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荐】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
我今天读了一本名叫《最后一头战象》的书感受很深。
作者在十六岁时刚好遇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城里的青少年通通被赶到农村安家落户,她也在母亲和姐妹的哭泣中告别上海,来到云南西双版纳一个叫曼广弄的傣族寨子。亲眼目睹了许多感人肺腑的动物故事。
有一次,我爬到树上掏鸟窝一不小心却碰落了马蜂窝,愤怒的大马蜂追的我无处躲藏。我忠实的猎狗奋不顾身的冲上去,朝空中吠叫扑咬,使得我能趁机逃脱,而我的猎狗却被马蜂蛰死了。
还有一次,我被一群别名红狼的豺狗围困在一棵孤零零的大树上,整整两天滴水未进。粒米未沾;饿得快虚脱了,最后,村长领人把我救了出来。
我读完这本书后发现自己过去对动物的理解很肤浅。动物并不是仅为人类活在地球上的,它们还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弱肉强食的'生活圈。完全可以在丛林法则的舞台上塑造动物的本体形象。
动物小说更有吸引力是因为这个题材最容易刺破人类文化的外壳和文明社会的种种虚伪的表现,可以毫无遮掩的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为一体的原生态生命。这是我读完这本书的最大感受。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2
《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一共写了三种动物分别是:象、猪、熊,其中我最喜欢熊这一部分。
熊这一部分共分三个故事,分别是:与狗熊比举重、智取双熊、棕熊的故事。棕熊的故事最让我感动。故事主要讲了作者和向导强巴在打猎时捡到一只小棕熊,他们把小熊带到观察站,养了起来了。当熊妈妈来找孩子时,小棕熊怎么也不走,最后还是被熊妈妈带走了。又过了几个月,熊妈妈来到观察站,把作者领到山上,把孩子给了作者。原来母熊受到了豹子的攻击,他和豹子大的'两败俱伤。母熊又忍着痛,到观察站来找作者,让她来照顾孩子。
这个故事又让我感动又让我佩服棕熊妈妈,在孩子生存上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让孩子自己生存,但孩子太小,会饿死;另一条路是给人类,如果给了人类,孩子有可能会被人类杀了,也有可能活着。熊妈妈知道,只有给人类,虽然很担心,但是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有生存的可能。
熊在人的心目中是笨拙的,其实熊非常聪明,训练过的熊会表演杂技,我要对猎人们说:“不要在捕捉熊,要不然总有一天熊会灭绝。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3
以前,我只认为大象性格温顺,是人类的朋友。当我读了沈石溪先生写的《最后一头战象》后,让我感受到动物身上也有着人类一样的感情。
书中讲了一九四三年,日寇侵占了缅甸,铁蹄跨进了一江之隔的西双版纳边陲重镇打洛。象兵在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战斗异常激烈,枪炮声,厮杀声和象吼声惊天动地。在这场战斗中有一头幸存的公象,这只公象叫嗄羧。最后,它在预感到生命将尽时,重新披上了自己战斗过的象鞍,和寨子人们告别后,独自走向归葬的地点。
让我肃然起敬的是,在它将辞世的时候,它忘不了那片它曾经洒过热血的土地,特意跑到那儿来缅怀往事,凭吊战场!当读到它亲吻当年挡住它的龟形石头时,我更是被深深的感动了,它经过二十六年的休养生活后,还能记得是哪一块石头救了它的命,而且还记得清清楚楚,尤其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它在这石头上亲了又亲,表现了它对这石头是多么的感激。特别感人的是:作为一头老战象,它没到遥远神秘的祖宗留下的象冢,而是从百象冢旁挖了坑,然后,庄严的把自己葬在里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永远躺在一起了。嗄羧虽然只是一只象,但是它在我心目中是一头有高尚情怀和重情重义的大象!
