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时间:2022-07-03 15:34:1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14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14篇)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篇1

  我们身处于一个欲望与压力并存的社会中,常常使自己成为情绪的奴隶,我们往往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糟糕经历而又被情绪所左右的时刻。《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用朴实却充满智慧的语言,讲述了名校毕业的女白领若菱生活的起伏以及与一位哲学老人的对话,通过这些对话与女主人公的自我重新认识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课题与智慧的理解。

  收获之一:学会控制情绪的方法

  鉴于文中的提醒,首先要学会接受现实,学会“臣服”。

  我们人会受苦的最大原因,就是抗拒事实。

  如何接受现实?

  对已经发生的事臣服,因为任何程度、任何形式的抗拒都是徒劳的。

  我们应该学会逐渐把眼光从外在的世界转向内在世界,因为我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大多数人并不是我们自己生命的主人,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应该向内看,学会与自己的负面情绪相处,应该“承认它的存在,接受它,放弃对它的需要”。从内在找原因,应行之有效地分析解决,这种实践能让自己冷静下来,减少情绪的发生与维持的时间,学着去做一个内心有力量有张力的人。

  收获之二: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

  原文中,我非常认同的一段话“我们虽然讲'突破身体的障碍',身体却是我们寻找真我的必经之路,所以才要倾听身体的信息,跟身体联结。而为了把这条道路修直、修正,我们必须要好好呵护自己的身体,就像那一辆马车也需要好好维护一样,不然有一天寸步难行,讲心灵的追求也是枉然。”

  为什么要控制情绪?因为情绪会使我们的身体受苦。爱护自己的身体,破解身体障碍的方式,就是去联结自己的身体,运动和健身,使身体通过动作与意识联结在一起,放松身体,将注意力放在此刻发生的事情上,可以让你更容易活在当下。

  就像张德芬说的:“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所有外界的人、事、物其实都是自我内在的投射,一个人只有真正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才有可能更好地去爱别人,以及爱这个世界。把这本书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也能在逆境时唤醒那个沉睡的自己,遇见未知的自己,踏上爱和喜悦的心灵旅程。

  如果你存在“为什么我不快乐?”“为什么我不能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样的问题,不妨看看这本书,它将和你从身心灵三个方面去探讨主宰着人生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又应该如何操控身心,同时还可以为你提供如何解决这些模式的实际有效方法,让你解脱思想、情绪和身体的桎梏。

  我们终究想要追求的是“爱、喜悦、和平与真我”。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的插图十分精美而具有哲思,阅读时给人以宁静与深思的享受,在这里分享两张插图给大家欣赏。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篇2

  遇见未知的自己——一本都市身心灵修行课,知道这本是在看李娜自传的那本书中提到的。觉得名人推荐的,应该算是不错的。索性买了一本来读读。

  现在马马虎虎读了一遍,就想上次博客写的一样,没怎么懂,里面有好多专业术语,一时很难理解,开始读的时候,很难读进去,也很难理解,到了后来,渐渐的有点明朗,但是,已经结束了。这本书唯一能叫我读下去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它是以一个故事讲述的方式来说的。这样听过故事主人公的一些遭遇映射出一些职场生活中的道理。

  印象很深刻的一句话就是: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起初,看这句话的时候,一点都不理解。是不是讲的是在某个特定的环境里面,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但是,读完了才知道,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原来如此。

  遇见未知的自己,让你剖析自己本身,挖掘自己的潜意识,今天才发现,原来挖掘自己是件很痛苦的事情,有的时候觉得自己的一些想法都是多么的幼稚。看完这本书,觉得以后遇到事情都先要冷静,因为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种礼物,只不过,这个礼物有的包装难看,有的包装好看而已。

  书中的老人真的是一个智者。叫主人公怎样一步步的认识自己。介绍好多人给主人公认识,并让他们分享各自的故事帮助主人公成长。心想,我要是能遇到这样一位老人就好了。其实,遇到也好,没遇到也罢。明白其中的道理,也算是一种收获了。

  最后,老人留给主人公一封信,现在我把它搬到这里来,与大家一同分享:亲爱的孩子,该是你展翅高飞的时候了,我看到你的茁壮成长,心中无比喜悦。记得,要把你的祝福跟所有人分享,因为分享就跟感恩一样,分享出去的越多,你回收的就越多。又该我云游四方的时候了,临走前,我送你一句话:记住———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的反映你的内在。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看看自己哪个地方的旧伤又被触碰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阴影没有整理好。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现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付外在可以改变的部分。记得,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时间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的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愤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回享受到它乃在蕴含着丰富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祝福你孩子。

  与大家分享,希望大家有机会的话可以读一下。我还得再读一遍,觉得修炼的还不够。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篇3

