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树》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爱心树》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爱心树》读后感1
今天下午第一节课,阮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很好听的绘本,名叫《爱心树》,故事不长,但让我们每个人都很感动。
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有一个小男孩,他每天和一棵大树玩,有时爬树,有时捡树叶编王冠,有时荡秋千、吃苹果,还有时和大树捉迷藏,小男孩非常爱这棵树,树很快乐。小男孩慢慢长大了,很少找大树玩了,大树很孤独,它非常盼着小男孩来。后来小男孩一有困难才来找大树,第一次缺钱,大树把苹果给他,让他卖了换钱;第二次结婚没房子住,大树把树枝给他;第三次要船出海散心,大树又把树干给了他。小男孩每次都得到大树的帮助,高高兴兴地走了,大树非常快乐,毫无怨言,最后只剩下一个大树墩子。
听完这个故事,我很感动,但也生小男孩的气,感动的是大树就像妈妈一样,关心爱护小男孩,满足他的各种要求,觉得非常快乐。可气的小男孩只知道找大树要这要那,却一点也不知道爱护心疼大树。
这棵爱心树就像我的妈妈,她一直精心地照顾我,当我不高兴时,妈妈陪我聊天,关心帮助我;当我开心时,妈妈陪我读书、做游戏,让我更加开心快乐;当天气变化时,妈妈及时为我增减衣服、鞋袜;当我生病时,是妈妈细心照料我……妈妈还每天变着花样给我做饭菜,让我健康成长。使我想起了孟郊的一句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也要做一棵小“爱心树”,关心孝顺妈妈,好好学习,掌握知识,让更多的人变成“爱心树”,人人献出一点爱,让我们的社会充满爱,让我们的世界变的更美好!
(男孩长大了)
(大树好孤独)
“好啊。”树一边说,一边努力挺直身子。
“正好啊,老树根是最适合坐下来休息的。来啊!孩子,坐下来,坐下来休息。”
妈妈的话:琪琪放学回来给我讲述《爱心树》故事,我也被深深的感动。阮老师把《爱心树》绘本ppt放到群共享里,我下载后和琪琪宝贝一起共读,在阅读时我竟然泪眼婆娑。绘本前有这么一句话“读这本书,有人三岁,有人八十岁。读完这本书,有人花了三分钟,有人用了一辈子。”
我和琪琪用了三分钟阅读完,可是,这短短的文字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简短但耐人寻味的故事,这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这颗树就是我们的父母。小时候,我们喜欢和爸爸妈妈玩……长大后怀揣着对梦想的追求,我们毫无眷恋地离开了爸爸妈妈。当我们需要什么东西或者遇到麻烦的`时候,才会回到他们身边。但我们的父母呢,就像那棵大树一样,停留在原处期盼着我们的回归,并倾其所有使我们开心快乐,我们的快乐就是他们最大的快乐。
《爱心树》的故事让我感叹人世间父母对子女的疼爱,他们总是在施与受之间、在爱与被爱之间没有怨言、毫无代价的选择前者,而且有求必应。就像那棵苹果树一样,为小男孩不停付出,从树叶、果实、树枝、树干到仅剩的树根,然后忍着寂寞等候着他的到来,以便供应男孩不同阶段的需求。但是在感叹的同时,我更注意到苹果树在独守寂寞时的那份失落。正如天下千千万万个父母们付出一生心血,把儿女拉扯成人后,在所剩无几、日渐衰老的生命里那份深埋在心底的无助和哀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每个人都在父母面前扮演过那个贪求不厌的孩子,读完《爱心树》后,陷入深深的反思:在索取的同时我们付出了吗?面对恩情,我们是否常常……心存感激、常怀孝心、常有孝行?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的爱是无穷尽的,也是我们儿女所报答不完的。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应该在索取的同时学会付出,在懂事的时候用感恩之心做孝行之事,不要让我们的父母在年迈时感到寂寞、感到哀伤。逢年过节或者休息日,经常带着儿女去看望年迈的父母,让他们感受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在任何一个成功和收获的时刻,把喜悦告诉他们,让他们分享,使他们快乐……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不是无牵无挂的,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老师为我们开启智慧,朋友为我们排忧解难。他们都是我们的爱心树,在我们需要帮助时会毫无怨言地支持帮助我们。《爱心树》告诉我们:人不能一味地索取,也要懂得奉献,更要懂得报恩。如果都像小男孩一样,只知道索取,那么这个世界将无“爱心”可谈!爱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让我们都向“爱心树”学习吧!只有这样世界才会更美好!所有人才能更幸福的生活!
