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传读后感

时间:2024-09-23 20:45:0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托尔斯泰传读后感范例(6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托尔斯泰传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托尔斯泰传读后感范例(6篇)

托尔斯泰传读后感1

  托尔斯泰是俄国著名的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但是,托尔斯泰两岁丧母,九岁丧父。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

  1851年,托尔斯泰来到高加索,群山环抱的清明环境才使他纷乱的大脑清醒过来。第二年,他创作出了《童年》、《少年》、《青年》和《一个地主的早晨》等优秀作品。1862年托尔斯泰结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创作出了震动19世纪整个小说界的巨著:《战争与和平》与《安娜。卡列尼娜》。

  但是,托尔斯泰是苦恼的`:他本人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时常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难安;他同情下层民众,又对他们缺乏信心。在精神上,他一向是孤独的。八十二岁的时候,他选取了出走,并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

  虽然别人都说他是“天才”,但是《名人传》里他自己说到:我只是个普通人,我不是天才,我是在后天的生活中,凭着自己不懈的努力,拼命追求,才登上世界文化顶峰的。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属于他自己的一份精华。我们要了解自己,选定方向,认真去追求。”如果每个人都能意识到开掘“智慧之门”的可贵,并且都有勇气和决心,能踏踏实实,以自己的方式,认认真真完成自己的工作,我想我们有朝一日也能够骄傲地宣称:我不是天才,但我成材了!

托尔斯泰传读后感2

  在暑假的闲暇之余,我翻开了《托尔斯泰传》,体会列夫·托尔斯泰的生活。

  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他的目光是那么特别,以至于他这种无法抵御的目光,让别人根本不敢在他的面前撒谎。他一直希望自己能够活得非常长久,而且对死亡是那么畏惧。但是最终,他还是平静的看待了死亡。但是,他却对所有事物都冷淡了。托尔斯泰从五十岁开始一直到去世这段时间,他完全是为了生活的意义和对生活的悟解而生活的。他为了真理而进行的.斗争不是为了拯救自己,而是为了拯救全人类!他为这一项任务付出了生命,这一切使他成为了英雄!

  托尔斯泰去世了,但是他与世界的关系继续对人类产生着作用。他的作用凭着他的理智和爱心增强,而且会像一切生物那样没有停顿,也没有终结地生长。

  看完这本书,我的心里感慨万分。正如托尔斯泰所说:“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我认为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生命的意义只是在于助长人生的爱。”我们应该好好生活,每天都要活得有价值,不能只知道享受。我们要这样过一天你或许会觉得很容易,但是过一生就不会那么简单了。我们还应该有爱,因为爱是可以包容一切的!

  所以,我们要向托尔斯泰学习,做一个坚强、执著,有爱心,对社会,对国家都有用的栋梁之才,就像托尔斯泰一样!

托尔斯泰传读后感3

  看了《托尔斯泰传》后,在我眼中原本是伟大而庄严的他变得更真实了,也变得更沉重了。也更能理解他所说的,“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我认为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生命的意义只是在于助长人生的爱”。他有一双最有雄辩力的眼睛。就像高尔基所形容的“托尔斯泰的眼睛里拥有上百双眼睛”。也像茨威格所说的`,“具有这种永远看到真实情况和永远清醒的眼睛的人,是不会幸福的”。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茨威格,他那么认真,那么准确地给我们描述了一个真实的托尔斯泰,可以说茨威格的理解力和写作的表现力也是惊人的。他本人也是一个语言的天才。 “人只能单独地接近上帝。”是不是说人要接近上帝就只能孤独,那么人最真实的时候就是孤独的时候了。这是不是也说明了人生的沉重了?

  我们大都想快乐地生活,但是很多时候,生活给我们的压力太多了,或者说我们向生活索取得太多了。快乐的生活往往都很简单,索取的东西很少。

  看来越伟大的人越不快乐。因为他们思考得太多了,生活就变得复杂了。作为平凡人的我们,还是过我们平凡和简单的生活吧。快乐就在平凡中!快乐就是简单!

