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呼兰河传》有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呼兰河传》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呼兰河传》有感1
每个人的童年都像一瓶彩虹糖,有快乐,有悲哀,有光明,也有黑暗。我读了一本集喜怒哀乐为一身的小说———《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由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萧红所写,以她自己的童年生活为背景,把孤独的童年串起来,形象的反映出呼兰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讽刺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在社会上形成的毒瘤,以及造成的灾害。
这部小说描绘了一个寂寞的童年,在作者近三十年的生命中,孤独是她唯一的伙伴,正是这样,勾起了她对儿时美好生活的回忆。我想,萧红像一颗水晶,晶莹剔透但冰冷孤独。这部书里面满是萧红的美好回忆。
但是,封建制度使得呼兰城中的人们变得可怕,变得令人厌恶,当有人掉进大泥坑时,所有人都袖手旁观,幸灾乐祸,当有人提议把大坑补上,大家都不肯,还无情地说坑没了就没乐趣了。我此时义愤填膺,真想照他们的耳洞大叫:你拿别人的生命当乐子,当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你面前夭折,你真的问心无愧吗?
对比萧红娜孤独封建的童年,我们该是多么幸福,没有官府的压迫,没有人们的冷漠无情,幸灾乐祸。当坑没有人填,团圆媳妇无人相救,冯歪嘴子没人肯帮时,我不禁叹了口气,多么灰暗的小城啊。现在的中国只是经历了70年就使我们国富民强,丰衣足食,让我暗暗赞叹祖国的`实力。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每个人的童年竟如此不同。有我们的丰衣足食,无忧无虑,也有勤奋好学,更有封建的黑暗与悲切。
作者生活的地方尽管充满着无知,愚昧,苦难甚至绝望,但作者由始至终以最平和的语气说着这一些事,以及一颗包容的心将一切不美好都包容了,让我们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吧,将来再回味这份属于自己的美好童年!
读《呼兰河传》有感2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回忆录,记叙的都是她在家乡呼兰经验的往事。整本书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两个人——萧红的祖父和老胡家的小团聚媳妇。
萧红的童年生活是欢乐的,她有一个像乐园一样的后花园和疼爱她的祖父。在园子里,她无所顾忌地干着她想干的事情:追蜻蜓、采黄瓜、捉蚂蚱……而这样的自由是从哪儿来的呢?是来自她祖父的爱,她在后园里搞破坏,祖父从不责骂她。在祖父的院子里,她是自由愉快、无忧无虑的'。我想,假如没有了祖父的关心,确定就不会有萧红的美妙童年。
书中,唯一让我感到一丝暖和的人就是外祖父,因为有他暖融融的爱才塑造了萧红自由、欢乐、华蜜的童年。而老胡家的小团聚媳妇的命运那么是个悲剧了。老胡家用钱订下了小团聚媳妇后,就接了回来。萧红在她打水的时候遇见了团聚媳妇,她觉得小团聚媳妇“黑乎乎、笑呵呵,怪好的”。可是别人却说团聚媳妇不像个团聚媳妇。公婆打骂她、虐待她,最终让她生了一场大病。那个“黑乎乎、笑呵呵”的小团聚媳妇走了。她是被谁害死的?她是被过去封建社会的旧观念害死的,它就像一个吃人的魔兽,残害着无辜的人的生命。
假如此时此刻还有许多人信服那种旧观念,那么这个社会就不可思议!看完《呼兰河传》这本书后,我深深感受到了20世纪20年头东北乡镇的一座小城生活的单调、刻板,体会到了小城里的人们的传统、愚笨、迷信。书中字里行间都充溢了悲剧的色调,让我们看到了底层人民在苦难、愚昧以及麻木中的挣扎,反映出了中国北方人民几千年来一成不变的生活模式。看着他们的生活,我不禁会想起自己的童年,和呼兰河中的孩子们比起来,我们的生活不知欢乐了多少倍。再看看我们的新社会,人们的学问越来越丰富,用自己的双手去缔造美妙的生活,没有不同等,没有斗争……让我们珍惜今日的华蜜生活吧!
