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调查报告

时间:2024-04-17 13:50:37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春节调查报告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节调查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节调查报告

春节调查报告1

  一、前言:了解春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称阴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别称是过年。在过去的传说里,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像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要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二、内容:春节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

  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宰年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小年——腊月二十三

  北方的“年”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小年的前几天,家家打扫房屋,意为不让灶王爷把土带走。

  小年也叫祭灶节。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据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令”。他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记录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告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在古代每逢这天,各家各户都推磨做豆腐,而在现代,由于物品丰盛,人们早已不做这项习俗了。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杀猪,当然是杀自家养的猪;割肉,是指没养猪的人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

  ●“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

  是说这天除了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上店赶集,集中采购。主要是买卖年节物品。例如:鞭炮,春联,香烛、烧纸,牛羊肉等。总之,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因此,这天街上也十分红火热闹。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题写桃符”

  所谓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和窗花。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厌服邪气者也。”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也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后来,造纸术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习俗。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对于祖先的祭拜,在我国由来已久。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

  ●“大年三十是除夕”

  指中国及其他汉文化圈地区的农历一月一日的前一天晚上,一般这一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饺子形似“元宝”,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大年初一,开门炮仗

  大年初一早晨,家家户户开门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红炮竹,即保证爆炸以后,红的纸屑能够遍地铺满,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象征新年的日子红红火火。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这时满院瑞气,喜气洋洋,这就是“开门爆竹”一说。而且满院的爆竹碎红是不能扫的。如果非要扫,必须从屋子周围扫到中央,这称为“聚财扫”,据说这样才可以聚集财气。同时,这一天,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

  ●年初二,媳妇回娘家

  农历正月初二初三,是出嫁女儿回娘家的日子,依照古时习俗,女子无故不得擅自回娘家,所以这一天娘家的兄弟必须前往男家迎接,邀请姊妹们回娘家聚会,一顿家宴之后,再回家探亲。但这一道手续在现代已简化成了电话邀请。

  ●年初三,呆一天

  通常不会外出拜年,希望避免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

  ●年初四,接神迟

  俗话说“送神早,接神迟”,所以送神要在大清早,接神却在下午四点左右。家家户户备牲礼果菜,并焚香、烧纸、放鞭炮以示恭敬。

  ●年初五,赶穷无 ●正月十五——元宵节

  元宵节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有观灯等习俗,故又称灯节。

  三、结尾:春节的意义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日子,也是亲朋好友团聚的日子,在这一传统节日期间,人们祭奠祖先,除旧布新,祈求丰年,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调查报告2

  调查目的:春节是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个节日都很高兴。为了让人们了解春节的民风民俗,特作如下报告:

  调查时间:20xx年1月22日至2月4日

  调查地点:自己家里及邻居家 亲戚家

  调查方法:查书 查电脑 问长辈

  调查结果: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年节是除旧迎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从腊月二十三已经开始。民间俗语有“二十三,祭灶官”这一天,远在外面的孩子都要准备回家过春节了;“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吃豆腐;二十六 ,蒸馒头;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贴年画;二十九,去灌酒;三十下午,吃饺子”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大年三十也称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饺子,放鞭炮。最令人兴奋地是观看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春节联欢晚会》上全国著名的主持人、相声演员、演唱家等都会上台演出,给大家拜年。每当看到这样的演出,我都兴奋不已,我会一直看到节目结束。除夕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大年初一这天凌晨5点多钟我们就起床了,包好饺子先祭列祖,再给爷爷、奶奶送饺子、拜年,爷爷奶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然后,我们再去给街坊邻居拜年。这天中午,全家人还会吃一次丰盛的午餐。

  大年初二这天,是已出嫁的姑娘回娘家的日子。女儿携“姑爷”回家拜年,娘家要盛情款待。“姑爷”被称为“贵客”,吃饭喝酒要坐在首位子上;回门的女儿则陪着久未见面的母亲和姐妹们说说知心话。初二闺女回娘家的习俗至今流行不衰。初三、初四还会去姑妈家或姨妈家拜年等。

  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各种社火活动到正月十五,再次形成高潮。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灯会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因此,春节就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近年来,春节等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并成为我国人民的法定节假日。

春节调查报告3

  调查时间:

  2023年xx月xx日

  调查地点:

  xx省xx市xx区

  调查方法:

  在互联网上收集资料。问长辈

  调查人:

  xx

  漫长的历史岁月使年俗活动内容变得异常丰富多彩。其中,那些敬天祭神的迷信内容,已逐渐被淘汰,而那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内容,像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习俗至今仍很盛行。 贴窗花

  新春佳节时,许多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一一一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因窗花的购买者多为农民,窗花有相当的内容表现农民生活,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除此,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另外,花鸟虫鱼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见。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了解春节习俗调查报告7

  一、考察内容

  过年为什么要吃饺子?

  二、考察原因

  在中国,几乎每年过春节都要吃饺子,这已经成了几百年的历史。我想通过观察、考察亲人的过节方式,体验传统节日的意义。

  三、参考资料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

  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

  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

  元朝称饺子为"扁食"。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语。

  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女娲抟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吃。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四、考察结果

  通过这些资料,可以认识到,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也能使人知道,民间民俗的多样化以及它们的意义。希望自己在以后过春节时,可以吃一口饺子,就多一份为我国的历史骄傲的心意。

春节调查报告4

  为了解四川人民怎样过春节,以及对春节期间社会治安、出行、消费等方面的认知评价,四川省统计局民调中心于20xx年2月初,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四川人民过春节”专项调查,旨在为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了解相关民情民意提供参考依据。

  调查采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的方式,随机抽取了年龄在18-70岁之间的城乡常住居民进行访问,共计完成有效样本3000个。从受访者的基本情况看,城镇居民占53.0%,农村居民占47.0%;家庭生活属于当地中等以上水平(包括中等偏上和上等水平)的占12.2%,属于中等水平的占54.9%,属于中等以下水平(包括中等偏下和下等水平)的占32.9%。受访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等分布合理,保证了调查样本的代表性。

  调查结果表明:受访者对20xx年春节的满意率以及对春节期间治安、消费、省内景区景点等评价均较高;另一方面,春节期间出游的趋势愈发明显,交通出行的便捷程度还有待改善。

  一、近九成受访者表示春节过得满意,中等以下生活水平受访者满意率相对略低

  当问及受访者20xx年春节过得怎么样时,选择“非常满意”的占26.3%,“比较满意”的占24.3%,“基本满意”的占38.2%;表示“不太满意”、“很不满意”分别占7.2%、4.0%。调查显示,受访者对20xx年春节的满意率[1]为88.8%。

  分城乡看,城镇受访者的满意率为90.3%,比农村受访者满意率(87.1%)高3.2个百分点。分家庭生活水平看,中等生活水平受访者满意率最高,为92.1%;其次是中等以上水平,为90.8%;中等以下生活水平受访者满意率最低,为82.7%。

  进一步追问对20xx年春节过得“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受访者其原因时,主要反映:1.节日气氛不浓,单位也不组织团年;2.物价高、春节花钱较多;3.经济困难,仍有老板拖欠工资现象;4.没有休假或假期太短,不能与亲友团聚;5.燃放烟花爆竹影响睡眠、生态环境变差;6.过节应酬过多等。

  二、受访者高度认可居住地附近治安状况,城镇优于农村

  当问及受访者春节期间居住地附近的治安怎么样时,选择“非常安全”的占40.1%,“比较安全”的占31.5%,“基本安全”的占25.0%;认为“不太安全”、“不安全”的分别占2.2%、1.2%。调查显示,受访者对居住地附近治安的认可率[2]为96.6%。

