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姥姥语录》读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姥姥语录读后感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对语录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语录是指一个人的说话记录。究竟什么样的语录才是优秀经典的语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姥姥语录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姥姥语录读后感1
因为看朗读者才想起来看这本书,说是姥姥语录其实也是姥姥回忆录吧,99岁中国老太太的平凡生活,大白话中处处透着人生智慧。
这本书我画线标记的地方太多,处处流露着质朴与真实,记得最深的天黑了总会亮。
读着读着想起我姥姥,想起来我小时候在姥姥家住的`那些日子,姥姥信佛,处处教我,一定要善良不要和别人计较太多吃亏是福。等我上学不在姥姥家住,姥姥每次都盼望周六周天,在周四就开始给妈妈打电话问这周回不回去?吃什么?排骨还是虾?姥姥不舍得吃的东西都留给我和弟弟,暑假寒假回姥姥家也是我最快乐的时候,白天姥姥看看戏,晚上和姥姥姥爷打打麻将牌,老小孩一点都没有错,姥爷还偷偷带着老花镜看我的牌,我会假装很生气说姥爷耍赖皮,其实都是想让姥姥姥爷开心啊!看着姥姥一点点老去,上楼梯不在方便,头发越来越白,心里总是很伤心,岁月不饶人啊!现在回家推去了和好朋友的约会,想多陪陪姥姥,更要努力给姥姥更好的生活条件
姥姥说:“天黑了,谁能拉着太阳不让它下山?你就得躺下。孩子,不怕,多黑的天到头了也得亮。”
批评了姥姥我又心疼,多么坏的外甥啊,变着法儿不让姥姥老。
姥姥语录读后感2
读完《姥姥语录》着实被感动了:感动倪萍对姥姥的孝顺,感动姥姥的善良、宽容和智慧。
姥姥是个有大智慧,活得大气的老太太,真正的能人不是斤斤计较,精明有心机,而是把平淡的日子过的舒心,和睦,让家是个温暖的地方。精明的过是一辈子,聪明的过也是一辈子,有的老人是家里的明塔,让人尊敬,晚辈们发自心的孝顺。
白岩松说:“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没学历的.人,不一定没文化。”你看倪姥姥这个没上过学的小脚老太太,用朴实的语言讲的都是人生的大道理。姥姥说:“一人一个脑子,不好把自己的脑子往人家脑子套”,这句话貌似更有学问的表达可以是“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还有“不管啥事你想不通倒过来就想通了,什么人你看不惯换个个就看惯了”,姥姥其实是想说“要学会换位思考”;还有“国家和小家一样,先把人弄好了,啥就都好了”,你看这个姥姥多不简单,语录里不但包含生活智慧,还有要以人为本的治国理政思想呐。感谢姥姥语录让我茅塞顿开,收获颇多!
挺喜欢这本书的,也希望你能去看看。
姥姥语录读后感3
倪萍老师说,这就是他们家老太太讲的话,也是所有家里老太太讲的话。各家各户都有位老太太吧,或许学历不高,或许身形很小,围着锅碗瓢盆转,拉扯了一帮儿女长大,等大家伙儿回来看一看。书里说,有学历的不一定没文化,没学历的也不一定没文化。
是啊,家里的老太太,文化水平不高,嘴里蹦出来的词儿,说出来的话儿句句掷地有声儿,像是老家自己蒸的馒头,皮儿黑,却香甜养人,话糙理不糙,更何况有些话,听着特别动人。任凭再多华丽的辞藻也写不得那样贴切。看完倪萍老师的.姥姥,特别想念奶奶,每次离家,奶奶都在门口送了又送,看了又看,悄悄抹泪,我也偷偷抹泪,奶奶最后悔的事情,是当年选择错了,没做老师,奶奶气质很好,如今年近八十,在我眼里依旧是别人说着当年唱戏的梳大辫子的姑娘,很想念,很想念,倪萍老师用剥瓜子的方式想阻止姥姥变老,我也用过各种方法,想阻止奶奶变老,可惜我太没用了,奶奶老去的速度太快太快,我害怕我还没成材,奶奶变老去了。所以,等等我,请等等我,我会再努努力,再努努力,变得更好,我想带她享享福。