读《呼兰河传》有感3
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那是一个朴素清丽的故事,那是一本回味无穷的书籍。那个故事,正是呼兰河的故事;那本书,正是《呼兰河传》。
在这部温婉如诗的小说里,萧红笔下的“我”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童,满怀着对于广阔世界的奇和烂漫的童真,用一双清澈的眼打量着四周的一切。祖父、后园和她自己,就成了全部的天地。在小说的开篇,作者细细地描绘了小城呼兰河的风俗人情,在她的眼里,在她笔下,别有一番风味。
在那个被丑陋规则重重包围的旧中国,呼兰河写满了无奈。那个和萧红年纪相仿才12岁的`小团圆媳妇,原本以为在富人家就能过上日子,却没想到才短短几天,就受尽折磨命丧黄泉。
萧红的童年亦极其不幸,唯有祖父的爱就如同一团珍贵而温暖的篝火照亮和感动了她,“所以我就向这‘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萧红童年的爱与恨都绘声绘色地在《呼兰河传》一一展现。
“花开了,就象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象飞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象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我特别喜欢这一段,童话般的意境,诗意的语言,又简单活泼,写得多么!
那些的与不的,在萧红眼里,极为分明。只有积极乐观,没有悲哀丧气。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才能使萧红成为一位成功的女作家的吧。难道这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在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心里想的不应该是失落气馁,而是心中存有希望。只有这样,你才不会被挫折打败,才可以成为一个生活的强者。如果遇到一点不顺或坎坷,就灰心丧气,这样,就算任何再简单的事也会变成极难的。心中畏畏缩缩,就不会战胜困难,就不会成功!只要心怀希望,充满正能量,一切困难都会拜倒在你的脚底下!
我们的生活中,何尝没有这些那些的困难?我听妈妈说有个学校的大姐姐因为学习的压力大,没有快乐自由的童年跳楼自杀了。我觉得不可思议,生活在蜜糖中的我们太以自我为中心,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爱,以为自己没有自由快乐,整天在题海中喘不过气来而牢骚满腹。我们来比比萧红,作者童年生活的地方尽管充满着无知、愚昧、苦难、悲凉,甚至绝望。但是她还是用最平和的语气描述着一切,以一颗包容的心将一切的不美都包容了。在她的生活里,有多少委屈、困难,但是她的心里仍给快乐和希望留了一席之地。是的,生活不会一帆风顺,拥有乐观积极、充满希望的心去对待,你的天空会一片晴朗。
童年不同样,让我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童年记忆中无论是美或不美,都是生命必经的旅程,活着,珍惜,活出我们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读《呼兰河传》有感4
在三年级的时候,妈妈就给我买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我只看了两页,觉得看不懂又不好看,就一直将它闲置着。现在,它成了我的考级书目,我将它安排在最后阅读。很快我就看完了其他四本书,于是极不愿意地看起了《呼兰河传》,谁知我越看越好看,竟变得爱不释手了。
这本书的作者是萧红。萧红原名张迺莹,黑龙江呼兰人。她是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代表作有《呼兰河传》《生死场》等。
《呼兰河传》中的生活是单调的。每年他们都种着小黄瓜和大倭瓜,园里蝴蝶、蜻蜓、蚂蚱、蜂子,样样都有,在园里自在的生活着。慈祥的祖父陪着萧红,萧红则是祖父的“小跟班”。祖父在哪儿做什么,萧红就在哪儿做什么。萧红那时很调皮,经常瞎闹帮倒忙。祖父对萧红疼爱有加,在后花园和萧红玩得那样开心。储藏室也是萧红常去的地方,她觉得很好玩,是她探险的地方,那里面的旧东西充满了长辈们的回忆。隔一段时间,街坊邻居又会有些大事儿,比如老胡家又在跳大神了,磨房里的冯歪嘴子成了家,不久后他老婆就死了,二儿子长大了……每年都会进行的`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娘娘庙大会按着时间举办。但除了唱秧歌,其他都是为鬼做的,这未免有些可惜。
呼兰河那些善良的人们,也是日复一日过着简单的生活。他们是淳朴的。有时呼兰河城人们的举动、生活也会令我们发笑。以前王大姐还没出嫁,人见人夸。可她嫁给冯歪嘴之后,萧红家全体人还聚集到一起,说王大姑娘这样坏那样坏,没一处好的。以前说她力气大,是兴家立业好手的,现在说姑娘家的力气那样大,可没见到过。以前说她长得怪好的老厨子现在说,她长得跟个抗工似的。
一秒,一分,一小时,一天,一星期,一月,一季度,一年……时间如驾着马车飞驰的车夫一般,匆匆忙忙过去了。而萧红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茅盾说:“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我很同意。《呼兰河传》在叙事,说的是呼兰河小城发生的事。它很多彩,也很凄婉,因为他们的生活与众不同而又引人感动。我心想,我一定会好好珍藏这本书。
读《呼兰河传》有感5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作品,讲的是我的家乡——小城呼兰河。我身边发生的事情,和这个奇妙小镇的故事。我比较喜爱第一章。
第一章讲的是这个小镇发生的事情,以及他们刻苦的那颗心。那里的人们每天都那么努力的生活,假如我在优越的条件下还不努力的'话,那就觉得不好意思了!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虽然没有良好的生活环境,但是要比任何人都勤奋!对他们而言,可能吃一顿好的饭菜都是无比奢侈,我们生活在那里可能就会觉得生活满是无望。但他们并没有,他们对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充溢希望和色调。
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要帮助这些贫困的孩子,愿他们有一天从幼小的弱苗变成参天大树!
