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读后感13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 《西游记》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游记》读后感 篇1
《西游记》是一部章回体小说,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小说围绕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一行人前往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将“真、善、美”发挥的淋漓尽致。各路神佛妖魔在天上地下、龙宫冥府、山林湖海尽情地施展各自神通,读起来令人兴趣盎然。
全书故事引人入胜,全一百回。前七回讲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第八回到第十二回讲唐僧的身世,交代西天取经这一中心事件的.由来;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小说故事的主体,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怪,经历种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这些故事大多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其中的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等故事尤为精彩。
《西游记》善于塑造人物,无论是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主要人物,还是各路神佛妖魔等次要角色,都写得栩栩如生,个性鲜明,令人难忘。
孙悟空号称“美猴王”和“齐天大圣”,是中国古典小说中塑造最为成功、最受欢迎的形象之一。他本领超强,会七十二变,一副钢筋铁骨,一双火眼金睛,能够识破一切妖魔。他保护唐僧取经,一路上出生入死,忠诚不二,制服了许多妖怪,为取经立下了汗马功劳,被佛祖封为“斗战圣佛”。
猪八戒也是《西游记》中深受人们喜欢的角色,他因错投猪胎,长成一副长嘴大耳、呆头呆脑的样子。他有许多缺点,如好吃懒做、贪恋美色等,但他也不失忠勇和善良,在与妖魔斗争时,他总是挥舞着钉耙,勇猛的战斗,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
这部小说情节复杂,佛、道、儒都有涉及。人物众多,有神、魔、人和佛。这部小说更像一部励志故事:人生要有所追求,为了实现理想而不断奋斗,不断努力,不断克服任何艰难险阻,直到达到胜利的彼岸。
《西游记》读后感 篇2
翻开《西游记》,一股浓烈的书香席面而来,真不愧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这是一本长篇小说,刚没看几行,我便被深深的吸引,那浓郁的书香与芬芳的'文字令我爱不释手。
《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书中讲述的是玄奘与他的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在西天取经路上历经九九八十一难降妖除魔的精彩故事。一个个情景在我脑中飞速转过:玄奘从东土大唐起身向西天取经;被压在五指山下的孙悟空被玄奘收为徒弟;高老庄、流沙河收猪八戒、沙和尚为徒;师徒四人不畏辛劳、危难,坚持取经……合上书,我闭上眼睛慢慢回想——
我曾经也是这么一个坚持的人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从小没有耐心,无论做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还记得大班时我报名了学校的琵琶班,看着琵琶觉得很有趣,刚开始还是兴趣盎然,回家了还要抱着琵琶弹个不停。可是好景不长,时间一久,我就对弹琵琶失去了兴趣,认为它索然无味,不仅重,还要花太多时间去学习、练习,可还是带着抱怨学到了三年级,四年级时我终于“忍无可忍”,放下了琵琶,就这样半途而废。
可回头再看看手中的这本《西游记》,玄奘师徒四人,他们尽管取经路上危险重重,可还是坚持到了最后取得了真经,就连一直吵着要分行李的猪八戒也到了西天。
难道我就做不到吗?我不如他们吗?我愧意油然而生,我的双颊简直红透了。自己平时嘴里高呼“坚持到底!”“坚持就是胜利!”可是事实呢?
我现在明白了,成功的精髓是坚持!以后我们要耐心地去对待每一件事,要坚持到最后,笑到最后才是胜者!
