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感力读后感

时间:2024-10-20 11:00:3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钝感力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钝感力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钝感力读后感

钝感力读后感1

  昨天花了两个小时的时间读完了渡边淳一的《钝感力》,全书总共一百多页,大部分是在讲故事,通过故事引出作者对于不同领域对“钝感力”的理解和优势。

  读这本书是因为之前在某个公众号上看过一篇跟职场钝感力相关的文章,文章写得很不错,对于钝感力这个词也很新奇,又恰巧在阅读软件的推荐上看到了这本书,冲着渡边淳一的名气而读。

  微信读书里这本书的综合评分是7.4分,在我看来算是比较低的评分了。以我看微信读书的经验来说,我基本上很少给看的书比较低的评价,一般都在5星,少数4星,这本书,3星不能再多了。

  整本书看完给人的感觉是比较平淡,像白开水一样无味,甚至有些部分给人感觉像是说废话。就好比女生感冒了,男朋友说多喝热水;女生姨妈痛,男朋友说多喝热水;女生受凉了,男朋友说多喝热水……这本书就像“多喝热水”一样,似乎是无可挑剔的答案,可就是不满意。

  比如,作者说,钝感力有利于在职场的发展,这里钝感力是指抗压能力、抗挫折能力、和经得住打击的能力,也就是内心比较强大。嗯,道理没错。

  比如,作者说,钝感力可以避免血管陷入异常的收缩,使血管保持舒张状态,促进血液流通。所以呢?如何提升血管的钝感力呢?作者没说,我倒知道健身可以使得血管舒张,促进血液流通。

  比如,作者说,顿感的五官优于敏感的五官。感觉像是废话,我想任何人都知道随便怎么折腾都不会过敏的皮肤和到了阴雨天关节不会疼痛比反之要好,但是这似乎不受人体主观控制,有时是遗传。

  比如,作者说,睡眠能力强的比睡眠能力差的人更有可能成功,睡眠能力强指睡眠质量好还能顺利起床。想要不失眠,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去胡思乱想。作者说,别人的鼓励会给人以信心和更加努力的'动力。作者说,抵抗力强的人生命力强,举了一个大家都食物中毒,仅有一个人因为“顿感的肠胃”而幸免了。还有夫妻相处中的钝感力——包容,癌症患者的钝感力——性格开朗、积极进取……全部是人人都懂的道理,却没有解决方案,还不如鸡汤来得刺激。

  还有一些观点不敢苟同,比如把女性给孩子喂奶、对于夜晚孩子的啼哭较为敏感、不怕给孩子换尿布等,归为女性的钝感力和造物主的设计,从生物学的角度解释了女性的脂肪层比男性厚、比男性更能抵抗寒冷和疼痛。可能是作者或者翻译的表述问题吧,在我看来这部分有点不只是歌颂母性的伟大,还把生育作为了女性的义务,以及为男性不照顾孩子找借口。

  总之,钝感力的概念是好的,在不同的领域它有不同的解释,有时是抗压能力,有时是乐观,有时是真的反应迟钝。只是,在有的方面,这个能力可以通过练习和努力习得;在有些方面,这种能力是天生具备的,不受主观意志支配的。

  对于本书,就好比别人告诉我:多喝水对身体好。

钝感力读后感2

  这几天我看了一本书,名字是《钝感力》。书中以小故事的形式给读者展示了“反应迟钝”的好处和坏处。钝感,通俗意义上理解即迟钝、反应慢的意思。但我认为的钝感,还有另一层意思,是一种迟钝的力量,也就是从容面对生活中挫折和伤痛的力量。这种力量带给我们诸多好处。

  首先,对我们身体的好处。

  在夏天蚊虫叮咬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有一部分人的体质,被蚊虫叮咬后皮肤反应过于强烈,出现红肿甚至过敏。过敏,在医学上的解释是免疫系统过强,例如花粉过敏,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苦恼。这时候是不是希望我们的免疫力“迟钝”一点呢,身体才能保持健康的状态。

  其次,对工作的好处。

  上级布置工作,某位同志反映很快,工作效率也很高,加班加点做完了。可是如果领会错文件意图,不仅白费功夫,甚至还有可能被领导批评。而如果稍微钝感一点呢,接到工作任务后研究清楚、理解透彻,再不明白可以多向领导请教后再做,这样的结果一定是事半功倍的。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就是这么个道理。

  最后,对日常生活的好处。

  在生活中避不可免的会发生和朋友、同事意见相左的情况,这时候如果你心灰意冷、自我否定,甚至和大家发生冲突,长此以往朋友可能越来越少。这时候我们是不是需要钝感了?你反映迟钝一些嘛,等情绪平静下来,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不要钻牛角尖,最后朋友之间多多理解,友情也会越来越深。

  钝感虽然有时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但钝感力确实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智慧,所以如果大家眼前遇到一些烦心事的时候,不妨试着钝感一些,我觉得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钝感力读后感3