读《呼兰河传》有感6
《呼兰河传》是萧红创作的一本书。里面讲解并描述了呼兰河小城的故事,里面讲了那里多么冷,冷的大地都有很多裂口。冷得像一把刀子一样。把人的手都冻裂了。人们觉得生活中最大的乐趣,竟然是一个吞噬人的泥坑。
里面有一些主要的人物,比如:团聚媳妇:团聚媳妇是一个很天真的女孩,十二岁因为长得高,所以说自己十四岁。她常常被婆婆虐待,生病了都用各种迷信偏方治病。最终被活生生给虐待死了。他是一个特别可怜的人物。因为虐待死了一个人,她家的'奶奶婆婆很快就死了。家里的人都走了,这个家慢慢被人给遗忘了……
有二伯:有二伯是一个很怪异、勤劳、又倔强的老人。他地位特别低,连厨子都敢讽刺他。他喜爱和动物、东西说话,和人却一句话没有。有一次他和一块砖头说了半天话。他喜爱别人叫他有二伯、有二爷。有二伯真是特别怪异啊。
冯歪嘴子:冯歪嘴子是一个敢于打破常规的人。他勇于追求美妙和华蜜;他争取做人的权力,试着变更自己的命运;坚毅而有志气。他身上闪耀着时进步的光辉。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份独特的回忆。每一段回忆都是回不去的时间,不管这段记忆是美妙还是不美妙,都回不到原来的时间了。我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珍惜自己的曾经时间。
读《呼兰河传》有感7
放暑假了,抱着一叠从学校图书馆借的书回到了家里,喜欢泡上一杯茶走进书中与人物对话,呼兰河传读后感。记忆中脑海里仍然浮现着《我和祖父的园子》中那个名叫萧红的小女孩的调皮可爱,一直想去认真地读读她写的那本《呼兰河传》,我也把这本书放在了最后的阅读中。带着这样一种美好的印象,深切的渴望,我在一个午后翻开了这本《呼兰河传》。
熟悉的笔触、色彩、用光,萧红再一次用她那喃喃自语般平静的叙述将我领进了那接近80多年前的东北,一个衰落的村庄。整个村子里面,到处都是萧杀,灰色的背景,灰色的人物,除了叙事者——那个家境还算富裕的小女孩——以及她的祖父,整个村落就像暴风雨前的天空一样,乌云蔽日,见不得半点阳光。没有抬起头来的村民,他们笑也笑得那么拘谨,生的普普通通,死的平平淡淡,按部就班的日子,哪怕这是一种煎熬,也没有人去打破。他们只是活着,为了活着而活着,为了死去而死去。那么多交替出现的人物,我甚至都来不及判断哪个是我应当同情的,哪个我该去鄙夷的……一个又一个悲剧,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个人都是被告和原告,每个人都是迫害者和受害者,小团圆媳妇的死,我不能沉下心去,像正文前那不知好歹的序文一般归结到她的婆婆一家的愚昧、封建、狠心,诸如此类,我不敢想象,当我身处那婆婆的境地,那样的家庭,那样的时代,我能做些什么。他们家的小媳妇死了,来得时候还活蹦乱跳的,谁也没料到,会走得那样匆忙,让婆婆们心酸,他们使了多少钱,费了多大的力气,不过是想让这个媳妇“活”过来啊。那小团圆媳妇呢?她本该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才14岁而已,却以为人妻,为人媳,她该是多么不愿意啊!在新家,又要受到夫家人的打骂,就这么孤零零的一个人,还是个孩子的人,怎么承受的了?然而,在那个时代,这一切都是司空见惯,也是无人能够挽救的。试想一下,如果小团圆媳妇并没有成为文中的小团圆媳妇,那谁又能断定,她不会被另一个小团圆媳妇替代,或者依然遇到了身为小团圆媳妇的悲剧呢?悲剧笼罩着他们,因为这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一大群人,一个村落的人,一个地方的人,乃至一个国家,一个世界的人。
