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关于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3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
你的东西就是我的东西,而我的东西还是我的东西!相信大家对这句话再熟不过了。对,说这句话的人就是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是那持续了300多年的`明朝的皇帝——朱元璋!《明朝那些事儿》第一卷就是描写朱元璋的。
朱元璋原名叫朱重八,父亲朱五四是个贫农,母亲陈氏也是一个农民。由于元统治的手段太过歹毒,幸运女神终于向朱八重微笑了!由于朱元璋只想有一口饭吃,便出家当了和尚。有一天,他的朋友汤和写信介绍他到濠洲城,可是没想到信竟然被和尚们发现了,他最终参加了起义军。这个决定改变了他一生。经过重重磨难终于有实力和他最强大的两个对手-陈友谅和张士诚进行对抗,最终消灭了可怕的陈友谅,顽强的张士诚和软弱的元朝。成了明王朝的开国皇帝。由于朱元璋怕日后有人夺位,逐渐把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开国公爵先后“送走”了。形容他完全可以用“兔死狗烹”。但他那军事天分就连徐达都不如。
《明朝那些事儿》是集历史和风趣为一体的好书,如果日后你有时间一定要看看!最后,我送大家一句话:“历史本身很精彩,只要刻苦钻研一定能成为一本好历史书的作者!”
关于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2
《明朝那些事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部史书,但它既不像《史记》一样枯燥无味,也并非《三国》的豪情壮志。它只是一本记录了明朝故事的书,加了一些不一样的`文字,使人耳目一新,兴趣盎然
其中,我很钦佩朱元璋和他的那些部下(当然,以后就不一定了,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他们骁勇善战,富有极高的军事才能,遇事沉着、冷静。更令我咋舌的是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啧啧,我还嫩了些)。
朱元璋在刚起步(造反)时,就为人厚道(看得出来,他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有两把刷子),后来,慢慢变得小有实力,也并没有自称为王,这也是他很好的利用了社会的斗争性(你不称王,我就犯不着打你),看得出来,他绝对是个人才。
其实,在那个硝烟弥漫,弱肉强食的世道里混,靠的是什么?无非是心机和智慧啊!
其实,不只是那个社会,就是现在你每天笑脸迎人,不见得人家给你张笑脸,说不定看都不看你一眼,可你怎么办,既没有能力反抗又不甘心被如此羞辱,只能选择委曲求全。而朱元璋在委曲求全时做了什么呢?
适者生存,这是古往今来唯一不变的真理!
关于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3
去年冬天,我在家里发现了一本叫《明朝那些事儿》的书,便兴致勃勃地读起来。没想到,这本书的作者仅以文字的魅力就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一直读到妈妈叫我吃饭还舍不得放下。
这是一套有六册之多的书,它向我们详细的讲述了从元末到清初之间的事,也就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的事,作者对明朝十七帝和其它一些小人物的命运作了展示。作者以制表工人的耐心、导弹科学家的严谨、诗人的情怀和演员的幽默讲述了30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作者笔下的.历史不但严谨真实,而且又不乏幽默,可以作为茶余饭后学习历史的最佳读物。
本套书第一册《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卷》赞扬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及当时文官武将的超强军事才华,他们一次又一次机智勇敢地杀敌和他们超强的忍耐与明智的判断力也让我敬佩万分。每当讲到一位将领在痛苦的抉择中沉思时,我便加上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和见解,给这位将领出主意,可见我是早已身临其境。
这本书教会我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观判断,真理有时候只站在少数人那边,不要因为看了别人的主意后改变自己的观点,我很想和《明朝那些事》的作者聊一聊,因为他写的这部书我真的很喜欢。我还想响应读者们在网上的号召,把这本书顶入中小学课堂。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相关文章: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11-04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01-08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范文09-11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15篇02-12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15篇)01-08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集合15篇)01-23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合集15篇)01-08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04-24
《明朝那些事儿》的读后感06-09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