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读后感13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体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体读后感 篇1
《三体》,别名:《地球往事三部曲》。《三体》有三部,分别是:《三体地球往事》、《三体:黑暗森林》、《三体:死神永生》作者是河南的刘慈欣,三体属于科幻长篇小说。
《三体》主要写的是:叶文洁用太阳当扩音器向宇宙发射的信号,被一个三体人接收到了,所说的`三体人是外星人,因为他们的母星,有三个太阳,由于某种原因让这三个太阳无法稳定,动不动就会崩溃,三体人们准备星际移民,可是宇宙那么大,一眼望去,到处都是黑暗的一片,不知道该往哪里迁移,于是三体弄了上千个太空站,监听信号,看看有没有能连接上的信号,因为叶文洁发射的信号被三体人接收到了,(发送的信号就等于暴露了坐标)三体人打算侵略地球,导致了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生死搏杀以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
书里面有一个最让我难忘的话:地球生命真的是宇宙中偶然里的偶然,人类是这空荡荡的大殿里唯一一只蚂蚁。有时觉得生命真珍贵,一切都重如泰山;有时又觉得人是那么渺小,什么都不值一提。
看完《三体》后,我懂得了一些知识:这个世界有一维空间、二维空间、三维空间、四维空间、五维空间、六维空间……十维空间,而我们生活在三维空间里。我看了《三体》不仅懂得了一些知识,还有一些启发:宇宙很大,正在等着我们去探索。
三体读后感 篇2
这本书是我的大学领导兼精神导师推荐的,早在大学时就看到很多同学看,毕业后也有很多人看,囿于各种原因,最近才开始看,今天才看完,果然是一本敞开心扉的书,尤其是对我这种当前所谓的文科生,尤其是书中的理论物理基础,很多刷新了我的认知,填补了我的知识空白,收获很多,不虚一看。感谢向我推荐的人,也感谢作者。
书的篇幅比较长,但丝毫不影响前后的逻辑,整本书都充满了严谨的逻辑,深厚的天体物理学基础,需要作者很深厚的物理理论积累,只有实力派的作家才能写出这样的巨著。
但是书中也有不足,尤其是在和三体文明对峙开始后,越来越写的单一,尤其是到第三部的太空后,有很多线索和逻辑感觉还是太过牵强或巧合,经不起严格的推敲和论证,也许是确实太过宏大,难以抓住具体,体现全面,能写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希望以后的.作品能够进一步改进,也期待作者能够写出第四部,感觉可以拓展的接入口还是有很多,还有很多故事可以深入展开,没一个端口都可以是一部宏篇巨著,诚心期待,也希望后来人能够写出更精彩的,希望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能够早日掌握小说中的科技,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三体读后感 篇3
读书,最重要的不是读它的表面,而是要走进作者深处的灵魂。这是我阅读《三体》最深刻的感受了。
记得读完《三体》,是在一个平凡不过的周日。那时,我对整个世界的认识,早已经历沧海桑田的变化。
故事情节很长,我就不再多说。震撼,史诗,早已充斥我的内心,挥之不去。主人公罗辑,一个再平凡不过,再现实不过的普通人,他被社会绑架的事实令人悲伤,但他潜在的与内心深处的无畏与超然,造就了两百多年的辉煌转折。无论结局如何,这一点,令我钦佩。
第三部的主人公程心,多次站在仅次于上帝的.位置上,为了对人类的爱,与胜利和人类文明的延续擦肩而过,谱写了一个个美丽的遗憾。正像罗辑所说,“人类之所以迟迟没有发现黑暗森林理论,是因为人类有爱”。是啊,感情用事,一直是人类的弱点。真正能做到不论恩恩怨怨的,自古至今,又有几人呢?