小团圆媳妇一家的悲剧,和那些活了又死了的村民形象都静静的从高处看着我们,帝制到民主的转变,被侵略和被殖民的屈辱,他们都经历过了,80年之后的今天,他们都已经消失了吗?没有,他们还存在着,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骨血之中,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这些人,我们,他们,都是“中国的脊梁”。虽然我们这些脊梁,总是那样的不争气,80年前的灰色或许少了一些,但那些低着头的匆匆步伐,怯懦的笑,和新的一种“封建”正悄悄的用它们狡黠的眼睛张望着。
只是,不要再那么无奈的活着,又无奈的死去,来去若空。
读《呼兰河传》有感8
天意初秋,金风微度,城阙外画桥烟树。
靠着树干坐下,捧起我心爱的《呼兰河传》,阳光透过树叶的罅隙斜斜地洒落下一地的笑声。记忆中有关爷爷的画面也渐渐鲜活起来。
《呼兰河传》中童年的萧红家有一个大院子,里面有好看的玫瑰花,她经常和祖父在院子里打闹。调皮的她经常给祖父头上插满鲜花。祖父不但不责怪,还宠溺地冲她笑,任阳光从眉梢淌过嘴角。
这让我想起我的爷爷,他是一位和萧红的祖父一样的慈祥的老人。爷爷家里有几亩田,种的都是我喜欢吃的东西。每天,爷爷拉着我的`小手,扛着农具,来到田地。爷爷种田,我在一旁玩,摘摘花,拔拔草,追追蝴蝶、蜻蜓,在地里疯跑。爷爷干完农活儿就会陪我玩。玩累了,尽兴了,我就赖在爷爷背上,让他背着我回家。夕阳西下,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我们一老一少的影子被拉得长长的,好似一幅画。
萧红的祖父喜欢教她背诗,我的爷爷也一样。每天清晨,爷爷总是戴着老花镜,拿着一本小册子,坐在我的床头,他念一句,我念一句,念完一首诗他还会给我讲诗的意思。只是当时的我不大爱听,总会钻进被窝儿里抗议。爷爷无奈地叹口气,合上书,拿出我最爱的烤玉米,爷儿俩你一口我一口津津有味地啃完又香又甜的大玉米,再哄我背几句诗。那时的爷爷也和萧红的祖父一样乐呵呵。
爷爷还有一点和萧红的祖父很像。萧红的祖父总是把小猪小鸭裹了泥,烤好了给她吃,然后假装嗔怪道:“这小丫头,可真能吃。”萧红每次听到这句话就会赌气再多吃一点儿,这时候祖父总会满意地笑着。爷爷也一样,听说鸡汤养人,他特意向饭馆里的厨师学艺再做给我喝,为此还交了一包烟丝作为学费。你别说,那包烟丝还真没浪费,爷爷做的鸡汤可好喝了,色香味俱全。看着我吃得心满意足,爷爷总会笑着刮刮我的鼻子,骂道:“小馋猫。”“那你就是老馋猫!”我会不服气地说。爷爷被我逗得哈哈大笑。
一阵风吹过,头顶的树叶沙沙作响。我从回忆中挣脱出来。风把书一页一页地翻开,将童年的萧红和她的祖父,我和爷爷相处的点点滴滴一帧帧定格。时光匆匆,我长大了,爷爷老了,但爷爷对我的爱如祖父对萧红的爱一样,只多不少,永远不会消失。
读《呼兰河传》有感9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植物失去了阳光;智慧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失去了翅膀;精神上没有书籍,就好像小鱼失去了海水。而今天,我就读了一本让我有前所未有的感受的一本书——《呼兰河传》,让他来作为我的营养品。