《西游记》读后感 篇3
我读的书不计其数,但是,有一本书令我记忆犹深,它的阅读魅力很高,而且还是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就是《西游记》。
文中有离奇曲折的情节,如唐僧师徒四人的形象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脑子里。不明是非的,但又十分仁慈的'唐僧;机智勇敢富于反叛精神的孙悟空;总是弄巧成拙,胆小好色的猪八戒;憨厚老实的沙和尚,都像烙印一样印在我的脑子里。还有他们四人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去学习。《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一段故事我的印象最深了。第一次,白骨精变成了一个花容月貌的女子,来给唐僧送菜。这一招骗过了唐僧,却骗不过孙悟空最厉害的火眼金睛,孙悟空一棒打下去,白骨精落荒而逃。可是糊涂的师傅唐僧却认为徒儿打死了无辜的女子,气呼呼地要把徒儿赶走,猪八戒却在旁边暗自高兴,后来还是沙和尚在求情,唐僧才没把孙悟空给赶走了。这不是体现出了唐僧的不明是非,和猪八戒的贪心,孙悟空性情憨厚,沙和尚任劳任怨,正直无私。第二次也是如此。可第三次谁都没有办法了,让一个不明是非的唐僧把一个能明辨是非的徒儿给赶走了,正所谓:“师父让徒弟走,徒弟不得不走”。孙悟空只好怀着一肚子的怨气又担心师傅被抓而回花果山去了。
在《西游记》更多的故事中,处处都可以看到了师徒四人的合作精神。无论情况多么危急,它们都会镇定自若,想尽一切办法解决,真是“三人行,必有我是焉”我一定能从他们身上学到有用的东西。这就是《西游记》的阅读魅力。
评语:小作者通过自己的阅读,把感受、收获真实地表达出来。让自己对阅读的喜爱与大家一同分享。
《西游记》读后感 篇4
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书虫”,我喜欢看的书有很多,有历史类、文学类、科幻类、知识类……如果从一百本书中推荐一本的话,我会毫不犹豫地向大家推荐我国明朝著名作家吴承恩所写的神话大作---《西游记》。这本书展现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神话人物,有善良的唐僧、憨厚的八戒、正直的沙僧、还有许多阻挡他们西行取经的妖魔鬼怪。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机智灵伶俐、聪明勇敢的孙悟空。孙悟空与他的.两位师弟护送唐僧一路西行,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
让我印象深刻的章节之一是“三打白骨精”。唐僧师徒四人路过白骨岭。在白骨岭的白骨洞中,住着一个非常凶残、狡猾、善于变化的女妖白骨精。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成村姑以及她的父母,然而她的诡计被火眼精睛的悟空一眼识破。唐僧肉眼凡胎,看不出这都是妖精所变,反而责备悟空恣意行凶,连伤三命,违反了戒律,盛怒之下写下贬书,将悟空赶回花果山。
让我喜欢的另一章节是“真假孙悟空”。孙悟空因为保护师傅,打死一个强盗。唐僧觉得徒弟太鲁莽残忍,非常生气,于是把悟空赶回花果山,悟空伤心地告别了师傅,来到观音菩萨那里,观音菩萨把他留下了。正当八戒和沙僧去化斋时,六耳猕猴假冒悟空,打伤唐僧,抢走行李,霸占了花果山。沙僧来到观音菩萨那里找来悟空,于是真假猴王大战,悟空难以取胜,与假悟空打到天宫。唐僧、观音、玉帝、阎王等都无法分辩真假悟空。最后,如来佛祖识破六耳猕猴,悟空一棍将他打死,师徒终于又团聚了。
书中类似的精彩章节还有许多,相信这是一本让你看了几遍都不厌烦的好书。心动不行动,赶紧买来读一读吧!