  最近读了一本华语世界第一部身心灵小说——《遇见未知的自己》。

  刚刚开始接触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它很深奥,很难懂。但是看在它是以小说的形式来向人们讲解和诠释一个个耐人寻味又贴近生活的道理,感觉又很吸引人又很特别。就像是有些人一样,第一眼看见觉得不怎么样,但是以后越看越顺眼,越看越好看。当我细细咀嚼,慢慢体会的时候,忽然发现它已经在慢慢的进化着我的心灵,涤荡着浮躁、悲观和欲望。

  在这一个个的生活小故事中,最能引起我的共鸣的是这样一件事。她说,那一天业绩考核出来了,每次都得第一的她,突然被挤了下来,她的内心非常难受。早上她上班,发现同事们正用不同的眼光注视着她,有同情、鼓励的,有幸灾乐祸的。在接下了和老板的谈话中得知,在老板的一再要求下原本就工作出色的她终于得到了总经理的认可,得到了一个并列第一。她喜出望外,回答哦啊座位上,她想起了刚进办公室时同事的眼光。可是,现在的她觉得同事们的眼光和平时没有什么两样的呀。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会有类似的感觉,当你获得一些与往常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当自己的想法改变的时候,总觉得周围的人看自己的眼光也会和以前不一样了。他们的眼睛里充满着自己主观臆想出来的内容。就像故事中提到的有些同事“同情、鼓励”,有些同事“幸灾乐祸”,都是她的大脑自己去筛选、过滤、定位出来的,并不是事实。这样的想法,其实都是自己根据自己当时的情况虚构、假想出来的。换句话说是一种假象,是在自己的主观想法作用下杜撰出来的。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则故事,说是在古时候,有个砍柴的人发现自己的斧头不见了。他一直认为是他的邻居偷的。他每次看到那个邻居都觉得他就是那个偷斧头的人,而且越看越像。有一天,他带着新买的斧头上山去砍柴,突然在他曾今砍柴过的地方发现了一把已经生了锈的斧头。当他再一次看到他的邻居时,他发现他的邻居怎么看都不像是会偷斧头的人。

  是呀,周围的人、事、景、物常常会在我们不同的想法下产生着不同的变化。其实不是他们在变,而是看的人在变。所以我们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不能凭借着主观想法去臆断,要追根溯源,多想想藏在这个想法背后的原因。就像书中的老人所说的: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都是一个经过仔细包装的礼物。只要我们愿意面对它有时有点丑恶的包装,带着耐心和勇气一点一点地拆开包装的话,我们会惊喜地看到里面珍藏的礼物。

  以前我总是抱怨为什么这么多烦事都来找我,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背叛,欺骗,争夺,为什么我的心情会因为外在的人或事起伏现在我学会了臣服,由于在不同的环境中角色的不同以及对外界事物的追求产生了小我而我们在面对外界时有时我们需要臣服,我们的抱怨和痛苦改变不了什么。让我们臣服不是让我们做软弱的人。当我们真正放开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一切都是另外一种结局。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篇4

  这几天一下班就在读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书,看后很是感慨,现代人面对快速变迁的社会,修养与欲望明显不成比例,反求诸己,修心,正心,养心,才能有好的心态。书中有一句话堪称经典: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生命来无影去无踪,无法臆测也难以琢磨。无论身处力争上游的快跑阶段,还是人生减速慢行的彷徨时期,唯有保持关照内心并感恩的心态,一切真相才能水落石出。

  书中说,这个世界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能量的争夺!这确实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震撼!日本的江本胜博士做了一个实验,让水分别听音乐,读文章,接受电池波。然后分别冰冻两小时观察状态,结果发现水的结冰程度会因为听到,看到,接受到发生很大的变化!还有一个实验就是分别把三碗同样的米饭放在一起,第一碗米饭每天对它说我爱你,你很漂亮,第二碗你不理它,第三碗对它说它很难看,结果一个星期过后第一晚米饭只是有点泛黄,第二碗发霉发臭,第三晚还算好点,这些实验证实了一个观点,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有能量的。

  我们大脑每秒钟要处理四千亿位的信息,但我们只能意识到两千位的信息,所以我们会有选择的去看东西,并且以此来体验这个世界上的人和事物。至于如何选择,就是受个人从小被灌输的各种约束俗成的观念,信念,标准,价值观等的影响。完全是因人而异的,所以每个人环顾四周看到的是自己想看到的东西,其它的大脑会自动排除,所以每个人的价值观和成见也是这样形成的。还有如果你不断重复的做某件事情,从生理学角度我们神经细胞就会建立长期固定的关系,比方说每天你都生气,感到挫折,每天都很痛苦悲惨,那么你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网络神经连接和整合,这就变成了你的一个情绪模式。还有更糟糕的是当我们身体层面和大脑层面产生某种情绪感受时,我们的下丘脑会马上分泌一种叫做“胜肽”的物质。随着细胞跑到我们全身各处,久而久之我们的身体就会对某种胜肽产生依赖感,如果你长久不生气的话你的细胞会有生理需求逼着你去发脾气。这个是很恐怖的,就像吸毒上瘾一样!