《呼兰河传》是作者萧红的代表作,小说共分七章,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在那个灰色的年代里,人们平凡而卑微的生活。那里有明亮的天空,有美丽的后花园,有和蔼可亲的外祖父和无忧无虑的童年,也有命运悲惨的小团圆媳妇,有杀人无数的大泥坑,有愚昧无知的百姓和性情古怪的有二伯,而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那红颜薄命的小团圆媳妇了。
小团圆媳妇的悲惨遭遇是旧封建社会愚昧无知的象征。
还记得那双骨碌骨碌的眼睛,记的.那张微笑着的脸,那一头齐到膝间的又黑又长的秀发,她才十二岁,花一般的年龄,却因身材高大而被说成十四岁,她原本应该跟我们一样拥有一个幸福美好的童年,却做了别人的童养媳,刚进门没几天就受婆家的气,而那些邻居不但不同情反而说她该打。“正义”儿字在当时那个年代是那么的微不足道,那么的渺小,那么的不值一提。直到婆婆把媳妇打出了毛病,婆婆才知道悔改,但为时已晚,且当时的社会和时代犹如一个密不透风的牢笼,把人们的思想禁锢地严严实实,因此,她仍然无法摆脱旧封建社会愚昧无知的思想,于是花大手笔左次右番地请胡仙、跳大神、闹神闹鬼,说长的、道短的、说死的、说活的样样都有。最后婆婆为了给团圆媳妇“治病”决定给她大规模的“洗澡”还记得在此之前,作者给了她一个玻璃球玩,可她却东张西望,等她的婆婆走远时,才敢坐起来玩,可怜的团圆媳妇连玻璃球都不能正大光明,这样小的年纪却被套上了枷锁,失去了本应属于这个年纪孩子的自由······我的内心感慨万分——当晚,小团圆媳妇 被热水烫了三次,烫一次,昏一次。尽管是这样残忍的场面,却能引来成千上万看热闹的人,而且各个眼睛发光、精神抖擞,多么让人心寒的场景······
第二天,小团圆媳妇昏昏沉沉地睡了一天,第三天,第四天,也都是昏昏沉沉地睡着,眼睛似睁非睁,不饮不食,似睡非睡,但她家的人,却认为这是要真魂附体,因此不但不引以为忧,反而觉得应该庆幸。她昏睡了四五天,她家的人就快乐了四五天;她睡了六七天,她家的人就快乐了六七天,就这样,一条鲜活的生命在他们的百般折磨、百般蹂躏之下被残忍地剥夺了,永远地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然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又是谁呢?那就是我们旧时期的中国——千疮百孔、生灵涂炭、天灾人祸、哀鸿遍野,百姓民不聊生、众亲流离,他们吃不饱、穿不暖,更不要说什么精神和思想了,他们愚昧无知、迷信盲从,他们活着就是为了活着,没有任何的目标和希望······
看到这里,我不禁联想到自己,我十二岁的时候,又在干什么?或许是在无忧无虑地玩耍,或许是在聚精会神地看书,也或许是在全神贯注地听课。有父母关心、同学关爱、老师关注、无忧无虑、没有烦恼,这幸福快乐的童年与那个时代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再看现在美丽富饶的中国,我不禁感慨:世事变迁,岁月蹉跎,几十年前的中国贫困潦倒,而如今,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这决定着人们的思想和文化,决定着人们的奋斗目标和生活理想,决定着人们思想的巨大变革!