  世界上本无“钝感力”这个词,因为渡边淳一,世界上多了一个叫“钝感力”的词。所谓的“钝感力”,是一种大智若愚的人生态度和人生智慧。相对于激进、敏感、强硬等而言,拥有钝感的人更容易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立足。

  在《钝感力》一书中,渡边淳一从健康、恋爱、婚姻、职场、人际关系、人生等方面阐述了钝感力的合理性和重要性,可以说是对人生的一种独特的解读,对现代人们有全新的指导和启示作用。该书因被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用来建言安倍内阁,引发日本民众的热烈追捧,成为销量突破百万册的超级畅销书。

  文中,作者用了十七个章节围绕钝感力进行了论述,语言通俗易懂、平淡平实,事例有趣生动、信手拈来,章节结构连贯、层次分明。作者认为,在健康方面,钝感力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动力。它不会造成器官的消耗,会让人保持良好的心态,降低癌症的患病率,可以让人更为悠闲自在、胸襟开阔地长寿下去。在爱情方面,钝感力必不可缺。它是一种让恋爱关系和婚姻关系长久维系的恋爱能力。在职场方面,钝感力可以使人在芸芸众生中出人头地,笑到最后。

  在当今社会,钝感给人的迟钝、愚钝、木讷等负面印象可以说是与竞争激烈、节奏飞快、关系错综复杂的社会主旋律格格不入。可作者为什么要反其道而行之,大力提倡和弘扬所谓的`钝感力呢?

  我认为这里所说的“钝感”并不是我们传统观念中所认为的迟钝和愚钝,而是作者倡导的一种凡事不要太过敏感和敏锐,不要锱铢必较、睚眦必报,不要什么都往心里去。实际上是一种心怀宽容、豁达,集温润、圆融、外圆内方、大智若愚等为一体的人生态度和人生智慧。

  如《红楼梦》中,林黛玉多愁善感、悲春伤秋、时常“自寻烦恼”,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过于“玻璃心”,一点也不钝感,最后落得个咯血泪尽而逝。而与之相对的薛宝钗则性格温婉、圆润,内心钝感,懂得外圆内方的道理,与大观园中人们的关系较黛玉平滑顺畅。两个人的不同命运,我们也可以看到钝感力的重要作用。有时候,适当的钝感是一种沉默有力的回击。

  喜欢《钝感力》不是因为他的内容有多精准,文笔有多华美,情节有多吸引人,而在于作者的另辟蹊径,其对钝感力的这种全新的提法,给了我们另外一种看待生活和人生的角度,而这是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往往容易忽略和视而不见的。

  《钝感力》于我们而言,无异于一剂清醒药。时刻提醒我们在磕磕绊绊的爱情、如坐针毡的职场、暗流涌动的人际关系、身心俱疲的现实生活中保持这么一种钝感的力量来调剂、缓和种种压力,使我们更加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更加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赢得美好生活。

钝感力读后感4

  《钝感力》是当代日本著名作家渡边淳一的代表作之一。在日文中有“钝感”一词,却无“钝感力”。年过七旬仍笔耕不辍的渡边淳一对人生有深刻感悟,别具一格提出“钝感力”一词。“钝感力”即“迟钝的力量”,作者认为:“钝感虽然有时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但钝感力却是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众所周知,身心愉悦对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对于生活中的流言蜚语,或者生活中的一些不如意,如果能够做到不思前想后,不放在心上,就不会为其所累、受其伤害。这种有益的钝感,与精神上的安定和保持心情愉快密不可分。在人际关系方面,同事的相处、朋友的交往、家人的沟通等,心胸宽广的钝感力可以避免因琐碎小事而使人际关系受损。在身体方面,如果感官过于敏感,反而会给身心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对感冒、疼痛、食物不洁等保持一些迟钝,就不会轻易被病魔降服。因此,钝感的人和敏感的人相比,钝感的人会生活的更加悠闲自在。

  在恋爱方面,诚实加上钝感力,可谓如虎添翼。当男人追求女人的时候,钝感可以成为一种有力的武器。很多女性都曾说:“就算多少有些不中意,但是在对方不厌其烦的邀请和竭尽全力的追求下,还是逐渐地被对方打开了心扉,慢慢喜欢,最后步入婚姻殿堂。”可见,男人在追求的过程中,即使受挫,但能厚颜追求,保持“面子”的钝感,就比其他人更有机会成功。恋爱阶段,要想长期维持双方的良好关系,不仅需要敏感,同时也更需要有益的、能够容忍和原谅对方的钝感。如果凡事都抱着眼里容不得沙子的态度,锱铢必较,彼此之间的关系就很快会土崩瓦解。