姥姥语录读后感4
在没有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对“姥姥”的理解是像大部分人一样,姥姥只会宠着自己的孩子:会带他去玩,去耍,孩子不高兴了就哄,就逗。因为我没有姥姥,所以我的理解会这么片面,读过这本书后,我才发现,原来姥姥也会教给孩子影响他一生的话姥姥语录读后感姥姥语录读后感。
书中倪萍的姥姥就教会她很多的事情,而姥姥说的话也变成了语录,变成了贴近生活的哲理。姥姥曾这样说过“爱越分越多,爱是个银行,不怕花钱,就不怕存钱。”这句话是倪萍问姥姥“你不怕我爱我妈就不爱你了?”的答语。爱是无限多的,可以把爱分给妈妈,分给姥姥,还可以分给更多爱自己的人。这一篇一直在讲倪萍认为自己的'妈妈不够爱她,她把这件事给姥姥说了以后,可姥姥却说“你妈不是亲妈,也不是后妈,是个合格的妈。”妈妈知道应该怎样爱孩子才会让孩子懂得更多,妈妈不管孩子怎样误解,但她最终还是爱自己的孩子的。而我们呢?说什么孝顺,孝顺是美德吗?不,是应该的。有哪个父母说照顾自己的孩子是美德?没有。父母为我们付出那么多,我们无论为他们做多少,也是补偿不了的。父母总是想给我们最好的,可我们为他们做过什么?不仅是姥姥的话,这本书里的其他内容也是很有哲理的。
姥姥的话,影响了倪萍的一生,平凡的99岁的姥姥的话,却有着不平凡的人生智慧。难怪倪萍会说“葵花朵朵向太阳,姥姥是我心中的太阳”,姥姥也是我心中的太阳,更会是更多人心中的太阳……
姥姥语录读后感5
总算看完了,起初看这书都是睡前抹泪看的,我的外婆也就是文章所谓的姥姥在我小时就中风对她没有什么情感寄托,包括我奶奶也是因为重男轻女思想感情不深。所以看这书时我想到了三个人,一是我的舅妈,我是随着舅妈长大的',父母自小出门打工,所以在我心中最割舍不下的就是她,记得父母刚回来那几年我时不时都会想着要去舅妈家看看她,就算在她身边也想念她。我很怕她老去的那一天,不知道我会有什么反应,我不敢想,怕想。
看到中间部分我想到了我女儿的姥姥也就是我的母亲,说实话她在我童年记忆中出现的并不多我是跟着舅妈长大的孩子,但是她却做足了姥姥的角色,怀孕母亲就没有上班,出月子后我就久住娘家,女儿的成长是姥姥陪伴的,我在想以后我的女儿是不是也可以写一写她那质朴的姥姥,或是从生活中表达她的这份孝心。
第三个想到的是我自己,文章姥姥的闲语中都饱含大智慧,一把年纪的姥姥刻苦勤奋还和季老成为同学,毫不逊于年轻人,倘若我成为了姥姥能不能言传身教一番教好自己的小外甥呢?这个想的倒也有点远了。先从自己的孩子着手吧!
姥姥语录读后感6
前几日,妈妈给我买了王校长推荐的四本书,我先一口气看完了倪萍的《姥姥语录》,这里面没有太华丽的语言,也没有波澜曲折的故事情境,但姥姥那朴实、亲切的语言却深深的吸引着我。
姥姥说:“人最值钱的就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没个分量你往大秤上站站试试?那个秤砣动都不动。”没想到姥姥也经常做自我反省,认识自己,探究自我,分析自我。我想我们这些站在工作岗位上的人,更应该多做反思,清楚认识自己,摆放好自己的.位置。
姥姥说:“天黑了,谁能拉着太阳不让它下山?你就得躺下。孩不怕,多黑的天到头了也得亮。”多么富有自然哲理!换个角度看,姥姥也是个心态极好的人,即便遇到再大的事,都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和处理事情。这些简单的话我们也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在生活中我们也许表现的是焦虑和急躁,能做到泰然处之,那也是需要的一个境界。姥姥有这种良好的心态,所以在面对死亡时,姥姥的认识是“有些事能使使劲,有些事啊就使不上劲了,天黑了,谁也挡不住喽!”并不是说姥姥是个不怕死的人,只是她的认识比较深。
现在大多数家庭还是不缺钱的,城里的老人也都有老保的,有的认为只要给钱了物质丰富就是了,其实也不是这样,现在的老人缺的是这份孝心,缺的是精神上的,希望子女常回家看看。
姥姥语录读后感7
