一座亭子,亭子造好后,他找来福克斯,当着福克斯的面把亭子又拆掉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将一座亭子拆掉两次,绝不仅仅为了满足一个孩子的愿望,在院子里重新拆掉一座亭子,就在孩子的心里重建了一座亭子,这座亭子就是一个信念——对诚信的信念。
没有哪一本书像《哈佛家训》那样让我们震撼,也很少有一本书向它那样,以不拘一格的形式将人生的哲理生动有趣地展现出来。如果你希望过上成功快乐的生活,我坚信,这本书会告诉你其中的奥秘。
《哈佛家训》读后感4
不知从何时起,我的书架上多了一本书《哈佛家训》。
《哈佛家训》这本书是何时买的,我已经忘记了。只记得买书时,爸爸对我说:“你一定要多读书啊,读好书啊。”这本书里的那些故事,有的使人潸然泪下,低声地哭泣;有的风趣幽默,耐人寻味。你看了,准会笑得前仰后合。还有的无论故事是怎样的,不管结果如何,但他们都能使你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正如序言所写:书中的每个故事都具有丰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的'生活意,不仅可以激发对社会.人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还可以点燃他们内心深处的智慧火花,使他们见微知著,从一滴水看见整个大海,由一缕阳光洞见整个宇宙.
《哈佛家训》的作者名叫威廉-贝纳德,他是一位哈佛博士。这本书是他留给他的子女的一份特殊人生礼物。哈佛大学,众所周知,这是一所十分著名的学校,他先后培养了7位总统,3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数以万计的世界级财富精英。所以,我十分喜欢这本书,闲暇时便拿出书慢慢的品位。
这本书时常鼓励着我,并给我帮助。有一次,我做完一道数学题时,闲着无事便拿起旁边的一本书,定睛一看,正是《哈佛家训》。我随手翻了一页,刚好翻到《路的旁边也是路》这篇故事。读完后,我想我在用另一种方法算算也不迟嘛。于是便又用另一种方法解了出来。可算完后,答案却和第一次不一样。我急忙验算一遍,发现第一遍做错了,急忙改正过来。
我十分喜爱《哈佛家训》这本书,你能从其中吸收到精神的养分。多读书,读好书已经成为我的座右铭,你呢?
《哈佛家训》读后感5
在我满满一书柜的课外书中,有杨红樱的珍藏版《瞧,这群俏丫头》,有秦文君力作《女生贾梅》,还有曹文轩的纯美小说《草房子》……
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哈佛博士的教子课本《哈佛家训》。
这本书共有十大主题,每个主题里都有许多意寓深刻、耐人寻味的故事。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是《绿色记事本》这个故事。
一年级新生小奥茨,报到时领到了一册看上去有点特别的“绿色记事本”。老师告诉孩子们:绿色记事本的原料是废纸和垃圾,这就意味着不用耗费大量木材,所以叫“绿色记事本”。瞧,同学们受到启迪,纷纷设计出了节约能源的新方法……看,聪明的小丹娜成功地设计出了煮鸡蛋可以节约三分之一能源的新方法,别出心裁地费格还设计了一种“环保收支簿”……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认为,如果我们多耗了汽油、水、电、木材这些东西,我们会多付钱,只要自己有钱,想用多少都是自己的`事。但你要知道,地球的资源不仅是人类共有的,而且还是有限的,如果我们不珍惜自然,总有一天人类会一无所有。
前几年,无锡就出现了太湖蓝藻事件,市民们出现了十日饮水危机,这也暗示人们,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可是公共水池旁却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人们洗完手后,不把水龙头关紧,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滴。一分钟就是60滴,一小时就是3600滴,一整夜就是成千上万滴啊!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节约能源,从我做起。
同学们,快来读一读《哈佛家训》吧,每个小故事都十分有趣,让我越看越想看,越看越爱看,让我体会到读书的快乐。
《哈佛家训》读后感6
所以,总是大红大紫,爱到曲终人散是,常常很坦白的摆下三个字?没法子,只能按医生说的去做。多少怀着真诚而来的心被我们拒之门外,被我们的目光灼伤,被麻木不仁。我走到校门口去等,准时到来的他穿着雨衣仍是浑身湿透?他说,面对核桃就够开心了,揣摩核桃曲曲折折的纹理就如同揣摩她的心事,敲核桃的时候并不奢望能敲开她的心,只是明天就要毕业离校了,忍不住想亲自给她送一回自己敲的核桃。