  人人都渴望家庭幸福、婚姻美满,殊不知钝感力正是美满生活的守护神。作者认为,是否拥有钝感力,将决定和伴侣的婚姻能否长久,决定未来的生活是一片光明还是常被乌云笼罩。夫妻双方无论是生长环境、兴趣爱好,还是个人教养、价值观等都有相异之处,因此夫妻之间出现琴瑟失和的情况并不意外。如果能对对方的各种令人不快的毛病忽略不计,保持恰到好处的钝感,才可以更好地维系婚姻生活。

  钝感力是生存在当今时代所必备的`技能。我们所处的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沧海桑田、日新月异。要想精神饱满地生活下去,就要适应这新的潮流、新的时代。而这种适应能力的原点就是对新环境的钝感力。这种钝感力可以使我们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的新情况新变化。

  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才能。但能否成功,并不完全取决于才能。具备了恰如其分的钝感力,敏锐和敏感才能成为真正的才能,从而在在人生的道路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钝感力,是一种能让人们的才华开花结果、发扬光大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钝感力,助推我们营造更加美好的人生。

钝感力读后感5

  今日读了日本知名作家渡边淳一的《钝感力》一书,这应该是我看的第二个日本作家的书,第一个作家是关于极简生活的,这个是关于情绪的,现在梳理一下这两个书的特点,都是关于让生活精简的。钝感力更像是一种遇到事情,你要慢半拍,或者有的事情,你就不去回应的一种力量和感觉。

  《钝感力》

  用时:约6小时

  持续时间:4天

  内容:作者通过17个主题介绍了钝感力在相关主题中的应用,在事件发展中,使用钝感力会产生什么后果等等。

  汲取知识:在人生过程中,不用太敏感,人生很长,钝一些,活的持久和通透。我需要学习怎样才能钝一些,我认为应该再看看关于“逆商”培养的相关书籍。

  质疑:我对其中两处有不同看法。

  1.P28,作者认识的一位女性朋友,嗅觉十分敏感。当他丈夫有外遇的时候,她立马察觉,闹得不可开交。作者原话:“假使这位女性的嗅觉不那么敏感,她的家庭不也就能和睦相处、平安无事了吗?”

  反对-作者提供了事实、结论、逻辑。

  (1)事实是,她与有外遇的丈夫闹的不可开交。

  (2)结论和逻辑一致,是,如果不敏感,能平安无事。

  先辨别(1)事实,事实没交代清楚她怎样发现丈夫外遇的?是因为她嗅觉敏感,是闻到了丈夫身上其它味道?还是其它香水?还是其它人的`味道?也可能是她感觉到丈夫不太关心她,或者丈夫更注重外表,或者丈夫回家晚......联系上下文,作者传递的信息是,她能人特有的体味分辨不同的人。可能是她闻到了丈夫身上其它人的体味?这里没交代清楚。总之,她嗅觉很敏感。

  (2)逻辑和结论:不敏感的话,就一定能和睦相处、平安无事吗?如果妻子不敏感,发现不了丈夫外遇,妻子还能正常对丈夫,丈夫可不一定正常对妻子了。而且,丈夫把情感分了一部分给了外遇,那妻子接收到的情感就会少,这对妻子不公平!除非丈夫是个时间和情感管理高手,能做到对妻子付出跟以前一样多。

  2.p111左右,S小姐爱上一个已婚男人。

  事实:S未婚女和一个已婚男相恋。 <反对,给婚外情支招,无论赞同不赞同,都不应该>

  逻辑:作者不赞成婚外恋,他只是举例说,S如果在感情上钝一些,他们的爱情会持续下去。

  <反对,就算钝一些,爱情也不会永远持续下去,感情很复杂>

  我的评论:举例不合适,明明是爱上一个渣男,两人都不符合公序良俗,应该动之以情,阻止孽缘。

钝感力读后感6

  人们总是说,迟钝是不好的事,其实有时候,拥有钝力感是很不错的呢!

  这种认识,是我在读完《钝力感》这本书后的体会。

  比如说,有一个人,她的视力太好了,虽然说视力好是好事,但是如果视力太好了,就不好了!正常人的`视力是0.5左右,可她的视力却达到0.8!看东西因太清晰而不舒适,很累很累。呵呵,不过医院里只有近视或远视的眼睛,可没有超高视力眼镜哦。所以,假如她的眼睛拥有一点钝力感的话,就不必这么辛苦了!!!

  还有例子呢!《钝力感》的作者,有一次与他的朋友一起去公园散步,累了,就坐在公园的长椅上,过了一会,有几只蚊子飞了过来,作者一边赶着蚊子,一边抓着脚上的包,难受死了!于是作者便提醒他的朋友:“哇~这里蚊子的真多啊!你也赶赶吧,要不然被咬了,又要难受几天了!”

  “是吗?我没感觉啊,蚊子在咬我吗?”朋友疑惑的说,“蚊子咬我,我从来都没痒过啊!”

  对了,作者朋友的皮肤就是有钝力感,你看,皮肤有了钝力感,不是轻松多了吗,不必像我们那样抓啊抓了!