  分城乡看,城镇受访者的认可率为97.6%,比农村受访者认可率(95.5%)高2.1个百分点。

  进一步了解认为居住地附近治安“不太安全”和“不安全”的受访者其原因时,主要反映:1.小偷较多,如西昌市;2.公共场所、景点缺少巡逻人员,秩序较差、治安不好;3.有打架斗殴、抢劫、吸毒、赌博等现象;4.有人在大街上放鞭炮,比较危险。

  三、93.5%的受访者满意春节期间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生活水平越高的受访者满意率越高

  调查显示,对春节期间购买的商品或服务“非常满意”的受访者占24.3%,“比较满意”的占34.7%,“基本满意”的占34.5%,三者相加为93.5%;表示“不太满意”、“很不满意”的分别占4.5%、2.0%。

  分城乡看,城镇受访者满意率为94.4%,比农村受访者满意率(92.4%)高2.0个百分点。分家庭生活水平看,生活水平越高满意率越高:中等以上生活水平受访者满意率为96.4%,中等生活水平受访者满意率为94.4%,中等以下生活水平受访者满意率为90.7%。

  进一步了解对春节期间购买的商品或服务“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受访者其原因时,主要是:1.物价偏高,餐饮、出租车、洗车、美容等价格上涨;2.部分商品质量不好;3.商家服务态度不好;4.网购送货慢;5.城里很多店铺关门,购物不方便。

  四、46.5%的受访者认为春节期间交通出行方便快捷,城镇明显高于农村

  当问及受访者春节期间交通出行是否方便快捷时,选择“非常方便快捷”的占18.2%,“比较方便快捷”的占28.3%,两者相加为46.5%,与20xx年类似调查结果相比有所下降;表示“一般”的占29.4%,认为“不太方便快捷”、“不方便快捷”的分别占11.9%、12.2%。

  分城乡看,城镇受访者认为春节期间交通出行方便快捷的占51.0%,比农村受访者(41.2%)高出8.8个百分点。

  进一步了解认为“不太方便快捷”和“不方便快捷”的受访者其原因时,主要集中在:1.车流量过大,堵车问题特别突出,尤其是热点旅游景区、大寺庙、高速路等;2.路况不好、道路狭窄,尤其是乡村道路;3.出租车、网约车大量减少,同时还存在出租车拒载、乱喊价等情况;4.运营公交车辆停运、超载、不按时发车,购买火车票困难,群众出行不便;5.车主不遵守交通规则,维护交通秩序的人手不够,交通事故频发,交警处理不及时等。

  五、35.3%的受访者在春节期间出游过,其出游方式主要是自驾旅游;受访者的主要出游地区近九成在川内,峨眉山--乐山大佛、西昌--邛海等景区最热门,对省内景区景点的总体满意率为91.2%

  调查显示,35.3%的受访者表示春节出游过,与20xx年调查结果相比,呈稳步增长趋势。分城乡看,城镇受访者出游比例为45.3%,比农村受访者(24.0%)高21.3个百分点。分家庭生活水平看,生活水平越高出游比例越高:中等以上生活水平的受访者出游比例为48.0%,中等生活水平的为38.4%,中等以下生活水平的为25.3%。

  当问及出游受访者其出游方式时,选择自驾旅游的比例最高,达64.9%;其次是走亲访友旅游,占17.1%;第三是个人背包旅游,占13.1%(详见图1);其他出游方式主要是路过景点顺便游览、和亲友一起旅游。与20xx年的调查结果相比,出游方式更进一步趋向于自驾旅游。

  当问及出游受访者主要在哪些地区旅游时,选择本市州(不包括居住的县市区)的比例最高,占34.9%;其次是省内(不包括居住的市州),占34.7%;第三是本县(市、区)内,占18.7%;选择省外和境外的分别占10.7%和1.0%。调查显示,88.3%的受访者主要在省内出游。与20xx年的调查结果相比,受访者出游的'地区跨度明显更大了。

  当问及在省内出游的受访者,其出游的主要景区(景点)时,选择各景区的比例较分散,其中峨眉山--乐山大佛、西昌--邛海、阆中古城、都江堰--青城山、成都武侯祠大庙会、九寨沟的比例相对较高,其他主要是碧峰峡、蜀南竹海、兴文石海、毕棚沟、锦里、黄龙溪、汶川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等景区景点,以及各地的庙会灯会、名山、湖泊、古镇、游乐场、名人故里等。

  调查还显示,受访者对省内景区景点的满意率为91.2%(其中,“非常满意”占26.3%,“比较满意”占32.6%,“基本满意”占32.3%),对峨眉山--乐山大佛、西昌--邛海两大最热景区的满意率相对较低,分别为87.5%、86.5%;表示“不太满意”、“很不满意”的分别占7.0%、1.8%,其主要原因为:1.景区人多、比较拥挤,景区安全提示不够、缺少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存在安全隐患,有游客被酒驾车辆撞倒现象;2.交通拥堵,停车不便;3.景区部分区域无法游览,工作人员态度不好,服务质量待提高;4.消费高,吃住不方便。

  六、近八成受访者春节给出了“压岁钱”,“压岁钱”在500元及以下的最多

  调查显示,76.2%的受访者表示给出了压岁钱(其中“500元及以下”的占25.2%,“501-1000元”的占17.7%,“1001-2000元”的占16.7%,“2001-5000元”的占12.5%,“5000元以上”的占4.2%),23.8%的受访者表示没有给出(其中,“没有给”占16.7%,“没有给,还收到了压岁钱”的占7.1%)。

  分城乡看,80.3%的城镇受访者给出了压岁钱,比农村受访者(71.6%)高出8.7个百分点。分家庭生活水平看,生活水平越高给出压岁钱的比例越高:中等以上生活水平的受访者给出压岁钱的比例为87.4%,中等生活水平的为78.1%;中等以下生活水平的为68.9%。

  七、在春节休假的天数中,“4-7天”的比例最高,多数受访者认为应该延长春节假期

  调查还涉及了春节休假问题,35.3%的受访者明确表示“不存在休假问题”(主要是务农人员、自由职业者、失业人员、离退休人员等)。在春节休假的天数中,休了“4-7天”的受访者比例最高,占24.3%;其次是休了“16天以上”的,占13.5%(主要是教师、学生等);休了“8-10天”的排第三,占10.4%。

  进一步问及受访者认为春节假期多少天更合适时,选择“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的比例最高,占33.2%;其次是“15天”,占31.2%;第三是“10天”,占21.7%;表示维持“目前加上调休共7天”的占13.9%。调查显示,多数受访者认为应该延长春节假期。

春节调查报告5

  调查地点:甘肃省武威市

  调查对象:家中的人及附近男女老少

  调查人:xxx

  调查方式:通过自己家过年、上街走访、询问、观察,向老人们了解,实地考察进行查询,观看家乡春节节目。

  调查目的:时至今日,新一代的人却纷纷过上了洋节,渐渐淡忘了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春节临至,身为华夏子女,更应了解这丰富多彩,带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节日——春节,现在我就带大家领略一下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及其文化内涵吧!