从《最后一头战象》中,让我感受到,动物是有人类的感情的`,有时还要远远超过人类的。让我懂得了可以从大象身上学习做人的道理,我们应该善待大自然中的动物朋友,也希望有的人抛弃贪婪的想法,共同去保护大自然中的动物。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4
我觉得之前的大象是一种非常轻松,愉快的动物。但是,读了这本书后,我觉得自己像一个人的身体也有感情,谁有恩于它,就必须上报。谁是不好的,这也是记在心里。
《最后我们一头战象》讲述的是:一九四三年抗日民族战争时,象兵奋勇杀敌,立下一个不少通过战功。然而,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就在这些民工进行搬运控制大象尸体时,意外地学生发现问题还有就是一只名叫嘎羧的公象还在自己喘息着,于是为了人们把它运回村寨,养好伤后它整天在村里闲逛。
让我深刻感受到的是“戳破大象“。在那个暴风雨的夜晚,一只受伤的大象闯进了我的房子,给了它一条绷带来治愈受伤。当爸爸妈妈看到的.时候,他们非常感谢我,然后当我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时,大象一家也给了我帮助。
他们让我感受到父母的爱有多伟大。他们愿意为他们的孩子牺牲一切,他们孩子的生命比他们自己的更重要,想想我妈妈在早上和黑暗中为我做饭,我从一群愤怒的大象中知道,人们已经失去了动物对人类的信任,这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囚禁大象,然后放它们走。有没有想过自己的感受?
现在,我呼吁:请爱护采取行动,动物,大自然给了我们对待朋友,让动物和人类的友谊继续吧!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5
读《最后一头战象》,我被大象的正义和勇敢的精神所感动。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象警》这一篇。
西双版纳,一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在一个烈日炎炎的下午,成群的动物在炎热的山上活动了一天,极度干渴,渴得嗓子冒烟,火烧火燎般难受,黄昏时分它们都想到罗梭江痛饮一顿,而对近旁的危险漠然视之,水对它们充满着无限诱惑 。可是罗梭江边耀眼的白沙滩上 ,横七竖八地躺着数条鳄鱼,江中几条在自由地游弋,仿佛尽职尽责的卫士。那是让人心惊胆寒,凶猛恐怖的恒水鳄。成群的动物望而却步,望水兴叹。试想那是何等的残忍。
就在他们陷入绝望之际,一阵雄浑嘹亮的象吼传来,一排雄赳赳的大象向江边走来,动物们都两眼放光,露出欣喜的表情,小鹿蹦蹦跳跳载歌载舞,孔雀开屏表达灿烂的'喜庆,顿时动物们欢腾起来了,好像终于盼来了救星。象群跨出树林,挥舞长鼻,撅起象牙,高声吼叫,阔步向前。动物们兴高采烈地跟在大象后面,浩浩荡荡拥向江边。鳄鱼刚才还神气活现,见此情景,仓皇而逃,他们可不想挨大象的长鼻子 。
大象自动的散列呈扇形,布下一道椭圆形的警戒线。动物们在水里尽情的享用、嬉戏,大象不但保护着它们的安全,而且维护着动物们之间的秩序,让大家和睦相处。
读完该文,我被大象感动,试想动物尚且能够如此。何况我们人呢?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6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叫《最后一头战象》,读完这本书,我回味无穷。
这本书的作者是我国“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他的作品都是描写动物的,已出版作品五百多万字。他曾获得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中国图书奖等等。他的作品有《红奶牛》《第七条猎狗》《猎狐》……《狼王梦》是他写的一本很著名的书,获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优秀图书一等奖。而我最喜欢其中的.《最后一头战象》。
《最后一头战象》这个故事,主要讲了有一头战象,它的名字叫嘎羧,它是唯一一头存活的战象,其他的战象们都牺牲了。有一天,它披上了象鞍,准备又一次要踏上它去搏杀战场的道路上。读后感·它来到一片空地上,这就是储藏象冢的地方,它的战友们就埋葬在这里面。嘎羧跳进一个大坑里,奋力地倒土,挖呀挖呀,直到挖到了天黑,然后它躺在大坑里,眼睛闭上,和它的战友相伴于此。读到这里,我感受到嘎羧非常想念自己的战友,想着当年和战友一起在战场上拼杀,死也要死在战场上。它是多么令人尊敬。
从这本书中,我体会到了一个重情重义、勇敢顽强的嘎羧,我们今后要向他学习这种精神。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7
读完《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不仅认识了大象、棕熊、野猪这些好朋友,而且懂得了动物是有灵性的,我们要关爱他们。
原来,书名《最后一头战象》指的是与日寇作战的最后一头大象,它已经五十多岁了,名字叫嘎羧。作者沈石溪到西双版纳的一个寨子插队时,与嘎羧成为了朋友。两年后的一个早晨,老象嘎羧向养象人波农丁要回了一直废弃的象鞍,让沈石溪和波农丁帮它装上,和寨子告别以后,嘎羧独自上路了。沈石溪和波农丁悄悄地跟在后面,嘎羧并没有回到祖先留下的.象冢,而是去了几十年前他和他的伙伴们一起同日寇作战的地方,那里埋葬着他死去的伙伴们。嘎羧挖了一夜的坑。黎明时,沈石溪亲眼看到了这样一幕:嘎羧静静地躺在坑中,迎接着死亡,它要永远的陪着它的战友们!