  总结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折射,就像镜子一样反射你的内在。当外境由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要记得向内看,看看自己哪个地方又被触痛了,看看自己是不是还有阴影还没整理好,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事物上,先在内在层面做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付那些外在可改变的事物。

  每个发生在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份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比较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恨和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个灾难也可以是个礼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的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它内在的蕴藏的丰盛美好,因为这是上天精心为你打造的礼物!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篇5

  刚刚读完一本书-----《遇见未知的自己》,我的说实话,如果不是带着要完成任务的目的来仔细阅读它,进入它,对于这种讲授人生哲理的书,我一向都是囫囵吞枣般对待。这并不是说我不喜欢这类书,就是内心有一种强烈的认知:你说的其实我都明白,只是我因为某某不得已的原因一直无法做到,或者是,这些道理我已经烂熟于心了,实在不想耗费精力再去纠结一番。

  这是我们每个人的劣性,不管你是否承认,在我们身上,总有一种自我感觉良好的意识,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什么都懂,只是不说。可事实上,这只是我们的外在感觉,是我们的小我意识作怪。我们并没有真正领悟“真我”的想法,大家想过没有,也许我们之所以不耐烦阅读那些哲理,是因为我们潜意识里明白:我们无论身在何时,身处何地,身居何职都无法真正实现我们内心的渴求,总有一些外在的事物动摇我们的初心。

  以上这些想法是我的深刻解读,看似最贴近我内心的真实想法,看似是在“真我”的操纵下我的有感,可是事实上这些看法都是错误的,读完《遇见未知的你》这本书,你会从中学习到,我们看似真诚地对自己进行剖析所得出的结论,也往往是那些易于被接受,易于抚慰内心的。我们的感受可以一直在改变,但是我们始终保有基本的内在真我,她会作为目睹一切的观察者。我们却总是以为,当时的想法便是自己真心认同的,是“真我”出场控制了的结果。好像有点深奥,希望大家可以有时间好好阅读一下这本书,自己领会一下其中的深意,我自己也会再多读几遍。

  一般来说,一本书读完以后总有几句印象深刻的话。读完这本书后,我想了想,印象最深的那句当然是“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除此之外,还有那句“我们的思想总是在过去和未来,但我们的身体和呼吸永远是在当下的”引人深思,刚巧今早起床看到一句寄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处,寄语谓曰“我们总在怀念昨天,却不留恋今天,这让明天情何以堪”。当然本书作家谈到这句话,主要是意在说明我们要注重与身体的联接。而这也第一次让我认识到了,原来我们并不完全熟知我们的身体。我们的真我与我们的身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在寻找“真我”的过程中,有关键的一步便是跟自己的身体对话,倾听身体的信息,即身体联接。每次读到这里我总是忍不住微笑,说得多好,不愧是名家,笔尖流转出来的文字就是那么让人叹服。

  总之,这本书用平和的语言,让我们了解到了自己对外在人、事、物正确的回应方式,教导我们要不断的觉察和自省,从而成长。让我们坚信:美好的事物,会因为我们有意识的选择而发生!她带给了我匪浅的收获,我很感谢遇到她,也很感谢遇到她的作者。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篇6

  最近看了张德芬的畅销书——《遇见未知的自己》,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先看了作者写的序——你想要的人生,文章以一位都市白领阶级的女性为主角,经由每天都可能遭遇的种种事件,逐渐把眼光从外在的世界转向我们内在的世界,进而发先我们大多数人竟然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们是思想和情绪的奴隶。一个不经遇的机会下遇到一位老者,老者就像一位智者,女主人公在一位老者的指引下,改善内在的状态,进而改变了外在的世界。最终寻得内心的平和,就像春茧破茧而出,迎风飞扬。

  这本书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小我,什么是真我。所谓的小我,就是受外界的一切而影响的自己,什么是外界的一切呢,也就是说金钱,名利,地位,权势,以及一切身边发生的事情,包括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虚荣,这些都是小我的表现,小我会被身体里的潜意识所控制,也就是说时候有些事情你会不由自主的去想,去争。而做到了也未必就会得到真正的快乐,即使是快乐,也是来自外界的,一旦外界的让你感觉快乐的源头不在了,自己会很痛苦的。而身体里的那个真我呢?那个真我不会随着一切的改变而改变,甚至于有一天我们离开了,这个真我也不会消失!而通常能做到真我的人我想是没有吧!