  “过个大年,忙乱半年”,古人从腊月开始忙“年事”,一直到过了元宵,这年才算过完了,我居住的武威市民勤县的春节习俗也是十分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通过亲身体验,上街走访,我更加了解了我的家乡的春节习俗及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接下来我将从腊月一直到正月十五来一一介绍:

  说起家乡民勤春节习俗应该从腊八说起,农历十二初八,民俗称谓之“腊八”,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此后“年味”日渐浓郁起来。腊八主要是吃腊八粥素食,民勤传统的腊八粥用米、豆、麦、青稞等五谷(或粮食、大豆、黄米、玉米、扁豆)和宽面条熬煮熟后,先用来敬门神、灶神、土神、财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一家大小一起欢欢喜喜,团团员员享用五谷杂粮的腊八饭。“腊八饭”用的水,须是凌晨的井水。因此,农村有抢“金马驹”之俗。最早打上井水者,便谓得到“金马驹”,就要发财。所以这天妇女争先恐后的早起抢“金马驹”。饭也是天未亮吃罢为好。俗语说“腊八饭,黑洞洞,田苗长得黑沉沉。”预示庄稼茂盛、丰收。此俗现仍流行。

  农历腊月二十三“送灶爷”,是民勤正式的祭灶日,一般也可以说从此揭开春节序幕。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位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所以家家户户也不约而同的蒸上祭灶的灶卷馍,大概有点点那么大小,献到灶台即可,让灶神享用,以示堵口。腊月二十三日祭灶与过年有着蜜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天上诸神引路的,所以除夕都要灯火通明,迎来诸神一起过年。至今有这样的讲究:婆媳做饭是要笑笑,就是让灶神爷知道一家过的和睦幸福。长幼有序,对老人不能恶言,不能不敬。对上门的人不论贵贱要笑脸相迎,做到谦恭谨慎。因为灶神爷时时观察你的一举一动,否则会得报应。

  腊月二十四到二十五“扫房”这两天家里人都会忙着打扫房间,庭院,厕所,猪圈鸡舍等,过个干干净净的年,万象更新。只要在家的家人这两天都上阵,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

  腊月二十五到二十九“办年货”、蒸馒头、炸“馍馍”。家里的年轻人会去街上买年货,不过现在交通方便了,需求也大了很多,于是大多数人都去自己的乡里或镇里,有的还去民勤县城里面买。好菜,好肉不管贵不贵,想要得都买下。说到肉我们民勤县人大多是自家养猪的,所以猪肉一般不会买了。买些鱼肉等等。还有写对联的红纸或者直接买写好、印刷好的,门神,香。

  馒头一般常见的,不过有大小两种。“馍馍”有很多种,面是前几天就准备,已经发酵好的,要看家里妇女的厨艺怎么样了,手巧的女人会做各种各样,色香味美,脆而不干,甜而不腻。女人们会使出十八般武艺,将“馍馍”做得最好。得到正月里来的客人、亲戚的赞。接下来当然要说除夕了,除夕也就是腊月的最后一天,春节的前夜腊月三十。现在多称为“年三十”、“除夕”,旧时,又称“除日”、“除夜”、“岁除”、“岁暮”、“岁尽”、“暮岁”。当然“除夕之义就是旧岁至此夕而除,新岁自明晨开始,有除旧布新之吉兆。这天也是我们吃、喝、玩、乐的日子,人们在中午便开始在大门、街门、房门上贴大红对联,门楣上挂门头子(彩色纸刻花纹的装饰品)和黄钱(黄纸上刻的花纹)。然后在下午要在肉锅里煮上饺子,用碗端上,拿上纸钱去庄子的前面迎先人,先烧纸钱,后致祭品,再放炮,意思是让祖先们来家中过年。太阳一落,家家都在堂屋里(院落中的上房,一般不住人,只供祖先牌位及先祖画像等)点烛焚香,祭祀祖先。所有男人(妇女在过年期间,不能进堂屋)都衣帽齐整,上香焚表鸣磬。祖先牌位前要献上食品供物。接下来是装仓。所谓装仓,是把猪肉(猪头最好)羊肉(过去的阔气人家还有鸡鸭鱼肉)煮熟了,每人捞上一碗,吃得尽饱,孩子们往往吃得很高兴。仓装完了,全家人坐在一起,说,拉家常,有的'玩牛九纸牌,兴的是一夜不睡,老人有一种说法“除夕”是熬寿的时间,谁休息得最迟,谁的寿命也就越长,年轻人可是冲这一点也要玩个天大亮。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守岁,即是对即将逝去的旧岁留恋之情也是对即将来临的新春怀着希冀,如果彻夜不眠,毫无倦意,就是预兆来年的精力充沛。俗称“熬寿”。

  大年初一,大概到凌晨四五点左右,男女老少更换新衣,继则端上盘供,长辈们就准备燎天蓬的东西,当然燎天蓬之前要看今年的喜神在何方,农村一般要看自家的牛卧的方向,牛头朝哪边,就意示今年的喜神方向,然后全家老小,拿着花炮、烧纸、香、祭祀物品,出户迎接喜神,按“历书”所指喜神方向献盘敬香。在喜神所在方向架起一堆大火,大人小孩都要从火上跳来跳去,嘴里喊着“东去东赢了,西去西成了,牛羊满圈了,骡马成群了”意思是希望来年吉祥如意,五谷丰登。此即所谓“燎天蓬”。归来,开始吃饺子、拜年,先由小辈依次“磕头”递拜家长,进茶奉酒。然后,出拜亲族、邻里,各家都在客房里摆着油馃、馓儿和酒菜招待。晚辈给长辈磕拜后,长辈为了表示诚意和关怀,要给小辈压岁钱。这一天,人人见面都要问“过年好!”,平辈相遇,拱手致贺。拜年完了,他们有的弹唱,有的玩牌打麻将,整天都沉浸在欢快的情绪之中。

  大年初二拜岳父、岳母都成为民勤一种乡俗,无论是新婚夫妇,还是老女婿,在初二都要去岳父岳母家道贺春节快乐。没娶过媳妇的必须到舅父母家去,没有特殊原因不能错过这一天。

  初三是过年的最后一天。早晨仍在堂屋里上香礼拜,并把门楣上、仓子上、箱柜上挂的黄钱一律扯下来焚化,叫做“化钱”。意谓先祖来家过年,现在欢送他们回去。紧接着就是“打醋炭”,是在每个房里的`火盆上或火炉中烧上一块石头,备好一碗带油花的陈醋,打醋台者手端一个大木勺,勺里放着烧红的石头,同时在石头上浇醋,醋遇上石头,就有浓烟般的热气冒起来,弥散整个房间,发出一种酸喷喷的异香。打醋台的人走向各个房间,各个角落。然后把剩下的醋和石头倒在大门外,据说这些东西驱瘟除邪,清除一年的灾祸疾病,因之又名“除百病”。打醋台的人前脚走,后面的人就跟着把房间、院落打扫一遍,三天的过年就算基本上结束了。

  接下来从正月初四各乡镇排练的秧歌队、社火队穿梭于大街小巷、居民楼院、政府机关之间,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勤小调在文化广场倾情演出,开着三轮车、小汽车的农村居民进城看戏、看社火成了新时尚,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日。

  人勤春来早,正月初十就感受到了浓浓的元宵节气氛。龙年元宵佳节准备得非常充分,氛围营造得格外热闹。由县城东小十字从南向北穿过文化广场步行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写着“龙年大吉”的拱形彩门,彩门内一幅巨型的象征中华、祈祷人们万事如意,平安祥和的九龙壁富丽堂皇地矗立着。其次,依次摆放的是“瓜果飘香”长廊、“蟠龙柱”、“龙王治水”、“劲牛”、“花团锦簇”、“玉兔送福”、“航天模型”。两侧对称布置“金钱树”、“苹果树”等各种花树。整体犹如传统庭院前庭、中院、后院、左右厢房式对称布局。在最北端是在玉兔指挥下的两条巨龙正欢快地玩耍“二龙戏珠”游戏。

  正月十五日便是元宵节,古称“上元节”也是我国一个普遍的传统节日,在民勤县城四大街人山人海、人头攒动,吃元宵、闹社火、放烟花、观灯、猜灯谜、荡千米等,展现出民勤人民团结奋进、平安和谐、率先发展的时代风采,演奏出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生态良好、经济发展、上下一心的和谐音符与篇章中结束一年一岁的春节。