读到这里,我不禁流下了眼泪。嘎羧躺在坑中的情景像放电影一样不断出现在我的眼前,它的真情令我敬佩,令我感动。在我的印象中,耳朵像扇子、鼻子像水管、腿像柱子、尾巴像绳子的大象凶猛高大,我以为它们一定很暴躁、很无情、很凶残。可是,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大象是有灵性的,它们并不想我所想的那样,它们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为了不再让这种悲剧发生,让我们一起善待它们,保护它们吧!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8
我非常喜欢看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所以在暑假我就读一本他写的《最后一头战象》。
我原以为象的性格温顺,是人们的伙伴,不过在读了这本书后却让我感受到,动物的身上也有着人类的感情,文中的主人公————嘎羧的行为深深的感动了我。
《最后一头战象》讲述的是:1969年的春天沈石溪到西双版纳的一个寨子时,见到了曾经与日寇作战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它已经有50岁了。沈石溪与它成为了好朋友。两年后的一个早晨,嘎羧突然非常有精神,它向养象人波农丁要回了一双一直废弃的象鞍,让波农丁帮它穿上,沈石溪和波农丁悄悄的跟在后面,嘎羧没有到祖先留下的象冢,而是去了几十年前作战的地方———哪里埋了八十头当年在抗战中死去的战象。嘎羧挖了一夜德尔坑,黎明时它静静的躺在坑中和他的战友永远的'聚在一起。
读了这本书,我非常的感动,大象都知道忠诚和责任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象、它们的友情有如此的力量,象让我万万没想到,它们的情比人的情更真切更动人、更长久。象、让我知道了我们应该抛去贪婪的想法,共同保护我们大自然中人类的好朋友—————大象。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9
当你关闭这本书时,很难平静下来。 最后一个大象描述了19xx年春天从沈石溪到西双版纳的栅栏。 我看到了大象,他在五十多岁的时候和日本侵略者战斗过。 沈世熙和他成了好朋友。 两年后的一天早上,它非常精力充沛。它必须把被遗弃的马鞍带回大象农场。 在与栅栏道别后,细菌独自在路上迎接死亡。 沈世熙和博农丁静静地跟在他们身后,不是他们祖先留下的',而是几十年前在抗日战争中埋葬了80多头战争大象。 加农挖了一夜坑。 黎明时,他静静地躺在坑里,和他的同志们一起聚在一起。 他没有去他祖先留下的象冢。他和他的同伴躺在一起,他们并肩战斗。 这句话太感人了。 大象有这样的灵感,他们都知道忠诚和责任是生活中最好的事情。 我们不能看它,但我们可以看到它与我们的同伴永恒的友谊。 这时,痛苦、同情、钦佩和其他复杂而凌乱的情绪交织在一起。
我有一种难以形容的味道。 大象的真实感情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我们应该善待这些自然的朋友。 我希望每个人都能理解大自然的安排,抛开贪婪的思想,保护我们在大自然中的朋友。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0
读了《最后一头战象》后,我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最后一头战象》讲的是战象嘎羧在抗日大战中幸存下来,成了村寨里的英雄,几十年后,嘎羧自知大限将至,它没有去祖先留下的象冢,而是去了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和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它是一位品德高尚,重情义的英雄。
这本书写得非常震撼人心,我敬佩嘎羧的善良与忠诚。在将要离别之时,它围着村寨走了三圈,告别这对它如同亲人一样的村民们,动物也是有灵性的呀!