  《遇见未知的自己》也告诉我们,生命的困顿转折是建立内在力量的最好时机。问题和困境不是来找你麻烦,而是来帮助你,帮助你找到你自己,帮助你内在成长,变成一个更接近你自己本质的人。而大部分的人碰到困境时,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压抑,但真正有智慧的人会从中找到成长的契机。曾几何时,内心的能量被消耗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消极和抱怨。常常觉得自己很倒霉,社会不公,寻找真我的过程中让我更清楚的认识了自己,消极抱恨的我不是真正的我,真我应该是乐观向上、祥和快乐的我。于是我卸掉身上背负的消极的东西,努力获得心灵内在的力量,重拾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或许,有时候我们得不到一直号称想要得到的东西,只是因为自己内心,还不相信自己能有好运或者能力,去享受这个事件可能带来的种种益处,或者经历一些必须要承受的种种压力。很想静下来,寻找到一种方式,可以与内心真正地达成一致,究竟什么是我真心想要的。我想要得到的那个结果,是为了外表的光鲜,还是真的可以帮助我完成人生的功课;是自己逃避的,还是毫不畏惧地想要去经历的。如果内心不能认可自己的话,恐怕上天也不会来帮助我。

  这本书读了之后让我受益颇深,以前我总是说自己的心态有多么的好,其不然,我的心态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好,我会为外界的事或喜或悲的,而且有些事情我没有真正的看开,也没有学会放下,对思想方面,更是不会考虑,对于以发生的事情不会学着接受,更别得什么与身体联结了!我要试着看开看淡一切,学着清心,静心,修心,做个小小的真我!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篇7

  用了十天的时间断断续续的把这本书看了一遍,意犹未尽!收获颇丰!

  初识这本书,是一个朋友的介绍。说是一个都市修身养性不错的书。本决定去江南的旅行中惬意一下,体会一下这本书。谁知到旅行返程的列车上才开始瞄了一下。汗!……在车上就看了第一章就被她吸引,原来我也是很多次问自己我是谁?当然没有书上的那个深度。

  全书以冬天的雨夜,在荒郊野外的山区,一个没有手机、没有汽油的孤单白领阶层的女性,在自怨自艾时又恰逢老人为故事的开始。引出老人的提问:“你是谁?”让人逐步的去理解“小我”“真我”。

  是啊,现在有多少人不知道“真我”是谁?总是把外在的条件,或者自己的一个身份,一个理解的角度等一些外在的只是表示自己的东西理解为自己。为去追求我们所定义的某个身份,总是在不知某个时候失落了真是的自己。为什么我们总是不快乐?为什么我们不能拥有想要的生活?我们总是在做我们自己思想的奴隶。就像书上说的警示的句子“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的东西”;“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现,你不是你的成功。也不是你的失败。这些外在的东西丝毫动摇不到那个内在的真我,看清小我的虚假认同”“痛苦是你创造出来的,应为那个是你对事情的解释”。

  随着女主角生活上的冲击和起伏,以及配角的经历我成长理性的带着我们从身心灵三个方面去探讨,研究“真我”帮助我们从思想,情绪和身体中解放出来。“如果你不断重复做某些事在生理学上来说我们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来长期且固定的关系,比方说,如果你每天都生气,感到挫折,每天都悲惨痛苦……那么你就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神经网络连接线和整合,这就是变成了你的`情绪模式。”教我们如何去操作我们的身心;感受我们的潜意识;摆脱我们的情绪;检视我们的思想。逐渐的揭开层层包裹的同心圆,找到“真我”和我们的本质“爱,喜悦,和平”

  爱过,痛过,哭过之后沉浮当下。好像这话是是对自己的说的,要试着活在当下,沉浮所有已经发生的事情。就像书中的那句“凡是你所抗拒的,都会持续”事实摆在那里我们所有的抗拒都是徒劳,同时还要臣服我们对事件衍生的负面情绪。就像老人的那句“这些负面的情绪就像黑暗一样,你驱散不走他们的。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带进光来,光出现了,黑暗就消融了,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但愿我们都像春蚕破茧而出。开始就是未来!

  总之从中体会到的只是很多,需要我们慢慢的去体会其中的道理,我就是打算什么时候再拜读一次。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篇8

  遇见这本书的经历本身就很神奇:

  和妹妹走在路上,和她分享最近读到的关于“吸引力法则”和那些奇妙的,当我相信了,想要了就发生了的事情 的时候,路过了一家书店。

  向前走了几步之后又退了回来,觉得这家书店是我喜欢的气息。 里面有一些人在玩杀人,进去翻了几本书,挑了两本英文的关于生活法则的准备付钱的时候,看到了最近正在读的《少有人走的路》。 于是给妹妹说,这本书不错,我最近正在看。 怀孕的店主听到了我的话,于是走过来说,最近还有一本同类型的书。 拿出来,是《遇见未知的自己》。她读了,说很好。