  调查心得:

  通过这次寒假,我想,春节所以得到大家的重视,是因为它代表了人们的愿望,人人都希望生活的幸福、美满,希望工作顺利,前途无量,忙忙碌碌一年,所有的苦恼和愤懑都将在大家彼此的祝福声中消散,在彼此的祝愿中积聚力量,春节,给了每一个人畅舒胸臆的机会。春节还意味着团圆,在当今亲情日渐淡薄的形势下,春节提醒孩子“常回家看看”,在老人期盼的目光中体验家的温暖。春节也意味着春意融融,春天来了,万象更新,忧愁的、幽怨的、有恩的、有恨的都沉淀在冬天的冰雪中,当春风轻拂杨柳、小河潺潺歌唱时,每个人都能体会到光阴流转之速而增添宽容和大度。春节实在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节日。春节是四季之首,我们的足迹将踩出新一行。生命的里程又开始了一次始发,所以多一点期望,就多一份珍惜;多一点幻想,就多一份激情。

春节调查报告6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正因为各地区不同的风俗文化才构勒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生活场景。

  我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我了解到过年这个习俗还有一个这样的传说。相传,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今年的除夕,乡亲们都忙着收拾东西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白发老人然响的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回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为了充分了解其他地区的过年风俗习惯,我对长期在北京工作的舅舅,和在四川工作的叔叔进行了问卷试调查,调查如下:

  1.北京的过年习俗

  问:舅舅,请问北京人过年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答:北京人过年需要做的事都安排的井井有条,在这个时间做什么事都做好。

  问:那北京人过年有什么习俗呢?

  答:按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差不多在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腊八那天他们会熬一种腊八粥,还会泡腊八蒜。从腊八起铺子上就会摆上年货。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年的“彩排”,过了二十三就过除夕了,别提还真热闹。

  2.四川的过年习俗

  问:叔叔,你长期在四川工作应该对四川的过年风俗有一些了解吧?

  答:四川过年,年三十晚全家人一起吃年夜饭,是做一大桌年夜饭,特别丰盛,但不吃饭。初一早上吃汤圆。腊肉、香肠等的腌腊品,一般是腊月二十七、八就煮好了的,要吃到过完年。正月要给祖先上坟。

  问:叔叔,那你知道他们为什么不吃饭吗?

  答:我听说是因为“饭”和“犯”同音,为了避违。

  总结分析:这两个地方跟温州有着不一样的过年习俗,有些习俗还非常特别,这样的习俗想必是一代代传下来的。

  为了更清晰的把各地的`过年习俗表现出来,我把不同的地区的过年习俗制成了表格形式。

  地区

  过年特别习俗

  四川

  吃香肠·腊肉,正月给祖先上坟

  北京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逛庙会

  上海

  送灶君菩萨上天,选则一晚谢年·谢神,送穷

  江苏

  “打神鼓”,“掘元宝”,喝“元宝茶”

  陕北

  五月十五要“转灯”·“打花”

  温州

  晒酱油鸡、酱油肉,放开门炮、关门炮,炊松糕

  总结分析:各个地区的不同的春节风俗习惯,给各个地区的人带来了过节的喜庆和热闹,也正是这些不同的风俗习惯,让中国成为了一个拥有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的国家。

春节调查报告7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正因为各地区不同的风俗文化才构勒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生活场景。

  我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我了解到过年这个习俗还有一个这样的传说。相传,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今年的除夕,乡亲们都忙着收拾东西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白发老人然响的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回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为了充分了解其他地区的过年风俗习惯,我对长期在北京工作的舅舅,和在四川工作的叔叔进行了问卷试调查,调查如下:

  1、北京的'过年习俗问:舅舅,请问北京人过年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答:北京人过年需要做的事都安排的井井有条,在这个时间做什么事都做好。问:那北京人过年有什么习俗呢?答:按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差不多在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腊八那天他们会熬一种腊八粥,还会泡腊八蒜。从腊八起铺子上就会摆上年货。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年的“彩排”,过了二十三就过除夕了,别提还真热闹。

  2、四川的过年习俗问:叔叔,你长期在四川工作应该对四川的过年风俗有一些了解吧?

  答:四川过年,年三十晚全家人一起吃年夜饭,是做一大桌年夜饭,特别丰富,但不吃饭。初一早上吃汤圆。腊肉、香肠等的腌腊品,一般是腊月二十七、八就煮好了的,要吃到过完年。正月要给祖先上坟。

  问:叔叔,那你知道他们为什么不吃饭吗?

  答:我听说是因为“饭”和“犯”同音,为了避违。

  总结分析:这两个地方跟温州有着不一样的过年习俗,有些习俗还非常特别,这样的习俗想必是一代代传下来的。

  为了更清晰的把各地的过年习俗表现出来,我把不同的地区的过年习俗制成了表格形式。

  地区过年特别习俗

  四川吃香肠·腊肉,正月给祖先上坟北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逛庙会上海送灶君菩萨上天,选那么一晚谢年·谢神,送穷

  江苏“打神鼓”,“掘元宝”,喝“元宝茶”陕北五月十五要“转灯”·“打花”

  温州晒酱油鸡、酱油肉,放开门炮、关门炮,炊松糕

  总结分析:各个地区的不同的春节风俗习惯,给各个地区的人带来了过节的喜庆和热闹,也正是这些不同的风俗习惯,让中国成为了一个拥有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的国家。

春节调查报告8

  春节作为中国传承最为久远,保存最为完整,地位最为崇高的一个传统团圆的节日,在全国各地都有着许多拥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最为一个位于较为中部的城市,安庆其实较为具有特色的民俗不是很多,特别是在如今交通越来越来发达,回家团圆不在只有春节的情况下,对于传统民俗的热衷程度也在随着时间消散。在这个寒假,我对安庆市怀宁县的春节民俗变化做了一个基本的调查。

  春节期间除了年前腌腊货、炒米、办年货、制新衣、掸尘、贴春联、贴门神、挂年画、张灯结彩;过年放鞭炮、祭祖,吃年饭、品尝春饼、喝春酒、守岁等。春节期间,登门拜年、走亲探友、相互宴请,以及观灯、逛庙会等等。这些基本的普遍习俗外,具有特色还有请祖,开大门,出行等,在食物上有诈圆子,红芋圆子,鸡汤泡炒米等等。这些都是安庆地区传统的习俗。

  但是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对春节的习俗就有了一些适宜的改变。对此主要分为城市和农村。对于城市居民来说,他们工作相对稳定且家庭生活较为稳定,所以春节最为传统意义的团圆就显得淡薄一些,因为平常习惯了一家一户,所以在乡村比较常见的现象不在出现。

  1、城市习俗变化

  由于家庭主妇不少是上班族或做一家人的年夜饭太劳累,不少人家将年夜饭从家庭移到饭店,花钱享受,一家人聚集在饭店吃年夜饭,有的还邀请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叙友情,谈收获,展望未来,其乐融融。这样避免了春节期间东家请,西家邀,白白浪费时间与精力,弄得人筋疲力倦。有的利用春节假期出外旅游,欣赏湖光山色,使精神舒畅。

  另外,登门拜年的旧俗也在演变。对一般好友,采取寄贺年卡,写上几句吉祥祝词,诸如: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健康长寿等,以一张贺年片,联系情感桥梁,激发思念之情。后来兴电话拜年,打个电话表达新年的祝福,现在则普遍用手机拜年,相互祝福。

  除夕夜,过去一家人欢聚在一起,屋内生着炭火,以示日子红红火火,围着火盆守夜,长辈讲家族故事,晚辈向老人祝福,并高唱“顺顺顺”、“发发发”的歌谣,长辈喜笑颜开,包给孩子们压岁钱。如今,除夕夜,家里开着空调,暖和如春,一家人在电视前观看央视春晚,欢欢喜喜守岁,气氛更为热闹。