《西游记》读后感 篇5
“叹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断。”这个月,我阅读了四大名著。其中,我最为赞赏《西游记》。
《西游记》里讲了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唐僧四徒四人在取经路上经历了许多磨难,斗妖魔、降鬼怪,上刀山、下火海,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修得正果。读完了这本书,我不禁被师徒四人那坚定不移的精神震撼到了。
唐僧一个和尚,没有孙悟空那样无边的法力,也没有徒弟那腾云驾雾的本领。而且,收徒弟之前他的两个同伴被妖魔给吃了,他很害怕,但依然义无反顾的踏上取经之路。虽然路途遥远。一路上有妖魔鬼怪,而且在旁人看来,去大西天简直是一件荒唐的事。虽然后来有法力无边、神通广大的徒弟。但去大西天之路依然很艰辛。本来,唐僧四徒四人可以选择打包回去,这样可以免受取了苦难,而且还能舒舒服服的,不是很好吗?不,唐僧四师徒四人并不是这样想。他们只是一往直前取得真经,把真经传授于他人。
对比自己,真的`觉得很惭愧。记得有一次上体育课,老师教我们踢毽子,我踢的一点也不好。只坚持学踢了一两天就扔下毽子不学了。其实,毽子只要勤于多练就学会踢的,而我却选择放弃。反观唐僧师徒四人不但解决困难还坚持到达目的地,而我,却连一个小小的毽子也搞不定。
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人没有神通广大的法力不怕,只要他有恒心,有毅力。漫漫人生路上,有打击、有挫折、有困难、有痛苦、也有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但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就一定成功到达终点!
《西游记》读后感 篇6
“吃俺老孙一棒。”这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一句经典台词。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保护唐僧,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在暑假里,我陪外婆看了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我被电视里引人入胜的情节深深吸引住了,于是我找来这本书,开始津津有味地读起来。
“忽听到那浪涌如山,波翻若岭,河当中“哗啦”钻出一个妖精,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那怪一个旋风奔上岸,来抢唐僧,慌得行者把师父抱住,急登高岸。那八戒擎着九齿钉耙。”这里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猪八戒大战流沙河的过程,把八戒描写的活灵活现。再看“那妇人转进房里,只取出一件来,递与八戒。那呆子脱下衣服,取出衫儿,就穿在身上,还未曾系上带子,‘扑’的一跤,跌倒在地。原来被几根绳子紧紧绑住,那呆子疼痛难禁,一抬头那些妇人女子早已不见。”这是四圣妙计试禅心。在四圣考验师徒四人的过程中八戒借放马去要求招赘写出了他的'小聪明,四圣捉弄八戒的过程惟妙惟肖,把他的贪心、脸皮厚的.特点描写的栩栩如生,令人忍俊不禁。而最终八戒被绑了一夜,痛苦难熬,还遭到了悟空和沙僧的嘲笑,让人捧腹大笑。
虽然说八戒是大部分人都不喜欢的动物“猪”,认为他很愚蠢,很笨,有时他还会耍些小聪明,投机取巧,但其本质是善良的,我就是从中看中了他的憨厚老实,顾全大局,为团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的品质。
我相信,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他后来也如愿以偿的当上了净坛使者。我们也应该也像他一样从生活中,学习上寻找自己的优点,扬长避短,努力给自己的心灵装上分辨善恶的眼睛。猪八戒腾云驾雾——大显身手,生活与学习就是我们的舞台,我们也要发奋图强,早日获得自己那朵得心应手的筋斗云。在广阔留下自己最美的彩虹!