当然,最令我难忘的,还是本书的点睛之笔——黑暗森林理论。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对费米悖论的解释,那缜密的思维和精炼的推理,足以斩平一切侦探小说。那句“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它。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球,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至今还在我的大脑里交织,碰撞更加精彩的火花。
《三体》,是一座科幻大厦无比坚韧的基石。我相信,在《三体》后,一定会有更加精彩的大楼。
三体读后感 篇4
暑假里,妈妈送给我一些书籍,其中有一套书让我爱不释手,它就是刘慈欣的《三体》,分上中下,一共三本。
这本书是科幻类小说,主要讲述了地球人和三体世界之间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地球和三体世界如何从敌到友,从友到敌的变化。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变化是因为两者的沟通存在问题,双方都琢磨不清对方下一步会干什么,往往是神经更为紧张的一方先发动攻势,然后引起大面积的冲突,接着导致全面的战争,最后一方因此而灭亡。
刚开始看这本书时,我也看不太懂,主要因为书里包含了太多的物理知识。碰巧我的`表舅从美国回来,他是物理学博士,他也看过这本书,帮我解释了一些物理问题。再看这本书时,我就轻松了一些。看着看着,我渐渐地入了迷,书中最令我着迷的就是光速飞船了,它竟然可以光的速度飞行于太空,光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快的速度,每秒钟的飞行距离是三十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七圈半,或者一秒钟可在上海与北京之间走一百五十个来回,这实在是太酷了,我希望我有机会亲眼看到光速飞船。
刘慈欣的这部书是他个人的一个力作,作者想象力丰富,逻辑严密,推动了中国科幻小说的进步。我衷心向大家推荐这本书。
三体读后感 篇5
在这几个月,我读完了刘慈欣的里程碑之作《三体》。
这本书的背景是地球文明在一个外星人探索计划中发现了三体文明,三体文明在得知地球存在后想把家园迁往地球并统治地球文明,还派出了一支舰队去抢占地球。地球文明在技术上全面落后,却有着更加强大的计谋。两个文明你来我往,相互牵制、威胁,最后两个文明落了一个同归于尽的结果。整本书在思想上的博弈让人惊叹,我也沉浸在这本书构造的世界里,不断感叹生命的渺小和脆弱。
在这本书中,地球文明出于最初的好奇与外界生命联系,却被更先进的`三体文明攻击。这是为生存、为利益逼迫出来的残忍。在茫茫宇宙中,两个文明的互相发现,就如大海中两只迷茫的船,但在相遇后你却会发现,你更需要利益,你就只能在绝望中将对方杀死或被杀死,然后活着的一方继续在这茫茫大海中继续航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无奈与悲哀。
回想起欧洲人对阿兹特克人、美国人对土著印第安人的屠杀。两个文明、两个种族之间永远是屠杀与仇视,就连现在的猎人也仍在对同为地球生物的动物大肆猎杀。生物之间的差距有多大?不过是进化少了几万年,但在浩瀚的时空长廊下一切都不值得一提。假如有一种高等生物对地球人做出一样的猎杀,那地球人又会作何感想?
善待身边的生命,就是善待自己!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善待他人,即是最善待自己。
三体读后感 篇6
对中国文学氛围和文学形式习惯的片面认识,导致我曾经一度认为中国写不出这样宏大而又有质感的科幻作品,不过刘慈欣的《三体》让我认识到了我的错误,这也让我认识到中国的文学不再局限于历史、神话修仙,武侠等具有“过去感”的`作品,也不局限于都市言情等“现在感”的作品,具有“未来感”的作品越来越多(不包括那些粗浅的所谓的科幻小说),曾经的哲学家或者文学家对于宇宙常常采用“阴阳”“八卦”等玄学解释,而现在却更多的有摩登的解释。不同于软科幻作品给人带来的惊险刺激身心愉悦,硬科幻作品更多的是给人以深邃,让人有一种内心深处的充实感,也让人深思。而《三体》这部作品被把握得很好,刺激和深邃结合十分完美,用朴实的语言解释了真实的科学理论,这不会让人感到突兀,反而让人更有兴趣读下去,而幻想的外星人、太阳系之外、乃至宇宙的尽头,同样用朴实的语言表达出了人类对宇宙的哲学理解。
现实与想象,人类与宇宙他们的完美配合,标志着《三体》在中国科幻文学史上的里程表地位是无可撼动的。
三体读后感 篇7
最近,我读了《三体》这本书。
本书主要讲了三体星系的人,试图在“降临派”的帮助下,试图占领地球。他们为达成此目的,通过在不同维度对一个质子进行编辑,得到了十分强大的“智子”。虽然极度科幻但仔细一想也很符合逻辑。最终,人们彻底铲除了降临派,并得到了许多重要地资料。
这本书富有强烈的科幻色彩,让我从中无法自拔。那三体世界用来催眠上帝的巨型钟摆,那一个个可以脱水的三体人,那三个在宇宙中无规律运动的恒星,逐一浮现在了我的面前。但是在这科幻中又不失逻辑,让人感到真实。作者在对三体人进行描述时,与大多把外星人写的`十分善良,帮助人类。而真正的外星人更可能像《三体》中的一样,对比自己底下的物种毫不留情。然而,对地球人残忍的三体人也是可爱的,它们为了自己的生存,努力探索,并没有消极得等待死亡。这不也值得我们学习吗?
