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读后感

时间:2024-10-09 08:01:3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大秦帝国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秦帝国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秦帝国读后感

  今年暑假,我重温了《清朝帝国》,共9本书,近1万页。我再次感受到秦国的力量和衰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战国时期的开始也是秦朝的帝国时期。不久,秦献公战死亡,秦孝王即位,与魏国战败。世界第一关——函谷关也割让给了魏国。这时,六国联合准备分秦。与此同时,蛮夷和匈奴正在入侵秦国,但秦国都活了下来。也许有运气。天降大雨延缓了进攻时期,秦国有时间部署军队。然而,当秦扫六国变得强大繁荣时,却衰落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最终灭国,但至少三公九卿制和县制保留下来,流传至今。

  商鞅变法是秦国历史上的一个大转折点。20年后,秦国变得繁荣昌盛。然而,一路上并不顺利。一群以甘龙为首的老贵族下了黑手。最大的一次是与商鞅建立仇恨(白上交的粮草被甘龙换成了砂石,王子嬴思杀了白的几十个人,包括著名将军白起的父亲。后来人民交农,太子嬴思被罚游学,左太子傅公孙贾和右太子傅嬴虔被罚流放)。最后,商鞅被车裂了。因此,嬴思和他的叔叔赢得了虔诚,铲除了旧贵族,巩固了商鞅变法的结果。

  后来秦灭六国,魏因人才而灭,吴起、张仪、田子方、商鞅、乐毅、孙膑、张禄······商鞅、张仪、孙膑、乐毅等大才扭转乾坤。但是他们没有被任命,而是被迫害了。魏惠王,极爱珠宝,终于知道了人才的重要性,向孟子请教。在世界大争的时代,君主不言利国,是君主吗?向孟子请教,只是问了一个自己已经知道的问题,很虚伪。还有魏假,不爱人反而爱狗,“王不爱人,爱狗,将军忠诚却无门。大世之争,人才最珍贵,魏国风华最多的也是人才,魏国政风最不在乎的也是人才,最后也因人才而灭。春秋战国时期,许多国王相信命运。当彗星的尾巴指向西南方向时,魏国王认为这是他强大的迹象,但这并不是因为商鞅的变法,最终击败了秦国,函谷关也被秦国收复了。相信命运,不仅可笑,而且无能。曾经骑牛的老子预言秦将远离世界,但大秦帝国的辉煌不是通过预言获得的,而是通过六代秦国国王和老秦人的斗争获得的。只有毅力和斗争才能得到你想要的一切。其他国家的国王都有致命的弱点。燕王子被燕王卖掉了,赵王陷入了一个女人,奄奄一息。楚王不想相信项燕,齐王松懈,韩国军队颓废。最后,秦扫六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大秦帝国读后感】相关文章:

《大秦帝国》读后感06-01

大秦帝国读后感04-30

读《大秦帝国》有感06-12

大秦帝国观后感07-23

《银河帝国》读后感09-22

银河帝国读后感10-27

恐龙帝国读书心得04-18

《银河帝国基地》读后感11-06

读《甲骨文学校大秦兵马俑》有感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