因为祖国富强,我们告别了愚昧无知;因为祖国富强,我们迎接了科学时代;因为祖国富强,我们端正了人生态度;因为祖国富强,我们确立了人生目标。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有责任为更加美好、更加繁荣、更加安定的祖国献出自己的一臂之力,我们有责任为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奋斗,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读《呼兰河传》有感10
这篇讲了作者的祖父和祖母,作者的祖母非常严厉,作者并不喜欢她,但是非常喜欢她的祖父,因为他的祖父非常的和蔼,经常和她一起玩儿。他的祖父每天只有一件事情,就是擦一套锡器,但是她的祖母总是嫌弃祖父擦得不干净,就经常骂他“死脑瓜骨”站在一旁的萧红也经常被连累,她被骂成“小死脑瓜骨”萧红在这时候都会拉着她祖父去后院玩,我这里有各种各样的植物自由自在的'生长,一切都像有了思想一样。每当他们来到后院儿这个小天地时感受到的并不是狭窄而是十分宽广。一来到这里,萧红就会把自己被骂过的事情拋逐脑后。
读完这篇,我觉得萧红是一个天真可爱童趣无邪的人,而她的祖父是一个和蔼,平易近人,慈祥的人。她的祖母是一个十分严厉,刻板的人。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童年的怀念,以及对祖父,祖母的思念和对自己小时候生活的向往。
读《呼兰河传》有感11
《呼兰河传》是一本很有名的书,写的是一个叫“呼兰河”的小城里点点滴滴的故事。寒假,我也读了这本书,印象最深的便是那段“我与祖父的园子”!作者讲了许多而且有趣的事情,还介绍了园子里种种东西……
在这个大园子中有许多蝴蝶、蚂蚱等昆虫,可能听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可在作者眼中却是充满快乐的!在作者的回忆中,自己就跟在祖父后面,祖父栽花就跟着栽花,祖父浇水就跟着浇水,总之祖父干什么就跟着干什么。祖父慢慢讲着这些有趣的事,讲到作者将狗尾巴草当做稻谷留下,惹周围众人哈哈大笑。可作者却并不细听,一会儿吃黄瓜,一会儿追蜻蜓,一会儿采个瓜、抓个青蚂蚱,一会儿又突然把水往天上一浇,嘴里还不停的喊着:“下雨啦,下雨啦!”在这充满大自然气息的园子里玩累了就休息一会,休息完了又会和园子里的花花草草,瓜瓜果果,昆虫蝴蝶玩个不停……玩尽兴时,找个阴凉的`地方,把帽子往脸上一盖,尽情酣睡过去!在这个可爱的园子里,有着作者难以忘却的快乐回忆,不管童年时在园子里怎样玩,怎样闹,祖父的眼里总是流露出慈爱的眼神,脸上挂着笑,还喜欢时不时逗逗小孩子,和小孩子开开玩笑,然后再一起哈哈大笑!然而在作者眼中祖母总是不喜欢玩闹,只记得自己恶作剧般的吓过祖母,然后边笑边逃跑……
怀念着童年,怀念着祖父祖母,怀念着那个有趣的园子,怀念儿时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作者如身临其境的描写感染着我,似乎我也置身其中一般。原来阅读有如此大的魅力,让我不禁感慨:好的作者笔下生辉,就能将原本看似平常的事情变得那么生动有趣,不仅能将自己的回忆留下,还能感染每一个阅读过它的人。读书带来的快乐也让我萌发了将自己记忆里的有趣事记录下来的想法,即便不为别人能共同分享我的快乐,也要让我的最美回忆永远留下来!
读《呼兰河传》有感12
我刚刚读完了一本好书《呼兰河传》,它是由著名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自传体小说。茅盾先生曾经评价这本书说:“它是一部叙事诗,一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此书带我领略了二十世纪初东北小城呼兰河的风土人情,老百姓平凡而落后的生活。
我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了前三章,作者在祖父的菜园中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玩耍,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这些趣事令我向往。因为城市的空气不如乡村新鲜,所以我连作者笔下那红彤彤、金灿灿的、变化多端的火烧云也看不到,真羡慕作者的童年生活啊!我也会因为作者的'天真、顽皮而跟随她欢笑愉悦。
作者的童年生活是美好的,那其他人呢?当我读到第四章时,心情就逐渐沉重起来,因为后文讲述了一些人的不幸生活。我认为其中最悲惨的是小团圆媳妇,一个十二岁的健康活泼的小姑娘,她和我年龄相仿,本该无忧无虑地学习和玩耍,却由于她太过大方而不合传统“规矩”,被婆婆打出了毛病,接着被庸医、云游道人不断折磨致死。我十分悲愤,多想为她打抱不平,又无能为力!