翻开目录,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行大字“品行——站立生命的基石,梦想——装点岁月的风景,真爱——永恒不息的心跳……”再往下看,你就会被深深吸引。我也是如此,一个个故事令我百看不厌,其中,《不能流泪就微笑》,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让我铭记在心。
故事的.主人公辛蒂在医科大学读书,不幸患上了一种名叫“多种化学质过敏症,”连空气都会使她产生病痛,一直到死,几十年的时光,见不到一丝阳光,闻不到一点花香,可她并不能流泪,因为她的泪也有危害她生命的毒素。即使这样,她依然永不言弃,病中仍然呼吁人们关心医疗,教会人们以微笑代替哭泣。
扪心自问,如果我们也得了这样的病,我们还能微笑面对人生吗?能在病痛中帮助他人吗?别说这些,就连看不见亲人,看不见阳光,我们也会哭泣落泪吧。
对比辛蒂,我又算什么?阳光撒在身上,看着亲人微笑的脸庞……可我有时却为了一点小事大哭大闹。
辛蒂,你如一盏明灯,如识途舵手,如……辛蒂,我要向你学习,做一个坚强的人,不能哭泣,就微笑!
《哈佛家训》读后感7
有一次,我们一家去书店看书。爸爸妈妈都看上了一套叫《哈佛家训》的书,那时我还在书架前浏览书,还没走多远,就被爸爸叫了过去,说“寅寅,你来看看这本书,爸爸妈妈觉得这几本书不错!”
我把书翻开看了一下目录,这本书总共分为十大块,有纯真如水的童真篇,有受益终生的习惯篇,有阳光般灿烂的心态篇……,每篇中都有几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下面还有名师点拨,我觉得这本书还不错就买下了。
从那以后,我每天都习惯性地翻看这套书。我最喜欢亲情篇中的第一个故事《天使之爱》:一个叫米妮的小女孩爸爸妈妈离了婚,她跟爸爸一起生活。爸爸为了让米妮不要因为破碎的家庭而伤心,就对米妮说妈妈去很远的地方帮助那些可怜的孩子去了。小米妮一直没有伤心,因为在她的心目中,妈妈是了不起的人,她为妈妈感到自豪。直到长大了之后,她才知道爸爸妈妈离婚了。爸爸给小米妮一个善意的谎言,让米妮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我被爸爸那深沉的爱打动了。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很多,比如:我们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好习惯能改变我们的一生;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养育我们的父母,感谢辛勤培养我们的园丁;要有如阳光般透明的心态,无论我们面对失败,还是面对诱人的成功。
《哈佛家训》读后感8
初拿到这本书,我以为这是一本毫无意义的书,无非就是一些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的书,打个“哈佛”的名头而已。但当我翻开这本书,我就发现我“大错特错”了。这本书是由一个个励志故事组成,而且那“哈佛”也绝对不是个噱头。可以说是篇篇精彩,字字珠玑。
英国哲学家说过:“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书中的《意外》一文。将这句话完全演绎出来。约翰和他的妻子玛丽去外出差,将孩子交给女佣来看管。他们回来时发现有一户人家房子失火了,待他们走近一看,原来是朋友弗雷德的。约翰得知有几个孩子被困在地下室后,便奋不顾身地冲进去救出了两个孩子。知道那儿还有两个孩子以后,他再次不顾妻子的'反对,冲了下去,他夹着两个孩子跑出来的时候,意外地发现那是自己的孩子,原来是女佣出去去买东西时,把孩子托给人家了。
很多人在这种时候可能都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幸灾乐祸地看别人笑话,却殊不知自私导致自伤,助人为乐即是自助。然而,在人生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上,没有人能够永远不碰到困难。如果我们都冷漠地对待别人的求助,那在你遇到困难时,又能指望谁来伸出那双援助之手呢?总之,我们要切记:自私导致自伤,助人即是自助。
书中类似于此的故事数不胜数,为了能从中受益,我迫不及待地买下了整套书,美德、快乐、亲情、哲理、自信、感恩、处世……这些都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正是这一个个小故事,才让我明白要多付出、要多感恩、要多努力,那么你这一生才是充实的,有意义﹑有价值的!