托尔斯泰传读后感4

  托尔斯泰粗犷的脸又长又笨重,短发覆在前额,小小的眼睛,宽大的鼻子,往前突出的大唇,宽阔的耳朵,因为无法改变丑相,童年时倍感痛苦。他在一个叫卡赞的地方读书,成绩平庸,他是孤独的。

  在他家庭的回忆中,好几个人为托尔斯泰采作他的《战争与和平》中的最特殊的典型人物:如他的外祖父,老亲王沃尔康斯基,叶卡捷娜二世时代专制的贵族代表;他的.母亲,玛利亚公主,这温宛的丑妇人,生着美丽的眼睛,她的仁慈的光辉,照耀着《战争与和平》。

  虽然对于他的父母,他是不大熟知的(他的母亲逝世时,他还未满二岁),可是他至少还能保有若干关于父亲的回忆。这是一个和蔼的诙谐的人,眼睛显得忧郁,在他的食邑中过着独立不羁、毫无野心的生活;他父亲死时托尔斯泰才九岁。这一死,使他第一次懂得悲苦的现实,心中充满了绝望。

  然而不知不觉中,他为少年的热情、强烈的情感和夸大的自尊心所驱使,以至这种追求完美的信念丧失了无功利观念的性质,变成了实用的性质与物质了。他慢慢地也学会了放荡自我。最终,有一样东西救了他:那就是绝对的真诚、坦白和善良。

  最终他以自我的努力而成了俄国作家,成为了“俄国的一面镜子”。

  读完《托尔斯泰传》让我明白:影响我们成功的决不是环境,或者遭遇。而是我们是否能坚持一颗坚强的心,一种不屈的信念。

托尔斯泰传读后感5

  今天我读了第四章《爱情》和第五章《巨著》。我知道了列夫·托尔斯泰开始的作品中几乎没有女人的地位,但是在索尼娅·别尔斯的影响下,1859年,列夫·托尔斯泰创作出《夫妇间的幸福》。

  在爱情的萌庇下,他又陆续写出了威临着十九世纪全部小说界的巨著:《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是罗曼·罗兰那个时代的最大的.史诗,整个世界的无数的人物与热情在其中跃动。《战争与和平》一开始叫《1805年》,它的最初两部发表于1865年——1866年间。它是描写军队和民众,是描写塞瓦斯托波尔围城时的悲壮情景。《安娜·卡列尼娜》与《战争和和平》是这个成熟时期的登峰造极之作,而《安娜·卡列尼娜》则是一部更完美的作品。在以后的作品中,少女和妇人的形象增多了,甚至超过了男子。

  正当列夫·托尔斯泰在趁兴奋笔疾书之时,噩耗却随之传来了。三个孩子夭折了,塔佳娜姑母、列夫·托尔斯泰的义母、彼拉格娅姑母相继去世,他的妻子亦病了。他的生活受着家庭中许多丧事的影响变得阴沉暗淡。“家庭中没有完满的幸福……”他写道。这时,列夫·托尔斯泰又患了病,常常晚上感到一种悲苦十分骇人,等他起来时又完全恢复了。就在这如此艰苦的环境里1899年,列夫·托尔斯泰又写出了巨著《复活》。在这本书中,令人赞叹的是他真切的观察能力,而且里面的人物十分丰富。 我很想知道列夫·托尔斯泰是如何离开人世的。

托尔斯泰传读后感6

  “我觉得人的美貌就在于一笑;如果这一笑增加了脸上的魅力,这脸就是美的;如果这一笑不使它发生变化,它就是平平常常的;如果这一笑损害了它,它就是丑的。”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最有名的文学大师,他写了许多文学作品,至今光芒依然四射。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鸿篇巨制,它们对世界文学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托尔斯泰的一生是寂寞和孤独的。他死后,遗体被安葬在安静的森林中,没有墓碑和十字架。可他用毕生精力所铸就的人性光辉已经竖立了不朽的纪念碑,高高地耸立在十九世纪文学的封顶。茨威格称这是“最美丽的坟墓”。

  他是个伟大的人,他随时身上都会带着笔,他会将他偶然想到的`灵感一丝不苟地记录下来。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好的学习习惯会成为通向成功的阶梯。如果我能经常带着一支笔和一个小本子,就能够把日常喜闻乐见的事情记下来,那么,写起作文来就水到渠成,不再那么费力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读完这本书,我深刻地感受到:只有平时养成良好习惯,不断积累知识,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托尔斯泰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托尔斯泰传读书笔记10-25

《名人传 托尔斯泰传》读书笔记11-10

《名人传 托尔斯泰传》读书笔记4篇07-22

托尔斯泰传读后感12-16

托尔斯泰传读后感12-04

托尔斯泰传读后感11-21

(推荐)托尔斯泰传读后感01-12

托尔斯泰传读后感(7篇)09-15

托尔斯泰传读后感15篇12-01

托尔斯泰传读后感7篇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