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大学古本序》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古本序》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学古本序》读后感1
这篇《大学古本序》又是王阳明先生心理学的一篇重要著作。此篇虽简短不易懂,却讲出了心理论的重要思想。王阳明致良知理论的提出,标志着心学理论体系的.成熟。良知是人生来具有的对真理的认识,一切事物及其规律都在良知中有,人们只要对自身内心中的良知认真寻求,就能达到对一切真理的认识。
《大学古本序》"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宗旨在于显示本有的清明德行,在于把这种修养缺德的成就恩泽亲人朋友公司等,从而使人人都倒到至善至美的境界。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再通过礼乐教化,以启迪人民的自觉,去除物欲,不断更新自己的德行,自然便会立定人生志向,以此为奋斗的理想方向。确定心中志向,便不会轻易为外物干扰,就会矢志不渝的去追求,去努力达到目标。
我们都常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又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两者一样,都是君子之道。这种君子之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
本文对于自身完美的追求也许很少实现,但是他们这种不断追求高尚品质的精神却是值得完美每一个人去学习,去努力实现的一个远大目标。
《大学古本序》读后感2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把王阳明先生上边的说法倒过来说,就是作为一个正常人你起码有良心。你的动机起码是良好的,你的动机好,你的`行为将会是规范的,将会是符合法律的。只有这样,你才会有一个和睦的家庭。每一个家庭和睦了,形成了家和万事兴的大好局面。那么国家在千千万万个和睦的家庭支持下就会会兴旺发达。
我们的企业也一样,我们每一个员工都有很好的心性,很好的道德品质,都有很好的工作态度,那还愁企业不能发展吗?
如果身为老板不休心,老搞歪门邪道,你自己都不正,怎么能影响你的员工,怎么能让社会信任你,最后你的企业不垮才怪呢。
现在我们共进塾,每一个老板、每一个干部,以及每一个员工都在学习王阳明的致良知,实际上也是一个修身的过程。老板修身,员工修身,企业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发扬光大。毫无疑问。
坚持两不一善:
不说一句负面的话语
不说一句善意的谎言
日行一善
《大学古本序》读后感3
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矣。世之所以且,随俗习非,而卒归于污下者,凡以志之弗立也。
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惟以其心之纯乎天理而无人欲,则我之欲为圣人,亦惟在于此心之纯乎天理而无人欲耳。欲此心之纯乎天理而无人欲,则必去人欲而存天理。
我个人的理解是,一个人在世上必须树立一个终生奋斗的目标,你所有的行为了都会围绕这一生目标,才能心无杂念,可以抵制个人的懒惰的心,忽心,燥心,嫉妒的心,贪心,骄傲的心,小气的心,等等的`心生起就反思志向不立。放到现在社会就是正确人生的价值观和远大的理想。员工如果没有一个目标就等于天天混日子,那么他将不会有长远的发展,干部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目标让更多的人为之奋斗,那么这个团队也将不会有大的发展。人,这一生可以只做一件事,那就是要持之以恒的去守候自己的信念和志向,总有一天会实现梦想,成为自己想做的那个人。
【《大学古本序》读后感】相关文章:
滕王阁序说课稿07-18
兰亭集序说课稿07-11
《兰亭集序》说课稿08-04
滕王阁序读后感01-05
兰亭集序读后感05-01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10-11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04-30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推荐)09-14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14篇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