在网上搜索大家一些看书的读后感的时候,看到了有人在说倪萍出过的书,叫《姥姥语录》,说是这本书挺动人的。所以兴趣被勾起来,便去买了本书来看。看完这本书的读后感是,整本书只是用很普通的字眼在描述着一些平淡的东西,可是就不不知道怎么的,那些画面就在我脑子里挥洒不去,那些语录总在心里念念不忘。
姥姥只是个没有什么文化的农村妇女,可是她说的话却都是生活中得出来的真理,总是在不经意之间告诉你人生的真谛。就像是姥姥说的,天黑了,谁能拉着太阳不让它下山?你就得躺下。孩子,不怕,多黑的天到头也得亮。说的'不正是我们的人生么。那些挫折困难要向你排山倒海般侵袭而来的时候,难道你可以逃避或者不去面对么。该来的终究会来,那是宿命的邂逅,你所能做的就是丢掉你的惶恐不安,安然的接受你的宿命,然后想着一个信念,风雨之后会见彩虹,天黑之后有光明。所以人生不会只是一直被黑暗包围,我们终将会迎来黎明的第一道光。当我们在埋怨我们那差到低的人生的时候,总会有谷底反弹的一天。所以,最重要的的,是在黑暗中度过的过程中,要一直保持着希望和信念,在见到黎明的阳光之前,要保证让自己好好的活着。或许在你人生这本书翻过了黑暗的一页,在看到光明到来的时候,你对自己之前所经历的那些,又会有新的读后感悟。
姥姥语录读后感8
今天终于把看了倪萍大姐的《姥姥语录》,我感到很温暖,很感动!就像奶奶,妈妈的话儿,很贴心,很实用。看完了。很是让我感动。
作者以“唠家常”的形式,讲述了一个没有受过正规教育,裹着一双小脚,大半辈子围着锅台转的平凡的`老太太——姥姥。姥姥却用一生的生活经验,指导着自己的为人处事,并潜移默化地教育着自己的后辈,那些看似平常的话语却透着豁达,透着大度,透着善良,透着哲理,透着智慧。
姥姥说:“不管啥事你想不通倒过来想就通了,什么人你看不惯换个个儿就看惯了。是呀,生活中很多事需要换个角度,换个位子思量,往往就能得到海阔天空的乐观场面。
姥姥说:”孩子,不怕,多黑的天到头了也得亮。“是呀,再大的事,再难的关,总会过去的。很简单的话,仔细品品,很有些哲学的味道,耐人寻味。
姥姥说:”有一碗米给人家吃,自己饿肚子,这叫帮人;一锅米你吃不了,给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家帮你。“这是何等的境界,她告诉我们,表面上我们帮了人家,实际上,是人家接纳了我们。
这是让我在生活中很有用的一本书,这是教我做人的一本书。看了倪萍的《姥姥语录》,我感到很温暖,很感动!就像奶奶,妈妈的话儿,很贴心,很实用。
姥姥语录读后感9
其实在张校长发这条信息之前,我们的杜老师就已经让我们阅读《姥姥语录》了。
这是一本充满爱和善的书,字里行间都是一些小到不能再小的.
事情:包包子,捡麦穗,聊闲话……但却在作者的笔下生动了起来,如果没有对姥姥那份无微不至的爱,对生活的感触深厚,怎么会写出那么生动,那么活跃,那么活跃;更激活了心中对爱的理解,对孝的理解,对人和生命的理解。
这本书启发了我两点:一是姥姥的智慧;而是作者的孝心。
姥姥那些智慧的语言和比喻令我印象极为深刻,其中,就有这么一句:
“有一碗米给人家吃,自己饿着,这叫帮人;有一锅米吃不了,给人家盛一碗,这叫别人帮你。”我一开始对后半句很奇怪,给别人盛饭,怎么能叫别人帮你呢?后来想了想,正因为是有了前一句“有一锅米自己吃不了”,这句话才能让人想通,姥姥的智慧真是博大啊。
作者为了能让97岁的姥姥能有些事做,让姥姥剥瓜子来挣钱,作者是想让姥姥快乐地过完一辈子;为了能让姥姥补补身体,补品从几元一斤买到几千一斤,为了能让姥姥开心,作者真是费尽心思。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趁着家人还健在,只要让长辈感到满足,幸福,这即是孝了。
姥姥语录读后感10
文章很朴素,却蕴含着很多为人处世,生活的大哲学。虽是些平常的大道理,但却不见得人人都悟得明白。有时觉得姥姥说的话就像是哲学家说的一样,细心研读都感觉是真理。姥姥的理儿很直白、很实在,她为什么不悲观、不放弃呢?是无奈还是现实?她从没想着以此来教育谁、给予谁,她就是这么想的、这么过的,她认为这些都是“是个人都该明了的理儿”。姥姥一生崇尚文化、崇尚知识、崇尚富裕、崇尚美好,可这一切她都不曾拥有,但你总觉得她什么都有。那时候因为日子穷,姥姥没有识过字读过书,但是她对知识学问却是非常渴望,姥姥一直敬佩那些有大学问,会读书的人。在姥姥眼里,“念书的人不管长得么样,你仔细看都长得好看。书念得越多,人长得越俊。没念过书的人眼神是傻的。”虽然姥姥没读过书,但姥姥读了很多生活的`书,同样有大学问,她一生过得清醒,很充实……