读完了这本书,我不禁得想到,在太空中真的有外星人吗?在茫茫的宇宙亿亿颗恒星闪闪发光,而围绕这些恒星的行星更是不计其数,谁又能肯定在它们中没有一个诞生文明?
当然,以上的一切都是未知的,也许得到答案的唯一方法就是等待了。
三体读后感 篇8
《死神永生》是刘慈欣的长篇科幻小说《三体》系列之一,这本书讲述了在地球文明与三体文明的战争中,人类第一次看到了宇宙的黑暗,地球文明就像一个恐惧的孩子,熄灭了寻友的篝火,在暗夜中发抖。
为何地球文明最终灭亡?那是因为地球人的自以为是。自以为历经沧桑,其实才刚刚蹒跚学步;自以为悟出了生存竞争的秘密,其实还没有竞争的资格。
这些自以为是的.太阳系中的人们,已无法直面宇宙的重置了。最后直面宇宙重置的,只有一双眼睛,死神的眼睛。地球文明就是这样在自以为是中灭亡的。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人,永远不要自以为是。
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许多自以为是的人。他们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认为自己不再需要别人的建议和帮助。这样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他的人缘永远是最差的。因为这种人特别瞧不起别人,总认为自己才是最棒的。
我们不要像《死神永生》中的地球文明那样自以为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待自己,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接受别人给你的建议与帮助。这样你的人缘就会越来越好,你的修养就会越来越高。
《死神永生》告诉我们,做人不能自以为是,这样才会跟别人相处更融洽,自己的天地才会越来越宽广。
三体读后感 篇9
这本书是靠每天临睡前那段时间看完的,从最开始的做噩梦,到后来的期待睡前一读,很吸引人。简单又不剧透的说一下,第一部,三体人来了,第二部,三体人吓跑了,第三部,去死吧。之前听别人说第一二部特别好,反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三部的童话部分,除去狗血男女主,作者提出的跨越不同维度的曲翘点让我兴趣十足,想看看高维空间。
至于宇宙中的高级文明,我一直认为存在,只是我们现有的科技有限,宇宙自140亿年前大爆炸,至今可观测的宇宙直径900多亿光年,这还是可观测,还有那些无法观测到的,加之宇宙还在不断膨胀,我们的星球就飘在这样一个黑乎乎,冷冰冰的`宇宙中,好在万有引力把我们吸在地上,地球就像宇宙的一个细胞,有好细胞就有坏细胞,当有一天我们发现或被发现高级文明,意味着一方毁灭,不知道是好细胞杀死坏细胞还是坏细胞杀死好细胞,毕竟宇宙质量守恒,这是我不成熟的小想法。
其实外星文明有没有,来不来都不重要,跟宇宙这么个大货比起来,别说宇宙了,银河系吧,也别了,还是太阳系吧,算了,光看到木星的照片我就压迫感十足了。跟它们比起来,生活中遇到的这些破事真不算事。
三体读后感 篇10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声音,连呼吸都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不管是猎人,不管是天使还是魔鬼,不管是娇嫩的婴儿还是步履蹒跚的老人,也不管是天仙般的少女还是天神般的男孩,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会很快被消灭。”
这就是《三体》令我最为震惊的一段,在黑暗森林中,人类是何等的渺小,歌者的一张小纸片就把太阳系就被二维化了,变成了凡高手下的《星空》。书中写到的数学原理、宇宙规律、天马行空的想象,庞大的故事情节,人性的温情和扭曲交织在一起,一边令人向往,一边又让人害怕!
“毁灭你,与你有何干。”蔡依林和宇宙社会学两条基本定律其实就是弱肉强食,这就是这本书的主要核心。听上去无比残酷,其实宇宙是无序的黑暗,但有更高文明来毁灭,至少证明还存在着可以存活的强者,人类也成为了更高级文明发展的`垫脚石!