  大概翻了一下,看见了关于心想事成的秘密,就决定要买下来。 开始问孕妈妈店主,相信吸引力法则吗? 她说,相信的。和她的另外一个怀孕的朋友一起,相信她们和宝宝都会好好的。 又聊到她在北京去过的一些关于心灵成长的沙龙,说遗憾成都没有。 这个时候,我就知道,我们真的被彼此的频率吸引了。 因为我的团队和我的老师,就在一起做心灵的课程。之后就是谈关于合作了,在她的的书店,一起来做这方面的事情。

  现在说说最大的几点收获:

  1、明确了一直处于模糊状态的目标: 其实,真正的快乐,要在内在找。因为它是快乐原本在的地方:爱、喜悦、和平。 如果在外在的地方找,就算我们得到了想要的一切:车、房、地位、金钱、名誉……没有内在对自我的认可和肯定,这样的快乐持续的时间超不过一周,或者更短。 但是如果我们先拥有了内在的喜悦和和平还有无尽的爱,就可以用更好的状态来面对生活里面的很多事情,从而获得物质的、需要的东西。 所以,请先从您的心灵成长开始投资:参加课程、读书、内省、跳舞……都是很好的办法。 总之,就是要和自己在一起,和自己的内在在一起。

  2、世界上的三件事: 当我们能真正区分开的时候,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有用的地方,去接纳和面对那些已经发生的事情,没有抱怨。 但是真正的困难在于,太少的人会区分三件事,还有,太少的人不敢面对。 我想,我们的生活,或多或少有老天安排的成分,但是,最后那个礼物,是给经得起考验的人。

  3、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 现在的生活里面,任何负面情绪出现的时候,我就开始问自己,那个内心小小的自己,真正难过或者受伤的原因。 永远找得到。 因为别人的缺点是不需要你生气的。 而自己没有接纳或者没有成长到足够强大的内心,才是真正产生不好的情绪的原因。

  4、包装不好看的礼物: 所以,如果你现在正在生活的低谷,请你开始感恩,因为你已经开始拆开那个礼物了,请继续勇敢的、乐观的去面对,会看到那个不一样的惊喜!

  读书过后我做的最多的一件事情,就是在分享会上面和很多人分享这本书里面的观点和我的真实感受,在讲台上收到的,都是接纳的目光。 谢谢德芬老师,让我在心灵成长的路上又有了新的进步,去让更多的人开始真正的关心自己,并且学会如何真正的关心自己。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篇9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在网上,励志的书看过不少,灵修的书却从没有涉及过,总觉得所谓灵修总有些玄学的味道,看上去似乎有些“唯心”,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这本书的作者张德芬的介绍,从一个光鲜亮丽的新闻主播到一位为追求自我真相不辞艰辛跋山涉水的心灵修行者的蜕变,让我对所谓“灵修”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从关注这个人,进而关注她的其他作品来。而关于张德芬的作品,首推的应当就是这本《遇见未知的自己》。据说这是华语世界第一部身心灵小说,她用一个深入浅出的故事把多年来灵修的心路历程分享给大家。

  这本书教会我们如何快乐地生活,走出困境,如何循序渐进的改变生活,使之更加美好。她以小说的形式来向人们讲解和诠释一个个耐人寻味又贴近生活的道理,感觉很特别。人生,在琐碎的细节中,让天性的纯真蒙尘,不能再以纯真明亮的眼睛注视身边的人、事和这个世界。竞争和自由主义经济模式,极大放任了人性私欲的膨胀,于是,人就陷入到贪婪和占有的漩涡之中,正如书中主人公若菱所言“活着好累!”以至于渐渐累到失去自我,以至于联“我是谁”这个基本问题都看不起清楚的地步。正因我失去了真实的自我,追求的是内心真实需要以外的东西,所以,占有的越多,迷失的越严重,内心就更加迷茫痛苦。所以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家庭中,压力越来越大,失望越来越多,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常常困惑——我为什么常常不快乐?

  书中一位老者给出答案:那是因为我们失落了真是的自己,没有学会用潜意识的方式去处理情绪。记得老人的教导:“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现,你不是你的成功,你不是你的失败。这些外在的东西,丝毫动摇不了你那个内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虚假认同”。我们常常用许多的信念、价值观、态度、标准,来约束自己,也来衡量、批判他人。这些就是我们每日所想的基础,可是我们从来不去检测我们思想的基础,从来不去检测我们思想的正确性,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我们会根据我们的经验和掌握的知识去判定它,不管它带给我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其实大多数是因为我们的思想导致的,很多事情,并不是它自然的发生,是我们自己的选择,使我们自己选择他们这样的或者那样的发生,就像书中所说的,事件本身都是中立的,因为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不同人的身上,就会产生不同的而结果。