《西游记》读后感 篇7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在寒假读它的时候,感受到了几分当时社会的场面。
小说主要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唐僧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故事中孙悟空不畏强权,大闹天宫,他斗智斗勇,力保唐僧西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猪八戒的贪婪、好色虽然为人不齿,但他却也活得真实。小说中人物描写十足,人物活灵活现。其中有几个场面给我深思。
当时真假孙悟空闹进了地府,地藏菩萨让神兽谛听来辨别真假,谛听虽然能分辨,但害怕假悟空的本领,就没有说出来;真假孙悟空又到如来佛祖那里去,如来法力高强,道破假悟空的原形后就把它捉住了。
谛听因为假悟空势强而不说,如来道破真身并捉住它,两者形成了强烈对比。如来强大,所以捉住假的,而谛听弱小,真假孙悟空本事都差不多,所以不敢说。这中间就关系到一个敢不敢说真话的问题。面对弱智谁都敢,但如果面对一个可能威胁到自身安危的人,就肯定有人说谎了,虽然这可以理解,但我依旧觉得,做人就应该诚实。应该不畏强权,作者塑造的孙悟空这个形象就是例子。
除了说真话,在孙悟空一路打过的妖魔鬼怪中,我发现了一个特点,凡是没有背景,或以其它妖怪为背景的都被打死了,只有两三个被菩萨收为弟子。剩下的妖怪最差也就是在天庭等发落,像菩萨的坐骑都被收走了,连个惩罚也没有。这是多么可怕,孙悟空一路打杀过来,有实力的收了,有背景的回去了,只有没实力没背景的妖怪都被干掉了,孙悟空沙僧他们联手都能干掉不少,照这样只要找到妖怪的主人,就能降妖了,还好孙悟空任劳任怨,要是我早罢工不干了。我在想,这是否反映了当时有官家背景的一些人的嚣张呢,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西游记》虽是一本志怪小说,但我都能从中了解很多信息,它不愧为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读后感 篇8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经典人物在许多人童年的时候就伴随他们成长。它在八零年代被翻拍成电视剧,更是成了家喻户晓的一部神话小说。这部小说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在西天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主要人物是优柔寡断的唐僧、敢爱敢恨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的猪八戒和忠厚诚实的沙和尚。
它根据真实历史改编,增添了神话元素,使其成为最优秀的神话小说之一。唐太宗时,玄奘,也就是书中的'唐僧,从长安出发,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天竺,在此地学习,后返回长安,带回佛经657部。后来,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吴承恩正是在这民间神话的基础上,完成了这部文学巨作。
《西游记》中人物众多,要说最喜爱的人物是哪个,相信许多人首选会是孙悟空。孙悟空的身上具备着许多良好品质,武功高强,果敢机智,嫉恶如仇,面对困难不屈不挠,勇于拼搏等等。同时,他又性子刚烈,调皮好动,是当时封建社会的反抗者。在他的身上发生了许许多多的精彩故事,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打白骨精》这一回。
白骨精三次伪装成人形,企图吃到唐僧的长生不老之肉,但都被孙悟空识破,打回原形。而此时,好色的猪八戒却因为孙悟空“打死”了这个“美丽女子”产生了不满,向唐僧胡乱说明,不知道事情缘由的唐僧气的念起了紧箍咒,无论孙悟空如何解释,唐僧都不听,最后竟然还要与悟空断绝师徒关系。悟空无奈,回到了花果山。后来,唐僧遇难,悟空心系师父安慰,前去营救,最终又回到了西天取经的队伍。
当唐僧不听悟空解释并要断绝关系的时候,他却将委屈埋在心底,不计前嫌的去挽救师傅的生命,可见他对唐僧的一片真心。
孙悟空的这种知恩图报,不计较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同时在学习中,我们也应该奋发图强,面对挫折迎难而上。就像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所说:
“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
《西游记》读后感 篇9