  2、农村习俗变化

  从这一系列变化,我们可以看出城市的春节民俗变化较大,而农村则相对保留了更多的习惯。因为农村外出打工的较多,所以对于春节可以团圆休息,增进感情相对重视。但是在保留了传统的同时对其进行了一定的修改。

  腊月二十四,安庆人称为“小年”。在以前过小年的傍晚,屋内灯火通明,包括牛栏、猪圈、厕所等地方都打开灯。然后,桌上摆好菜,饭,斟几杯酒,再在户外烧几刀草纸,燃几炷香,放一挂鞭炮,磕几个头。有祠堂的'家族,更加严格。祠堂内供有祖先牌位、遗像。族中年长者带着家小到祠堂内燃上一对蜡烛,再敬香、烧纸、放鞭、磕头。不管那种方式,这种场合都严肃无比。请祖完毕,回到家中,晚餐才正式开始。如今相对要开放通融的多了,像妇女不可入祠堂,晚餐规定时间等都已经被改变。春节作为团圆性节日更讲究亲情和睦。对于许多不合理的恶俗都摒弃。使得习俗更加亲和。

  除夕之夜“守岁”至零点之后,选择一个吉时,由家主开门放鞭炮,是为“开大门”。安庆人对大年初一的开大门很讲究。开大门的寓意是:开门纳财财盈门,抬头见喜喜满好面。对于这个习俗家家户户都很喜欢,可是他打破了大家平时的生活规律,熬夜对身体有很大的损失。所以如今的人们取其吉意,不限时间,大年初一开大门,放个鞭炮即可。

  结论

  春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是农历意义上春天的到来。从古到今人们对春节特别重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百姓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春节的习俗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春节调查报告9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有影响力的。春节历史悠久,是全国各民族人们都过的传统节日,以祭祀神佛和祖先,除旧布新迎喜接福,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中国人最浓重的传统节日,它象征着团结,兴旺,是对未来寄托着希望的佳节。

  但是随着物资经济的繁荣和多元文化的出现,不少舆论担忧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正出现淡化的趋势。我们的年味真的淡了吗?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对成年群体展开了以问卷形式的社会调查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显示的结果上来看,85%的人都表示,现在的年味的确是越来越淡了。

  一.年味淡了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春节,即农历的新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是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历史源于殷商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春节期间,中国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传统的春节活动十分的繁杂。从小年(祭灶)起,人们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写春联,贴窗花,倒贴“福“字,挂年画,除夕守岁,燃放烟花爆竹。大年初一拜年,占岁,初五吃饺子、送穷。初八放生祈福,正月十一子婿日,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热闹的灯火后,春节才结束。但是现在人们的春节已经省去了传统春节里面很多的节日和习俗。当在问卷调查中问道:“提到春节习俗,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被访者,回答得最多的就是,吃团年饭、置办年货、压岁钱、放鞭炮和贴春联这几种常见的过年方式。人们现在的春节也只是从大年三十才开始的,真正意义上能过感受到春节气息的日子也仅仅停留在大年初一到正月初五的这几天里面。元宵节的那天,也少有地方看见花灯的热闹,而此时的人们大都处于自己的工作间。人们对于年味淡了也主要是反应在鞭炮声渐少了,一些传统的习俗简单化甚至是没有了,人与人之间没有那么热络,宁愿呆在家里等。

  人们在物质生活上的追求越来越高,无暇去顾及繁复的春节文化,从简的春节,春节的年味自然也就慢慢的淡了。

  二.造成年味变淡的原因分析

  第一,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们对生活水平要求的提高,为了追求更高的标准,人们都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自己期望的标准,由此大多数人都必须面临着在异地的工作或学习的境况。但是春运带来的各种交通压力,给了很多人不便,部分人索性便减少了归家的次数,除夕夜一家人各在一方,家里的气氛也自然高不到哪去。

  第二,还有另一些人是因为工作或学习的原因不可避免的有归家晚,年后几天又必须得往工作岗位、学校赶的现象,真正过春节的时间也就大大的缩短了。

  第三种情况,则是对于过年没有了期待。中国年文化的真正价值,就在于每个人的自由自觉参与。以前过年不管是小孩还是大人,对过年都抱有期待,小孩喜欢过年是因为过年可以穿新衣服、 有压岁钱、有糖吃,而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也不会因为这些原因而盼望过年,所以对于没有愿望的春节在他们心中也不是那么美好。而对于大人们而言,只有春节才可以让他们悠闲下来,忙碌一年的人当然盼望过年,因为只有过年他们才得以轻松。可是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即使是平常他们也悠闲自在,更加没有理由让他们觉得过年好,也许过年在他们心中是一种包袱,过年要准备很多吃的,很麻烦,所以他们宁愿不过年。我们不是没有这个能力,我们只是缺一种东西,那就是心情,没有心情的年味自然而然就淡了。

  第四,人们对很多传统的春节文化的遗忘也造成了现在的人不知道该怎么去过春节。在调查中反应出了一个相当明显的情况,只有10%的知道祭灶这个节气,并能够清楚的指出它的具体时间,令人惊讶的是竟然有超过45%的人根本就不知道这个节气。调查表中人们对于出现年味淡化的原因也主要反映在传统习俗的淡化导致失传。 第五,现代通讯的发展使人们的交流方式更加多样化,拜年方式也从传统的“走亲串友”多元化成打电话、发短信等多种方式。本次调查发现,人们在拜年方式选择中,短信拜年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5%。31%的被访者选择打电话拜年,23%的被访者选择登门拜年,还有6%的被访者选择发电子邮件 拜年,另外,5%的被访者选择了其他方式。现代通讯对人们生活的渗透力在过春节中也可见一斑,越来越简洁的拜年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第五,政府的相关政策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春节假期的长短也直接造成了上班族和学生这个群体用来感受和进行春节期间各种活动的时间。对于燃放烟花爆竹的限制,也让人们感受到春节变得更加冷清了。

  三.怎样改善现在的年味淡化问题

  春节文化的参与者是广大的人民群众,解决春节文化淡化问题也只能从最基本的人民群众着手。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观念。历经千百年的积淀,异彩纷呈的春节民俗,已形成底蕴深厚且独具特色的春节文化。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迅速增长,对亲情、友情、和谐、美满的渴求更加强烈,春节等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我们必须正视春节年味淡化的问题,通过举办春节传统文化知识讲座和各种的宣传活动来像广大的人民群众普及春节传统文化知识,大力弘扬春节所凝结的优秀传统文化,突出辞旧迎新、祝福团圆平安、兴旺发达的主题,努力营造家庭和睦、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推动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不断的发展壮大。

春节调查报告10

  春节过后,你准备找工作吗?13日,智联招聘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xx年春节假期后的第一周,全国范围内求职市场平均24人竞争一个岗位;全国34个主要城市的平均招聘薪酬为税前7754元。

  春节假期后好就业?——全国平均23.9人竞争一个岗位

  上述报告显示,20xx年2月3日至2月9日之间,全国人才供需竞争指数(供需竞争指数=收到的简历投递量/发布的职位数量)为23.9,这意味着在全国范围内平均24人竞争一个岗位。通过与20xx年第一季度数据对比可以发现,春节假期后第一周的竞争指数略有下降。