  书给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没有人能知道自己最终会走到哪里,但是总可以确定想去的方向,无论身处力争上游的快跑阶段,或逢人身变故减速慢行的彷徨时刻,或是看尽千山万水绚丽归于平淡的踌躇关头,面临着其中许许多多的喜怒哀乐,唯有保持关照内心并惜福感恩的心态,一切才会走向完美。

  这本书里有很多很棒的提示、指引、提问和探索,如果你的人生正在不知何去何从,不如拿起《遇见未知的自己》,它将成为你的一份人生地图。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篇10

  在没有读这本身心灵小说之前,我满身疲惫、情绪低落、丧失兴趣、痛苦不堪;我认真工作着我并不想做的事情、接受一些我本想拒绝的任务、思考着为什么总是我?我感受不到另一半的关心、体会不到什么是开心、考验着自己的耐心,结果却是工作不顺心、生活无重心,连死的心都有了,千万别笑哦,这是真的,我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我试图找解决的方法,可是别人说的我都明白,听多了反而更烦,干脆闷在心里,任凭大脑不停的运转,整夜的做梦,设想事情的N种结果,担心、害怕、恐惧充斥着整个人,我快崩溃了,却无能为力……

  看过这本书后,对我产生震撼效果的是这样一句话:我活着是为了什么?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是从未得出爱、喜悦和和平这个答案。第二句话是:我为什么不快乐?因为我总是追求那些不代表自己的东西,失落了真实的自己,却不断的喂养自己的“小我”。第三句话是人的身心灵好比是一座房子,身是外部框架,心是软装潢而灵则是内在空间。我的担心、害怕和恐惧都是因为自己的内在力量不够强大,总是把希望寄托在外在事物上。自己以前遇到事情一触即发,特别容易动怒,事后又会觉得自己很没素质、很自责,看过书后我才知道这是自己胜肽的需求,我要做的就是对事情的臣服,接纳当下,而不是徒然浪费力气去抗争。

  其实最重要的是把书中所说的运用到实际,我举两个例子:昨天中午一学生家长打我电话说小孩中午到我们办公室热饭,可是老师不允许,问我是什么原因?挂断电话后,我又怪罪自己这个班主任没当好,担心家长认为我不够关心学生,可是也就一个念头而已,我想到书中说的我不是我的思想,我要看清楚小我的虚假认同,内心立刻平静下来。下午我了解了具体情况并不像家长说的那样,同时告诉那位学生原因并安排了另一个地方,问题解决了。

  第二个例子是放学后开会临时通知我搞辅导而且是利用周六周日,我很不乐意,本来身体就不好,正想利用周末补个觉呢,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在会场上我就拒绝了,要是放在以前我肯定闷在心里就接受了,可是后来领导说了就两次而已,我想想也能安排过来,主要是我内心能接受,最终接了,不过我没有抗拒和不安。遇到事情先问问自己愿意接受否,不愿意就拒绝,拒绝不了就欣然接受,不要压抑自己内心真实想法去做事情,这样很不爽的……

  当然,除了以上一些收获之外,我还有很多地方没有深入理解并运用,比如,如何与自己的身体对话,与身体联结?很多负面情绪都有它的源头,如何找到那个属于自己的源头呢?当负面情绪来临时,如何臣服于它?像这些深层次的操练我还很欠缺,因此向内探索的路很长,不过我已经体会到它带给我不一样的人生,最后感谢学校组织的这场活动,也希望有经验的老师能提供更好的资源共享!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篇11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一本灵修的书,总觉得所谓灵修有些玄学的味道,看上去似乎有些“唯心”。然而,一个光鲜亮丽的新闻主播到一位为追求自我真相不辞艰辛跋山涉水的心灵修行者的蜕变,让我对所谓“灵修”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她用一个深入浅出的故事把多年来灵修的心路历程呈现给大家。告诉我们如何走出困境快乐地生活。

  本书的主人公若菱深感“活的好累”,她被外面的人和事评判着,同时也评判是对方。其实,生活中的我们何尝不是如此。

  书中一位老者给出答案:那是因为我们失落了真实的自己,没有学会用潜意识的方式去处理情绪。老人教导若菱:“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现,你不是你的成功,你不是你的失败。这些外在的东西,丝毫动摇不了你那个内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虚假认同。”我们常常用许多的信念、价值观、态度、标准,来约束自己,也来衡量和批判他人。这些就是我们每日所想的基础,可是我们从来不去检测我们思想的基础,从来不去检测我们思想的正确性。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我们会根据我们的经验和掌握的知识去判定它,不管它带给我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其实大多数是因为我们的思想导致的。很多事情,并不是自然的发生,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是我们自己选择他们这样的或那样的发生。