《西游记》讲的是唐僧去西天求取真经,在路上收了三个徒弟,分别是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还有一只白龙马。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达到西天,求得真经的故事。
师徒四人路过一座高山时,被一只白骨精发现了。悟空去南山摘桃时,妖精变成了一位青春貌美的.村姑,走到唐僧面前说是请他们用膳的。这时,悟空来了,看出这位村姑是个妖精,什么也没说,拿起金箍棒,当头就是一棒,那妖精在前一秒用法术脱了身,扔了一具假尸首, 才得以脱身。唐僧看了十分生气,说;“你怎么能乱伤无辜。”悟空打开罐子,说:“你看这哪是什么斋饭?”说着从里面跳出了几只青蛙、癞蛤蟆,唐僧才有些相信。
唐僧四人吃了桃子继续赶路,忽然从路边闪出一位老婆婆,说是找她女儿的,可是悟空一看这哪是什么老婆婆,还是那个妖精,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妖精又用法术脱了身,扔了一具假尸首。
唐僧气得从马上摔下来,一口气念了二十几遍紧箍咒,悟空痛得要命,连忙解释,过了一会儿才继续赶路。
白骨精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走了。又化身一位白发老公公,假装来找妻子和女儿,悟空见了又是那个妖精,把金箍棒藏在身旁,走上前笑着:“我认得你这个妖精,今天就让我来治一治你。”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妖精化着一首白骨,脊梁上写着“白骨夫人”。这就是著名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篇。
还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是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炼了七七四十九天才炼成的。
这本名著告诉我们,不要被事物的表面所蒙骗,要认真仔细地看清事物的真面目,这样你早晚会练出一双“火眼金睛”。
《西游记》读后感 篇10
那四本厚厚的名著是每个自诩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人必须修读的。我自然不能免俗。而我最爱的就是《西游记》。它光怪陆离色彩斑斓它又振奋人心。读完《西游记》最感动于孙悟空我惊叹这个英雄。
"英雄"有许多不同的解释。《辞海》中说英雄是杰出的人物曹操说英雄要有包容宇宙之心吞吐天地之胸《英雄》中则描绘了英姿飒爽舍小我求大我的一群英雄。我认为英雄是那些顽强地掌握自己命运并为崇高的理想而奋斗的人。
孙悟空无疑是英雄的典范,他为了自由为了自己的尊严不惜与一切进行斗争。他和天兵天将神仙菩萨打得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看似很热闹很精彩,我却隐隐感到一层悲剧成分:他即使在神通广大在与命运的搏斗中总显得无助单薄。人是无法与由这时代决定的宿命对抗的。正因为这种对抗的差距悬殊发自内心而拼尽全力的抗争才显得悲壮,明知不可为而为的勇士才能凸显出其英雄本色。如今真正与命运进行生死搏杀的人很少,即使有也不都是为了崇高的目的。很少有人会像贝多芬那样为了多留给后人一些精神粮食而去"扼住命运的咽喉",更不会有人像哈姆雷特那样高呼一声:时代整个儿脱节了天生我偏要把他整理好。
正因为大多数人为了琐屑的目标而努力,所以当今真正的英雄几乎没有没有人能登高一呼或以身作法告诉人类更高层次的.价值究竟是什么。英雄的哈姆雷特向人们昭示了人的价值,英雄的浮士德则用他一生的追求告诉了人们生存的价值。人类需要发展需要下一个英雄,然而他在哪儿,他能告诉我们什么呢,真正意义上的英雄总是出现在人类发展的时代交接点,在千年更替的时刻,人类不该对英雄主义精神漠然视之。现今社会太需要这种千金难求的精神了。
英雄——孙悟空——《西游记》已不仅仅是一部名著更给我们激励和源自内心的力量。
《西游记》读后感 篇11
读《西游记》时,我注意到了一个细节:“佛祖说,‘我跟你打个赌,如果你有本事,一个筋斗能跳出我的右手掌,就算你赢,我请玉帝到西方住,把天宫让给你,(如果跳不出我的手掌心,你就下界接着做你的妖去。)如何?’”后来孙悟空没有跳出去,请注意我打括号的句子,孙悟空本该要下界做妖的',但是佛祖却放了他的鸽子———把他压在了自己的手掌下。难道说,这佛祖也不讲诚信?不讲诚信也就算了,500年后还把人家弄出来,帮你拯救苍生。
其实孙悟空原本是聪明伶俐、性格开朗、桀骜不驯的,结果在西游路上,愣是把这些特点给丢了,成了个听别人话的人。还有猪八戒,本是好吃懒做、爱占便宜、贪图女色,带给人们欢乐的人物,结果后来也变得正儿八经了。而唐僧,原是金蝉子,却因轻慢佛法就被贬下界,这是什么理论呀!难道你喜欢吃苹果,别人说苹果难吃,你就要扁他一顿吗?