而令我感触颇深的人物是冯歪嘴子,他幸运地和能干的王大姑娘成家了。但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王大姑娘因为难产而死,留下了两个孩子,一个四五岁,一个刚出生嗷嗷待哺。我都觉得冯歪嘴子的日子没法过了,他既要照顾年幼无知的孩子,又要赚钱维持生活,根本就看不到光明。但出人意料的是他乐观地带着孩子们坚强地生活,他尽全力把两个孩子照顾好,生活的苦难并没有磨灭他对生活的执着追求。相比之下,我们是幸福的:冯歪嘴子的孩子出生在寒冷的冬天,但是因为贫穷连棉被都没有,而我们是在温暖舒适的空调房里呼呼大睡;他们在冰冷的磨坊里看着父亲劳作,而我们在温暖的家里看电视、玩游戏……我们可能不富有,却吃穿不愁,相比之下,我们真幸福啊!
我不禁想起曾经学过一篇课文《生命生命》,文中飞蛾强烈的求生欲、瓜苗顽强的生命力令人动容,它们和冯歪嘴子一样,对生命负责,努力追求美好的生活。磨难中的他们尚且如此珍爱生命,我们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呢?只要生命没有停息,我们就要拼命追求自己的梦想。要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无论生活有多么艰难,我们都要积极地面对它,因为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读《呼兰河传》有感13
呼兰河传写的是著名女作家萧红的童年生活。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萧红在她家院子里与祖父一起快乐的玩,还有在她祖父园子里帮祖父干活的'那一章。我从中感受到了萧红小时候在她家院子与祖父玩的时候的快乐,还有她在祖父的园子里帮祖父干活时的自由自在,一点也不拘束,那是多么的美好呀!民国才女萧红的创世之作,用诗一般的意境,含泪的微笑,守护着心灵的家园,呼兰河传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读《呼兰河传》有感14
《呼兰河传》作者萧红,上述了在一个叫呼兰河的小城,“我”这个小姑娘,以“我”为中心回忆了家乡的景和事。
这本书总是弥漫着一种浓得化不开的寂寞苍凉。但作品也没有为了渲染这种气氛而不能自拔。而是将这种氛围充当背景,衬托可贵的自强不息的力量。例如最后一张的“冯歪嘴子”这一人物,他经历苦难,受尽人们的冷嘲热讽,但仍就没有放弃生命。小说结尾时,她看到了儿子的笑,那笑容对于他来说,正是生命的希望力量啊。
其中“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在何处,为什么这么悲凉?”萧红虽然不断批判城中的人迂腐麻木,但背后流露的却是当时身处异乡的`她对家乡东北的深情吧。当时的社会中,是悲凉的,没有关怀和爱。作者的母亲早归。她的父亲对她十分严厉。只有他的祖父把所有的爱给了作者。
章的小团圆媳妇最让人记忆犹新,她还是个小姑娘,在这个年纪本该无忧无虑。而她却被卖给了一户人家做童养媳,一个人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还动不动无辜的被挨打。在这个迷信封建的小城里,邻居们也只会认为婆婆打她是为了让她更加的懂事。最后到处听取偏方把小团圆媳妇儿给活活整死了。但就是死了家人伤心的也只是钱而已。其实他的死根本原因就是被封建社会所害的。在那种环境下,人们的善良加上迂腐迷信就使人感到可怕了。但是小团圆媳妇的死也只是封建社会中的一个范例罢了,像她这样的不知道还有多少。例如,王大姑娘,最终也是在人们的冷言嘲讽中离世了。
其实看完后最大的感想就是自我放松,幸好自己不是那个时代的人。那是一个迂腐迷信落后封建的时代。在新时代中,男女平等,我们要珍惜现有的生活。
读《呼兰河传》有感15
萧红童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便成就了《呼兰河传》。在萧红的记忆里,童年,是最珍贵最美好的,童年有烦扰人们却走不过去的泥坑,呼之〝盛举〞;童年有化子们吐不尽的悲哀;童年有扎彩铺为死人准备的大排场;童年有害五个孩子大闹一场的麻花,和人们花光积蓄也要吃的豆腐;童年有美妙无穷,变化无穷的火烧云;童年还有在精神上的盛举;童年还有和蔼的祖父和承载欢乐的大花园;童年还有令人讨厌的祖母和奇怪的有二伯……