  生活中,我们遇到的许多烦恼,比如讨厌某人、怀才不遇、不公平等等,这些看似外界对我们的困扰,实际是对自己的不了解、不认可。种种的痛苦是来自我们对事情的解释,是我们自己主观创造出来的,为了寻求内心的平衡,为这些事情找到能够安抚自己的解释。这些问题和困扰到底是什么造成的呢?书中的一个观点,让我豁然开朗:我们要接受那个不完美的自己,臣服于我们无法改变的结果。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会把自己当成受害者,按照这样的思路走下去,抱怨和不满就会油然而生,怀着这样的思想去思考问题,自然无法得到正确的结论,这种受害者的思想让我们总是寻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陷入痛苦。

  其实,外面没有人,只有自己。我们到底有没有真心关注过自己的内心世界?答案是否定的,我们一直在拼命地往前冲,根本没有时间去顾及内心的声音。改变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开始,换一个方式对待别人也是换个方式对待自己,宽容他人也是宽容自己,严苛别人的同时也为自己戴上了无形的枷锁,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尝试放松一些,换个方式想想,在理解别人的同时理解自己,包容和接受那个并不完美的自己。深呼吸——似乎有些释怀了,有些沉静了,有些感受到自己的内心渴求了……。

  给自己一个微笑,期待在未来遇见更好的自己!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篇12

  这本书的确出版了很久了,久仰其大名,确是最近才开始阅读。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就结束了。

  出乎意料作者用的是她笔下的一个职场女子将整个心灵教程串联了起来。从认识自我,到提升自我,再到最后的感受自我。

  比起素黑的话,更浅显易懂,而二者确实有很多理论上的共同点,只是阐述方式不一样。

  印象最深刻的是其提到的一段关于能量和频率的问题,解释为,我们发出的能量和频率(隐形的)决定了我们一天,一个月甚至是未来所发生的事。简单来说,如果你发出的是积极的能量,那么你会遇到更多愉快的事,相反,如果你发出的是消极的能量,你只会感觉到越来越倒霉和不顺。

  这个理论也可以解释【物以类聚的概念,为何我们总是和【相似的人一起玩耍,大概就是我们发出的频率类似吧。而为何你总是看某些人不顺眼,大概就是你们的频率有些距离咯。

  于是反观最近的生活,TEN,兔子,小平,这三个人仿佛成为了我朋友圈的主线。

  看着兔子休假听到生病的我就过来送肠粉,TEN哥哥翘班两小时过来送药,小平除了黑我还是黑我,却觉得彼此很投契。这大概又可以扯到另外一个话题——关于朋友类型分布的话题,以后再谈谈好了。

  大概就是这样子的读后感吧。但我更多的是喜欢和生活联系一起。

  想想,当初彼此吸引也大概是能量的相似而达到了默契和共通点,是都喜欢音乐也好,是都喜欢自由也好,是都喜欢挑战未知也好,是什么原因都好,但,后来分开的原因只能解释为:能量不再相同了。

  玛丽说,不入流的人才会称自己是文青。我不敢评论。只能说,是真的能量不同罢了,所以,才会在此时此刻和彼时彼刻,那么看不顺眼彼此。

  就当我的确是疲惫了吧,也是遇到TEN之后我才深深知道,原来爱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比爱上幻想中的他/她,重要那么多。

  就像他就是爱我的小脾气,而你却很排斥

  就像他就是爱我的笨和幼稚,而你爱的是我的聪明和优秀

  就像他就是爱我的需要被照顾,而你爱的是我的独立

  而我爱他的是他的肯为我不计较付出,而你常常选择被动

  而我爱他的是他的强大的包容心,而你的自尊心永远走在前头

  而我爱他的是他肯替我着想,而你认为life is like this

  或许在一开始,我给你投射了太多精神上强大的幻想,以期待你能保护我;同时,我一直期待,甚至幻想你可以成为这样幻想下的映像;而我却忘记了,你从来都只是一匹野马……而我的确没有草原呀。

  这样想想之后,一切都仿佛明晰起来,也不再纠结了。

  就像我后来也明白,曾经笃定说不喜欢那些没气质的浓妆艳抹,为何会深爱她了。

  或许她就是那个能给你草原的人吧。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篇13

  读完全书才发现原来浮躁的不止我一个。诚然,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工作的、生活的、家庭的,不胜枚举,这些其实都是我们在过分地放大,而忽略了别人的付出,真有点庸人自扰之。我们所背负的一切都是我们自己带来的,总是认为自己的苦恼是旁人或其他什么事而带来的,其实不然,真正让自己苦恼的是我们自身,过于看重那些会让自己苦恼的事,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身为班主任总希望自己的班级在每一周能获得劳动红旗,期末能被评为文明班级。现在想想只要平时我们的工作做好了,班级有一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有没有获得流动红旗又有什么所谓呢?所有的荣誉都是过眼浮云,积极工作,享受工作的乐趣比什么都重要。

