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后感

时间:2024-12-22 05:40:4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呼兰河传》读后感(精品)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呼兰河传》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呼兰河传》读后感(精品)

  这是萧红在生命弥留之际因追忆故乡而写的一部小说,《呼兰河传》创作于1942年,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正因为战争使得她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书中的一切都清晰如昨,我是回忆不出这么多情景的,只有寂寞敏感的人才会留意到很多旁人不屑去看的细节,她观察云、观察风还有小城里的大街、大街上的商店、学堂以及街上的大泥坑,泥坑五六尺深,里头的泥浆经常淹死动物,但人们从未想过要将它填起来而是照样的过,这反映了当时的人们活得毫无新意,不敢有丝毫忤逆旧制度的行为,活着就活着,不顾念过去也不憧憬未来,毫无希望。

  村里的人们白天耕作,晚上就会齐聚一堂说着各家各户的新鲜事,人人都是善良的但也是麻木的,本来一个很好的姑娘,一旦糟了罪就再无人会站出来说句好话,就都认为那是不吉利的,在那小巷子里经常会有些商贩出来卖东西,有卖烧饼的,这种方式的小贩我也见过,小时候还有卖冰棍的和卖豆腐脑儿的挑着担子一家一户的吆喝。买完东西后还要忍不住议论人家几句,诶,这小伙子还?结婚吧,住在哪哪哪的.....由于地儿小,几乎就没有什么秘密,而且那个年代大多都是子承父业,连5岁的孩子都说:爹爹卖豆腐,我将来也是卖豆腐的,仿佛这是一生唯一的活法,所以一家家商铺基本上都是老店,客流也很稳定。在呼兰河也有很多娱乐的方式,比如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等等,各地的习俗略有不同,但这种精神上的活动都是有些的。我们那也会有拔河、赛龙舟这些。再有就是那时候大家都相信迷信,可能是日子过得太苦,总得为自己找个信仰吧,平日里少吃少喝节省出来的钱都要用来请大神等等。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似,为什么这么悲凉。再就是老胡家的事了,那是一家栓车的,由于老太太终年病着,所以经常会请仙来跳大神,老太太两个儿子都已成亲也都是赶车的,还有两个孙子,人丁兴旺倒也算得上是顶好的一家子了,这不大伙都看好着呢,说老胡家人旺,财也必然会旺。两媳妇虽说有些不和睦倒也都是些小事,但主要矛盾都是为了一个还没娶过门的团圆媳妇,这是给二孙子准备的童养媳,8岁时就被花8两银子买了过来,她婆婆想接她过来,但大媳妇的婆婆不愿意,说人小不干活吃白饭没好处,由于长得太高,12岁的年纪却要对外谎报称已满14岁,嫌她不知羞不懂礼饭吃的太多,原本健康活跃的一个孩子在婆家被婆婆不停的打骂、用鞭子抽她、用针扎她、用烙铁烙她,后来她精神出现了问题就采用各种迷信的方式来折磨她,最后甚至相信用滚烫的水能洗去她身上的邪气,在大白天里强行脱去她的衣服,用滚烫的谁去浇她,后来在家里睡了一星期左右就死了。但说也奇怪,从此后老胡家就开始没落了,跑的跑,瞎的瞎、疯的疯。还有一个有二伯,他经常偷点小东西去变卖但心肠是不坏的,还有冯歪嘴子,他是最最底层的劳动人民,他刚出生的孩子在磨房里盖着面粉袋睡觉,那里的气温差不多是零下8度左右,后来搬到草房里盖着草,依旧没有被子,但相信对于冯歪嘴子来说这是他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候,她的女人在生完第二个孩子后就死了,大伙都以为他从此完蛋了,但他居然平静地活了下来,这些人物里没有特别积极的,虽然萧红的童年是美好而寂寞的,但全篇读来却只能感觉到沉重。替小团圆媳妇感到不平,替那个年代的人们感到可悲,但这些都是不可替代的历史,我们的上辈就是这么一路走过来的,唯有我们保持觉醒,不让历史重蹈覆辙。

【《呼兰河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08-13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07-03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1-14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06-10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1-13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1-27

呼兰河传的读书笔记09-25

呼兰河传学生读书笔记09-19

(优秀)呼兰河传读书笔记07-03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优秀】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