《哈佛家训》读后感9
我向往有一个家园,在我孤单无助的时候给予我奋发图强的力量,在我骄傲自满的时候告诉我谦虚才能更上一层楼。它总能知道我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也对此给予我什么。《哈佛家训》这本书让我心中的向往得到了实现。
我记得有一次,我三年级小考才得了七十几分,对于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的我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打得我不知所措。我感觉自己就像跌入了万丈深渊一样,想爬又没气力。这种失败的感觉从来没有过,我伤心地大哭。就在这时,妈妈走了进来,跟我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个穷困潦倒的年轻人,不忘了自己的梦想,想做电影明星。当时,好莱坞有500家电影公司,他带着自己写的剧本一一拜访,第一遍下来,他遭到500遍的拒绝。第二、三轮拜访的`结果仍与第一次的结果相同。三轮一共遭到1500遍的拒绝,但他毫不气馁。当第四轮拜访到第350家电影公司时,老板破天荒地答应留下剧本看看。几天后,他收到通知,请他前去详细商谈。最后他收到最后的通知,这家公司决定投资开拍他的这部电影,并让他担任男主角。这位年轻人就是席维斯史泰龙。听到这里,我眼里的泪水已经干了,问妈妈:“这故事你从哪儿看的?”“哈佛家训”。
从那以后,我每当再次遇到挫折,感觉前方被一层薄雾笼罩时,我总会翻开《哈佛家训》,因为它总能给我提供精神的力量。
《哈佛家训》读后感10
几天前,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名叫《哈佛家训》,是美国作家威廉·贝纳德的作品。这本书是以故事的形式来讲述每个人在人生通往成功道路中所必有的道德和必知的道理。
其中有一个故事让我一直铭记在心。在英国的曼彻斯特城,英格兰超级足球联赛第18轮的最后一场比赛在埃弗顿队与西汉姆联队之间进行。比赛只剩下最后一分钟时,场上的比分仍是1比1.
这时,埃弗顿队的守门员杰拉德在扑球时膝盖扭伤,巨痛使得他将四肢抱成一团在地上滚动,而球恰好被传给了潜伏在禁区的西汉姆联队球员迪卡尼奥。球场上顿时肃静下来,所有人都在等待。迪卡尼奥离球门只有12米左右,无需任何技术,只要一点力量,就可以进球,那样,西汉姆联队就会赢得比赛。
在几百万现场和电视屏幕前球迷注视下,西汉姆联队的迪卡尼奥没有用脚踢球,而是将球抱在了怀中。
顿时,全场掌声雷动把赞美之情献给了放弃射门的`迪卡尼奥,或者说,是献给迪卡尼奥体现出来的崇高的体育精神——和平、友谊、健康、正义!
