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红楼梦读后感2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红楼梦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红楼梦读后感1
不说《红楼梦》,即使读诗也是徒劳的。这是《红楼梦》出现后清朝首都流行的一句话。这充分说明了《红楼梦》的巨大影响。
那么,《红楼梦》是什么样的书,反映了什么样的主题,一直是众说纷纭的问题。解放以来,这个问题似乎得到了解决,认为《红楼梦》是一部反映封建社会即将崩溃的小说。我认为这种观点有问题。
首先,从作者的主观角度来看,他永远不会有这样的写作主题。曹雪芹是封建时代的'文人。虽然他有一定的进步倾向,但他永远不会认为封建社会的灭亡将被资本主义所取代。他生活在清初,这是清朝统治的全盛时期。他怎么能意识到清朝即将灭亡呢?
其次,从小说本身的角度来看,不能说它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即将灭亡。虽然小说写了四个家庭.衰落的过程显示了当时社会的弊端,但并不意味着朝代即将灭亡。
在我看来,《红楼梦》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立体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从社会底层到统治阶级上层,从政治到经济,从爱情到伦理,通过这部小说,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当时社会的角落。正如鲁迅所说:光是命运,就因为读者的眼光:学家看到容易,道家看到淫秽,才子看到缠绵,革命家看到满满,谣言家看到宫廷秘密。在这一点上,《红楼梦》超越了古今中外的所有小说。二是艺术的完美。在情节安排、人物塑造、结构设计等方面都达到了前人从未达到的高度。多年来,人们一直喜欢她,研究她,确实来自于自己。
《红楼梦》确实开创了小说创作的里程碑,至今没有人超越。
红楼梦读后感2
今年暑假读了一本书,是绘画版的《红楼梦》,图文并茂,简单易懂。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小说,被誉为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是清朝伟大的小说家曹雪芹创作的'。小说中人物众多,关系复杂,对人物的描写极其生动。没有电视的帮助,真的会出错!
在小说中的众多人物中,我对林黛玉记忆最深。她是一个美丽、有才华但敏感、多心的人。每个人都承认她很漂亮。才华横溢,她曾在众人面前展示才华,最擅长写诗。但她偏偏又是一个极其多心的人,常常是别人无心的一句话,她偏偏自己身上套,往往坏处想,总是误会别人。因为父母早逝,住在奶奶家,想到这一点她总是流泪,甚至看不到别人在父母身边撒娇。有一次薛宝钗在她妈妈身边撒娇,她觉得不舒服,又开始伤心了。
小说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林黛玉会在花谢时把花聚在一起,埋在土里,埋花时眼泪不由自主地掉下来。一天晚上,林黛玉想到贾宝玉坐在那里,敲了敲门,因为坐在门口的晴雯生气地说:宝二爷告诉大家不要进去。林黛玉听了信以为真,以为是宝玉故意生她的气,后来又听到房间里有薛宝钗的声音,更伤心地哭了起来。
每个人都知道她的脾气,但也害怕她,不敢激怒她,所以她更孤独。我认为林黛玉的性格不好,因为她太多愁善感,太自怜,否则她就不会那么虚弱,让眼泪和药物陪伴她的生活,她的命运自然是一场悲剧。
我希望每个人都想开放,生活自然会更好,不要像林黛玉那样。
【红楼梦读后感】相关文章:
《红楼梦》经典读后感11-25
红楼梦读后感(精选)07-12
红楼梦读后感[精选]07-06
《红楼梦》读后感11-23
(精选)《红楼梦》读后感03-25
红楼梦读后感08-26
《红楼梦》读后感【精选】09-25
《红楼梦》读后感[经典]08-16
《红楼梦 》读后感11-19
《红楼梦》读后感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