  而且,迟钝的人不易受到惊吓,很少得心脏病、心肌梗塞……这些病。

  现在,你还会说迟钝不好吗?你还会为自己的迟钝烦恼吗?

钝感力读后感7

  我是一个爱看“闲书”的人。上学时,除了码在桌兜里的教科书和教辅资料,书包里才藏着我的“真爱”。工作后,终于在经济上实现了“读书自由”。这些“闲书”也让我变得更加的丰富,可以更加达观地看这个世界。近来偶读到渡边淳一先生撰写的《钝感力》一书,全书只有10万余字,花了一个晚上看完全文,受益匪浅。

  渡边先生是位医学博士,行医多年。后弃医从文,开始文学创作。本书用了十七章的篇幅,就是想告诉大家:并非只有灵活和敏感是才能。不为小事动摇的钝感力,才是生存最重要、最基本的才能。

  "钝感力"一词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发明,与"敏感"意思相对。按照渡边淳一自己的解释,"钝感力"可直译为"迟钝的力量",即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钝感虽然有时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但钝感力却是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其实,作为教师也要培养“钝感力”。我们在处理学生的问题时总是容易“上头”。记得20xx年的夏天,我参加工作的第四个年头,我承担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一个叫小月的女孩子有点不一样,她总是跪在凳子上,喜欢把裙子撩起来,喜欢用手抓其他的小朋友。我总是把她叫到我跟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是却收效甚微,终于在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崩溃的朝“吼”了一句,依然记得当时其他小孩子不可思议的眼神和我当时“血气上涌”的大脑。一直到因为她小学毕业,我依然能感受到她对我的疏离。如果当时“钝感力”这个词能够出现在我的认知中,我想,我能够更加平和和理性。

  对于教师而言,钝感力包含有一种隐忍力。教育者最忌心浮气躁,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从不成熟渐渐趋于成熟的孩子,他们必然会出现执拗、叛逆、多变等状况;他们在特定知识或技能领域内不如老师反应得快,理解得深是正常的。这时,作为孩子人生道路上比较重要的.引领人――老师,就需要良好的隐忍力。

  对于教师而言,钝感力也含有着难得的包容力。面对学生,我们是长辈,就应该有恰当的长者风范。不可事事严,时时严,需知物极必反。束手束脚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它不但会营造了一个严肃、压抑、沉闷的学习氛围,破坏学生轻松的心情,压制他们开朗活泼的性格,更扼制他们心灵的自由。老师要对学生的羞涩投以微笑,对学生的捣蛋报以和蔼,对学生的烦躁给予谅解,对学生的稚嫩伸出援助,对学生的迷茫示以方向,接受他们身上的缺点,倾力改之。

  喜欢《钝感力》这本“闲书”,不是因为他的内容有多精准,文笔有多华美,情节有多吸引人,而在于作者的另辟蹊径,对钝感力的这种全新的提法,给了我另外一种看待生活和人生的角度。

钝感力读后感8

  这本小书总共有十七章,阅读起来通俗易懂,但是也许是我阅读能力不足,始终没有找到大师在编写时候章与章之间的逻辑,所以为了方便消化,我把这本书分为了三个部分:身体健康的钝感力、人际关系的钝感力和两性关系的钝感力。

  第一章是引出与敏感相对的有一种力量往往被我们忽视,就是正面的钝感力,往往有所成就的人都是拜钝感力所赐。接下来有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身体健康的钝感力(三、四、五、七、十、十六)

  第二部分:人际关系的钝感力(二、六、十三、十五)

  第三部分:两性关系的钝感力(八、九、十一、十二、十四、十七,其中女性的钝感力为:十一、十二、十七)

  第一部分:身体健康的钝感力

  首先,渡边淳一提出了一套理论:人体的血管是由自律神经控制着的。当人们心情愉悦的时候,自律神经能够正常工作,使得我们的血管能保持舒张状态,血流也很舒畅,那么身体也变得健康;然而当人们处于焦躁不安的状态时,自律神经就有了更大的负担,血管收缩,血流不畅,这也就是为什么长期的不安容易使人患胃溃疡的原因;乐观向上的人也更容易远离癌症,即便得了癌症也有着更高的存活率和康复率。

  身体健康的钝感力可以说是迟钝的身体器官,例如迟钝的五官可以使得身体更加舒适,更容易适应变化的环境,而不至于让身体其他器官过度损耗,吃得好,睡得饱。这样的人才能从容自若,胸襟开阔的长寿下去,也才有精力去专心工作,去爱别人。因此,身体的钝感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础。

  另外,特别提及了钝感力可以抵御癌症。所谓癌症的的遗传也是因为如果父母比较神经质的话,那么所养育的孩子也往往很敏感,这种性格患癌症的几率相对较高。所以这让我们换了一个角度来自省自己的性格缺陷。