神仙们也真是的,你说去西游就去西游嘛,好端端的出来那么多妖怪,不是这坐骑就是那宠物,不是那宠物就是这神仙,不是这神仙就是那童子,要么就是孙悟空那往日的兄弟。
我就想说,这些神仙是有病吧!让人家去西游,总得把自己的人给看好了呀!你说几个妖怪还没事,可是几十个就有点多了!存心想整死他们呀!
这些也就算了,可人家到了西天,你倒好,给人家无字真经!这还讲不讲理了!要是拿错了还行,可你却是因为没收礼。佛家不是视金钱如粪土的吗!?
最后,我就以一句话来总结一下吧:西游就是一阴谋。
《西游记》读后感 篇12
提到《西游记》大家肯定能将其中的一些片段记得滚瓜烂熟,我也一样,暑假里再一次拿出那本在书架上已微微发黄的《西游记》,爱不释手。倒一杯香茗,没翻开几页,随着吴承恩爷爷的精彩描绘,我就被其中的情节给吸引住了。
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书作者吴承恩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其中有一个片段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一篇主要说了:白骨精先是变成一个小姑娘,后是变成一个老太太,都一一骗过了唐僧、猪八戒、沙和尚,可没有逃过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被孙悟空的金箍棒给打死了。可唐僧却误会了孙悟空,认为他是一个没有善心、欺强凌弱的人,要把他逐出师门。可最后,唐僧被妖怪抓了,也是孙悟空想尽办法救出唐僧。经过菩萨的解释,唐僧才知道自己误会了孙悟空。
当我双手合上这本书时,我的感受有很多很多。小时候看《西游记》总会有个疑问:孙悟空一个筋斗就可以翻十万八千里,那为什么不直接带着唐僧坐筋斗云去取经呢?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迎刃而解了,这只是在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没有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获得的东西,一切事物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想要成功不能只依赖捷径,成功的秘诀就是踏踏实实地沿着脚下的路走下去,不管路的两旁是荆棘还是鲜花,不管路的上方是艳阳还是阴云。
孙悟空保唐僧战妖怪的英雄形象在我们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他不仅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更告诉我们许多生活的道理,也给这本名著增添了光辉。
《西游记》读后感 篇13
说起西游记,大家肯定都很熟悉了,没错,就是四大名著中著名作家吴承恩写的《西游记》。这部作品写的是师傅唐僧、徒弟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
这部作品,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将故事情节和细致的.细节描写,塑造了师徒四人,其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无论是主人公也好,妖怪也罢,每一个人物都像是浮现在你面前,叫人留恋往返回味无穷啊!
其中徒弟三人中,我最喜欢孙悟空这个角色,他原本是一只无忧无虑的泼猴儿,后来因为大闹了天宫后,被压在了五指山下,唐僧后来救了他,于是,他便以唐僧一同去西天取经。这孙悟空不仅有金箍棒,筋斗云和火眼金睛,他还会七十二变。他每拨下一根毫毛,就可以变出许多小猴子,真是精通十八般武艺,不得不叫人佩服啊!不过孙悟空性子急,他总爱以妖怪,那些邪恶作斗争。被唐僧师傅误认为是有些放纵。但是在取经途中,他也一点一点在成长,一点一点的改掉坏习性。孙悟空能分辨人妖,总是在关键时刻化险为夷,为这次取经立下了汗马功劳。其次就是沙僧,他是流沙河的主人,十分的厚道老实,每天都担着重重的担子,却无任何怨言,也十分谦虚。最后就是猪八戒了,好吃懒做,贪图美色,不过没有害人之心。
不论哪一个角色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要吸取他们的长处,对他们的短处引以为戒,自我改正。
在《西游记》中,师徒四人遇到的重重困难,就像是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团结一心,知难而进,就一定可以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 《西游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西游记》读后感06-29
《西游记》读后感08-30
《西游记》读后感【精选】07-30
【精选】西游记读后感07-13
(精选)西游记读后感07-14
[精选]《西游记》读后感08-07
(精选)西游记读后感08-19
西游记读后感_读后感01-10
西游记读后感08-26
西游记读后感[经典]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