《爱心树》读后感2
记得第一次阅读这本书是在读五年制师范的第四年,那是一堂儿童文学课。儿童文学的老师为了让我们能更真切地了解儿童读物,经常在课堂上让我们欣赏。原本总觉得小孩子看的书无非是一些绚丽的卡通漫画亦或是我们从小便已熟知的经典童话故事,不免觉得无聊。然而我们错了,现在小孩子的读物中无论是图画还是语句的设计,都是经过编者深思熟虑的,都从中透露着点点滴滴的道理,只要在阅读后细细地去回想,便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在绘本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爱心树》。
大学毕业踏上工作岗位,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在一次晨读课,我带领孩子们阅读了《爱心树》,孩子们看着大屏幕中简洁的画面,听我读一句句简练的话语,起初还有点浮躁的课堂却渐渐安静了下来,越往后读情绪便越投入在故事的情节中,我发现自己的声音开始变的梗塞,孩子的情绪也受到了影响。虽然孩子们并不能很好地用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感触,但这样就够了。
这本由天才绘本作家希尔弗斯坦所写的《爱心树》,虽然里面只有简单利落的黑白线条和简单的文字,但是却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一次又一次不思厌倦地去翻阅。究竟这本书具有了何般魔力,能让我如此迷恋,我想还是根源于文章所描述的一种引人深思的爱。
《爱心树》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小时候经常跑去和一棵大树玩耍,采集树叶,藏猫猫,荡秋千??只要小男孩快乐,大树就会感到幸福!男孩渐渐长大了,他要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不和大树做伴了,大树感到孤寂。有一天男孩来了,他向大树要钱,大树无怨无悔给小男孩自己的果实,让男孩卖掉换钱生活;很多天过去了,小男孩因为结婚,又来要房子,这棵大树让小男孩砍走树枝造房子,小男满足了,大树很快乐!后来,小男孩又想去远游,大树又让小男孩砍掉树干做船。船驶走了,大树很快乐,但是心里有些??(我想大树可能更多的是对孩子的眷恋)。过了好久,这个身心疲惫的男孩又回来了,大树说:“我什么都不能给你了,我只有老树墩”。看着孩子坐在自己的树墩上休息,大树很快乐??
文中的大树奉献了自己的果实、树枝、树干甚至是自己的生命,它无怨无悔,不求回报的付出,为的却只是能让小男孩快乐,希望小男孩能获得他所想要的幸福。这样的爱多么伟大,多么无私,多么令人感动。想想在我们的身边不也存在着许许多多这般伟大、无私的爱嘛。可曾感受,我们的父母就是这样一棵“爱心树”。或许在孩子们看来,父母的爱早已成为习惯,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但是站在这一刻,当自己面向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时,要自己真正地踏上新的旅途时,回过头看看过去的点点滴滴,虽然有些往事已渐渐变得模糊,但父母对我的那份爱,那种感觉,就如记忆的鹅卵石,无论时间的溪流怎么冲刷,永远都不会淡忘,那是种心灵的触动。可曾感受,我们的老师就是这样的“爱心树”,为了能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为了能让孩子们在欢乐地天空中翱翔,为了能让孩子们健康茁壮地成长。老师们把毕生的精力毫无保留地给了学生,就像一只蚌,用爱的汁液一点一滴地孕育沙砾,直到把它孕育成一颗珍珠,不求半点儿回报。还有警察、医生??很多很多的人,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样无私、伟大的爱。付出了,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过回报。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爱,我们的生活变得五彩斑斓;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爱,我们是如此的幸福与快乐!
但在感动的同时,我对文中的.小男孩不管不顾一味索取,不懂关心,不懂感恩的行为有着一种心痛的感觉。怎样爱孩子才是真正的爱?要让孩子获得真正幸福,就必须让孩子们真正懂得做人的道理。为了让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成为有用之材,就不该只是盲目爱的付出,要适时适机地引导教育。孟母三迁、五子登科、断机教子、岳母刺字等,这都是教育孩子很好的例子,爱需要理智,爱是无私的却是有度的,我们在付出爱心的同时,也要教孩子学会知足,学会感恩,学会做人的道理,教他们以同样的方式去爱社会,爱自然,爱身边的一切,这才是真正的爱!伟大的爱!在得到爱的同时,也要学会传递爱。
【《爱心树》读后感】相关文章:
爱心树读书笔记01-24
《爱心树》读后感10-12
爱心树读后感10-28
爱心树读后感03-14
《爱心树》读书笔记15篇10-28
《爱心树》读后感最新01-16
(合集)爱心树读后感09-15
读《爱心树》有感09-08
《爱心树》读书心得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