  特别的是,书中用了一些平时常见的小事情来证明自律神经的作用,例如为什么心情畅快的时候喝酒容易醉,为什么心情不好的时候药物的吸收也很慢,这些小例子也十分有趣。

  第二部分:人际关系的钝感力

  这里的人际关系包括如何面对来自外界的批评、赞扬、嫉妒和讽刺,还有如何在一个集体中生存下去。

  这里的钝感力当然不是贬义的迟钝,而是一种正面的钝感力,对于批评唠叨选择不那么认真的对待,经得住摔打,从而学到更多东西,不因为别人的批评而一蹶不振、倍受打击;而面对别人的赞扬,不需要太多的根据,可以借势逞强、得寸进尺,从别人的赞扬中积攒出一股劲头,让自己不断提高,变得更加优秀。面对身边的嫉妒和讽刺,擅于利用钝感力去灵活积极地看待它,与它共处。别人说了中伤自己的话,不要因此耿耿于怀,放宽心,从容的想想别人为什么这样指责自己,看到自己因为优秀而被嫉妒,又因为别人的嫉妒去反省,变得更加优秀,因此我们应该去感谢嫉妒和讽刺自己的人。

  关于如何在一个职场中生存下来,其实就是如何在集体中笑到最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毛病,无视种种的不快,不要太在乎,慢慢的这些不快就不见了,我们对于别人的毛病也就有了钝感力。这些道理说起来很容易,就是忍耐,放轻松去看待,但是做起来并不容易。我们明明知道对抗是一种内耗,但是却总是敏感地抓住别人的缺点不放,反而无法自然的和对方相处。这些书里的说到底只是提供了一种理论,让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有一种参考标准,但是操作起来却需要另外一种生活的智慧。

  第三部分:两性关系的钝感力

  作者非常准确的点出在恋爱和婚姻中的相处之道就是钝感。恋爱中男人如何追女神?光有高个子、高收入、高学历还不够,只能说在物质条件上他们赢在了起跑线上,但是钝感力让男人能够坚持不懈的追求一个女人,可以拥有很强的恋爱能力与异性长久的相处下去。试想哪怕一个男神,极其敏感,挑三拣四,是男神又怎么样?能吃吗?在婚姻中也是如此,双方需要有一定的相互包容和忍耐,让两个人能够按照他们的本性生活在一起,而不要特意的去想改变对方,这样的相处才是轻松愉快的。

  两性里特别提到了女性。与我们以往的.理解不同,女性不仅不是脆弱的一方,反而是极具包容力、暧昧而顿感的性别,相比之下,男性则更加刻板、耿直而敏感。这源于造物主对于两种性别的职能划分。女性被赋予了延续人类存续的重任,因此她们是更耐寒、耐痛,更加强健,出血更多也能够存活下来。

  女性的另一个神圣的职责是作为母亲。“母爱是钝感力的极致。母与子,是最强大的钝感力结合而成的依赖关系。”一个母亲可以忍受分娩之痛,无条件的养育自己的孩子,原谅孩子的一切错误……这些如果是一个没有做过母亲的人是无法理解的。俗话说“为母则强”,一个母亲在生养一个孩子的过程中,自己也获得了巨大的成长,锻炼了极强的钝感力。所以当她们在面对一些关键时刻的时候往往爆发出的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坚定。

  作为一个普通人,都有敏感和迟钝两种状态。在涉猎了一些心理学书籍之后,我更加相信,我们的敏感不应该被作为一种攻击的武器来朝向他人,而更应该看做一种工具,使我们了解自己爱护自己,同时敞开心扉去理解他人,给予他人最舒适的交往空间,或在他人陷入困境的时候敏锐地发现并伸出援手。最后最佳的状态或许是:一方面我们与自己和解了;另一方面,你不说,我却都明白。而迟钝这时更像一个盾,可以作为最有利的武器予以还击,同时保证我们身心健康,更好保护内在的敏感,让我们不断成长。这就是所谓的“越长大,内心越柔软,外表越坚强”的意义吧。

钝感力读后感9

  这本书介绍了一种生存哲学,就是顿感能够带给人们更幸福的生活。作者渡边淳一,一位医学博士,他在文章中,把医学和人的情感相结合,从医学的角度阐述其观点的合理性。这本书的一些观点在网上引起了一定的争议,辩证的看待钝感力,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

  与人相处,钝感一点:

  顿感相较于敏感,在人际交往中或许更实用。大家往往喜欢跟自己喜欢的人交往和相处,但生活中有些人是无法选择的,这时候不妨顿感一点,面对不一样的人和声音,依旧保持初心不气馁,迅速把一切不快统统丢到脑后,学会心胸开朗,不屈不挠向前看的精神。作者在文中举了大量的.例子佐证,没人能够伤害你,除非你同意。

  身体健康,钝感一点:

  作者从医学专业的角度阐述了钝感力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比如:我们的血管是由自律神经控制的,拥有有益钝感力的人,其自律神经不易陷入异常的刺激当中,能够让血管一直保持舒张状态,从而使全身的血液可以畅通无阻地流遍全身。还有顿感对我们的肠胃和睡眠等等的影响。包括研究表明癌症的预防和治疗阶段,钝感力往往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些都有力的证明了一点:我们的身体,更需要顿感力来适时的调节。

  除了这些,文中还有比较有争议的观点,需要我们理性的去看待。欢迎大家品读,交流。

钝感力读后感10

  渡边淳一说,在人际关系方面,最为重要的就是钝感力,当受到领导批评,或者朋友之间意见不和,还有恋人或夫妻之间产生矛盾时,不要因为一些琐碎小事郁郁寡欢,而应该以积极开朗、从容淡定的态度对待生活。

  其实,何止人际关系,生活也真的需要一种钝感。

  “钝感”相对敏感而言,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过于敏感往往就容易受到伤害,而钝感虽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却能让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烦恼,不会气馁,钝感力恰似一种不让自己受伤的力量。

  于是我想,人除了对事物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对变化要有很强敏感性之外,有时需要一种能力,那就是不要为一些他人或外界环境给自己造成的伤害过于敏感,要做有意义的迟钝,它也许真是自我保护的好方法。用这个概念衡量自己,我是缺乏这方面的能力的。自己恰恰总是为一些外在的、自己左右不了又无法更改的事情烦恼,有时感情脆弱到不想和人打交道,不想面对任何事,原因是怕受伤害。

  书中提到一个故事,一位老太太总是穿着艳丽不合时宜。但是没有人直接对她提出,总是微笑着说:您穿得真漂亮!这实际上是接近讽刺的赞美,而老太太却不知晓。她所具有的就是对讽刺的钝感力。坚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按自己的信条生活,走自己的路,不理会别人的眼光,自信地生活在纷繁的世界中,享受钝感带来的快乐,享受钝感带来的坚强。这是一种大智慧,于是赢得美好的生活。

  是的,就好比有时候我们也提倡阿Q的精神。拥有钝感的人,有的就是也许就是这种类似于自我宽慰的心态。有些事情发生以后,会产生一些不愉快,或是一些隔阂。对此,我们不需要耿耿于怀,更不该心存芥蒂。我们需要的是反省,纠正,然后遗忘,然后在不知不觉中,改良自己的心态。这就需要一种钝感,让自己不疼痛的力量,告诉自己别再去想。多想无益,受伤的始终是自己。当一个人无法改变外部环境的时候,能改变的也就只有你自己了。

  有首歌中这样唱到,在乎的人始终不对。前些天,在QQ签名上看到有个朋友的签名,也证实了这样一种意思,他说,爱情就象是两个拉橡皮筋的人,受伤的总是不愿放手的那个。是啊,不仅仅是爱情,任何情绪都是一样的,当遇到了不如意的事情,何必要委屈自己,做一个受伤的人呢。洒脱点,一笑而过。

  一个人最容易也最难做到的是控制自己,仅仅做好自己就可以了,别人也不需要你来操心,甚至害怕你来干涉。每个人都需要一些自己的空间,在一定的时候。把能掌控的事情做好,无论发生什么,不仅仅是乐观,更多的,是自己寻找钝感。钝感不是麻木,麻木是无能的人惯用的伎俩,而钝感,是想要好好生活的人应该有的心理,它让人好过,让人有希望,它是一种精神,给人美好。

  成功的.人往往是清醒的,成功的人又往往是迟钝的。这是一个度的问题了,任何的感觉都需要一个度。适当的钝感力可以在一个人在还没有被完全被击垮的时候暂时麻痹一下自己,积蓄力量,整装待发。“这个世界不过是一场生存游戏,所以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而要保持甚或加强自己的生存能力,钝感力又是必不可少的。与其有锐利的敏感度,不如对于大多数事物不要气馁,这股迟钝的顽强意志,就是得以生存在现代的力量,也是一种智慧。”

  如此,大智若愚,说的也许就是这了。

  让钝感力来屏蔽生活中所遇到的不顺,让自寻烦恼的年代宣告终结。

钝感力读后感11

  今天读了小说家渡边淳一《钝感力》这本书。书籍的内容非常简单,通俗易懂,语言也直白,可以说是在阅读的时候能够一目十行的一本书。

  “钝感力”这个概念一方面指的是一种不过分敏感、相对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与处世方式,另一方面也是身体上对于外界环境变化的种种适应表现。

  作者从身体,健康,爱情,家庭关系,婚姻,工作职场等各方面都论述了“钝感力”的重要性。

  在职场上,有些人会让别人出现的.问题影响了自己的正常工作,书中讲到了一个工作人员不满意女编辑的说话方式和小伙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可以很大,每个人可能都有一些他人无法容忍的地方。面对这些问题,有些人耿耿于怀甚至每天抱怨,有些人觉察到了但是不太在乎,有些人视若无睹甚至有可能根本没有感觉到问题的存在。如果总是在心中计较这些问题,那就是在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比如说延华康、蔡晶晶、张白雪等人明明是自己心理不正常,还要去报复别人,让人没有办法去同情或者是帮助他们。对他人的问题选择性忽略,才能开朗、大度地生活下去。