姥姥说:“人的肚子不怕饿,没有稠的就喝点稀的,没有稀的喝水也死不了。眼睛可不能饿着,眼要是见不着好东西,慢慢地心就瞎了,心瞎了,人就没用了。眼要是吃不饱,人就像个傻子。”像这样简单朴素却有蕴含大哲理的话,姥姥经常说,或许我们每人家里都有像这样的一个“姥姥”。
姥姥语录读后感11
《姥姥语录》是含着热泪看完的,看了一遍再看一遍。
都说倪萍老师善于煽情,可是写姥姥我想煽情绝对不是有意为之。倪老师字字真情,她含着泪写完,读者含着泪读完。
姥姥的爱一生养育着倪老师和一大家子的心灵。姥姥的生活哲学如同储蓄卡,里面储存了善良、宽容、坚持、给予、吃亏、放弃、感恩、豁达、承受……太多太多的、人活着所需要的精神。姥姥的宽容、良善,不断地修正着孩子们的缺点,改正着孩子们的错误,姥姥的智慧、姥姥的光亮始终照耀到她离开之际。也正是因为这样一大家子人才辈出,四世同堂其乐融融。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倪老师拿着这张姥姥赠与她永远也刷不爆的卡,也像姥姥一般笃行着大爱的.人生哲学。对于姥姥的离开,倪老师始终不能释怀,可是人啊总要经历生离死别,是姥姥先撒手的啊。但是就像姥姥说的,一家人一个一个的来,一个一个的走,到那边一家人还会团聚。从写姥姥开始,到写儿子结束,生命生生不息,姥姥精神一代一代传承。而且如今我们不也读到了姥姥的语录吗?这是大爱啊!
姥姥语录读后感12
顶着复习的压力一直想把这本书看完,看的过程很暖,不管是喜的,悲的还是无奈的,心都是暖的。
读的时候问同学,在她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过姥姥这一类的老人,她说没有,我认真地想了一下说,我也没有。虽然童年生活中没有过姥姥这般的引路人,但书中的很多场景,人物,感情都能引起我的共鸣,所以格外珍视。
读到中间姥姥整理报纸剥瓜子的那一段的.时候一度特别害怕,想继续读下去看看这个通透了一辈子的老太太究竟会以怎样的方式和这个世界告别,又害怕多读一页姥姥说的话就少一句,也害怕看到姥姥离开的那一刻。不过,读着读着也就释然了,注意力也从姥姥如何离去变成了这件事儿姥姥会怎么说怎么做,这也许就是姥姥的魅力吧。作者总说姥姥说的是大白话,可每一句大白话都能让我细细琢磨好久,它不像那些大家说的句子第一眼就惊艳到我,让我想保存下来,却能说到事儿上,琢磨通了之后也许就忘了,但心里却也一下觉得通透了。
我看书或者看电影,总希望它能引起我情感上的大波澜,最好是能让我大哭一场,每次哭完我都会觉得心里特别舒坦,整个人都释放了,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情绪好像越来越难起波澜了,别说哭,连触动都很少。看姥姥语录,几次眼泪在眼睛里打转,但就是没掉下泪来,但读下来心里却是满满的,也不知道有什么,但就是满满的。
遗憾于自己没有这样的姥姥,但又觉得她就是所有人的姥姥。
姥姥语录读后感13
很少读语录,总觉得语录放在当时的语境里才更有劲头,更是味儿。可是翻到这本书的时候,还是抱着很多想法,一页页地翻了下去。倪萍老师画画虽是半路出家,虽然我不懂画,但是看到那一页页我觉得真美,真自然。读着老人从小对她的教导,真实在啊,老人是一脚一脚走出来的智慧,是实践来的,话老,理却实在。我想到我那个活到98的老奶奶,我爸爸的奶奶,真不容易,早年守寡拉扯5个孩子长大,一辈子坚强,忍耐,勤劳,聪明,明白了一辈子,那只裹着的小脚同样走出了真智慧。