  据了解,这份调查是基于全国34个主要城市的在线招聘的监测数据。

  哪座城市竞争最激烈?——北京44.8人竞争一个岗位

  报告显示,从不同城市的.竞争指数来看,在智联招聘监测的全国34个主要城市中,20xx年春节假期后第一周求职期北京的竞争指数依然稳居第一,为44.8。

  在一线城市当中,广州的竞争指数排名跌落前10。除此之外,成都,沈阳,深圳等城市的竞争指数也名列前茅。

  哪些行业人才需求大?——互联网成需求最旺盛的行业

  报告显示,20xx年春节假期后第一周对人才的需求量最多的是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其次是基金/证券/期货/投资行业以及房地产/建筑/建材/工程行业。这和去年第四季度相比,春节假期后第一周需求最多的十大行业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报告还显示,20xx年春节假期后第一周全国求职者投递简历数量最多的前三个行业分别是互联网/电子商务、房地产/建筑/建材/工程和计算机软件。这与去年冬季求职期相比,排名基本一致。

  招聘薪酬如何?——34个主要城市平均为税前7754元 北京居首

  报告显示,通过汇总20xx年春节假期后第一周企业发布的在线职位信息显示,全国34个主要城市的平均招聘薪酬为税前7754元,相对于20xx年第一季度全国7018元的平均招聘薪酬,略有上涨。

  从各个城市的企业招聘数据来看,20xx年春节假期后第一周北京的企业平均招聘薪酬为9958元,位居第一。

  此外,上海、深圳、广州的冬季企业平均招聘薪酬分别为9845元、8662元和7937元。其他企业招聘薪酬水平进入全国前十的城市,基本为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

  哪些职业招聘薪酬高?——高级管理月薪19916元领跑

  报告显示,从不同职业的招聘薪酬数据来看,20xx年春节假期后第一周求职期薪酬水平排名前十的职业中,高级管理以远远高出其他职业的19916元平均招聘月薪稳居第一名,IT管理/项目协调的招聘薪酬位列第二名。

  那么,哪些行业的招聘薪酬最高?报告显示,招聘薪酬排名前十的行业中,专业服务/咨询(财会/法律/人力资源等)以9953元的水平保持第一。基金/证券/期货/投资业行业,以9664元排名第二位。其次为能源/矿产/采掘/冶炼行业,为9108元。

春节调查报告11

  题目:春节民俗

  内容来源:看书和资料

  报告内容:

  1、 春节为什么要放鞭炮贴福字呢?

  2、 除夕之夜,为什么要给压岁钱呢?

  1、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小学生寒假调查报告:春节民俗。

  又到了一年的除夕,乡亲们象往年都忙着收拾东西准备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赶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但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调查报告《小学生寒假调查报告:春节民俗》。

  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回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就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现在,春节是我国人民的佳节,它象征着团结、兴旺,人们对新的一年寄托着希望。

  2、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掌上明珠。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逼着孩子玩。孩子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拆开包上,包上又拆开,一直玩到睡下,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到枕头边。夫妻俩不敢合眼,挨着孩子长夜守祟。半夜里,一阵巨风吹开了房门,吹灭了灯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头时,孩子的枕边进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缩回手尖叫着逃跑了。管氏夫妇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大家也都学着在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交给孩子放在枕边,果然以后祟就再也不敢来害小孩子了。原来,这八枚铜钱是由八仙变的,在暗中帮助孩子把祟吓退,因而,人们把这钱叫“压祟钱”,又因“祟"与”岁谐音,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称为"压岁钱"了。

春节调查报告12

  调查时间:

  20xx年2月7日

  调查内容:

  春节习俗

  调查渠道:

  上网查询

  问询长辈

  调查情况:

  春节习俗:

  年前:

  祭灶:

  古时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

  贴门神:

  中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门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前。

  守岁:

  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年后:

  拜年: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便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

  团圆饭:

  一年一次的团圆饭充分的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详见图1)

  祭财神(开斋日):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

  拜佛:

  春节拜佛祈求好运,岁岁平安,为了讨个好吉利。

春节调查报告13

  为深入细致了解春节期间辖区卷烟销售情况,掌握节后商户卷烟销售和库存现状,找出问题,找准对策,确保全县卷烟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我局(分公司)在春节节后有针对性的,对卷烟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内容包括:零售客户对烟草公司供应卷烟品种、供应数量、货源分配策略、客户经理服务是否满意,重点骨干品牌销售情况、社会库存情况、客户盈利状况如何,缺货品牌有哪些;卷烟市场价格、市场秩序是否稳定,烟草公司有无搭配销售情况和卖大户情况等,广泛征求零售客户意见及建议。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研基本情况

  (一)、调研对象与方法

  本次深入辖区及内黄市场进行调研,我们有针对性的选择县城、城乡结合部、农村三个不同区域、不同消费能力的地方进行调研,调研过程中通过查看商户品牌上柜、卷烟订购和库存情况的同时,还向商户询问当地市场的消费习惯、个别品牌的销售情况、市场治理情况等,从而通过实地拜访和询问,发现问题与差距,找准对策与措施。

  (二)、调研节日期间卷烟销售

  在市场调研中,我们对辖区内城区、濮城油区、李马桥集市的零售业态及经营规模不同的门市,进行了库存盘点,

  县城油区,比较繁华,经济水平较高,主销中高档卷烟;农村集市消费者较多,主销中低档卷烟。调查中,商户普遍反映,今年春节卷烟销售、净增利润都较往年有所提高,特别是10元以上的卷烟销量增长最多,黄金叶百元品牌与一二类卷烟销量大增。

  二、调研分析

  (一)、本地卷烟市场的特点与问题

  通过走访询问,发现春节期间卷烟销售存在以下特点:

  1、卷烟品牌集中度高,老品牌仍是主要销售品种。从销售数据上看,市场上销量份额较大的仍是一些老品牌,如:省内的黄金叶百元品牌和红旗渠系列,省外的红塔山(硬世纪)和红塔山(软经典)。

  2、卷烟销量和消费档次上升明显

  今年1月份销量与消费结构比去年同期有明显增长。

  销量(箱)20xx年、2923.75、20xx年、15.72%、20xx年、1486.2、20xx年、3222.9936、20xx年、27.96%增幅%10.23%人均条数1.61一、二类烟占比重比重提升百分点销量同比增幅12.24%、20xx年2024.6396.08%增幅%36.23三类以上(含三类)骨干品牌销量其中黄金叶百元品牌系列销售528箱,占销量的16.38%,省内一二类卷烟销售46.8箱,占全部一二类烟的5.2%。

  3、零售客户库存更加合理,零售客户节日备货更理性。在调查中,一些大的超市由于有大量的流动资金,在节前分别对不同品牌的畅销烟进行订购,保证自己在春节期间的正常销售,在春节过后仍有少量库存用以日常经营。但据一些小门市反映,自己在节前只订购了适量的畅销烟,节前所拥有库存只稍微比平时多一些,并且大多仍集中在价格较低的品种上,经过春节后绝大多数的小户门市库存都所剩无几,甚至没有库存。

  4、春节卷烟消费档次提高。

  调查情况显示,今年春节的卷烟消费呈现出“多极分化现象”。在农村,春节卷烟消费结构较往年上移,往年农村过年以吸食单盒零售价格为五元钱的卷烟为主,今年已上升至单盒零售价为7至10元的卷烟;而往年吸食10元每包卷烟的消费者,其春节消费上移至13-15-20元每包的水平。从吸食群体上来看,高端烟消费者出现了“追新求异”的特点。平常在市场上销售量不是很大的卷烟都有人到处打听求购。

  通过本次调研也发现了可不少问题,具体如下:

  1、春节过后,乡镇的一些小的门市和农村大多小客户库存量不足。春节期间,由于大超市、大型烟酒店成为消费者购烟的重要渠道,特别是超市、大型烟酒店利用节前的黄金旺季不失时机的进行多种商品促销活动,无形中增加了卷烟的购买频率,再加上一些超市推出本店的购物券,直接影响到一些小户的卷烟销售,为此在节前部分客户订购卷烟也是少量的,春节“旺季”过后直接导致库存量不足。