  在恋爱当中,因为双方存在个体差异,情侣要学会在某些方面拥有原谅对方的胸怀。事实上,无论是恋情还是友情,假如对任何事情都锱铢必较,那么任何很小的分歧,都有可能引起巨大的矛盾。双方都会因此而窒息,彼此之间也走向分离。这其实也是一种文化当中求同存异的思想。

  适当的洒脱与不在意,能够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给心灵减轻负担。在竞争日益激烈、压力巨大的现代环境中,也是合适的生活态度。但是不得不说,“钝感力”这个概念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因为生而为人是要有道德是非观念的,如果就放任这种所谓的“钝感力”让不敏感出现在道德领域上面,就是一个很麻烦的问题了。假如人们面对道德的约束与法律的惩戒都表示出一种满不在乎迟钝的态度,那么这个社会就将出现许多的问题。

  整体来看,这本书没有提出多少新思想,但是用一个新概念起到了“新瓶装旧酒”的效果,也集成了很多思想进行了一个归纳总结与再度的演绎。

钝感力读后感12

  前一阵逛书店,发现了《钝感力》一书,这引起了我的好奇。在我内心,钝感的同义词是迟钝、木讷,是一个贬义词。打开书的前言,才发现作者所认为的钝感力比我的要广义的多。作者认为钝感力是一种不斤斤计较、开朗的生活态度。

  作者认为人拥有钝感力是很重要的,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法宝。当朋友之间发生矛盾时,它会使人以积极开朗、从容淡定的态度面对生活,不会让人因为一些琐碎小事而郁郁寡欢。它可以使人享受愉快而有意义的人生,是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大都想使出浑身解数尽可能用自己的`能耐精明地去获得财富、权力、爱情、健康等……像《士兵突击》许三多式的钝感力的人不多,他的钝感不是消极避世的“难得糊涂”,也不是“阿甘”式的傻,他常挂在嘴边的两句话是“不抛弃”,“不放弃”,是一种信念和追求,他这种活法一样有他的精彩。当下,多数人正缺乏许三多这样的“钝感力。”

  在现实生活中,钝感力对我们来说也很重要。在家里、在学校,有时我们做错了事,家长、老师会批评我们。对此,我们不应该过于敏感,觉得他们是不是对我们有看法,从而,不敢与他们沟通,做事小心谨慎。我们应该平静地去面对这类事情,改正自己的错误,不要因为这种琐事而影响自己的心情,否则会对自己更加不利。也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吸取教训,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挫折,才能使自己进步。

  对一些不中听的话,我们听过之后就应把它抛在脑后。这种有益的钝感,会使我们心情愉悦、身体健康。所以,学会钝感,我们才能更加快乐地生活。

钝感力读后感13

  前段时间,读了著名作家渡边淳一先生的《钝感力》,受益匪浅。这本书很值得一读。

  “钝感力”,从字面可以理解为:感觉迟钝的能力,乍一看会给人一种“贬义”的感觉,但它并不等同于“迟钝”,换言之,在这一本书中,可以将它解释成“有意义的感觉迟钝”,它强调的是对困境的一种耐力,是为人处世的.态度和“为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所谓钝感,是与敏感相对的钝感,顾名思义,迟钝的感受,包括感官的迟钝、肠胃的迟钝、情感的迟钝等等。有的人被蚊子咬就会起红疱,这是皮肤的敏感;而有的人被蚊子咬了没事一样,这是钝感;有的人冷热不适就会拉肚子,这是肠胃的敏感;而有的人吃了不干净的食物也没什么,是钝感;有的人遇到一点不如意就烦恼,这是敏感;而有的人即使面对流言蜚语也能一笑置之,是钝感。养育孩子需要钝感。我们在养育孩子时,不要一味追求清洁干净,越是无菌,人越容易生病,孩子适当吃些家中的杂菌也无大碍,反而可以丰富肠内菌群,增加人们对外来细菌的抵抗力。

  在日常生活中,或自身处置不当,或他人不予理解,收到批评、指责是常有的事。遇之,不烦恼,不气馁。“钝感力”可以屏蔽生活中所遇到的诸多不顺,它恰似一种不让自己受伤的力量。“钝感力”不同于麻痹,后者是无能者自暴自弃的惯用伎俩,而前者则是积极有为者潜在的心理素养。适当的洒脱,能够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给心灵“减负”。当下,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加大。“钝感力”不失为一种合适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