嘎羧最终躺在了百象冢,没有去祖先留下的象冢,而是和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嘎羧是多么忠诚啊!
我被嘎羧的善良与忠诚所感动。当年那场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战,让嘎羧终身难忘。他盼望着和平,不想再有战争发生。嘎羧站在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它在怀念它的战友,在打洛江畔守着战友们的灵魂!这头战象是多么重情重义。为了和战友
们生死在一起,它连祖先留下的`象冢都没有去,而是选择了百象冢,和曾经浴血搏杀的战友们歇在了一处。这是多么的难得!象,它们的友情有如此力量;象,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它们的情比人的情更真切,更动人,更长久。
读了这本书,我的感受很多。连动物都能如此的忠厚忠诚,我们作为人类,难道还不如象吗?!嘎羧是那样的伟大,它的泪水,换来了亲人的相聚;它的鲜血,换来了一方的平安;它的身躯,为人们开辟了一条安全的路。在嘎羧的身躯下,我们是那样的渺小,我们向嘎羧这位英雄致敬!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1
以前总认为动物不如人类聪明,但是读完《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后,我感受到动物和人类一样是有感情的。
这本书讲述了大象、野猪、和狗熊的故事,情节很吸引人。我在书中看到了动物像人一样有爱情、亲情和友情。在《棕熊的故事》一文中,母熊宁可丧失自己的生命也要保护小熊,在身受重伤的情况下还找到“我”来养育它的孩子。这样的爱子深情同样也体现在大象一家身上,小象不小心把铁钉扎入了脚掌,这可急坏了它的父母。它们绑架“我”来为它的孩子拔刺,拔刺的过程中,小象疼痛的哭天抢地。大象夫妇看见到孩子痛苦的模样,几次想惩罚“我”。它们的聪明和对孩子的爱让我非常感动。
读了《愤怒的象群》,我明白了团结力量的伟大和群体利益不可侵犯。人类切不可自以为是而任意欺负动物,要尊重它们的`生命自由,要和它们有友好相处。
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头战象》一文,故事中讲述了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一头大象—嘎羧。它自知生命大限将致,便重披象鞍,来到了曾经战斗过的江滩缅怀战友。最后它来到埋葬自己战友们的“百象冢”旁挖了一个坑,庄重地把自己掩埋。这是一头怀旧的战象,我想它一定是无法忘记战友们。
这本书令人回味无穷,书里的故事还有很多,没有读过这本书的朋友们,有时间也去读一读吧!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2
这个充满欢乐气氛的寒假里,我读了沈石溪的一部小说:《最后一头战象》。
《最后一头战象》其中一部分讲述的是:一九六九年的春天,沈石溪到西双版纳的一个寨子插队时,见到了曾经与日寇作战的最后一头战象——已经五十多岁的大象嘎羧。动物小说作家沈石溪与它成了好朋友。两年后的一个早晨,嘎羧突然非常精神起来,它向养象人波农丁要回一直废弃的象鞍,让沈石溪和波农丁帮它装上。在和寨子告别后,嘎羧独自上路去迎接死亡。沈石溪和波农丁悄悄地跟在后面,嘎羧没有到祖先留下的象冢,而是去了几十年前作战的.地方——那里埋了八十多头当年在抗战中死去的战象。嘎羧挖了一夜的坑。黎明时,它静静地躺在坑中,和它的战友们永远地聚在一起。
读完这本书,让我感动极了,热泪不停地在眼眶中打转,特别是那一句话:“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它是多么的友谊,我们虽然不能到它心里看个明白,但我们能体会到,它那种跟同伴永恒。那头象一次次真情在我的脑海中不停的回荡……
象,虽然普通,但它赋予了人的情感;象,它的情意比人们的更亲切,更动人,更长久。
大自然真的是既神奇又伟大,让我知道可以从大象身上学习做人的道理。我们应该善待这些大自然送给我们的朋友。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能明白大自然的安排,抛去贪婪的想法,共同保护动物尚且有如此的高尚情怀,我们人类是否应该有更深的感悟呢?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3
寒假里,老师布置我们要去看一批有益的书籍,我就选了一本书名叫《最后一头战象》的小说。
这书作者沈石溪,原名沈一鸣,他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儿童作家,他的创作以动物小说为主。本书的书名来自其中的一篇叫《最后一头战象》的文章,书中主要是讲在我国解放前的西双版纳,那时傣族的最高领袖名叫召片领,他曾经拥有一支威风凛凛的象兵。所谓象兵,就是骑着大象作战的军队。一九四三年,日寇侵占了缅甸,铁骑跨进了和缅甸一江之隔的西双版纳边陲重镇打洛。象兵就在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激烈的战斗,最后,八十多头战象都中弹倒地牺牲了。召片领让大家给他们挖了个巨坑,把阵亡的战象埋葬了,还专门立了一块碑:百象冢。可让人惊奇的事情发生了,一头叫嘎羧的.战象侥幸得活了下来,他还常常都要去百象冢看望他已经牺牲的兄弟姐妹。
我深深地被这个故事打动,动物尚能怀有这种情感,我们作为祖国的未来,更要好好学习本领,每到清明时节,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烈士的墓前,深切缅怀他们的英勇事迹,把先烈们的遗志一代一代传下去。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4
近来,我读了动物小说《最后一头战象》,受益匪浅呐!