  2、一些地区客户门店冷清,卷烟销量不佳。节后大量务工人员开始返回工作地,卷烟吸食人员减少,导致卷烟销售量下降。

  3、部分畅销卷烟出现断货情况。由于今年对黄金叶百元品牌和大金圆系列进行了强力的宣传促销活动,使这两类卷烟的.市场认可度提高,再加上年前有意识的引导消费,所以过年期间销量大增,致使断货。

  三、客户反映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是货源紧张的问题。作为农业大县,绝大多数的消费者在农村,相对于城区收入稳定的市民来说,收入较低、负担较重。辖区农村市场品牌需求省产烟主要集中在散花、红旗渠(红软)、红旗渠(银河之光)等牌号。调研中发现,农村大部分卷烟消费者还是习惯于吸食省产烟,老百姓办事有用散花、红旗渠的习惯。问其原因,他们大都反映一是多年形成的消费习惯,一时半会改变还真不容易;省外烟货源根本得不到满足,一时有一时无,影响了他们销售、吸食省外烟的兴趣。农村主销的零售价在5元/包以下的卷烟品种非常少,而农民的消费能力似乎也就在5元左右,即便有5元以下的卷烟,供货量也远远不够,今天供给这个牌号,过

  几天又供给另一个牌号,烟民好不容易接受了一个品牌,却因为供货不足而不得不改抽其它品牌的卷烟。在农村,特别是零售价在2.5元/包左右的低档烟,零售户普遍反映紧张,大多数的农村卷烟经营户和低收入者或老年消费者意见都很大。

  二是货源分配的问题。较多客户反映,访销中每日的货源情况不一,但商户访销的时间与顺序不同,同类别客户分配的标准也不一致,觉得货源分配上不公平,欠合理。目前,紧俏货源奖励和访销往往优先电子结算户,但有的客户强烈反映,他们集镇上没有指定的银行网点,没有电子结算这个业务,只有跑很远的路去在银行交款,希望烟草部门在访销中考虑到他们的实际难处。

  三是信息沟通的问题。客户大都反映客服人员对新品牌上市前宣传不够,相关货源信息传递不及时,客户难以把握。有的卷烟牌号销售刚看好却断档,导致客户销售积极性难以发挥。目前。通过品牌整合,黄金叶系列卷烟销售压力较大,对其培育的关键是要得到零售户和消费者接受、理解和支持。实际运作中,往往是我们培育品牌的力度不大、客服人员与商户交流不够,信息送达不及时,工作方式不够创新,可见搭建信息沟通平台,搞好卷烟信息宣传、交流,维护融洽客我关系工作迫在眉睫。

  四、节后销售工作

  春节卷烟销售旺季过后,市场需求逐步回落,做好节后市场货源供应保障,实现平稳销售,确保市场平稳过度,就显得十分必要。

  1、要加强客户拜访和服务工作。节期间由于卷烟消费量比较大,供需平衡肯定不能完全对等,因此随时会有某些品牌会面临脱销的状况。如果能在客户服务上及时跟进,及时掌握辖区市场消费和需求情况,采取补货或者区域内货源调剂等的方式,满足市场的需求,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2、是要做好品牌的供应,满足节后市场需求。春节期间是一个特殊的消费阶段,主要的是高档烟和喜庆烟需求比较多。春节过后,卷烟消费结构将会逐渐回到理性的状态,对稍低档次的烟会有较大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的销售人员要准确把握市场需求情况,做好货源的供应保障工作,努力满足市场需求,确保销售的平稳过度。

  3、要利用节后做好卷烟品牌培育工作。春节期间对一些畅销品牌的需求会比较大,市场上难以完全做到供求平衡。要利用这个时机,积极加强品牌培育的力度。对一些同价位或者品位的卷烟品牌,要适时进行大力的推介活动,使其暂时起到替代作用,甚至可以利用这个机会,逐步将其做大,完成品牌培育,培育新的畅销品牌,拉动市场消费。

春节调查报告14

  调查对象:

  海南省万宁市民众、东澳镇厚福村村民、海南省临高县临城镇美当村村民

  调查主题:

  春节节日习俗

  调查方式:

  实地考察,电话采访,上网查询

  调查时间:

  20xx年1月1日-2月25日

  调查地点:

  各调查小组成员家中、万宁市厚福村、临高县临城镇美当村

  调查人:

  万宁中学高一八班历史调查小组成员(陈怡慧、陈小艳、黄德德、李雯雯)

  指导老师:

  历史老师曹红梅

  调查目的:

  探求海南春节的秘密,深入了解海南的本土文化。此次的调查报告为感受家乡的文化魅力,重新整理了海南地方春节的文化习俗。

  调查背景:

  读当代诗人陈振家的《看海南人过年》:

  纳新送旧各张罗,或杀阉鸡或大鹅。

  香饭能供诸路客,美醪可醉百颜酡。

  鲜衣贺岁妆儿女,爆竹迎春积笸箩。

  坐守元辰交正点,看谁燃放炮声多。

  该诗道出了海南春节的爆竹声脆,恰使得空气中洇染的年味渐浓,仿佛依稀可见春节前奏正在慢慢敲响。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海南人,从咿呀学语到翩翩少年,我见证了海南春节的热闹淳朴,对先人的尊重以及对历史的慨叹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调查结果:

  ①“祭灶”:首先,若要问海南春节的开端是什么?就不得不说起另一个民俗:“祭灶”,虽然这是许多地方都有的习俗,但是每个地方的风俗不尽相同,各有千秋。

  具体流程:在海南的传统祭灶中,在祭灶的过程中是不允许吃饭的,所以家家户户都要早早的吃完晚饭。村落里每户人家都有灶,祭灶前要先把灶灰打扫干净,祭品为当地特色的糯米条、坚果类食品或者糖等各类蜜饯,点烛,烧香,礼拜,焚烧纸钱。灶壁上挂着一个红色的小旮,里面就是用来放点燃好的香的,另有两只烛,烛火彻夜照耀,上方则贴上“小联”。门上别着三炷香,待香烧尽后方可点燃炮竹,寓意着来年风调雨顺,幸福安康。

  历史背景:使用简便的祭品是因为古时候贫穷的人们因为买不起昂贵的祭品,创造出了各式各样的甜果蜜饯,价格便宜,口感甚好,适用于祭祀。体现出了当地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和习性。

  ②“过年”:《东京梦华录》中曾记载道:“是夜,禁中爆竹山呼,闻声于外”,形象地描绘了古人过年时的热闹场景,而今的海南春节也有过之而不及。

  具体流程:大年三十这天,家家宰鸡杀羊,准备好丰盛的筵席全家人围坐一起畅饮美酒品尝佳肴。当然,在此期间,还要先经过“祭祀”。而此次的祭祀是为了纪念祖先,已逝的亲人的。当地人用的祭品,一侓采用公鸡和猪肉,捏好的`小饭团。同样的在门上别着三炷香,点燃炮竹已告知祖先和已逝的亲人前来享用。祭祀过后,人们开始享用筵席,话家常。时间在欢声笑语中淌过,激荡起一片一片的水花。夜晚的大年三十,象征着团圆,也是孩子们的快乐源泉。

  总结感受:祭祀的传统礼节展现出了百姓对本地习俗的敬重,带有“天人合一”的文化色彩。

  ③“守岁”:俗话说得好:“十二点一到,家家户户放鞭炮。祭品一放,一祭二拜三守岁。”守岁的流程大有名堂。

  具体流程:八仙桌被擦拭的澄亮,水果和糖果是今晚的重头戏,海南本土的槟榔惊艳亮相,糯米条紧随其后。值得一提的是水果的选取文化,海南人尤其注重祭品的选取,选择水果靠的是水果谐音在海南话中的独特意义。就比如说:“柚子”海南话读成“优”。这就与优秀这个词不谋而和了,海南春节独特的习俗更多的是海南文化的体现。除夕一直到初八每晚都要开灯,第一天的守岁要到第二天早上六点。这守岁也是大有名堂的,守岁越久,寓意家人越健康长寿。