  喜欢《钝感力》这本“闲书”,不是因为他的内容有多精准,文笔有多华美,情节有多吸引人,而在于作者的另辟蹊径,对钝感力这种全新的提法,给了我另外一种看待生活和人生。

钝感力读后感14

  翻开上个月的读者,看到了卷首语中的一篇文章——《钝感力》。看完全文,感觉颇好,那么和大家一起赏析下。钝感力直译为——迟钝的力量。就作者本身的理解,钝感力可以作为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也可以作为一种为人处世的方式。个人认为,所谓的钝感力介于聪明与愚笨之间,但不应该理解为中庸。

  众所周知,周星驰有着“喜剧之王”的美称。这是大家对他的二十年影视之路的肯定。他在荧幕上所表现出来的幽默感、搞笑动作为什么让人觉得前所未有的“无厘头”?星爷的崇拜者和影迷们都应该发现他在影片中有这么一个特点:做事情之前都有个内心活动过程,而把这个内心活动过程通过幽默动作表现出来,让大家觉得在情理之中。这个内心活动的表演其实就是钝感力的表现。综观众多幽默喜剧,只有星爷才能把这种钝感力表现得那么丰富,所以他取得了影视喜剧界中的巨大成功。

  说到钝感力,我想起另一个词汇:杞人忧天。它可以说是钝感力的一个反义词。有这么一句俗语“一种米养百样人”。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杞人忧天的人是存在的,他们总是看到事情的负面情形或者是把一些正常不过的事情理解为反常,从而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意想。而钝感力虽然给予大家一种迟钝、愚笨的感觉,但在我们理解和领悟之后,却可以成为一种为人处世的好方式。

  自己有这么一个朋友,他做事情不够周到,作为他的好朋友觉得应该提醒他,就说了一句话。而他在听了之后做了种种假设,猜想我说话的真实意图。其实,我就说了:应该学会接受别人的意见。而他理解为:我对他不满,我讨厌他,我和他之间的关系出现了问题……这种“想太多”的朋友,我想生活中大家遇见的也不少。当然,这个与我们的个人修养、客观环境、生活质量等众多因素有关,但这不也是杞人忧天的一种表现吗?相信这些朋友如果能挖掘自身的钝感力出来,在生活和工作事业里会有一个新的天地。

  生命是有限的,生活是精彩的。我们在运用聪明智慧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应当学会发觉自身的钝感力。运用钝感力把一些所谓的“大事”化小,一些小事化无,你会发现生活原来是如此精彩。正如作者所说的“凡事看得过重得自寻烦恼的时代,应该宣告终结了”。钝感力是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一种智慧和手段!

钝感力读后感15

  钝感力,这个词来源于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同名书籍《钝感力》,在这本书中,渡边淳一提到:“当今社会是一个压力社会,磕磕绊绊的爱情、如坐针毡的职场、暗流涌动的人际关系,种种压力像有病毒的血液一样逐渐侵蚀人的健康。”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这个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噪音,无法达到的目标,无法追赶上的异性,无法减下去的赘肉。敏感的人会放大生活中的艰辛,任何微小的磨难都会让心灵颠簸很久。

  钝感力它可以直译成“迟钝的力量”,是与敏感相对的一种表现,这说的是不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外在打击不容易阻碍面向目标的决心。强调的是对抗困难的一种耐力,是厚着脸皮对抗外界的`能力。无论周围环境有多糟糕,都可以从容应对。简言之,就是忠于内心,这件事行不行我先试试,不在乎是否会成功,觉得失败就失败,也没有什么损失。

  内心过于敏感的人,往往会因为朋友的一句风言风语而畏畏缩缩,旁人的一句的打压让自己思虑过重,时间都花费在这些忧虑重重中,情绪变得消极,执行力也消弭于无形。内心的想法:算了,这事儿我好像干不成,我的能力承载不了。太在意别人的评价,太容易让自己内心受到伤害,表面上什么都不在意,其实内心非常脆弱,喜欢观察别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但凡表现出一点跟自己的预期不符,就觉得天塌下来了,《钝感力》这本书里有一个例子:

  O先生是一个作家,刚出道时,他一度被认为是最有才华的青年才俊。但是,最近两年,因为约稿少又被拒稿,O先生则变得消极,渐渐丧失了创作新作品的欲望和斗志。久而久之,编辑也不再约他,慢慢形成恶性循环,O先生失去发表作品的机会。钝感力低的人,太容易因为负面反馈而消沉。

  拥有了钝感力,即便天赋平凡,此生没有获得什么重大成就,也可以保持相对舒适和坦然的心态面对生活。因为终其一生,我们追求的也并非金钱和名利本身,而是金钱和名利带来的内心满足与千帆过尽的平和。心大了,事就小了;事小了,人生就顺了。

【钝感力读后感】相关文章:

《钝感力》读后感06-10

自控力的读后感11-20

《影响力》读后感05-19

领导力读后感05-26

《自驱力》读后感05-28

《执行力》读后感02-18

影响力读后感04-05

《影响力》读后感12-21

《自控力》读后感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