整部小说都以和平——战争——生存——毁灭为主线,在眼前展现出一个广阔、神秘的世界。他开拓了我的思维,让想象不受到约束,自由飞翔。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头脑里都有一个世界,愿我们用想象的翅膀,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精彩的三体世界。
三体读后感 篇11
晚上望着广阔的天空,我都会想象在距离我们4.25光年的三体世界发生的趣事。
因为我刚读完刘慈欣的《三体》,对那个三体世界很好奇。读完这部小说,觉得那个想象与现实结合在一起的文学世界,在我的大脑里产生了独特的趣味儿。在这部小说中,我最敬佩三个人:舰长张北海、舰队长老丁仪和面壁者罗辑,因为他们没有用精神胜利法与三体抗争,而是用像一招致命的日本剑道见法与三体斗争,每个人都给了三体一记重击。
就像大人们说正在因失败而哭泣的小孩子一样:“别空想,别哭,不然啥事也干不成。”但很多人都在空想中错过机会,从而没有办好事,我觉得这就是在飘忽不定,时高时低的剧情后面的'道理,让我们去重新了解这个世界的秘密。
刘慈欣是个沉稳机智的人,他的书可以让人有不同的感受,对我们(包括大人)都有一定的启发,所以我们要多看这种书,做个沉稳机智的人。不能向权势低头,要保持自己的观点。不要自欺欺人,为了自己的虚荣心做一些愚蠢的事。
三体读后感 篇12
《三体》这本书帮我们开了许多脑洞。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脑洞就是教我们,看问题时可以通过一个世界去看另一个世界,通过一个维度去看另一个维度。通过微观世界可以看清宏观世界的问题,通过事物在宏观世界的展开,可以改变复杂的微观世界。
当你以为它讲述的是一个复杂的'宇宙体系,其实只是揭示了一个简单的自然现象。而当他讲述一个简单的原理,却可以解释复杂的宇宙。让我们来想一个问题,宇宙的黑暗森林法则,是不是也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呢?当你在想这个问题的时候,你的思维已经从宏观流向了微观,继续思考,延展想象,你的思维就向着另一个微观层面沉降。人类社会中如果存在黑暗森林法则,那么人类无法向更高的文明进化,但黑暗森里法则在人类社会特定时间,特定空间,特定群体中又是存在的,我们每个人类个体都经历过,或在我们身边发生过黑暗森林法则。
原本黑暗森林法则存在于宇宙这个四维空间中,当我们把这个问题引入人类社会,这个法则就拆分成时间平面和立体空间两个三维世界的法则。我们可以在两个可控的三维空间中对黑暗森林法则进行重构,然后改变黑暗森林法则对宇宙的影响。
世界是可以拆解和重构的。
以上是我眼中《三体》世界中所隐含的哲学。
三体读后感 篇13
很棒的书,无愧期望,一部更比一部好看。第三部最出乎意料,虽然篇幅最长,但我本身看的速度也比较慢。印象最深刻的两个人是同为执剑者的罗辑和程心,这是形成鲜明对比的两个人。罗辑表面是玩世不恭,一心只图享乐的人,从未有过要干一番大事业,拯救人类的宏伟理想。虽然他正式履行面壁者的责任是被迫的,却也尽职尽责,不惜自己,面临一人独处、被人类误解唾骂、甚或被人类利用完就问罪也无所谓,意志坚定,无愧于三体人对他的敬畏。程心则是空有一腔宏图伟业,自我设定为慈善有爱心、实际既没有用自己的权利拯救多少人、又没有干出任何有益于人类生存的事情,生死关头总能掐了人类的希望,遇事就痛苦冬眠,还比任何人都活得长。到末了无耻而无奈地自己逃生去了,别提她是人类文明延续的希望了。说到这里,大刘对程心这个人设真是满满的恶意,我很不厚道地想,难道他身边有这么一个活生生的白莲花?
也有人说,程心代表了我们大部分普通人,一是因为她是普通人选出来的,二是她的`所作所为也是普通人的正常反应。我不这么认为,普通人很多还是会掂掂自己的斤两吧?没有金刚钻就不要揽瓷器活。她不仅占了维德的位置,还次次紧要关头拖后腿。我很奇怪,难道未来没有刺客?愚蠢无知又无情的人类面对她的时候,倒是宽容到极点了,这点有些不合大刘对普通大众的人设啊,总之,推荐推荐。
【三体读后感】相关文章:
《三体》读书笔记09-24
《三体》读后感07-23
三体读后感[精选]11-16
《三体》读后感04-13
三体读后感01-08
《三体》的读后感12-12
三体读后感09-19
《三体》读后感范文09-24
《三体》读后感范文07-12
三体读后感范文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