我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对于一个人来说,善良是可贵的; 但对于一个世界来说,正义具有更崇高的精神价值。因为在多数时候,人们并不缺少善良,却缺少正义。
没有哪一本书像《哈佛家训》那样让我震撼,也很少有哪一本书像它那样,以不拘一格的形式将人生丰富的哲理生动有趣地展现出来。
《哈佛家训》读后感11
《哈佛家训》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其中《妈妈只收0美元》、《我知道你是明星》、《当你微笑的时候》……。这些对我印象都很深。但是,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个人和一头驴》这篇。
《两个人和一头驴》这篇主要讲述了一个老人和一个孩子,用一头驴驮着东西到集市场上去卖,东西卖完之后,老人让孩子骑着驴,自己在地上走路,结果路人说孩子不懂事,之后孩子立即下来,让老人上去,自己在地上走路,路人看见了说老人不通情达理,便立即把孩子也抱上来,路人看见了说两个人都坐在上面,不怕把驴压坏吗?两人听了立即都跳下来,路人又见了,开始笑话他们有驴不骑,真傻!最后老人说只剩下一个办法了,就是把驴抬起来走。
这篇主要想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没有主见,那么必定会被人摆布、嘲笑,结果就会被人轻视。
读了这篇,它让我不禁想起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有一次,我的朋友来我家里玩,我就穿上了我最喜欢的一件衣服,可是我的'朋友看见了,说我穿的不好看,后来我让她帮我去挑衣服,她挑啊挑,让我一会穿这个一会穿那个,不仅没有挑出一件她满意的衣服,反而把衣柜给弄得乱七八糟。
所以这让我更加明白: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给我们提出建议,我们都要有自己的意见、主见,不然就会成为第二个老人和孩子。
《哈佛家训》读后感12
从小,我就有一个宏伟的大志向,去美国哈佛大学留学。就这样,爸爸就帮我买了这套书籍——《哈佛家训》,我花了一个寒假把这本书读完了,感悟颇多。
这是一本励志书,里面是一个个短小有趣的励志故事。写了一个个成功人士是如何取得成功,也让我懂了不少做人的道理。在每一篇故事下面都有一段关于这篇文章的启示和道理。有关于梦想的,有关于智慧的,有关于友情的……
其中,有一篇故事让我深受启发,它的名字叫《梦想的起点》。这篇文章写出了一位老人临终前对于梦想的感悟。要想做伟大的事,首先必须先改变自己。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梦想,但并不是所有的梦想都触手可及。如果,你希望改变世界,你就必须先改变自己,然后尝试着改变自己的'家庭,随后你就可能改变自己的国家,终有一天,你的一个小小的举动就可能改变世界……所以梦想必须要从身边小事一点一滴做起。
我的梦想是做一名作家,我曾经想要写一篇长篇小说,可还没写两章就半途而废了。妈妈总说我“三分钟热度”,做事不能持之以恒,看了这篇文章,我就转变了对于梦想的看法。成为作家不是一步登天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开始慢慢积累,先从写好每一篇日记、随笔开始,而后才写长篇的文章。我相信,经过我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一定会如愿以偿,成为一名作家的。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的名言。《哈佛家训》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是我们攀登学习高峰的阶梯。相信你读完一个故事,你的心中就会呈现另外一片天空。
《哈佛家训》读后感13
我满怀着好奇心翻开《哈佛家训》这本书,开始认真地阅读起来。我读完之后,感触很深。其中有一篇《妈妈只收0美元》,使我非常感动。它讲的是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条法律:凡年满14岁的孩子,必须身体力行为父母分担家务。男孩汤姆帮妈妈干完家务之后写了一张帐单,要求妈妈付他20美元报酬。妈妈看完纸条后,随手在上面添几行字,于是汤姆就看到了妈妈写给他的这样一张帐单:妈妈含辛茹苦地将汤母怀了10个月,妈妈教汤姆走路、说话,妈妈每天为汤姆做好吃的食物等等,汤姆应付0美元等等,合计0美元。这张纸条,至今仍被汤姆珍藏着。它告诉汤姆,真正的爱是没法计量的。同时这也使我清楚明白了,妈妈为什么如此慷慨,因为她爱得太重;妈妈为什么如此宽容,因为她爱得太深。等我们心中有了妈妈那样的爱时,我们也会只索取0美元。