《最后一头战象》主要讲了战象嘎羧在与日寇战争时存活下来。之后过了许多个春秋,嘎羧知道自己将要死去,重披象鞍,到打洛江畔凭吊沙场,最后庄严归去的事。
读完这篇文章,让我情不自禁对战象嘎羧生起一股敬仰之情,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大象总会到祖辈留下的象冢里,而它——嘎羧却没有,而是与曾经并肩战斗的战友们躺在了一起。单单这个举动,难道不能使我们敬佩它吗?
二十多年来,它从未忘过曾经硝烟弥漫的战场,从未忘记浴血奋战的许多同伴们,从未忘记自己是一头战象。直到死,它也认为自己没有死在血腥的'战场上,也应该死在长眠于此地的同伴们的身边。这就是英雄的举动呐!这种举动使我想到了一位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老军人……
读了《最后一头战象》,真是令我回味无穷,促人深省,动物尚且有如此高尚的情怀,我们人类是否应该有更深奥的感悟呢?让我们携起手来,保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我们这个美丽而又脆弱的世界吧!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5
最后一头战象一文是沈石溪亲身经历写出来的,充分写出了战象的生活习性和在战场上立下的赫赫战功。
“傣族的最高领主有一支威风凌凌的象兵,骑兵比起象兵,真是小巫见大巫,大象只要轻轻一扫,就有一大群马倒下。因为马只起到驮人的作用,不能攻击。而大象不同,它可以用长长的`鼻子来杀敌,用象蹄踩敌,直接参与战斗。一大群象,排山倒海般的扑向敌人,站尘滚滚,吼声震天,势不可挡。”沈石溪以介绍象兵为开头,让读者耳目一新,训练一只象兵参加战斗是许多人没有听说过的。然后沈石溪又提起了战象的丰功伟绩后再进入正文。
沈石溪写了自己在曼广弄寨插队落户时见到的最后一只战象,名字叫嗄羧,是当地村民在战后发现的一头已经奄奄一息的战象。是当地村民一直供养着它,嗄羧在沈石溪落户时还健在,已经五十多岁了。嗄羧脖子歪的厉害象嘴永远闭不拢,整天滴滴答答的躺着唾液;一条前腿也没能完全治好,短了一截,走起路来踬踬颠颠;本来就很稀疏的象毛几乎都掉光了,皮肤皱得就像脱水的丝瓜;岁月风尘,两支象牙积了厚厚一层难看的黄渍。它是战象,它是功臣,收到村民们的尊敬和照顾,从不叫它搬运东西,它整天悠哉游哉的在寨子里闲逛,到东家要串香蕉,到西家要筒泉水。就这样,沈石溪插队的第三年,嗄羧越发衰老了,食量越来越小,整天卧在说树荫下打瞌睡,皮肤松弛,身体萎缩,就像一只脱水柠檬。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相关文章:
《最后一头战象》的教学反思01-21
《最后一头战象》读书笔记01-16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精)07-10
语文《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04-23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最新10-01
《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8篇01-01
《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8篇)01-07
《最后一头战象》优秀读书笔记01-22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15篇)12-27
《最后一头战象》读书笔记15篇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