这些记忆是一篇叙述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正值青春,作者的玩伴却是丰富多彩的后花园。春,作者爱拔一个白菜,摘一个黄瓜,或采一个倭瓜花心,捉一个大绿豆青蚂蚱,一个大蜻蜓从旁飞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去了。夏天,呼兰河的火烧云也很美,一会儿像一匹马,一会儿又像一条大狗,变化无穷。秋天,后花园要封闭一次的,但秋雨之后,后花园中便开始凋零了。冬天,无聊了,就翻开储物室里的大箱子,里边总有许多好玩的东西,来消遣冬日漫长凝滞的日子。四季,自然的美妙与神奇总会带给作者生命中最初的期冀和梦幻。童年,那是作者最享受的人生中的纯真。没有被世俗侵扰玷污的青春年华。但是,可能童年中的乐趣加起来也就这么多了吧。但还有一个一直陪伴着作者的玩伴,祖父。祖父总会包容作者调皮的一切,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常常笑得像孩子似的祖父还教她唐诗,讲实在听厌了的故事。可是到了第四章后,作者渲染气氛,语言稍有沉重,每节开头都是一句:〝我家是荒凉的〞〝我家的院子是荒凉的〞因为那些小小的乐趣,已不足够满足作者渴求多彩新奇生活的欲望了。院中摆着的破旧物,没有缘由,任其自然,更没什么乐趣;房子外表高大威武,但内容空虚;不少的蜻蜓和蝴蝶在那荒凉的一片蒿草上闹着,不但不觉得繁华,反而更显得荒凉寂寞;邻居们生活千年如一日的'刻板单调,那粉房里的歌声,就像一朵红花开在了墙头上。越鲜明,就越觉得荒凉。呼兰河的人是寂寞的他们都是像作者这样由小长到大的,但他们也已经习惯了。所以他们抓住一切看热闹的机会,不放过呆板单调生活中极少有的乐趣。他们生活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之中,必定要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等等,这是精神上的盛举。
呼兰河的人是愚昧的节日的盛举,都是为鬼而做的,并非为人而做的至于人去看戏。逛庙,也不过是揩油借光的意思。相比起来,作者没有鲁迅那样强烈的批评和嘲讽,而是以点滴的笔墨,缓缓地叙出作者对封建社会的厌恶和悲天悯人的情怀。
呼兰河的人是麻木的小团圆媳妇是书中被迫害最深的,在那个没有一点人性一点温暖的非人间。〝大缸里边,叫着,跳着,好像她要逃命似的狂喊〞
〝当晚被热水烫了三次,烫一次昏一次〞;而周围人呢:〝看热闹的人,络绎不绝〞〝没有白看一场热闹,到底是开了眼界,见了世面〞他们眼见如此残忍的行为却大声叫好,一个人的死若是能带来点乐趣的话那就是好的作者悲痛地描述了这种践踏,蔑视生命的行为,批评却又同情他们。是啊,这能怪他们吗?他们其实还是善良的,实在没有害人或自害的意思啊。他们同是被几千年传下来的思维。生活方式所害,最终成为一个个牺牲品。
呼兰河的人是消极的那些漏粉的人一直唱着歌,那唱不是从工作所得到的愉快,好像含着眼泪在笑似的逆来顺受,人生是苦多乐少的逆来的,顺受了。顺来的事情,却一辈子也没有。有二伯,老厨子,老胡一家,都是这样。不过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冯歪嘴子,他本该绝望,却镇静下来,照常生活着。他不似小团圆媳妇和王大姐那样无意的反抗,而是虽受限制,却寄寓着希望。读到最后,心头很沉重,苦闷,直到心中五味杂陈难以平复。 《呼兰河传》就是这样一本书,风格明朗,却笑里含着沉痛。以一个孩子的小视角,反映出中国的一个大时代。
【读《呼兰河传》有感】相关文章:
读呼兰河传有感09-06
读《呼兰河传》有感01-18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02-04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06-10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07-03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2-30
[优秀]读《呼兰河传》有感08-20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优秀】06-22
(优秀)呼兰河传读书笔记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