以前的我,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小娇生惯养的人。认为父母长辈,老师为我所做的一切都成了理所当然的。现在我读了这本书里的`文章,使我懂得了,那就是应该从最基本的感恩父母做起,为妈妈捶捶背,给父母写感谢心理的话,更为重要的是现在要努力学习,不给父母添麻烦,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
我读过一本书那本书是我记忆游新,使我难以忘记。几乎所有的人都渴望拥有成功的人生。那么,通向成功的道路在哪里呢?谁能引领我们走向成功呢?我想就是它,《哈佛家训》。这是一本具有丰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生活意义的书,书中介绍了许多名人成功的关键,也有许多看似平凡却含义深刻的故事。它可以使一个人由平庸变得非凡,从失败走向成功,震撼着人的心灵。
《哈佛家训》读后感14
《哈佛家训》是一本有着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故事的书,但它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震撼人心的。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确是其中的一个小故事《曼德拉的苔藓》。故事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在监狱中度过了27个春秋,他到底是怎么度过那难熬的日日夜夜的呢?原来,在他牢房门口有一块裸露的岩石,曼德拉用了半年时间收集了巴掌大的一块泥土放在石头上,又用了很长的时间浇出了绿色的苔藓,每当他孤独难耐、生不如死时,他会静静地注视着苔藓,过一会儿,他就会心情平静下来,重新看到希望和活下去的勇气。
刚读完这篇文章,我这样想:是一块不起眼的苔藓,成了曼德拉精神的支柱,成了他心灵的慰藉,使他渡过了人生的难关,从而成就了他的顽强,他的伟大!但细细读来,深刻理解,却发现其实不是这样的。这块苔藓的前身,只是一层浮土,是曼德拉赋予了它特殊的使命,并赋予了他特殊的意义!想到这儿,我深深的懂得了:如果你有一颗顽强的'心,即使身处荒漠,要能把那里变成绿洲,更别说是区区一块小苔藓!
我在电视上时而看到乡村孩子艰苦的求学路程,还有那许许多多靠劳动力生存的人,他们的苦难可比我多得多,可我遇到了一点困难就想方设法地逃避,一点也不坚强,他们坚强的意志力值得我学习。
我觉得曼德拉在他人生最黑暗的时光中坚持自己的信念,就算有再多阻挠,也不屈服,这样我十分感动。这也使我学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的这种精神。
《哈佛家训》读后感15
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书虫”,书架上有近80多本,我没事的时候就看上一会儿书,就连上厕所的时候也拿上几本书。最近,我又读了本名叫《哈佛家训II》的书。
《哈佛家训II》是一部经典之作,分好多个篇章,有感恩篇、习惯篇、童真篇等等。每一个篇章里面都有一个个小故事。别看是小故事,但却讲述了一个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生活智慧,而且每篇故事后面都有一句精辟的话语来点明寓意。十分耐人寻味,无不令我深思。因此,我十分的喜欢读这本书。
接下来,让我来挑一篇比较好的文章,介绍给大家:这篇故事的名字叫红草莓:有一个懂事的孩子叫伯杰。每到周末,他都会到远处的森林去捡柴。这天,他捡到许多柴,太阳十分毒辣,于是他走到小溪边的一棵大树下准备休息一会儿。突然,他发现大树下面有许许多多的红草莓,于是他克服了贪吃的天性,把这些草莓留给了忍受疾病折磨的妈妈。当妈妈为他的这个做法露出高兴的笑容时,伯杰比自己吃了草莓还高兴。
这么小的孩子就努力战胜自己的天性,知道把好东西让给妈妈吃,这是多么伟大的精神啊!好的品行可以给人力量和快乐。正如伯杰在孝敬母亲时,自己也无比的幸福。只有那些可以从美得中体会到乐趣的人,才愿意展现和传递美德。这就是我读这个故事的感悟。
【《哈佛家训》读后感】相关文章:
哈佛家训读书笔记(15篇)03-10
哈佛家训读后感07-30
《哈佛家训》读后感09-11
(优)哈佛家训读后感10-17
[精]《哈佛家训》读后感09-05
《哈佛家训》读后感(精品)11-30
《哈佛家训》读后感[集合]12-15
(优)哈佛家训读后感09-08
读《哈佛家训》有感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