  部分地区有除夕这天“开门”的传统,除夕那晚快要到零点的时候把自家的门户全部紧闭,然后再给自家祖像上香还有点蜡烛,大人小孩都换上新衣服,到零点之后先开祖像正对的门,然后放鞭炮烟花,就是表示过除夕之夜,迎接新的一年,祝家人新的一年红红火火。

  总结感受:“守岁”有两个意义:

  1、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

  2、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祈福延寿。体现了节日风俗中包含着浓浓的亲情和中华传统美德。节日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④“领红包、走亲戚”:大年初一这天早上起来要在八仙桌上拿红包,而这天也有有很多禁忌,比如说:不能向爸妈要钱、不能打架不能骂人、不能扫地(尽管瓜皮鞭炮纸屑散落一地,也不能清扫。因为这意思着会把“财神爷”赶跑)、要吃茄子、芹菜和一种海南本土菜(茄子的读音在海南话中寓意着比别人优秀)、不能挑水所以家家户户都会选择在除夕那天挑好水、一整天都不能干活(不能去农田,菜园子等)。接下来的初二、初三是走亲访友,拜见街坊邻里,回乡探亲的好日子。拜见亲朋好友时,都要准备好鞭炮、糖果饼干,饮料水果等礼物。刚出嫁的女儿,要在初二带着丈夫和孩子会娘家拜年,这一天里娘家人必须都得在家接受拜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回到祖宅,给旧房子换上新的香,再放一响鞭炮。

  总结感受:红包文化的风俗源远流长,它代表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它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体现中国人注重礼尚往来的美德。

  ⑤“村庙祭拜”:村落里有一个最重要的习俗,就是要回到村廟里进行祭拜。为此,我们特意地询问了村廟里的老人。以厚福村下村的福江廟(姓氏:陈)为例进行村庙祭拜介绍。该庙具有民间道教主义色彩,和百姓的供奉信仰传统。远观红漆墙,黄绿瓦,廟两旁有两棵百年古榕树,榕树上挂满彩旗,下围可乘凉卧谈。

  廟前有一处宽大的场地,有一座“静心亭”坐落于此,此处常年响彻当地有名的琼剧,正对门有一张壁画,过了这堵墙,便可见屋内景象。屋里供奉着四位“神仙”,分别是:掌管子孙后代功名禄位的文昌公(也就是常说的文曲)、保护子孙平安的武神浮石大王、掌管土地保佑来年风调雨顺的福德正神(土地公)(爸爸说一个村只有一个土地公)、还有最初创造此村落的祖师爷,称为村主公,他们受村民们的世代供奉。

  具体流程:首先准备好十五支香,在每位神前的香灶里各插上三支香。然后,在跪拜枕上拜三次,一次念一愿,也可行鞠躬礼。最后出门要在门旁的小灶壁上上三香。

  总结感受:这跪枕为金黄色,上面绣满了卐字,体现了民间所推崇的道教文化。从屋内的摆设不难看出神化色彩,为廟会增添了神秘感,也表现出了现实地方百姓的精神寄托。

  总结/建议:过春节这一思想已经在无数海南百姓的心中扎根,一种精神的力量推动着人们将这美好的传统习俗代代相传。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即便是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过法,但是人们的美好祝愿都是相同的,其中体现出的中华传统美德也值得我们一直学习。但在这样有关快速发展的时代中,许多古老的民风民俗正在渐渐消失,我们不能忘记先人们的思想和智慧,要主动了解我们身边的文化,继承并发扬传统精神,经典永流传,保护文化遗产,从我做起。

春节调查报告15

  调查人员:张x

  调查对象:邻居、亲戚、朋友、市民

  调查地点:庙会、灯会、商场、公园

  调查时间:20xx年1月

  调查目的:更多的了解我国的民俗文化、春节习俗和民间文化

  20xx年的春节就要到了,我们满心的欢喜,“春节”的到来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物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生命、成长和收获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的迎接这个节日。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也经历了多个春节,也了解一些春节风俗,这个寒假,我对春节风俗做了个调查,让我对“春节”有了更新,更多的了解与认识。

  一、春节历史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春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对此我是深有体会的,这几天跟着大人们去买年货,商场里,菜市场,街上,到处是人山人海,好不热闹,人们忙着买过年的新衣服,玩具,更多的是食物。因为要写这个调查报告,我一点也不敢偷懒,只要大人们要出门,我一定要跟上的。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春联。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我也是个心灵手巧的姑娘,窗花虽然是买来的,但是我亲手装饰的,我还在门口挂了对灯笼,欢欢喜喜地在大门上贴上了“福”字和对联,忙碌了半天,真是感觉蓬荜生辉,有过年的味道了。

  二、春节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我缠着姥姥姥爷给我讲春节的习俗,还是姥爷知识渊博,给我讲了好多好多关于春节的趣事。

  小年——腊月二十三

  北方人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称“扫房”;扫年,即扫尘,实际上就是大搞家庭环境卫生。南方人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称“掸尘”。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小年这天的一大早,妈妈就开始张罗要大清扫了,我是兴高采烈地响应,虽然平时都不爱劳动,但是因为今天的打扫时过年的一部分,心情就不一样了,干劲也足了。虽然是累些,但是大清扫的场面,真是感觉到要崭新地迎接春节了,一边干着活,一边想着这些事,脸上洋溢着盼望和幸福……

  小年也叫祭灶节。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据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他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记录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我早就知道小年要吃“小锅白糖”,应该就是基于这个典故,一定要讨好灶王爷,帮我们到玉皇大帝那里多说好话哦。

  接玉皇——腊月二十五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我知道了这些后,一大早就像个小淑女乖乖的,表现特别好,妈妈自言自语到:“这孩子是怎么了,难道是长大了,懂事了,不过一夜之间,变化也太快了吧”我在一旁偷偷地乐着,自己默默品味着这节日的滋味。

  赶乱岁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乱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岁末年终,人们有了闲暇与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时机。因此,人们根据现实生活需要,发明了这一特殊的时间民俗。可见,在传统社会里,民众生活秩序是依赖着民俗进行调节的。

  蒸馍花

  腊月二十三后,家家户户要蒸花馍。大体上分为敬神和走亲戚用的两种类型。前者庄重,后者花梢。特别要制做一个大枣山,以备供奉灶君。“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这往往是民间女性一展灵巧手艺的'大好机会,一个花馍,就是一件手工艺品。在北方,就是蒸些豆馒头,我缠着姥姥也要参加包馍馍,磨了好半天,姥姥才同意我包一个,看上去和简单,真的动起手来,可是有些力不从心,要把豆陷包到里面,还要把馒头包圆,不简单。要是平时我还真没有这耐心,不过是过节要做的事情,还是细心,小心翼翼地包着,终于包好一个豆包包,虽然不漂亮,但是我手里的果实。姥姥还给我讲,在南方还有春节包粽子的风俗呢,我的思绪飘到了遥远的南方,看着面板上的馒头,竟都变成了可爱的粽子。

  除夕夜: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

【春节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春节调查报告12-29

春节习俗调查报告04-09

春节文化调查报告12-13

春节消费调查报告05-07

春节风俗调查报告12-23

春节民间调查报告12-10

学生关于春节的调查报告01-06

小学生春节调查报告12-10

春节文化调查报告15篇[推荐]08-02