  文中老人最后留给若菱的信也让我的内心泛起阵阵涟漪。是的,当你把你的祝福跟所有的人分享,分享就跟感恩一样,分享出去的愈多,你回收的就愈多。每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怼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就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自己量身打造的礼物。

  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你的态度决定你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拯救我们的老人是我们自己。

  感谢这次阅读,让我浮躁的心慢慢沉淀下来;感谢这次阅读,让我重获阅读的快乐。

  曾几何时,我一度因为不如意的生活而陷入痛苦,也经常会自暴自弃,抱怨生活对我的不公,抱怨家人对我的不理解。我也曾经仰望天空,对着白云大叫,企图想要减少我对生活的忧伤。

  近期收到培训任务,要写一篇《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一开始阅读此书我如获珍宝,一度被书中的故事所吸引。书里的神秘老人问女主角“我是谁”“我不是谁”“我为什么常常不快乐”,因为女主角很多东西好像自己,竟然拿起就不要放下了。这些问题其实就是人生最困惑的一些话题,无论你贫穷或富足,健康或衰弱。人的存在,实际上是一种表演。我很喜欢的《圣经》里的话:我们成了一台戏,演给天使和世人看。那么我们的身份认同越多,我们对于自己的认识也就越来越模糊,甚至我们自己都搞不清楚到底我是哪个人。我们寻常所说的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事业、人生追求,为什么常常会被演变为勾心斗角、疲惫不堪而无法停止的闹剧呢?如果说成功到了最后,只是自我的良心不安和弱肉强食的竞技人生,那么人就真的只是高级动物了。《遇见未知的自己》中会告诉我们,人们到底争夺的是什么。争夺的原因不是为了纯粹的物质,而是因为丧失了平安的根源,就是自我。我们在成功中,在竞争中,争取得到对自己的肯定。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是谁。

  读完此书,我的心情豁然开朗,使我从那执著,那忧伤,那自怨自艾中挣脱出来,使我懂得如何直面我的人生,努力活出精彩自在的自我。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篇14

  一直说想要找本书看看的,因为现在很多人的业余时间大多都浪费再手机上了,感觉自己也是其中之一,就找了一个毕业后就认识的好友,因为看到她这些年的变化和朋友圈经常发表的一些学习感悟,给朋友们推荐的很多自己已经看过不错的书籍,所以找她借来一两本我自己适合学习的书,她直接推荐了这本身心灵畅销书作家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自己对于身心灵修行课也不是很了解,但是她推荐的肯定也是值得我学习的。

  先看了作者寄语:在身体和心理层面,先从自己能够切实做到的一个好的小习惯开始,身体层面,比如饮食或运动;心理层面,每天检视今天是谁或什么事让你产生了负面情绪,然后向内探索原因。现在自己也是给自己每月每天定一个小目标,今天必须完成什么,必须达到什么结果。每个好的习惯一定要有意识地持续至少21天,才可能转化为潜意识中的习惯(自动化)。四月份开始坚持每周跑步,每天抽空把书读几章节,要求自己就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开始。

  本书是以主人公若菱与老者每次的见面谈话及寻找问题答案追溯来展开。从主人公生活工作中的迷茫,失落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再到解决问题、认同结果,回归真我的自然状态。其实我们每个人也都是书中的主人公,每天也都会遇到生活工作中的不如意,书中有讲到能量作用及影响,比如坏脾气的坏心情的传播,观察者影响被观察者的小实验测试,引用书中的日本小学生的米饭实验,教室放三碗米饭,每天上学同学们对第一碗米饭说我爱你,你好好吃哦,第二碗完全没有任何关注,第三碗米饭得到的话语是:你丑死了,没人要理你。一个月后,第一碗米饭变黄色,发出酒香味儿,第二碗米饭黑色发臭,还长了霉菌,这就是无人理睬的悲哀,第三碗变黑发臭,稍好一点,因为至少有人理睬。这跟平常我们自己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事情是一样的,比如每天有人夸你今天看起来好精神,今天的妆容很漂亮,你会一天的心情都是超好的,看到什么也都感觉是美好的,但是每天被人说丑,笨,心情是沮丧的,看到什么也都是灰暗的阴天一样,长此以后,自然整个人都会被情绪影响,工作生活也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所有的人、事、物都式你自己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地反映你的内在。当外镜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看看自己哪个地方的旧伤又被碰触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阴影还没有整理好。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先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付外在可以改变的部分。

  我们都生活在自己思想观念的牢笼之中,却浑然不觉,想要走出自己的观念,你首先要看到自己的观念,而且你的观念是阻挡你进入自己内在和平、喜悦的唯一障碍。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14篇)】相关文章: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14篇06-25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精选15篇06-24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4篇06-11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6篇06-11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5篇06-08

《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读后感07-02

创造自己读后感06-27

为你自己工作读后感06-26

【热门】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06-15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热门】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