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颗枸杞豆》读后感

时间:2024-09-26 08:59:1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颗枸杞豆》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颗枸杞豆》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颗枸杞豆》读后感

《三颗枸杞豆》读后感1

  经过这个学期的学习,我对三颗枸杞豆的印象最深刻。从中我们从哪里得到很多的启示。

  三颗枸杞豆中的程海是一位植物学家,很多人都很羡慕他。但是谁又能知道他曾受过多少的艰难和困苦呢?他笑得时候特别的调皮,出名的“淘气鬼”。她的爱好是喜欢在森林里观察昆虫,山谷里的树林成了他的乐园。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父亲把他送进了学校,整天坐在桌前盯着书上黑乎乎的汉子,没有心情学习。每天只想着小树林里的昆虫。甚至有时逃学去树林里观察小昆虫。一天,他在树林看到他的三叔,他和他的三叔聊了很多。他从中获得了启示,他知道了三叔就是因为小时候没有认真的学习,而到最后留下遗憾。最后三叔死后给他三颗枸杞豆,要让他知道不弄浪费时间,要完成自己的理想。

  读了三颗枸杞豆这篇文章,我深受感动,人活一生要抓住时间,不要让机会从我们身边流过,要不然会终生遗憾。

《三颗枸杞豆》读后感2

  读罢《三颗枸杞豆》,使我更加深刻认识到思想问题的重要性,思想决定行动,学习的好坏,关键在于内在的动力,而非外在的动力。“我”能成为植物学家,是那三颗启示生命意义的枸杞豆。想一下我们的教育教学,领导教师忙来忙去,其实没有抓住根本。我们的教育没有触及到学生的灵魂。现在没有了共产主义教育,也没有恢复传统的儒家教育,学生道德水平严重滑坡,学生没有崇高的理想,缺乏内在的动力,仅仅靠教师的外在推力,什么小组建设,什么表扬鼓励等等,越俎代庖,结果,教师越来越忙,教学成绩却不见提高。

  再则,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三叔”产生了三次兴趣,结果三次半途而废。可见,兴趣仅仅是一个导入的作用,能否坚持下去,还得靠内在的动力。内在的动力还得靠“德”。更深入思考下去,不恰当的兴趣还往往把人引入歧途。如何禁“欲”,还得靠德。

【《三颗枸杞豆》读后感】相关文章:

[荐]《剥豆》的读后感12-11

中班语言教案:三颗星星教案及教学反思03-06

飘读后感读后感06-14

活着读后感-读后感02-15

《论语》读后感初中读后感02-10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 读后感03-05

怎么写读后感-读后感07-13

草房子读后感-读后感07-06

《我的小学》读后感 -读后感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