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文明礼仪的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文明礼仪的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文明礼仪的读后感1
今天,我看了《文明礼仪实用手册》。我手捧这本绿色封面的书时,感觉沉甸甸地。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就像我们贴身侍卫一样伴随着我们成长,在我们的生活中的重要性。
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书,认真地阅读起来。不时被文明礼仪的小故事深深地感动了除了平时的日常用语、态度举止以外,还包含着方方面面的内容。如上课听讲的学校课堂礼仪,过马路要走斑马线的交通礼仪,爱护绿化公物的社会礼仪,孝敬长辈的家庭礼仪……这些生活中的小节,处处体现着文明礼仪规范。这本书,让我真正认识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也给我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让我去学习。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学校礼仪”中的“课堂礼仪”这一部分。它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上课之前就要作好课前准备,上课时,各种物品要轻拿轻放,避免碰落。如果上课要向别人借用文具时,尽量要在课前进行,避免课上讲话影响他人学习。我更是从中知道了,上课时要认真听讲,做作业速度要快,做事不要拖泥带水。
上车时,我们都谦让一点,看见老弱病残主动让座;在公共场所,不乱扔瓜皮果壳,不随地吐痰,不破坏花草树木,爱护公物;在学校里,遵守规章制度,不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吵,互相帮助,让同学间相处得更团结更和睦;在家里,我更要孝敬老人,尊敬父母,主动帮助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家务,分担他们的辛劳……
说道文明礼仪,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也不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吗?
这里我不想举过多伟人的例子,因为这很容易令大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文明礼仪只是名人、伟人才具备,那么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行为而愧疚;或者认为即使践行了文明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为伟人、名人。我们不但要有讲道德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群众。
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打的会影响国家声誉。
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我国,在一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
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文明的历史教训。
而一个社会的'文明氛围对他的民众亦有莫大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讲呢?相信有的同学去过日本或欧洲,就很有亲身体会。大的不说,就看看过马路这样的小事。只要亮起红灯,纵使马路上一辆车都没有,外国人绝不会过马路。他们认为这是必须遵守的公共文明,试问,在如此的氛围中,有谁会肆无忌惮的闯红灯呢?这就是社会氛围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们不是从自身做起,这社会氛围又从何而来呢?
有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
“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生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和朋友分享,谦让,吃饭前要先洗手……”教授说。
我们完善自己的文明修养也一样,并非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的吃饭、洗手、让座这些小事做起。
文明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哪怕是一个手势、一句话语。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文明的行为。它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想起我们身边的这一幕幕不文明行为,我真为大家感到难过。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个礼仪之邦,文明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希望同学们读了这本书之后,能够对照自己的行为习惯,改变自己不良的言行。讲文明,懂文明,做一个文明的学生。
这样,才能建立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
文明礼仪的读后感2
千百年来礼仪之风传承至今,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在当今社会,上到国家元首互访,下至平民百姓交往,从政坛巨匠的微笑到商界名家的握手,无不闪耀着文明礼仪的光辉。文明礼仪伴我行,这样的书,要多读,才能体会其中的要义。
当我们接触一个人之后,常常会给他一些评语:“这个人素质高,有风度”;“这个人有教养,谈吐文雅”;“这个人太差劲,连句客气话都不会说”;“这个人俗不可耐,满嘴脏话”;“这个人太邋遢,衣服皱巴巴,连脸也没洗干净”……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这样的人,才会被人尊重,受人欢迎。
老师教我们知书达理,学会礼仪交往。早晨,你在校门口停留一会儿,你听到最多几句话是:“老师好!”、“XX同学早!”“妈妈再见!”、“奶奶再见!”放学了,听到最多的语言是:“老师再见!”、“同学们再见!” 等文明礼貌的话语。我们学校的文明习惯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可是在我们身边,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例如,在我们的走廊、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校园极不和谐的纸屑;食品袋、方便面盒在校园的每个角落随处可见。有的同学认为,卫生反正有值日生和清洁工打扫,扔了又何妨;还有的同学讲脏话、粗话,随意踩踏草坪、损花折木、破坏公物……我们很多同学把学习放在首位,却忽视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 。
其实,文明礼仪要注重平时,要从小培养,形成良好习惯。有句老话:“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中国近现代家陈鹤琴也说过:“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福;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你知道吗?那是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一位老科学家:“你在哪所大学、那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
“是在幼儿园 。”
“您在幼儿园学到了些什么?”
“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便后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老科学家们一致认为,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是幼儿园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还有许许多多有成就的人,都是因为从小养成了好习惯。我国最优秀的政治家——周恩来,“微笑外交”习惯征服了世界人民,为中国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的大门。他一生鞠躬尽瘁,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但每次外出视察工作,离开当地时总是亲自和服务员、厨师、警卫员及医护人员等一一握手道谢。周是尊重他人的典范,是我们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观看日本的动画片,你就会发现,日本非常重视女的礼仪教育。母亲做好了饭没告诉孩子吃,孩子是不能自己先吃的。孩子在吃饭前,必须先说一声“那就不客气了”。孩子每次离家或归家都有一套礼仪规矩。孩子每次出门都要和父亲、母亲说一声“我走了”,每次回家进门都要说一声“我回来了”。日本孩子文明礼仪行为已成为他们的.习惯。在日本这个国家都有严格的礼仪习惯,更何况我们这个拥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古国呢?
现在,我们国家对文明礼仪越来越重视,今年《文明礼仪伴我行》已经走进我们的课堂,让所有的青少年受到文明礼仪教育。最近我们学校开展了“学习雷锋精神”系列活动,各班也开展了“讲文明、讲礼貌”的主题活动。这些不都是学做文明人的具体表现吗?一次我在街上,看见四个八、九岁的小孩正在把盲道上的自行车移开,他们额头上的汗珠一颗接一颗地往下流,可他们无暇顾及。看到这一幕,我想任何人都会被他们所感动。这件事足以证明我国文明礼仪教育取得的成绩。
文明的举止,文明的行为,加上恬静、幽雅、舒适的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不断启迪莘莘学子去探索、求知。文明就是我们素质的前沿,拥有文明,就拥有了世界上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将影响你的学习,你的生活,甚至会使你一生受用不尽,那我们何乐而不为呢?让我们每个人都接受礼仪的洗礼,自觉地传承文明之光吧!
【文明礼仪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文明礼仪活动总结09-21
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总结09-22
文明礼仪倡议书11-08
文明礼仪班会工作总结01-06
关于文明礼仪的建议书12-24
文明礼仪主题班会活动总结09-09
中学文明礼仪倡议书11-06
学校文明礼仪教育工作总结12-27
大学生文明礼仪调查报告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