这样明白的老人真不少,能让我们继承的'东西也真不少,传下来就是财富。倪萍老师对姥姥的爱让我汗颜,我也是在姥姥胳膊上长大的,从小学开始,一到周末就骑自行车跑十来里去找姥姥,她帮我藏了那么多好吃的,多少年了都这样,可是慢慢我大了,上大学了,毕业了,结婚了,生子了,离姥姥越来越远了,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少了,讲起话来也不知从哪讲,亲起来也不知怎么亲了……是我还不够用心吧,怎么就忘记了姥姥怎么给予我的爱呢。最悔恨不过是想孝顺却再也没有机会,而值得庆幸是,如今还来得及,不让自己隐藏的爱毁于遗憾和无奈,还好,姥姥还在,好好爱,还来得及。
姥姥语录读后感14
上周的时候去六楼的图书馆借了一本《姥姥语录》来看,倪萍写的,走的时候借书的师傅说,这是什么书啊,我说是倪萍写的《姥姥语录》,师傅说,哦,倪萍还是挺有才的,我说:是啊,所以她写的书才想看看。
我拿着书嗒嗒嗒的就下楼了。
坐在班级里翻来这一本姥姥语录,仔细的看着,倪萍的姥姥很长寿的,虽然老人家没有活过一个世纪,但是九十多岁的高龄也是对生命的至高崇尚,姥姥虽然不识字,但是做人处事的道理,确实比我们吃过米还多,姥姥说:靠山山倒,靠人人老。
靠来靠去你就发现了,最后你靠的是你自己。
对这一句话我深有感悟。
可能在我年纪尚轻的时候不会太理解这一句而现在参加工作了才知道的,你就是你自己的全世界。
小的时候我们没有任何能力也不能体现我们的'任何人生价值,父母是我们最大的靠山,有人欺负了我找我爸去,没钱了找我爸去,想吃什么了,妈妈给做。
那个时候,父母俨然是我们一座最大的靠山,山上郁郁葱葱,我们想要的什么都会有。
如今,年过20了,父母的背也一点一点的变弯了,这座郁郁葱葱的山已经不像是当年的那一个青翠欲滴的山了。
就如姥姥说的那样,靠人人老,父母正在像年老迈进,我们的人生却刚刚开始,我们有年轻的资本和结实的臂膀,这一次,我们就成了父母的山!这一次,我们要靠自己,参加了工作终是可以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了。
以后我们就是自己的靠山,父母的靠山。
姥姥语录读后感15
第一次知道《姥姥语录》是倪萍在朗读者节目中,一口气听完了《姥姥语录》,倪萍通过她的嘴转述着姥姥的话。书里没有姥姥的照片,但我隐约间看得到姥姥的模样——一个活得明白的老太太。
倪萍的《日子》我没看过,但我相信,就算她出书为了赚钱,只要是她亲自写的,就一定会受用。扉页上微笑着早年的照片,和蔼、可近,百度倪萍,看到她近期的照片,不再是幸福滋润的临家大姐,而是臃肿的面容上堆积着生活中的经过风霜雨雪吹刮后的印记。倪萍是为一大家人忙前忙后的女人,为了儿子可以付出一切的`女人,是一个天蹋了可以擎天的女人,是一个心里、肩上承载太多的女人,她是一个大女人。
“日子得靠自己的双脚往前走,你看谁能帮你搬着你的腿走路?......走不通的路你就得拐弯,拐个弯也不是什么坏事,弯道走多了,再上直道就走快了。走累了就歇会儿,只要你知道上哪儿去,去干嘛,道儿就不白走。人活一辈子就是往前走,你不走就死在半道儿上,你为什么不好好走,好好过呢?这就是姥姥,一个没有学历却又文化的中国老年妇女说出来的话语!透着豁达,透着大度,透着善良,透着哲理。这些再平实、再普通不过的家常话让我重新审视了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给了我无数的启发。
非常感谢《姥姥语录》这本书,让我学会了这样面对生活,懂得了孝心、孝道、感恩、感激的真正含义,告诉我们用乘法追忆那些美好的,用除法摸掉那些瑕疵,用加法感恩,用减法怨恨。
【姥姥语录读后感】相关文章:
《姥姥语录》读后感11-16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15篇04-03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15篇)04-04
飘读后感读后感06-14
活着读后感-读后感02-15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 读后感03-05
《论语》读后感初中读后感02-10
《我的小学》读后感 -读后感05-15
怎么写读后感-读后感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